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標語集錦:農業學大寨,大寨學全國,狼窩成良田,兇歲奪大熟

2020-12-13 瑞視覺

去往山西省晉中市「農業學大寨」的大寨參觀遊覽,下了S45陽(泉)左(權)高速去往縣城的路上,路邊滿目的大紅標語提示你: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標語內容,都是領導人隊「農業學大寨」以及大寨精神的肯定,我們一一看來。(王子瑞 攝)

一面碩大的紅旗上,是毛澤東主席手書的「農業學大寨」五個大字。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像工業學大慶一樣,風靡全國城鄉,鼓舞著大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學大寨要認真學,學到了回去就老老實實幹。」這是多麼樸實接地氣的話語啊,是那麼的語重心長。

「你們大寨一定要記住毛主席的教導,永不驕傲,永遠向前。」周恩來總理三次陪同外賓來大寨,時間分別是1965年、1967和1973年,國家分別是阿爾巴尼亞、越南和墨西哥。

「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1975年召開的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發出了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的戰鬥號召。大寨縣,一個行政區劃上不存在的縣。

大寨精神代言人陳永貴寫的一首詩:下山容易上山難,上得山來景更寬。莫說此山無人到,更有高峰在前面。

「不僅要學大寨的今天,還要學他們的明天,要從大寨看到我們前進的方向。」

「中國農業不下死勁,不出幾身汗,發展速度是不會快的,必須發揚大寨、昔陽創業精神。」

郭沫若的詩:「全國學大寨,大寨學全國。人是千裡人,樂以天下樂。狼窩成良田,兇歲奪大熟。紅旗毛澤東,紅遍天一角。」讀起來,咋有點兒打油的味道呢?

「大寨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永放光芒。」有人說大寨精神現在過時了,也有人說大寨精神永不過時,你說呢?

「用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新大寨。」這不就是說要與時俱進嗎?

「繼續發揚大寨精神,堅持改革開放,逐步振興大寨經濟。」大寨精神與改革開放,不矛盾,完全可以並行不悖。

大寨人聽領袖的話: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這段話,總結得全面。

讓我們牢記毛主席的諄諄教導:「農業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永放光芒!【《瑞視覺》發布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籤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籤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相關焦點

  • 聞名於世的大寨
    「大寨」兩個字是我們這代人非常熟悉的,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大地上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業學大寨」運動,這場運動一直延續到70年代末。 聞名於世的大寨,位於太行山西部,山西省東側,如今已成為山西著名特色旅遊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 大寨虎頭山上為何安葬著二位現代名人,一位副國級,一位文學巨匠
    然而,當年人家大寨人,靠的是雙手,靠的是自力更生,硬是把這塊家園建設成全國學習的榜樣,也確實是不簡單。著名歌星郭蘭英唱的:一道清河水,一座虎頭山,大寨那個就在那山下邊,七溝八梁一面坡,層層梯田平展展……使得這座山在全國揚名萬裡。
  • 登大寨虎頭山 文/馬舉
    1964年,偉大領袖發出"農業學大寨"號召,從此整個世界都知道了大寨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七十年還是在讀書的人,也看到了那時農村學大寨、改良農田、山地熱火朝天的場面,我們村的田2畝一塊一塊長方形的,就是那時平整的。還有好多學大寨時的成果,對農村的發展生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大寨是一個永遠的結,很想來大寨看看,不來大寨看看,心中打不開這個結。
  • 農業學大寨中的往事回憶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毛主席 「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號召下,全國農村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在山地高原地區,農業學大寨的方式就是建設水平梯田,把陡坡地改造成平地。一般是把山上的坡地分成若干塊,每一塊地找一條水平線,把水平線上部高出的土方填到水平線下低的地方,使每塊地變平整,再加強修整好地埂,一塊陡坡地就被改造成了若干塊平地,一層一層的平地像梯子一樣,就叫做水平梯田。
  • 暢遊大寨,心潮澎湃
    一路走著,想像大寨村會是個什麼樣子呢?下了高速,導航到大寨還有9公裡。過了收費站,大寨的氣息便撲面而來。路邊巨幅「農業學大寨」的雕塑、宣傳標語和層層梯田在告訴我,大寨真的要到了。大寨景區是山西省特色旅遊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門票48元。主要有陳永貴墓地;周總理三訪大寨紀念亭、郭沫若詩魂碑等遺蹟建築;盤山渠、團結渡槽、大寨水庫水利工程和大寨田;大寨展覽館和大寨文化展示館等文化場館。
  • 走進山西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
    走進山西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9月6日,由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委、昔陽縣人民政府舉辦的「媒體記者看昔陽」宣傳採訪活動正式啟動。連續三天,來自全國百家主流媒體記者齊聚該縣,聚焦黨建、工業、農業、扶貧、文化、旅遊、民生、城建、美食、古村落等領域,走訪昔陽縣縣城、城區社區和12鄉鎮進行實地採訪,用鏡頭和筆觸展現大美昔陽的精彩變遷。
  • 大寨:站在山頭看風景變幻
    虎頭山根,有一個山村,名叫大寨。」55年前《人民日報》上一則新聞以此開頭。那是向全國介紹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的第一篇報導,之後一個時期,全國乃至世界不少人來到這個山村,參觀「海綿田」,學習戰天鬥地精神。而今,虎頭山建成森林公園,大寨成為4A級景區。  虎頭山本是荒山坡,大寨原是貧瘠之地,這風景之花,是汗水澆灌出來的。
  • 再顧大寨話大寨
    好在還是由那些個理由替我做主,決定去大寨,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農業學大寨的大寨走一遭。 準備好了,說走就走。在家的一家人起了個大早,順著導航指示的方向一路前行。 大寨到了。這是我第二次走進大寨。先前來大寨的時候當然不是那個火紅的年代,是社會冷靜以後由單位組織學習、搞調研的時候。 我覺得大寨的自然景觀是不能論「好壞」的。虎頭山、狼窩掌也就是當地人的一種說法。看不出有什麼獨特的風格,也看不出太行山的倔勁來。說到大寨的美麗與魅力還是她的人文精神和歷史價值。走進大寨要是不帶上歷史的深厚感情是看不出她的美感與舒展、厚重與深遠的。
  • 大寨七十年的滄桑巨變再次證明,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建設大寨田,是大寨走集體化道路促成的。 正是在全國農村走集體化道路的背景下,1953年年底,陳永貴和支部成員賈進才、賈承讓、梁便良、宋立英等一班人共同制定出「十年造地規劃」。集體化是大寨黨支部制定「十年造地規劃」的膽氣和底氣。人多力量大,團結力量大。
  • 大寨虎頭山陳永貴墓地
    1964年以前,大寨村只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之後,大寨開始聞名全國,成了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從此之後,陳永貴的名字也和大寨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紅色之旅——大寨
    10.3日陪同學去大寨參觀,紅色之旅之行。長假第三日,為避免堵車防止景區擁擠,我們七點半出發,八點多就到達了大寨景區。大寨景區門票48元,停車費10元;醫護人員免費。解放後,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後的面貌。他們艱苦奮鬥,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並通過艱巨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表揚,並於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大寨大隊的黨員、幹部和群眾,雖然住在群山之中,但是並沒有被太行山的山峰遮住視線,他們身在太行,眼看全國。
  • 地標評選之山西:大寨梯田
    大寨梯田  大寨精神紮根在土裡。土是大寨梯田裡的土。  農業合作社以前,大寨人吃飯全靠虎頭山上的莊稼地,山坡上溝壑縱橫,所以被大寨人稱為「七溝八梁一面坡」,全村800畝莊稼地分4700塊散布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
  •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召開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12-1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召開。
  • 1975年,鄧小平在大寨虎頭山上留影
    1975年年初,與第三屆全國人大相隔了十二年之久的第四屆全國人大終於召開了。這次會議之後,鄧小平實際主持了中央的日常工作,開展了全面整頓。到了年底,整頓已初見成效。   1975年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山西省昔陽縣召開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來自全國各地和各個行業的37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這是中共中央在山西召開的一次規模較大的會議。大會的主要議題是:總結交流全國各地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的經驗和農業機械化的經驗,研究普及大寨式的縣、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問題,動員全國人民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儘快把我國的農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 山西晉中市這個縣,緊靠陽泉市,擁有「中國十大名村」大寨
    「農業大寨」是上世紀60年代的著名標語之一,偶爾在歷史建築中可以看到這一標語,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似乎不太理解這個詞,「大寨」到底是個什麼?是個村寨嗎?在「農業學大寨」之前,還有「工業學大慶」,大家都知道大慶是一個地名,而大寨其實也是一個地名——大寨村(大寨鎮),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今天我想簡單了解一下昔陽縣和大寨,昔陽縣位於晉中市東北部,地處山西省和河北省交界處,地理位置獨特,昔陽縣位於晉察冀的界山太行山西麓,與河北省接壤,卻隔著一座重山。
  • 昔陽大寨博物館:五年普及「大寨縣」的往事,實物資料作歷史見證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與「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解放軍」一起風靡全國大江南北的「農業學大寨」的「大寨」,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的昔陽縣。在西陽縣大寨鎮大寨村口東側有一個2017年開館的「大寨博物館」(又名大寨·知青紅色年代記憶館、中國夢紅色主題博物館),展示文物資料2000餘件,門票20元。
  • 山西:昔陽大寨今日新貌引客來
    大寨曾經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毛主席號召「農業學大寨」後,吸引了1000餘萬人次慕名來大寨參觀、學習、旅遊,不少國家的元首也曾在這裡留下足跡。如今,大寨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邁開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令國人矚目。
  • 走進昔日樣板村 大寨依靠名村品牌成功轉型
    圖片說明:毛澤東主席題詞:農業學大寨  圖片說明:大寨村裡這樣的飯店處處都是   東方網記者邵棄疾10月20日報導:「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這是六七十年代傳遍全國的口號。昔日的樣板村如今產生了何樣的變化?
  • 三代「大寨人」27年致力生態綠化培育 共走旅遊致富之路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熱潮,這讓大寨這個太行山裡的小山村變得家喻戶曉。據大寨旅遊景區統計,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景區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3萬人次。目前,正值旅遊旺季,大寨景區的旅遊人次還在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