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濤檢查黑水虻生長情況。
黑水虻成蟲。
黑水虻幼蟲。(顧海燕 蔣文潔供圖)
今年,靖江市生祠鎮大進村新增一個佔地面積90畝的養殖基地,掛著泰州市佑農環保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養在基地鋼架大棚內的是一種名叫黑水虻的昆蟲,不僅在泰州獨一無二,該基地也是目前國內較大的黑水虻養殖基地。
公司負責人是安徽籍的李秀濤,年僅33歲,養殖黑水虻已有5年。他入這行也是機緣巧合。「當時去國外找朋友玩,在餐館吃晚飯,看到工作人員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李秀濤說,當時覺得很神奇,既環保又高效,回國後就開始關注黑水虻。
李秀濤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黑水虻屬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以動物糞便、農副產品下腳料、餐廚垃圾等為食,然後這種蟲子本身就是高價值的動物蛋白飼料。養殖黑水虻,可以減少糞便、有機物垃圾等的汙染,又能循環利用,致富增收。「黑水虻繁殖迅速,食性廣泛,吸收轉化率高,飼養成本低,又容易管理。」李秀濤說,他也進行了市場調查,蜈蚣、蠍子、青蛙、魚蝦等很多養殖基地會大批量購買黑水虻等昆蟲作為餵養飼料,前景很可觀。
李秀濤原本在上海有個黑水虻養殖基地,去年被靖江市生祠鎮作為重點項目招引進大進村。今年3月,李秀濤投資500多萬元,在大進村建了這個「昆蟲工廠」。
黑水虻養殖基地分為育種區、成蟲養殖區、蟲卵孵化區、幼蟲養殖區、蛹區、篩蟲區等幾大區域。成蟲養殖區共有10間面積均為50平方米的養殖室,室內栽種綠色植物,營造野生環境,綠色植物及防逃紗窗、紗門等上面密密麻麻地棲息著身長近2釐米的「大蒼蠅」。「這些就是黑水虻成蟲,形似蒼蠅,但比蒼蠅個頭大,它們不吃食,只喝水,在室內產卵後即死亡,不像蒼蠅那樣會造成環境汙染。」李秀濤介紹,蟲卵會收集到孵化區進行統一孵化,孵化出來的黑水虻幼蟲在一個個鋼架大棚內生長。
記者在幼蟲養殖區看到,鋼架大棚內左右兩側各建有一個長形池子作為食床,池內鋪滿粉末狀淡黃色飼料,飼料內鑽著一條條身長几毫米的米黃色幼蟲,形似蛆。
「基地進行虻蟲的工廠化養殖,給幼蟲吃的全都是自製飼料,所以養殖環境很乾淨,不會有異味。」李秀濤說,等幼蟲長成1.5釐米長的深色胖蟲子時,就可以出售了。「可直接投餵給魚、蝦、蟹、雞等,也可加工成飼料出售,蟲糞也是很受歡迎的有機肥料。」
黑水虻從繁殖到虻蟲上市只要45天左右,養殖基地可滾雪球般生產虻蟲。目前,首批400噸黑水虻已上市銷售,基本是賣給外地飼料加工廠,售價6000元每噸。李秀濤說,基地的黑水虻都是訂單式生產,早已跟養殖大戶籤訂供銷合同,無需擔心銷路。預計今年下半年,基地可全面投產,屆時一年虻蟲產量可達2500噸至3000噸,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