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去五次臺北 只為醇美古早味】遊藝臺北美食篇

2021-02-17 justinlife

臺北人很幸福,我想應該很少大都會,搭捷運就能泡到溫泉,驅車一小時就能深入國家公園。同行的臺灣小夥伴其實也不知道這個秘境,所以我事先打給店家派他們合作的計程車上門接送,盤山公路兩旁的樹木翠綠可是有些蕭瑟,我問司機大哥,「這是因為前陣子刮颱風的緣故嗎,為什麼會有秋天的感覺?」「已經過了立秋了哦」,哦,原來,雖然一年四季都來過臺北,心想多雨溫潤的地方,季節變化的反差應該不大。

車子停在一座叢林環抱的暗色鋼構院子後背,步行一小段後,接待的工作人員領著我們穿過迴廊,在盡頭一個敞開的空間安排我們稍作休息,赤腳席地打坐、閉目養神,兩耳清風、蟬鳴鳥啼,感覺被掏空,又瞬間被填滿,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第六空間。

如果不是茶多酚的喚醒,可以繼續沉醉在目光之外無色無味,虛實切換的世界,侍茶的老師,平頭素衣,比我們應該大不了幾歲,說其實像我們這個年紀能靜心品茶的人其實不多,可能是環境使然,我們居然也能嘗出三泡茶的不同滋味,沒有錯,其實我們早一天也還是進出臺北街巷大小咖啡館的大齡少年,茶和咖啡一樣,不需要懂太多酸甜甘苦,年份產地,重要的是你喜歡,便是自己直觀感受的大師。


如果茶是融入環境的媒介,林炳輝先生的無菜單創意料理才是主角。行前我說我一定要吃到這家餐廳,不管味道如何,我都可以原諒它的一切不完美,因為足夠美,這道蓮花入湯盛開,把食材的美升華到儀式般的禪意境界。體會臺北的美,要慢慢來,如果不願意給一個地方一家店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那一切都只能是過眼雲煙。

食養山房

add: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三段50巷

出鏡:David C. 2015年8月

感謝食養山房的侍茶師李Y推薦了紫藤爐,真正拜訪已是一年後,這家跟龍應臺有聯繫的日據時期保留下來的老房子,而今成了臺北的一個文化地標,我們點了臺灣的高山凍頂和綠豆糕茶點,侍茶師是一位很親切的原住民大姐,泡茶不緩不急行雲流水,我說臺灣人真的很奇妙,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姐大嬸都變得好可愛,好親切,跟老房子裡的木頭和柴燒大口碗一樣,留有手觸摸過的溫度,和茶水滲透陶土的漬跡。

▲紫藤廬

add: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來這一家還真不是被趙蜀黍的孤獨美食家安利的,臺北的日料比日本的還好吃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前幾次吃過好幾家日料後,再說對夜市也放棄了,臺灣料理也是吃過鼎泰豐和永康牛肉麵而已,決定好好尋找臺灣古早味,對於經常在臺大附近溫州街永康街青田街轉悠的我們來說,這家並不太屬於巷深酒香,午魚一夜幹和藥膳味的豬腳好下飯,中國胃表示很滿足。誒,逛了那麼久,怎麼也沒有遇見過舒國治。

大隱酒食

add:大安區永康街65號

在臺大附近,一位82歲在等打包食物的奶奶推薦了,北平稻香村,老人家說酸菜白肉鍋很好吃,前陣子她孫子去美國前,還特地請他去吃這一家,隔天要去看Tanya的演唱會,我們還是不負老人家的好意,趕去吃了這家老店,跟北京的炭燒火鍋差不多,上年紀的客人居多,我想這就是他們的食物之成長記憶吧。


古早味,不僅僅是食之味,還有用久了的家具,受過無數人禮拜的神像,乾燥的植物,生鏽衍生的鏽染,做舊的古著,藝術家收集各地的原生材料做的掃把,並把它辦成展覽,買什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

▲古道具

add:大安區嘉興街346號

現在我出去玩,基本上不看攻略了,因為我最關心住的和吃的,跟著蔡瀾吃了兩家老字號,欣葉一定要去吃最老的創始店,舌尖裡播過飽含年味的紅蟳米糕,三杯雞是必點的,炒豬肝也很贊,服務非常好。米苔目,其實是一種長得很粗壯的米粉吧。

▲欣葉

add:中山區雙城街34之1號


▲高家莊米苔目

add:林森北路279號

我跟酒店的前臺Eric打探老臺北萬華區的信息,隔天起床發現門縫底下有一個信封,他幫我收集列印了滿滿一張A4的信息,建議從早餐開始,隊伍從一樓排到三樓,為了燒餅油條豆漿,你願意嗎?吃過忠孝東路和永康街的冰,也差不多對臺灣的冰放棄了,直到來到龍都。

▲阜杭豆漿

add: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08號2F


▲龍都冰果專業家

add:萬華區廣州街168號(艋舺夜市內)

萬華作為老臺北的發跡之地,從修復的歷史街區裡的老房子,不規則的格局,因為生活需要的加蓋,不難看出這是庶民之居所,對面廣州街的中藥鋪、老麵館和粥鋪、農貿市場,仿佛看到的是一個70年代的臺灣。

「我所看到的七十年代,是一個很『臺灣』的年代,卻一點也不本土。所謂『臺灣』,乃在它已逐漸離開四十、五十年代的半日據、半閩南、半外省所綜合遺留之平寧質樸風貌,又已經經歷了六十年代的欣欣向榮追求富裕的繁華衝刺,開始走近一種俗劣品味卻頗有自我奢華如美耐板家具、床頭沙發墊、計程車內布滿隨音樂叮叮咚咚東遊西竄小閃燈的社會景狀。」

節選於舒國治的《臺北遊藝》,每一個社會每一種文明,大概都要經歷類似的時期,無關好壞優劣,我很喜歡臺北現在的樣子,比方林炳輝用現代的材料,通過日系的形式表達禪意的內容,這就是食養山房成功的地方。

圖文:Justin L.Jin  照片拍攝於2015年-2016年期間 5次遊藝臺北

你可能喜歡:

【有人敗金 有人文青】最文藝的臺北 文創咖啡美食民宿

【是誰拯救了澳門的紙醉金迷】尋找伊莎貝拉Isabella

【中環上環銅鑼灣 上環最香港】香港咖啡美食地圖

---justinlife---原創圖文,用心旅行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justinlife"(just-in-life)

相關焦點

  • 臺北的「古早味」
    臺北青草巷是全臺最大的青草藥集散地。   在臺北,經常聽到「古早」這個詞,尤其常和吃的連在一起:古早味豆花、古早味蛋糕、古早肉卷、古早面線……許多食物都可以加上古早一詞。  那它到底是什麼味道?朋友建議我去艋舺轉轉。
  • 臺北的「古早味」(寶島紀行)
    在臺北,經常聽到「古早」這個詞,尤其常和吃的連在一起:古早味豆花、古早味蛋糕、古早肉卷、古早面線……許多食物都可以加上古早一詞。那它到底是什麼味道?朋友建議我去「艋舺」轉轉。艋舺,是指龍山寺周邊一帶,現在叫萬華區,是臺北最早開發的一片土地,臺北如今的所有繁華都從這裡走來。清康熙年間,陳天章等人申請設立的「陳賴章墾號」帶領福建民眾到這一帶開墾拓荒。當時的當地人用一種叫Mankah的獨木舟運載番薯、茶葉等土產到這裡交易,墾民就以「艋舺」稱之。
  • 早安晨之美! 古早味臺北早餐地圖|TOWN精選
    古早,臺灣朋友喜歡用這個詞。臺北有平易近人的風雲,也有化不開的古早味。古早是什麼意思?就是傳統的、阿嬤親手煮飯的味道。還有什麼比以一頓古早早餐開始臺北的一天更令人振奮呢?甜漿表面的厚厚豆衣、飽滿飯粒裡滲出來的油脂香氣、厚燒餅外頭鬆脆宜人的那層酥皮、淋在勁道麵條上幾十年配方不變的烏醋汁……整個臺灣的美食,童叟無欺,傳統早餐鋪子裡更體現著臺北人悉心的照料和樸實無華的真心。在臺北,每天簡直想吃三次早餐!而且,每頓都特!別!便!宜!
  • 臺北文藝之旅—美食篇
    4)老店忠誠號創始於1972年的臺北忠誠號,專賣香噴噴的麻油豬肝湯、蚵仔煎、甜不辣、生炒花枝羹等招牌好料,多年來備受在地顧客支持,就連日本客也愛這碗濃濃臺灣古早味。以雞骨、大骨熬煮成高湯為基底,加上每天親手炒成的中藥肉醬等調味,把滑脆可口的大腸滷的又香又入味。口味道地獨特,受到師大學生熱烈歡迎、滿滿一碗大腸麻辣鴨血只賣五十元加上別處吃不到的獨家醬料讓許多好奇客人跑來詢問。
  • 臺北的春節「古早味」
    臺海網2月27日訊 時隔半年,筆者又一次來到臺北,感受這座清新小城的春節「古早味」,或者說是,懷舊的味道。這是筆者第三次在臺北過春節,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年尤為特別。一直以來,華人有著自己獨特的家庭觀念,無論走到哪裡,親情都會是重要的紐帶。這種關係可以跨越城市,甚至跨越海峽。
  • 臺灣尋味記 | 飽島人的在地古早味(臺北站)
    而臺灣人用來形容自己的美味,通常都會用「古早味」這個詞。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是指遵循歷史流傳至今的飲食製作方法和味道。臺灣人認為古早是一種態度,崇尚自然。古早的美學就是簡單質樸。
  • 臺灣臺北自由行的必去必吃必玩行程-臺北篇
    還有、過馬路要走人行道或天橋或斑馬線(車子會優先讓行人走),不能亂丟垃圾,禁菸區要配合,不然警察會取締的喲!搭捷運要靠右站,搭公交車要排隊,依序上車,也不可以隨地大小便、吐痰。 簡介:臺北為臺灣首都。總人口約270萬左右人口。面積為:272坪方公裡。
  • 這才是臺北人最愛的古早味!(下)
    臺北有太多美食,幾乎每個去過臺北的人都對那裡的食物特別是小吃讚譽有加。這麼多可以吃,怎麼挑選最好吃和地道的呢?
  • 大稻埕與迪化街,尋古早味的臺北
    放下行李,我們決定先先去寧夏夜市吃起來最重要!人都來到臺灣了,難道還想著減肥嗎?,匯集了許多臺灣的傳統小吃,充分展現了大稻埕的古早味。我們在大陸的第三方支付已經非常成熟,然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大部分還是只支持現金,而店面最多也就是POS機,可以直接使用微信和支付寶的還是少。這一點還是需要注意一下哦,儘量帶上現金啦。
  • 臺北貪食紀
    以糯米為原料,加入紅曲釀造的紅露酒是臺灣一種平價的平民酒。本文摘自《去臺北》,夏雨清 編,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如果你不愛吃,去臺北的樂趣頓時就少了一大半。「在這裡,想撞見一家特別難吃的餐館,有點難喏。」不止一個臺北人有這種自信。
  • 下一站, 大稻埕 藏著曾經臺北繁華歷史的古早味老街
    大稻埕曾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永樂町而其中最有名的老街迪化街被稱為永樂町通臺北城大飯店充滿豐富的歷史文創特色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地下三層地上十四層)其一至三層為古蹟保留其原為臺灣菠蘿王葉金塗古宅臺北城大飯店保留歷史建築的精美外觀並結合未來需求,承古創新的風格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形成強烈對比,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 7大臺北蛋餅店,臺灣人口袋名單推薦,古早味、鐵鍋、芝士
    在臺北要找好吃的蛋餅有不少,臺灣的早餐店通常最遲下午2、3點就會關門,這次的介紹中,就有適合晚起人士去吃的店,不用再怕因為早上起不來而吃不到!即看以下7大臺北人的蛋餅口袋名單推介,全部都好吸引!臺北蛋餅推介01 | 真芳-炭烤吐司/紅茶牛奶從他們的名字可得知主打菜是炭烤吐司,不過真芳的蛋餅其實都非常有名。他們製作的是古早味的粉漿蛋餅,以自製粉漿煎成餅皮,再加上蛋烹調而成。
  • 超強攻略15次去臺北的經驗!
    傍晚坐火車回臺北市,在松山火車站下車,到臨江街夜市覓食,心想,如此這般熱鬧的,不做作的臺北,才是我喜歡的地方。貓村真的就是貓比人多的村子而已。有一些塗鴉和告示確是很有愛,但各種關於臺灣行的豆瓣相冊已經反覆出現了,我不認為在親自去拍那些在別人的相冊裡告示有什麼意義可言。貓們都很瘦,眼神有些敵意的樣子,我想我寧願去玩我們小區裡肥美的流浪貓。
  • 臺北金山老街 吃遍傳統古早味(圖)
    臺北金山老街 吃遍傳統古早味(圖) 2008年06月19日 17: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金山老街有許多販賣古早味的點心攤位。
  • 10次赴臺,6次到臺北,還能玩出新花樣?
    臺北,一個我再熟悉不過的旅遊目的地。每次跟朋友提起臺北時,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和故事。這次是我第6次來到臺北,基本不走尋常路,逃離鬧市喧囂,探秘了許多連臺灣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地方。還在經典地按照故宮博物院+西門町+中正紀念堂+101大樓模式打卡?
  • 臺北美食,一網打盡!
    臺北那麼多夜市!!可是一次旅行的時間怎麼可能去的完呢?小編今天就來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臺北夜市哪些是必去的必吃的!在60年代因美軍的關係,成為臺北最早的舶來品市場,後經政府規劃為徒步步行商店街,環境蒸汽各式專賣店鋪林立,有傳統雞鴨蔬果,也有流行服飾、進口用品,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知名的小吃。
  • 我在臺北感受寶島一年四季的自然之美
    最大的特色是茶,特色茶種為鐵觀音。整個山頭遍布幾十間茶寮,在青山頭品茶,田園氣息濃厚,味覺和視覺都得到享受。貓空臨近臺北郊區,可以乘坐纜車遊覽,天氣晴朗時在山頂可瞭望臺北美景,也是欣賞夜景的勝地。
  • 6家芋頭控去臺北不能錯過的人氣小店
    而且在臺北想吃到美味的芋圓及芋頭甜品,除了去九份,其實還有不少選擇,有芋圓,有粒粒芋頭,更有一試難忘的芋泥。小編整理了6大芋頭控去臺北不能錯過的推介,下次去臺北記得要試! 必去01 | 水龜伯古早味店位於石牌捷運站附近的「水龜伯古早味店」是家古早味甜品店。其中人氣甜品是「雙仙鬧奶」,裡面包含了仙草凍、杏仁凍、綜合芋圓、三色湯圓、紅豆、黑糖冰等等,還會附上爆炸糖,非常豐富!
  • 遊記 | 請問一個去過數十次臺北的人又去臺北做什麼?
    這一篇呢,我想把我去了很多次之後,感覺非常值得一去再去的景點,可以一做再做的事情,可以一吃再吃的食物和可以一買再買的東西,做成一個集合匯總。我這次是沒去。但前前後後大概也去了三、四次。臺北故宮真的是非常值得一去再去的一個地方。
  • 臺北美食 | 你需要個引路人去發現它的秘密
    臺灣食客是相當有福氣的,四面環海、山巒起伏的地貌為廚師們提供了豐富的食材和烹飪靈感。全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臺北君品酒店「頤宮中餐廳」。網紅餐廳的慣例便是要提前幾個月才能訂到,為一頓飯心甘情願跑一趟臺北的饕餮們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