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工廠「養殖黑水虻」 每天竟吃掉二三十噸垃圾
新華社 2019-07-27
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
能處理餐廚垃圾並產出飼料和肥料,黑水虻漸受青睞
據新華社電 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公司的工廠裡養殖黑水虻,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二三十噸。
「10公斤幼蟲卵幾乎能消耗100噸垃圾」
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幼蟲長約兩釐米,作為腐生性水虻科昆蟲,主要採食餐廚垃圾、動物糞便等等。在美國等地,早有農場用黑水虻來處理牛糞。
在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2萬平方米的工廠內,記者看到林立著成百上千個養殖架,就像加高加寬的烤麵包架,每層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
每天一早,五六輛綠色垃圾車進入廠區,車上裝的是近200家餐館和食堂的剩飯剩菜、蔬果瓜皮等餐廚垃圾。
廣州白雲區城管局調研員趙吉林介紹,以前,餐廚垃圾要麼與生活垃圾混放,最終焚燒、填埋,易造成二次汙染和資源浪費,要麼被用來飼餵生豬,存在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隱患。
從2016年白雲區引進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相關項目後,附近的餐廚垃圾就被運往這裡,經過分揀、粉碎、攪拌,最終被製成漿狀,通過泵管輸送到養殖區,餵食黑水虻幼蟲。
安芮潔公司總經理徐松說:「10公斤黑水虻幼蟲卵差不多能消耗掉100噸餐廚垃圾。」餐廚垃圾含水率達80%-90%,且高鹽高脂,黑水虻幾乎能完全採食這些有機廢棄物和廢水。現在,每天送到這裡處理的餐廚垃圾有二三十噸,最高峰時有50多噸。
幼蟲可用於製作飼料 每噸可賣1萬元
在不遠處的後處理車間,堆放著不少鼓鼓的蛇皮袋包裝。徐松介紹,黑水虻幼蟲被餵食6到8天後,便被運往這裡加工。鮮蟲可直接用於水產養殖,幹蟲則用來製作蛋白飼料。其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經發酵腐熟後還能作為生物肥料利用。
黑水虻幫助實現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同時還產生一定效益。「按設計規模的100噸餐廚垃圾處理量來算,可以產出差不多15噸昆蟲蛋白和10噸生物肥。」徐松說,每噸昆蟲蛋白飼料能賣1萬元左右。
在距離工廠100多公裡遠的南沙區,得益於黑水虻糞便肥料的滋養,40多畝火龍蕉等作物長勢正旺。除了銷往廣東及周邊省市,黑水虻幼蟲還被加工成寵物飼料出口到國外。
除了廣州,梅州、汕頭等地也開始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今年6月18日,汕頭市餐廚垃圾處置項目一期50噸開始運行,未來項目總規模預計達150噸。
黑水虻未來有可能被用於開發化妝品
然而,這項技術應用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最初,徐松和同事花了很多精力在前端的垃圾分類上,餐廚垃圾雜質率很高,甚至摻雜有鞋子、罐子等東西,這樣的混合垃圾不能養殖黑水虻。好在不到一年時間,情況明顯有所改變。
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我國垃圾分類工作以點到面逐步鋪開。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這對於垃圾終端處理從業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提高,雜質越來越少了,我們卸下分類的包袱,節約了成本和精力,能專心終端處理業務,分揀工人也從5個減少到1個。」徐松說。
隨著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垃圾的需求越來越大,各種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開始湧現。除了黑水虻,我國各地還有利用蟑螂、蚯蚓、蛆等不同生物質處理垃圾的嘗試。
垃圾資源化利用還有巨大提升空間,這讓徐松計劃深度開發黑水虻,提高產品附加值。「比如提取油脂作為抗菌劑等生物醫藥,還有深加工成化妝品、保健品,都有可能。」徐松說。
編輯: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