美國高速列車
德國城際高速列車
法國高速列車
【編者按】
「坐高鐵去上海,結果卻因線路故障停在徐州已經兩個半小時了,且還在持續中。」7月12日下午1點30分,乘坐G221次的一位朋友在列車上給編者發來簡訊抱怨,這位朋友最終抵達上海的時間比預定的晚點近四個小時。
開通剛剛僅十餘天的京滬高鐵,在三天時間內發生三次「趴窩」事件(7月10日、12日與13日分別發生故障)。儘管事起多為暴雨和雷擊導致供電設備故障的「小問題」,但還是引起了社會輿論對高鐵安全性能的擔憂。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在其微博上說了三個「沒想到」:「原以為高鐵速度快,沒想到還沒正式運營就先降了速。原以為高鐵不受天氣影響,沒想到雷雨大風全不行。原以為高鐵不晚點,沒想到大面積晚點兩三小時也不罕見。」
在中國,高鐵還是個新事物,中國的鐵路部門還缺乏足夠的運營管理經驗。其實,就在高鐵技術成熟的日本、德國和法國,發生故障也並非新鮮事,特別是在它們的運營初期。對於我們而言,學習海外高鐵時除了它們成熟的安全保障技術,還需要學習它們處理故障,以及安撫乘客的態度和經驗。
日本:絕不允許犯相同的錯誤
乘坐過日本新幹線的中國人,都會驚訝於它的身輕如燕與平穩舒適。據說,在舒適度和安全性上,日本的新幹線都是保持著世界領先水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新幹線的發車和達到時間都能精確到秒。
就是在今年3月11日發生日本東部九級大地震中,儘管日本的鐵路遭遇重創,一些路段至今仍在修復過程中。但是在大地震發生時,行駛中的新幹線列車並未出現脫軌情況,日本新幹線的「安全神話」依然保住了。
3月11日下午2點46分,行駛中的「疾風」等新幹線因為檢測到地震的初期微動(P波),在大地震的劇烈搖晃到來之前,就開始了制動,全速行駛的新幹線時速約275公裡,制動距離為4公裡。如果無法提前做出制動反應控,那麼在大地震發生時很有可能導致列車脫軌的重大事故。而在這次大地震中,在最初的搖晃發生的9秒前,最大的震動來臨前的1分10秒,新幹線列車就已經開始減速了。
在3·11大地震中,東北新幹線全部實現安全停車,JR東日本鐵道會社在太平洋沿岸和新幹線鐵道沿線的巖手縣宮古河、宮城縣的牡鹿半島上設置了9個地震初期微動檢測設備。變電所得到地震微動信號後,就馬上停止向新幹線送電,緊急剎車裝置自動啟動,這些安全措施與技術保障令新幹線自動停車。不僅是地震,只要鐵道路基一旦出現異常,比如凹凸不平,新幹線亦會自動停車。
如此高的安全水準,來自於2004年新澙地震中的經驗和教訓。那次地震導致行駛中的上越新幹線一趟列車有8節車廂脫軌,但幸好沒有人員傷亡。就此,日本鐵道部門進行了深入的安全調查和責任反省。據說,這是日本的鐵路安全文化:一旦發生事故,就必須徹底查清事故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絕對不允許同樣的事故發生。
新幹線自1964年10月1日開始運行以來,47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人員死亡事故。為了新幹線的安全運行,日本在方方面面下了很多功夫。如新幹線鐵道全部不設置道口,避免了與汽車發生撞車。新幹線全線路上沒有紅綠燈,這樣就保持了暢通無阻。
日本政府頒布的《新幹線特例法》,對於各種妨礙新幹線運行的行為做出了嚴厲的處罰規定。日本人在電車鐵道跳軌自殺的頗多,但是在新幹線車道上自殺的是沒有的,因為新幹線的鐵道在靠近車站處都設有安全柵欄。
筆者家附近就有個車站,新幹線從這裡通過,新幹線鐵軌和其他電車的車道是完全隔離開的,是封閉的。所以,在城市中看到的新幹線似乎是被「包」起來了,而且一閃而過,只有在農村,才能看到「開放」的新幹線,從廣闊的田野邊、大江邊飛馳而過。
日本新幹線還有多項安全保障措施,「防止脫軌裝置」就是其中的一項。這種防止脫軌裝置安裝在新幹線路基的兩條鐵軌之間,一旦發生地震或其他災害時,逸脫的車輪將會被這種裝置控制住,防止列車脫軌和顛覆。現在新幹線已經採用新的管理系統(PTC),實現了完全電腦系統自動化管理方式,操作要點、信號控制,車站自動廣播及至車輛的管理整備、運輸障礙時的時間表修正等,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管理。
日本的鐵道會社還特別注重駕駛員的安全意識教育。一度行駛中的新幹線列車上出現打盹的駕駛員,用手機拍照的駕駛員,這些情況被媒體曝光後,輿論譁然,駕駛員自然也會丟了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