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虎頭山再現大自然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太原晚報  李國俊文/攝

  大寨是太行山麓松溪河畔的一個小山村,在昔陽縣城東南5公裡處。大寨其實並不大,何以冠「大」字為名?相傳在虎頭山背後有個重要關隘,叫虹橋關。北宋時,為抗擊敵兵,在此安營駐兵紮寨,故稱大寨。山不在高牞有仙則靈。虎頭山原本是野狼出沒、溝壑縱橫的險境,是勤勞勇敢的大寨人經過戰天鬥地,賦予了虎頭山之靈氣,使虎頭山變成了群芳競豔、飛鳥爭鳴的森林公園。今日葉帥題寫的「虎頭山」,綠樹成蔭、松柏成林、滿山蒼翠、果實飄香,山坳間黃櫨、灌木,丹黃朱翠,萬山紅遍,分外妖嬈。林木間的古式涼亭、迴廊,樸厚勁挺;團結溝渡槽下水花飛濺、水聲隆隆;周總理紀念亭、大寨展覽館、名人遺蹤展、狼窩掌梯田,見證著大寨的昨天,濃縮著共和國的歷史;站在山腰間,下望大寨村,群山環抱層層樓舍,新建民居如詩如畫,展示著大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巨大

變化,讓人在這裡感悟歷史,享受自然。


 
 

相關焦點

  • 聞名於世的大寨
    「大寨」兩個字是我們這代人非常熟悉的,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大地上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業學大寨」運動,這場運動一直延續到70年代末。 聞名於世的大寨,位於太行山西部,山西省東側,如今已成為山西著名特色旅遊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 大寨標語集錦:農業學大寨,大寨學全國,狼窩成良田,兇歲奪大熟
    去往山西省晉中市「農業學大寨」的大寨參觀遊覽,下了S45陽(泉)左(權)高速去往縣城的路上,路邊滿目的大紅標語提示你: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標語內容,都是領導人隊「農業學大寨」以及大寨精神的肯定,我們一一看來。
  • 暢遊大寨,心潮澎湃
    我這個生在農村的六零後,是聽著學大寨的歌、參加著學大寨的勞動長大的。大寨,在我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到大寨參觀學習,一直是我的夢想。五月下旬,在憧憬半個世紀之後,終於踏上了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的土地。八點從鄭州驅車出發,全程高速,在焦作進入太行山後一路向北,或穿越隧道、或在峽谷中疾行,欣賞著沿途的青山、藍天白雲,於下午四點多從昔陽站下高速。
  • 走進山西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
    艱苦奮鬥的大寨精神。大寨展覽館坐落在綠樹環抱下的虎頭山半山腰,佔地面積五千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實際展線約414延米,是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寨歷史館、大寨文物館為一體的多功能展廳,展覽內容總體結構按照時間前後順序分兩部分,其中中廳和本廳兩廳貫通,為第一部分《大寨艱苦創業篇》;南廳獨立成廳,
  • 大寨梯田,絕美的等高線
    因為這次改造,大寨村的玉米畝產由1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從而成為中國農業的榜樣。 平山填溝,大寨造梯田時還收穫了一種精神,叫「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中國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有梯田。享譽中外的昔陽大寨,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森林鬱鬱蔥蔥,果園碩果纍纍,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山負深林蔥鬱的大寨森林公園景點列布,次第相貫形韻兼備,各盡其美。
  • 再顧大寨話大寨
    好在還是由那些個理由替我做主,決定去大寨,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農業學大寨的大寨走一遭。 準備好了,說走就走。在家的一家人起了個大早,順著導航指示的方向一路前行。 大寨到了。這是我第二次走進大寨。先前來大寨的時候當然不是那個火紅的年代,是社會冷靜以後由單位組織學習、搞調研的時候。 我覺得大寨的自然景觀是不能論「好壞」的。虎頭山、狼窩掌也就是當地人的一種說法。看不出有什麼獨特的風格,也看不出太行山的倔勁來。說到大寨的美麗與魅力還是她的人文精神和歷史價值。走進大寨要是不帶上歷史的深厚感情是看不出她的美感與舒展、厚重與深遠的。
  • 紅色之旅——大寨
    10.3日陪同學去大寨參觀,紅色之旅之行。長假第三日,為避免堵車防止景區擁擠,我們七點半出發,八點多就到達了大寨景區。大寨景區門票48元,停車費10元;醫護人員免費。解放後,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後的面貌。他們艱苦奮鬥,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並通過艱巨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表揚,並於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大寨大隊的黨員、幹部和群眾,雖然住在群山之中,但是並沒有被太行山的山峰遮住視線,他們身在太行,眼看全國。
  • 山西臨猗王守忠:大寨行
    因此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揚,並於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從而大寨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 車到大寨,簡單用過午餐,我們在大寨導遊的帶領下,首先來到大寨森林公園。 站在虎頭山頂,舉目遠眺,現在僅存的400多畝梯田錯落有致,那裡是當年大寨人「三戰狼窩掌」而建成的大塊梯田,田裡的玉米揚花吐穗,碧綠欲滴,豐收在望。山腳下的大寨新村盡收眼底,與不遠處那三排形如鐵皮火車廂的大寨老村形成鮮明對比,觀景思情,不禁讓人思緒萬千,感嘆之言,無以言表。
  • 登大寨虎頭山 文/馬舉
    1964年,偉大領袖發出"農業學大寨"號召,從此整個世界都知道了大寨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七十年還是在讀書的人,也看到了那時農村學大寨、改良農田、山地熱火朝天的場面,我們村的田2畝一塊一塊長方形的,就是那時平整的。還有好多學大寨時的成果,對農村的發展生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大寨是一個永遠的結,很想來大寨看看,不來大寨看看,心中打不開這個結。
  • 大寨梯田退耕還林
    虎頭山不再光禿禿 大寨梯田退耕還林 正是靠修造「海綿田」,大寨村的玉米畝產由1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從而成為中國農業的榜樣。     郭鳳蓮說:「那種單純追求糧食產量的觀念已經過時了。」大寨村過去種玉米,投入高,效益低,加上近幾年持續乾旱少雨,全村人畜吃水都發生了困難。為確保糧食豐收,大寨人還得四處拉水澆田。1999年全村玉米產量不到10萬公斤,僅為正常年份的20%。
  • 大寨虎頭山陳永貴墓地
    1964年以前,大寨村只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之後,大寨開始聞名全國,成了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從此之後,陳永貴的名字也和大寨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昔陽大寨:「苦人樹」變成「樂人樹」,見證大寨150年的風雨歷程
    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參觀遊覽「農業學大寨」的大寨景區,很多遊客都會參觀遊覽火車座排房窯洞、虎頭山森林公園、大寨展覽館等處,往往會忽視了這個小景點——村委會辦公樓前的這棵大柳樹在解放前萬惡的舊社會,大寨村的窮苦人遇到災荒年景如果交不起地租,就會被地主吊在這棵大柳樹上毒打。甚至還有人因不堪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在樹上上吊尋了短見。因此,舊社會的大寨人,把這棵柳樹叫做「苦人樹」。
  • 大寨:站在山頭看風景變幻
    次年2月,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大寨之路》,詳細報導了大寨在窮山惡水土地薄的基礎上,揮著钁頭,奮發圖強的歷程。  1964年6月毛澤東主席提出:「農業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這年12月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將大寨經驗和精神概括為:「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農業學大寨」的口號響遍全國。
  • 大寨虎頭山上修了座廟
    揚子晚報網消息昨日,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昔陽大寨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遊客,他們是被剛剛修復的普樂寺開光大典吸引而來。普樂寺是在虎頭山頂原址上,由大寨村民個人投資3000萬元修復的。面對部分人對普樂寺重修的質疑,大寨黨支部書記郭鳳蓮稱,大寨不是政治,是生產,普樂寺是大寨旅遊的一個延伸。
  • 地標評選之山西:大寨梯田
    大寨梯田  大寨精神紮根在土裡。土是大寨梯田裡的土。  農業合作社以前,大寨人吃飯全靠虎頭山上的莊稼地,山坡上溝壑縱橫,所以被大寨人稱為「七溝八梁一面坡」,全村800畝莊稼地分4700塊散布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
  • 申奧歌會唱進大寨虎頭山
    申奧歌會唱進大寨虎頭山2001年06月04日10:40:27 羊城晚報 吳中華   前天,儘管烈日當頭,酷暑難耐,但大寨人像過節一樣,人人打扮時髦,個個臉上堆笑。層層梯田層層美,人山人海滿山腰——大寨人用滿腔熱情迎來了申奧隊伍,演藝界和體育界明星,也迎來了全國各新聞媒體記者和四方賓客,使得一場以「中國農民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為主題的聯歡會在虎頭山上熱烈而隆重的舉行。    由大寨集團等多家單位聯合組成的「北京———莫斯科大型申奧助威駕車遠徵」的車隊自5月21日從北京開跋後,已於日前抵達大寨。
  • 大寨山上發現千年石頭古寨
    聽說,大寨山上有個千年石頭村寨,遂前往探秘。大寨,不是全國「農業學大寨」的那個大寨,它是河北省邯鄲市涉縣關防鄉嶺底村的一個山峰。(大寨山呈東北-西南走勢,石頭古寨集中坐落在西南段狹窄的山頂上。請橫屏觀看。
  • 弘揚大寨精神 建設文化昔陽
    近年來,該縣充分發揮大寨品牌優勢,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有益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不忘初心,傳承大寨精神,打造昔陽品牌 紅色引領,打造大寨文化牌。昔陽是大寨精神的發源地。
  • 柬埔寨人民革命家波爾布特同志訪問大寨
    十月的大寨,秋風送爽,五穀飄香。戰勝嚴重自然災害奪得又一個豐收的英雄的大寨人,於1977年10月14日,迎來了波爾布特書記率領的柬埔寨黨政代表團,大寨人感到無比高興,他們向柬埔寨戰友致敬。當時,波爾布特高興地握著郭鳳蓮的手說,華主席向我們介紹了大寨的經驗,請我到大寨參觀訪問。我一定到你們那裡看看,今天我們在大寨見面感到非常高興。     親密的柬埔寨貴賓的到來,給大寨增添了一片歡樂。一大早,社員群眾就懷著喜悅心情,在村口迎候貴賓。當戰友們到達時,山村沸騰起來,鼓樂聲、歡呼聲匯成一片,蕩漾上空。波爾布特穿過載歌載舞的歡迎隊伍,熱情地向大家鼓掌致意。
  • 山西:昔陽大寨今日新貌引客來
    大寨曾經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毛主席號召「農業學大寨」後,吸引了1000餘萬人次慕名來大寨參觀、學習、旅遊,不少國家的元首也曾在這裡留下足跡。如今,大寨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邁開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令國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