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縉雲縣每天收集5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經過噴淋益生菌,分揀、攪拌、粉碎等一系列機械化處理,形成了適合餵養黑水虻的餌料原料,不僅能「吃掉垃圾」,還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黑水虻養殖
黑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幼蟲在自然界以餐廚垃圾、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其富含粗蛋白、脂肪、磷、鈣等物質,除可作為優質的昆蟲蛋白飼料外,其產生的抗菌肽,具有很強的抗病性,市場前景廣闊。
黑水虻「吃」掉垃圾
今年年初,浙江洺園生物科技公司看準這一養殖項目將它落戶在舒洪,並從河南農大引進黑水虻蟲卵進行繁育,公司將收集的餐廚垃圾經過生物轉化處理工藝後,通過泵管輸送到養殖區,餵養黑水虻幼蟲。1斤黑水虻能消耗掉3斤餐廚垃圾,是名副其實的「環保衛士」,且其營養價值又高,深受本地及廣西、台州、建德等地養殖戶的歡迎,目前一噸黑水虻能在市場上賣出7000元的好價格。
公司廠房
現階段,該公司每天消耗的餐廚垃圾約5噸左右,公司通過採用「高架式」集約養殖,預計日消耗餐廚垃圾30至50餘噸。今年年底公司預計實現產值300多萬元。餐廚垃圾養殖黑水虻,不僅實現了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為縉雲縣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新樣板。
(據麗水發布,原標題《縉雲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編輯 鄭欣慰 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