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陽大寨博物館:五年普及「大寨縣」的往事,實物資料作歷史見證

2020-12-13 瑞視覺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與「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解放軍」一起風靡全國大江南北的「農業學大寨」的「大寨」,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的昔陽縣。在西陽縣大寨鎮大寨村口東側有一個2017年開館的「大寨博物館」(又名大寨·知青紅色年代記憶館、中國夢紅色主題博物館),展示文物資料2000餘件,門票20元。(王子瑞 攝)

「大寨博物館」負責人得知我是有十多萬粉絲的自媒體人,免收我的門票。博物館的內容主要在二樓陳列展示,半個小時內我克服光線不足、玻璃反光等不利因素拍攝了近千幅照片,在這裡陸續分門別類與大家分享敬請關注《瑞視覺》。本組照片是全國建設「大寨縣」。圖為「大寨博物館」內陳列的《大寨縣——昔陽》等書籍。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全國建設「大寨縣」的背景是:1975年9月15日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所在縣)開幕的「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10月19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9月15日至28日,在山西省昔陽縣舉行。先參觀大寨大隊、昔陽縣的先進典型和水利工程,然後開幕。圖為大寨博物館陳列展示的當年《雲南日報》頭版對大會的報導。

這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的會場設在一個新建的農業機械廠寬敞的車間裡,來自全國各地、各階層的與會代表代表像解放軍一樣,坐在自帶的活動凳子上。圖為大寨博物館陳列展示的一張《普及大寨縣,紅旗把路開》唱片。

9月28日至10月18日是這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的第二階段在北京進行,分組學習討論。時任副總理的陳永貴作了關於普及大寨縣的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大寨縣」的標準:「農業要跨『綱要』,糧食畝產實現八百斤;農業基本條件要改變,科學種田有進步;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為農業現代化打下基礎」。圖為大寨博物館陳列展示的一張《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宣傳畫。

10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閉幕式上,《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的總結報告認為,全國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階段,這就是「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圖為1977年4月9日,為了反映普及大寨縣運動的發展面貌,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的一套《普及大寨縣》特種郵票。

《報告》發出號召,「苦戰五年,到1980年,要求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建成大寨縣,其他的縣也都要建成更多的大寨式的大隊和公社。現在全國已有三百多個學大寨的先進縣。今後五年內,除這三百多個縣必須繼續鞏固、不斷前進以外,全國每年平均要新建成大寨縣至少一百個。」圖為大寨博物館陳列展示的一張當年《解放日報》對農業學大寨的報導。

1976年12月10日~27日,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舉行,進一步推動了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運動的發展。圖為大寨博物館陳列展示的一張《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宣傳畫。【「大寨博物館」內的其它藏品,隨後會儘快整理、陸續分專題發布,敬請關注《瑞視覺》。歡迎提供其它採訪線索。】

相關焦點

  • 大寨標語集錦:農業學大寨,大寨學全國,狼窩成良田,兇歲奪大熟
    去往山西省晉中市「農業學大寨」的大寨參觀遊覽,下了S45陽(泉)左(權)高速去往縣城的路上,路邊滿目的大紅標語提示你: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標語內容,都是領導人隊「農業學大寨」以及大寨精神的肯定,我們一一看來。
  • 弘揚大寨精神 建設文化昔陽
    近年來,該縣充分發揮大寨品牌優勢,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有益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不忘初心,傳承大寨精神,打造昔陽品牌 紅色引領,打造大寨文化牌。昔陽是大寨精神的發源地。
  • 走進山西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
    走進山西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9月6日,由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委、昔陽縣人民政府舉辦的「媒體記者看昔陽」宣傳採訪活動正式啟動。連續三天,來自全國百家主流媒體記者齊聚該縣,聚焦黨建、工業、農業、扶貧、文化、旅遊、民生、城建、美食、古村落等領域,走訪昔陽縣縣城、城區社區和12鄉鎮進行實地採訪,用鏡頭和筆觸展現大美昔陽的精彩變遷。
  • 昔陽新感覺
    我們去看了口上水庫,龍巖大峽谷,第二天去遊覽了水磨頭,參觀了蓮花池,養殖場,毛氏宅院,當晚住到大寨國際旅行社,就近參觀武家坪大寨博物館,次日登山拜訪金剛禪寺,下山參觀石馬寺。隨行的作家聶爾在致謝詞裡說,昔陽是一個令人震耳欲聾的地方。是的,大寨幾十年來一直盤踞在中國政治生活的制高點,到昔陽,誰也不可能繞開大寨。
  • 知青下鄉宣傳畫,農村需要我們,普及大寨縣,知識青年做貢獻
    立志農村(國畫)佚名 作畫面樸實自然,有濃烈的生活氣息。人物刻畫到位,把當年知情的勞動生活體現的淋漓盡致。顆顆種子育新苗(年畫)任川 作畫面是知青和當地的社員們一起給種子育苗。育苗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婦女們負責。
  • 昔陽:聚焦整改問題 促進大寨景區提檔升級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張婷婷)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市A級景區保衛戰動員會議精神,全方位自查自糾,全行業整改提升,8月6日下午,昔陽縣委書記許利偉帶隊深入大寨景區和大寨村就A級景區提質升級工作進行調研督導。副縣長周元源及該縣文旅局、大寨鎮等單位負責人參加。
  • 山西省山西昔陽大寨村遊玩攻略
    村民們花了五年時間戰天鬥地。他們肩挑土筐、鋪土造田,抬石築壩、引水澆地,硬是把一座虎頭山改造成層層梯田,遍地莊稼。   1964年,毛主席發出號召「農業學大寨」。大寨一時聲名鵲起,參觀者絡繹不絕。周恩來總理甚至三次親臨大寨,徒步爬上虎頭山考察。葉劍英、李先念、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郭沫若、巴金、孫謙等文藝界的前輩,國外元首、政要、友好人士皆前來觀摩體驗。
  • 為歷史留下縮影,國家博物館面向社會徵集抗疫實物資料
    為了銘記全民抗疫的歷史事件,見證抗疫艱辛,傳遞抗疫正能量,3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布《中國國家博物館關於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實物資料的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抗疫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紀念價值的代表性實物和資料,內容包括各類政府文書、抗疫過程中使用的相關物資裝備
  • 昔陽大寨:「苦人樹」變成「樂人樹」,見證大寨150年的風雨歷程
    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參觀遊覽「農業學大寨」的大寨景區,很多遊客都會參觀遊覽火車座排房窯洞、虎頭山森林公園、大寨展覽館等處,往往會忽視了這個小景點——村委會辦公樓前的這棵大柳樹在解放前萬惡的舊社會,大寨村的窮苦人遇到災荒年景如果交不起地租,就會被地主吊在這棵大柳樹上毒打。甚至還有人因不堪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在樹上上吊尋了短見。因此,舊社會的大寨人,把這棵柳樹叫做「苦人樹」。
  • 大寨虎頭山再現大自然
    圖片來源:太原晚報  李國俊文/攝  大寨是太行山麓松溪河畔的一個小山村,在昔陽縣城東南大寨其實並不大,何以冠「大」字為名?相傳在虎頭山背後有個重要關隘,叫虹橋關。北宋時,為抗擊敵兵,在此安營駐兵紮寨,故稱大寨。山不在高牞有仙則靈。虎頭山原本是野狼出沒、溝壑縱橫的險境,是勤勞勇敢的大寨人經過戰天鬥地,賦予了虎頭山之靈氣,使虎頭山變成了群芳競豔、飛鳥爭鳴的森林公園。今日葉帥題寫的「虎頭山」,綠樹成蔭、松柏成林、滿山蒼翠、果實飄香,山坳間黃櫨、灌木,丹黃朱翠,萬山紅遍,分外妖嬈。
  • 美麗家鄉——昔陽
    民國復為縣,因與江西饒州樂平縣重名,更名為昔陽。在交錯更替的歷史長河中,這裡留下了周穆王巡遊的足跡,留下了韓信「喋血閼與」「背水一戰」的古戰場,留下了抵禦外族的舊長城,留下了共和國元帥率領人民抗擊日寇的戰鬥遺址。山河毓秀 人傑地靈昔陽山秀水魅,風光旖旎。
  • 國家博物館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實物資料
    新京報3月12日報導 (記者 劉臻)3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中國國家博物館關於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實物資料的公告》,宣布即日起中國國家博物館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抗「疫」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收藏、研究、展示、紀念價值的代表性實物和資料,以為銘記這段全民抗「疫」的歷史事件,見證抗「疫」艱辛歷程,傳遞抗「疫」正能量。
  • 【家鄉】美麗家鄉——昔陽
    民國復為縣,因與江西饒州樂平縣重名,更名為昔陽。在交錯更替的歷史長河中,這裡留下了周穆王巡遊的足跡,留下了韓信「喋血閼與」「背水一戰」的古戰場,留下了抵禦外族的舊長城,留下了共和國元帥率領人民抗擊日寇的戰鬥遺址。山河毓秀 人傑地靈昔陽山秀水魅,風光旖旎。
  • 存史育人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徵集華人華僑抗疫實物資料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右)和工作人員在北京整理徵集到的實物資料。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羅鑫)記者從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獲悉,為了記錄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投身抗疫的事跡,發揮各類實物資料的存史育人作用,該博物館正面向各級僑聯組織、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以及僑團僑社,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收藏、研究、展示、紀念價值的實物資料。
  • 珠澳兩地攜手共克時艱澳門抗疫見證實物捐贈珠海博物館
    原標題:珠澳兩地攜手共克時艱澳門抗疫見證實物捐贈珠海博物館   12月23日,澳門訪珠
  •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召開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12-1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北京召開。
  • 大寨梯田,絕美的等高線
    享譽中外的昔陽大寨,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森林鬱鬱蔥蔥,果園碩果纍纍,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山負深林蔥鬱的大寨森林公園景點列布,次第相貫形韻兼備,各盡其美。園內山勢峻秀,松柏蓊鬱,景色絢麗多姿,氣候涼爽怡人;這裡有英雄的大寨人民戰天鬥地的歷史見證,有國內外偉人名士涉足的遺址;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得益彰,互盡妙趣。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禦金兵,曾派兵把守距如今的大寨東北方約5公裡的虹橋關,大寨就是宋軍的一個駐軍營寨。據說當時守軍建有兩個營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來。
  • 國家海洋博物館收藏新華社記者張建松極地科考資料及相關實物
    新華網天津12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朱天驕) 「我參與雪龍號科考,也見證了它歷險和脫險的全過程。雪龍號最終脫險那一刻,冰面如閃電般裂開,那個畫面是我終身難忘的。當時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很多珍貴的照片和影像資料。」新華社歷史上第一位抵達北極點採訪的女記者張建松說。
  • 大寨:站在山頭看風景變幻
    她住在商店後面的老窯洞裡,前幾年村裡蓋了樓房,但她不願搬,每天拄著拐杖在商店和窯洞間走來走去,熱情而耐心地和來人合影,有空閒也坐下來聊往事、說變化。  老人的父親是逃荒流落到大寨的,她說:「當年在虎頭山上『刨個坡坡,有個生活』,但一畝地只打幾十斤糧食,不夠吃,經常要出去討飯,討來什麼吃什麼。她十來歲就跟娘去幫傭,只為管頓中午飯,吃不飽可還要省下窩頭給沒飯吃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