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人很幸福,我想應該很少大都會,搭捷運就能泡到溫泉,驅車一小時就能深入國家公園。同行的臺灣小夥伴其實也不知道這個秘境,所以我事先打給店家派他們合作的計程車上門接送,盤山公路兩旁的樹木翠綠可是有些蕭瑟,我問司機大哥,「這是因為前陣子刮颱風的緣故嗎,為什麼會有秋天的感覺?」「已經過了立秋了哦」,哦,原來,雖然一年四季都來過臺北,心想多雨溫潤的地方,季節變化的反差應該不大。
車子停在一座叢林環抱的暗色鋼構院子後背,步行一小段後,接待的工作人員領著我們穿過迴廊,在盡頭一個敞開的空間安排我們稍作休息,赤腳席地打坐、閉目養神,兩耳清風、蟬鳴鳥啼,感覺被掏空,又瞬間被填滿,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第六空間。
如果不是茶多酚的喚醒,可以繼續沉醉在目光之外無色無味,虛實切換的世界,侍茶的老師,平頭素衣,比我們應該大不了幾歲,說其實像我們這個年紀能靜心品茶的人其實不多,可能是環境使然,我們居然也能嘗出三泡茶的不同滋味,沒有錯,其實我們早一天也還是進出臺北街巷大小咖啡館的大齡少年,茶和咖啡一樣,不需要懂太多酸甜甘苦,年份產地,重要的是你喜歡,便是自己直觀感受的大師。
如果茶是融入環境的媒介,林炳輝先生的無菜單創意料理才是主角。行前我說我一定要吃到這家餐廳,不管味道如何,我都可以原諒它的一切不完美,因為足夠美,這道蓮花入湯盛開,把食材的美升華到儀式般的禪意境界。體會臺北的美,要慢慢來,如果不願意給一個地方一家店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那一切都只能是過眼雲煙。
▲食養山房
add: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三段50巷
出鏡:David C. 2015年8月
感謝食養山房的侍茶師李Y推薦了紫藤爐,真正拜訪已是一年後,這家跟龍應臺有聯繫的日據時期保留下來的老房子,而今成了臺北的一個文化地標,我們點了臺灣的高山凍頂和綠豆糕茶點,侍茶師是一位很親切的原住民大姐,泡茶不緩不急行雲流水,我說臺灣人真的很奇妙,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姐大嬸都變得好可愛,好親切,跟老房子裡的木頭和柴燒大口碗一樣,留有手觸摸過的溫度,和茶水滲透陶土的漬跡。
▲紫藤廬
add: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來這一家還真不是被趙蜀黍的孤獨美食家安利的,臺北的日料比日本的還好吃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前幾次吃過好幾家日料後,再說對夜市也放棄了,臺灣料理也是吃過鼎泰豐和永康牛肉麵而已,決定好好尋找臺灣古早味,對於經常在臺大附近溫州街永康街青田街轉悠的我們來說,這家並不太屬於巷深酒香,午魚一夜幹和藥膳味的豬腳好下飯,中國胃表示很滿足。誒,逛了那麼久,怎麼也沒有遇見過舒國治。
▲大隱酒食
add:大安區永康街65號
在臺大附近,一位82歲在等打包食物的奶奶推薦了,北平稻香村,老人家說酸菜白肉鍋很好吃,前陣子她孫子去美國前,還特地請他去吃這一家,隔天要去看Tanya的演唱會,我們還是不負老人家的好意,趕去吃了這家老店,跟北京的炭燒火鍋差不多,上年紀的客人居多,我想這就是他們的食物之成長記憶吧。
古早味,不僅僅是食之味,還有用久了的家具,受過無數人禮拜的神像,乾燥的植物,生鏽衍生的鏽染,做舊的古著,藝術家收集各地的原生材料做的掃把,並把它辦成展覽,買什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
▲古道具
add:大安區嘉興街346號
現在我出去玩,基本上不看攻略了,因為我最關心住的和吃的,跟著蔡瀾吃了兩家老字號,欣葉一定要去吃最老的創始店,舌尖裡播過飽含年味的紅蟳米糕,三杯雞是必點的,炒豬肝也很贊,服務非常好。米苔目,其實是一種長得很粗壯的米粉吧。
▲欣葉
add:中山區雙城街34之1號
▲高家莊米苔目
add:林森北路279號
我跟酒店的前臺Eric打探老臺北萬華區的信息,隔天起床發現門縫底下有一個信封,他幫我收集列印了滿滿一張A4的信息,建議從早餐開始,隊伍從一樓排到三樓,為了燒餅油條豆漿,你願意嗎?吃過忠孝東路和永康街的冰,也差不多對臺灣的冰放棄了,直到來到龍都。
▲阜杭豆漿
add: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08號2F
▲龍都冰果專業家
add:萬華區廣州街168號(艋舺夜市內)
萬華作為老臺北的發跡之地,從修復的歷史街區裡的老房子,不規則的格局,因為生活需要的加蓋,不難看出這是庶民之居所,對面廣州街的中藥鋪、老麵館和粥鋪、農貿市場,仿佛看到的是一個70年代的臺灣。
「我所看到的七十年代,是一個很『臺灣』的年代,卻一點也不本土。所謂『臺灣』,乃在它已逐漸離開四十、五十年代的半日據、半閩南、半外省所綜合遺留之平寧質樸風貌,又已經經歷了六十年代的欣欣向榮追求富裕的繁華衝刺,開始走近一種俗劣品味卻頗有自我奢華如美耐板家具、床頭沙發墊、計程車內布滿隨音樂叮叮咚咚東遊西竄小閃燈的社會景狀。」
節選於舒國治的《臺北遊藝》,每一個社會每一種文明,大概都要經歷類似的時期,無關好壞優劣,我很喜歡臺北現在的樣子,比方林炳輝用現代的材料,通過日系的形式表達禪意的內容,這就是食養山房成功的地方。
圖文:Justin L.Jin 照片拍攝於2015年-2016年期間 5次遊藝臺北
你可能喜歡:
【有人敗金 有人文青】最文藝的臺北 文創咖啡美食民宿
【是誰拯救了澳門的紙醉金迷】尋找伊莎貝拉Isabella
【中環上環銅鑼灣 上環最香港】香港咖啡美食地圖
---justinlife---原創圖文,用心旅行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justinlife"(just-in-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