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金剛菩提的感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20-12-15 鑠源文玩

有個朋友平時工作比較忙,而且時間比較碎,屬於那種前一分鐘跟別人談生意,下一分鐘可能要去參觀。平時很少有時間能夠看下書或者喝杯茶之類的,也就覺得雖然每天工作都繁忙,但是始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他幾個朋友相比較他就要輕鬆多了,他問朋友怎麼可以輕鬆?朋友說你可以沒事的時候盤下金剛菩提,看看能不能讓自己先安靜上十分鐘,然後再考慮如何輕鬆的問題。

他開始盤金剛菩提從剛開始的一分鐘然後到三分鐘用了幾天的時間才達到,後來能自己一個人發呆到六分鐘,但是始終達不到十分鐘。他就問朋友為什麼他始終達不到呢?朋友給他說了一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猛的扇了自己一下,恍然大悟。

盤金剛菩提是一種執念,要懂得如何取捨。

之所以他恍然大悟,並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早就知道,只不過一直不這樣認為罷了。朋友讓他盤金剛菩提的意思並非是說讓他能夠去安靜安靜的盤幾分鐘,而是想讓他把關注點放到金剛菩提之上。也就是當你對一件事專注之後,就不會再向其他地方分散你的思維,也就達到了聚焦。

之所以他那麼忙,不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是他沒有聚焦,沒有懂得什麼是取捨。為什麼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呢?當你認為所有事情都比較重要的時候,就不知道哪個更重要了。沒有了聚焦的能力,就沒辦法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自己進入到自己設置的思維陷阱中。所以想要從這裡面出來,必須要專注,也就是要懂得聚焦,懂得取捨。

盤金剛菩提是一種感悟,要懂得何為成就。

什麼是成就?對於朋友來講,他每天忙東忙西的,不說有太大的成就,也有小的成就。但是將所有成就都作為自己的也就不是成就了,而成為了一種負擔。金剛菩提盤紅之後的確很炫目,也很有成就感,但是這種成就感是你的?還是金剛菩提的呢?

朋友之所以有了那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悟,是因為他從裡面找到了他真正想要的東西。成就不是你一個人,成就是大家的。你越覺得自己能力大,也就越對成就看的重,反而不給別人機會,其他人也很有能力,只不過在他的光環之下,也顯得沒多大成就罷了。

當你明白為什麼是在此山中之後就會知道,成就是給與的,也同時是獲取的。將成就給別人,別人也會給你成就,當你擁有了更多有成就的人,對你而言不也是一種成就嗎?盤金剛菩提不就是這樣,你盤出一串是成就,盤出十串也是成就,但是金剛菩提卻從沒有要求說這成就與你無關。

相關焦點

  • 【棲·品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北宋】蘇軾《題西林壁》  釋義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時路過江西九江,遊覽了廬山。瑰麗的山水激發了詩人的逸興壯思,寫下多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為其中一首。
  • 用典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時路過江西九江,遊覽了廬山。瑰麗的山水激發了詩人的逸興壯思,寫下多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為其中一首。這既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也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詩。詩人不是抽象地議論,而是緊扣遊山談體會,深入淺出地闡釋哲理。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起來感受廬山的美景!
    廬山風景名勝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九江市南36公裡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裡,東西寬約20公裡。景區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 人文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九江的酒店到廬山大約20分鐘,先到廬山北山門(從九江過來的都是從北門進),下車購買廬山景區門票,然後去二樓等司機過來接,36公裡的
  • 蘇軾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蘇軾的一首詩,這首詩傳誦甚廣,和李白的《靜夜思》有的一拼。元豐七年,朝廷下詔讓蘇軾離開黃州,前往汝州任職。蘇軾在前往汝州的途中,打算順便去探望弟弟蘇轍,一路又與參寥子結伴到廬山,《題西林壁》即作於此時。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三)
    據當地人稱,此水泡茶極好。可惜沒瓶子,不然就可帶點泉水回去了。如此好水白白錯過,真是可惜!反過來又有點羨慕當地人,日日喝著如此甘醇的泉水!現在城市裡的水,都無法評述了!好山好水好風光,廬山腳下的居民是幸福的。鎮日處於喧囂都市的我們,便沒有那個福分。當然,每一種生活都有過膩的時候,我們羨慕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羨慕我們。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播音:豆豆 & 智在    橫看是山嶺,側看是山峰。遠看、近看、高處看、低處看各有不同的風光。那廬山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為何總是如此千般變化,只因為你是在這個山裡面啊。
  • 廬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嗖地一下時間不知不覺到了11月份寒潮也漸漸來臨全國各地即將都被冷空氣包圍小夥伴們還想不想出去玩呢卡紗出門玩耍是不會輕易被氣候給影響的而我最近想去旅遊的地方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廬山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
  • 為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小學生就開始背誦的古詩,讓廬山,似乎成為了心目中一個虛無縹緲的仙境。來來來,茂名國旅帶你走進這仙境,看看古詩下的廬山真面目~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人洞本身就是一處洞天福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再加上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坐鎮,想默默無聞都難!
  • 「為你讀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釋義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就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腳丈量廬山的美,似人間仙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年夏天,有幸跟隨老公公司去廬山避暑,盡情領略了一番廬山的美,來一場天註定的廬山緣之旅…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美麗的廬山我來了
    它們時而散得很快,被風一吹,立即毫無規律地飛舞著,盤旋著;時而又抱得很緊,牢牢地簇擁在一起,任憑風怎麼吹也吹不開。一瞬之間竟不知有多少變化。我又轉過頭,遙望另一種云:它們自山谷嫋嫋騰起,又緩緩升起,始終是淡如煙,薄如紗,卻不會讓風吹散,我以為這種美麗的景色只有在夢境中才能看到,沒想到現實也存在,景色美麗到了極致。
  • 詩行天下|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這是北宋詩人蘇軾十分有名的一首哲理詩,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詩人並非單純直露的說理,而是將哲理全部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中。當你橫著去看廬山時,只見崇山峻岭鬱鬱蔥蔥綿延不絕;當你側著去看廬山時,則峰巒起伏,奇山突起,聳入雲端。而無論從遠處還是近處看,所看到的山色與氣勢又各不相同。詩人由此生出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呀。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就讓我們今晚看看廬山的真面目吧!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三面臨江,山勢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煙霧縹緲的著名避暑勝地,可謂昔日的「夏都",令無數文人墨客仰慕前往,也令今天的人充滿好奇和希冀。關於廬山一名的由來,廬山市因廬山得名,而廬山因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而得名。據《讀史方輿紀要》廬山:「殷周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曰廬山。」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見識過真正的廬山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廬山最好的寫照。因為廬山隱匿在雲霧繚繞之中,像一個裹在白紗中的少女,遠遠望去,只能看到雲山霧罩,而其真面目不得而知。要想了解廬山的真實,需歷經跋涉,攀援而上,走進她的身旁,才能揭開面紗,一睹芳容。下面便來隨小編看一下吧!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仙境也不過如此
    說到廬山,你可能就會想到我們小時候學習的一首詩,詩裡面就有這樣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優美的古詩在小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心裡留下了很深得一個影響。那個時候,上課就在發呆,想著以後一定要去見識見識這個廬山的真面目。轉眼已經長大了,也兌現了小時候的願望。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我們眼中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蘇東坡《題西林壁》裡的詩句引申意思是人們受視野的限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認識也就不同,因此也就看不到事物的真相人終究是人,不是神,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看待事物
  •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南昌/廬山/景德鎮/婺源/龍虎山雙飛5日遊發團日期:3月10-25日天天發團成人:3280元/人兒童:2080元/人配上丁坊酒、四特酒、李渡高粱酒等南昌本地產的名酒,你可以在此享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暢快淋漓!遊玩篇:繩金塔內廣場有3D裸眼秀表演(免費);秋水廣場每天不下雨20:00有音樂噴泉、後有20:30有燈光秀可以觀看、具體是否開放可諮詢管理處。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嶂下梯田的呼喚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嶂下梯田的呼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偉大的祖先創下了許多無比璀璨的文明篇章。然而一直以來,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從沒有仔細地欣賞過嶂下村美麗的自然風光,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嶂下梯田,位於省級自然保護區裡的嶂下村,景色秀美,歷史悠久,是五華縣境內規模較大的梯田群落,也是五華具有代表性的山區農耕文化遺蹟之一。
  • 雲 霧 廬 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是我平生最喜歡的名山,雖不列五嶽,但古風遠勝五嶽,雖不及黃山,三清山,九華山秀美,但底蘊墊過其險在回程時,我們終究體力不支、腿腳發軟,各自花了五十元坐上竹槓舒服地返回,這些細節如在昨天。在廬山花徑上留下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短短二十八字把眼前的山高地深,時節絕晚,幽深草堂,簡樸居易的仙境刻畫得淋漓盡致。長詩不累贅,絕句能點睛,可見白居易的蓋世才華,不枉其父的心願:望長子在成長後在首都長安生活居住都容易-----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