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工廠「養殖黑水虻」 每天竟吃掉二三十噸垃圾

2020-12-12 金羊網

廣州一工廠「養殖黑水虻」 每天竟吃掉二三十噸垃圾

新華社  作者:  2019-07-27

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

  能處理餐廚垃圾並產出飼料和肥料,黑水虻漸受青睞

  據新華社電 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公司的工廠裡養殖黑水虻,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二三十噸。

  「10公斤幼蟲卵幾乎能消耗100噸垃圾」

  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幼蟲長約兩釐米,作為腐生性水虻科昆蟲,主要採食餐廚垃圾、動物糞便等等。在美國等地,早有農場用黑水虻來處理牛糞。

  在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2萬平方米的工廠內,記者看到林立著成百上千個養殖架,就像加高加寬的烤麵包架,每層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

  每天一早,五六輛綠色垃圾車進入廠區,車上裝的是近200家餐館和食堂的剩飯剩菜、蔬果瓜皮等餐廚垃圾。

  廣州白雲區城管局調研員趙吉林介紹,以前,餐廚垃圾要麼與生活垃圾混放,最終焚燒、填埋,易造成二次汙染和資源浪費,要麼被用來飼餵生豬,存在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隱患。

  從2016年白雲區引進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相關項目後,附近的餐廚垃圾就被運往這裡,經過分揀、粉碎、攪拌,最終被製成漿狀,通過泵管輸送到養殖區,餵食黑水虻幼蟲。

  安芮潔公司總經理徐松說:「10公斤黑水虻幼蟲卵差不多能消耗掉100噸餐廚垃圾。」餐廚垃圾含水率達80%-90%,且高鹽高脂,黑水虻幾乎能完全採食這些有機廢棄物和廢水。現在,每天送到這裡處理的餐廚垃圾有二三十噸,最高峰時有50多噸。

  幼蟲可用於製作飼料 每噸可賣1萬元

  在不遠處的後處理車間,堆放著不少鼓鼓的蛇皮袋包裝。徐松介紹,黑水虻幼蟲被餵食6到8天後,便被運往這裡加工。鮮蟲可直接用於水產養殖,幹蟲則用來製作蛋白飼料。其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經發酵腐熟後還能作為生物肥料利用。

  黑水虻幫助實現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同時還產生一定效益。「按設計規模的100噸餐廚垃圾處理量來算,可以產出差不多15噸昆蟲蛋白和10噸生物肥。」徐松說,每噸昆蟲蛋白飼料能賣1萬元左右。

  在距離工廠100多公裡遠的南沙區,得益於黑水虻糞便肥料的滋養,40多畝火龍蕉等作物長勢正旺。除了銷往廣東及周邊省市,黑水虻幼蟲還被加工成寵物飼料出口到國外。

  除了廣州,梅州、汕頭等地也開始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今年6月18日,汕頭市餐廚垃圾處置項目一期50噸開始運行,未來項目總規模預計達150噸。

  黑水虻未來有可能被用於開發化妝品

  然而,這項技術應用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最初,徐松和同事花了很多精力在前端的垃圾分類上,餐廚垃圾雜質率很高,甚至摻雜有鞋子、罐子等東西,這樣的混合垃圾不能養殖黑水虻。好在不到一年時間,情況明顯有所改變。

  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我國垃圾分類工作以點到面逐步鋪開。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這對於垃圾終端處理從業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提高,雜質越來越少了,我們卸下分類的包袱,節約了成本和精力,能專心終端處理業務,分揀工人也從5個減少到1個。」徐松說。

  隨著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垃圾的需求越來越大,各種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開始湧現。除了黑水虻,我國各地還有利用蟑螂、蚯蚓、蛆等不同生物質處理垃圾的嘗試。

  垃圾資源化利用還有巨大提升空間,這讓徐松計劃深度開發黑水虻,提高產品附加值。「比如提取油脂作為抗菌劑等生物醫藥,還有深加工成化妝品、保健品,都有可能。」徐松說。

編輯:木東

相關焦點

  • 南京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日吞垃圾30噸"吐"出1噸"高蛋白"
    本報訊(記者馬金)南京有一家「昆蟲工廠」,專門養殖一種叫黑水虻的昆蟲,每天兢兢業業地「吃掉」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產出約1噸的黑水虻蟲幹。這些富含高蛋白的蟲幹,全部銷往歐洲,每噸售價高達萬餘元。這是正在我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新方式。7月23日,記者來到這家「神秘」工廠南京萬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探訪其中的奧秘。
  • 環保企業請來黑水虻吃垃圾
    吃進的是餐廚垃圾  在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2萬平方米的工廠內,記者看到林立著成百上千個養殖架,就像加高加寬的烤麵包架,每層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  每天一早,五六輛綠色垃圾車進入廠區,車上裝的是近200家餐館和食堂的剩飯剩菜、蔬果瓜皮等餐廚垃圾。
  • 養殖黑水虻日除100噸餐廚垃圾
    (原標題:養殖黑水虻日除100噸餐廚垃圾) 信息時報訊
  • 南京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本報訊(記者 馬金) 南京有一家「昆蟲工廠」,專門養殖一種叫黑水虻的昆蟲,每天兢兢業業地「吃掉」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產出約1噸的黑水虻蟲幹。這些富含高蛋白的蟲幹,全部銷往歐洲,每噸售價高達萬餘元。這是正在我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新方式。7月23日,記者來到這家「神秘」工廠南京萬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探訪其中的奧秘。
  • 引入黑水虻吃掉「廚餘垃圾」縉雲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
    近日,縉雲縣每天收集5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經過噴淋益生菌,分揀、攪拌、粉碎等一系列機械化處理,形成了適合餵養黑水虻的餌料原料,不僅能「吃掉垃圾」,還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黑水虻養殖黑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幼蟲在自然界以餐廚垃圾、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其富含粗蛋白、脂肪、磷、鈣等物質,除可作為優質的昆蟲蛋白飼料外,其產生的抗菌肽,具有很強的抗病性,市場前景廣闊。
  • 黑水虻吃掉垃圾後「變身」飼料添加劑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7月20日上午,一輛輛餐廚垃圾車陸續駛人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經過處理,這些垃圾被製成漿料,投放至二樓的養殖車間。車間裡,一種叫黑水虻的蟲子顯出「吃貨」本色,1噸蟲子一天能吃掉5噸左右的漿料。「我們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了『零排放』。」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這裡的蟲子每天可吃掉2.5噸
    14日,記者走進黑水虻繁育基地,只見示範點1000平方米的生物大棚內,林立著4排養殖架,剩餘的空地上,還有十多塊養殖池,每層養殖架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你看,現在正在猛吃餐廚垃圾的就是黑水虻小幼蟲,是一種腐生性水虻科昆蟲。」漆橋街道黑水虻養殖轉化有機廢物示範點負責人劉金寶說,工廠能消耗掉漆橋街道每天產出的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廠內大約養殖著1000斤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 吃進垃圾變財富 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受環保企業青睞
    在廣州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2萬平方米的工廠內,記者看到林立著成百上千個養殖架,就像加高加寬的烤麵包架,每層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每天一早,五六輛綠色垃圾車進入廠區,車上裝的是近200家餐館和食堂的剩飯剩菜、蔬果瓜皮等餐廚垃圾。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每日可吃掉2.5噸
    14日,記者走進黑水虻繁育基地,只見示範點1000平方米的生物大棚內,林立著4排養殖架,剩餘的空地上,還有十多塊養殖池,每層養殖架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黑水虻。「你看,現在正在猛吃餐廚垃圾的就是黑水虻小幼蟲,是一種腐生性水虻科昆蟲。」漆橋街道黑水虻養殖轉化有機廢物示範點負責人劉金寶說,工廠能消耗掉漆橋街道每天產出的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
  • 汕頭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出新招 黑水虻每天能吃10噸垃圾
    汕頭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出新招 黑水虻每天能吃10噸垃圾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  2019-08-10 而為實現更高效、無害化終端處理餐廚垃圾,相關單位於今年6月底起,在汕頭市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內創新引進了餐廚垃圾處理「神器」——小「吃貨」黑水虻,這種通過生物轉化技術的方式目前每天可處理10噸餐廚垃圾。
  • 黑水虻:吃掉垃圾變財富,日進鬥金
    餐廚垃圾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垃圾之一,很多人都把餐廚垃圾叫泔水,原因是我們中國式的餐廚垃圾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水分大,二是油脂多,因此中國式餐廚垃圾的處理方法不僅麻煩,而且還會滋生出許多不法行為,例如地溝油和垃圾豬;雞糞、豬糞、牛糞等面源汙染也是令國人十分頭痛的事。
  • 吃垃圾的「大胃王」-黑水虻
    300萬條黑水虻幼蟲10天可吃掉2噸餐廚垃圾。位於海南萬寧的黑水虻養殖基地,採用菌蟲結合技術養殖的黑水虻,對餐廚垃圾的處理效率更高。小個子竟是「大胃王」 100克蟲卵孵化出300萬條幼蟲,10天能吃掉2噸餐廚垃圾 黑水虻雖然名「黑」,它的幼蟲卻是白色的。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萬寧市東澳鎮海南禾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黑水虻養殖基地。
  • 南京高淳這個基地養億萬條黑水虻,一天能「吃」4噸餐廚垃圾
    4月22日,現代快報記者從高淳區城管局獲悉,和一般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不同,高淳區建起了黑水虻養殖轉化有機廢棄物示範基地,這裡養了億萬條黑水虻專吃餐廚垃圾,可謂垃圾分類的新「助手」。
  • 黑水虻吃垃圾一舉三得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蟲子長肥後還能做成優質飼料原料——近日,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投入試運營,中心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零排放」。  餐廚垃圾因為高水、高油、高鹽,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新昌城區分布著大大小小2800多家餐館、食堂,每天產生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以前,這些餐廚垃圾會拉去填埋、焚燒,甚至養殖家畜。  「餐廚垃圾用於家畜養殖,存在同源性危害,填埋的話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焚燒則需要建廠,成本大投資高,而且會產生滲濾液,有可能會造成二次汙染。」
  • 連雲港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處理後的「固形物」,排出的是有機肥,蟲子長成後還能變成優質飼料。近日,我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吃幹榨淨」,真正實現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昨日,記者來到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探究竟。
  • 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菜
    東城引進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飯菜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
  • 餘姚牟山鎮 養殖黑水虻「變廢為寶」
    本報訊(記者沈孫暉 餘姚市委報導組謝敏軍 通訊員沈家揚)「我們用黑水虻來處理廚餘垃圾,不僅環保衛生,還能『變廢為寶』。」談起農場裡養殖的「寶貝」蟲子,餘姚牟山鎮虻寶農場的朱狄青教授一臉興奮。廚餘垃圾運輸成本高,又容易腐爛,其有效處理一直是個難題。去年9月,牟山鎮開工建設虻寶農場廚餘垃圾處理終端工程,並於11月底全部竣工。該工程在浙江大學金維正博士的技術指導下,應用黑水虻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實現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資源化可循環利用。
  • 南京高淳這個村養殖黑水虻,每天能「吃」4噸餐廚、廚餘垃圾
    在4月22日舉行的高淳區「農村垃圾分類大家談」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今年街道生活垃圾目標覆蓋比例達到95%以上,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當地還創新採用「黑水虻養殖轉化」,用生物方法處理餐廚和廚餘垃圾。
  • 江幹水湘社區學生集體去看「蟲」 小小「蟲子」每天吃掉14噸餐廚垃圾
    杭州網 見習記者 陳培 通訊員 戚月紅杭州網訊杭州市餘杭區有個5萬畝的「昆蟲工廠」,這裡的黑水虻幼蟲以餐廚垃圾為食,一天可以吃掉約14噸餐廚垃圾。剛一進入「昆蟲工廠」不少小朋友和家長就開始叫道,記者在現場也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這裡的工作人員解釋,這是餐廚垃圾經過分揀,發酵後散發出來的味道,經過發酵的餐廚垃圾成了現在黑水虻幼蟲的一日三餐,所有黑水虻一天可以吃掉大約14噸餐廚垃圾。
  • 黑水虻每日「吃」掉20噸廚餘垃圾 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獲成效
    北極星固廢網訊:「黑水虻最早從日本引進,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吃廚餘垃圾,在適宜的溫度下,一天可以消耗大量垃圾。」日前,在浙江奉化蕭王廟街道牌亭村黑水虻養殖基地大棚內,寧波小蟻哥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孟其說,以目前大棚的黑水虻養殖規模,每天可消耗20噸廚餘垃圾,能有效滿足整個街道日常廚餘垃圾的處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