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黑水虻吃掉「廚餘垃圾」縉雲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近日,縉雲縣每天收集5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經過噴淋益生菌,分揀、攪拌、粉碎等一系列機械化處理,形成了適合餵養黑水虻的餌料原料,不僅能「吃掉垃圾」,還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黑水虻養殖

黑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幼蟲在自然界以餐廚垃圾、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其富含粗蛋白、脂肪、磷、鈣等物質,除可作為優質的昆蟲蛋白飼料外,其產生的抗菌肽,具有很強的抗病性,市場前景廣闊。

黑水虻「吃」掉垃圾

今年年初,浙江洺園生物科技公司看準這一養殖項目將它落戶在舒洪,並從河南農大引進黑水虻蟲卵進行繁育,公司將收集的餐廚垃圾經過生物轉化處理工藝後,通過泵管輸送到養殖區,餵養黑水虻幼蟲。1斤黑水虻能消耗掉3斤餐廚垃圾,是名副其實的「環保衛士」,且其營養價值又高,深受本地及廣西、台州、建德等地養殖戶的歡迎,目前一噸黑水虻能在市場上賣出7000元的好價格。

公司廠房

現階段,該公司每天消耗的餐廚垃圾約5噸左右,公司通過採用「高架式」集約養殖,預計日消耗餐廚垃圾30至50餘噸。今年年底公司預計實現產值300多萬元。餐廚垃圾養殖黑水虻,不僅實現了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為縉雲縣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新樣板。

(據麗水發布,原標題《縉雲推出垃圾處理新模式》。編輯 鄭欣慰 鄔敏)

相關焦點

  • 縉雲探索垃圾處理新模式 利用垃圾養「黑蟲」收益高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8月28日訊(縉雲支站記者 李江峰 見習記者 呂癸蓉 視頻 陳瀟)  【口播】為積極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縉雲縣舒洪鎮充分發揮村民自主能動性,積極探索餐廚垃圾處理新模式,利用餐廚垃圾養殖黑水虻,取得了明顯成效
  • 黑水虻「吃」廚餘垃圾 甘家口社區垃圾處理好辦法
    甘家口街道建設部社區引入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現場展示的黑水虻和完成降解後的有機肥。新京報訊 4月29日上午,海澱區甘家口街道建設部社區舉辦了一場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活動中,社區志願者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介紹環保酵素製作方法,並展示了利用黑水虻如何處理廚餘垃圾。據了解,海澱區甘家口街道建設部社區,共有居民3500餘戶,自2011年起,社區就開始逐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通過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和日常垃圾分類指導,建設部社區已經成為生活垃圾「從源頭分起」的帶頭示範社區。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每日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黑水虻每日「吃」掉20噸廚餘垃圾 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獲成效
    北極星固廢網訊:「黑水虻最早從日本引進,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吃廚餘垃圾,在適宜的溫度下,一天可以消耗大量垃圾。」日前,在浙江奉化蕭王廟街道牌亭村黑水虻養殖基地大棚內,寧波小蟻哥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孟其說,以目前大棚的黑水虻養殖規模,每天可消耗20噸廚餘垃圾,能有效滿足整個街道日常廚餘垃圾的處理要求。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變廢為寶,黑水虻「吃」完廚餘垃圾變肥料→
    培植這些花卉和多肉的營養土,則來自小區居民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而從餐廚垃圾到營養土的轉換,離不開社區裡的這一臺餐廚垃圾處理機。每周,它會進行兩次處理,大約可以消化掉400斤的處於垃圾。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李紫瑩: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我們進行二次破袋處理,也可以將它進行一個堆肥處理,然後最後處理出來營養土,可以用於咱們屋頂陽光花園的一個種植。他很直接讓居民看到了廚餘垃圾投放的厲害,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這裡的蟲子每天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餘姚這個農場養了很多環保「大胃王」 能吃掉一個鎮的廚餘垃圾!
    今年38歲的朱狄青說起黑水虻來頭頭是道,但實際上他的大學專業是廣播電視新聞學,投身於黑水虻養殖是實實在在的「跨專業」行為,「我喜歡看時政類新聞,從中了解到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垃圾分類,並且也知道廚餘垃圾的終端處理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而困難也意味著商機。」
  • 就地處理:「消化」廚餘垃圾的便捷之路
    其中,一些地方就地處理廚餘垃圾的辦法,是一條值得研究和借鑑的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便捷之路。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北京市海澱區甘家口街道辦事處機關食堂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約100公斤。從今年5月開始引入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後,該食堂每月廚餘垃圾減量兩噸。
  • 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菜
    東城引進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飯菜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 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
    原標題: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
  •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等廚餘垃圾咋處理?北京東城引進「神秘武器」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從海外引進的小蟲「黑水虻」別看長得不起眼,卻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吞食廚餘垃圾。10噸黑水虻,短短一天時間,就能吞食掉260噸廚餘垃圾。現在,東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就用上了這種「神秘武器」。
  • 分散式處理模式或可破解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對於廚餘垃圾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分散式處理則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相較於集中式處理,分散式處理有能夠減少長途運輸帶來的汙染、促進公眾參與積極性以及降低成本等優勢。北京市海澱區西山庭院小區就探索出了一條以養殖黑水虻和堆肥等方式為主的「可持續垃圾分類分散式就地處理」模式,目前已成功運行1年的時間,實現廚餘垃圾減量30%~40%左右。
  • 你知道嗎|寶藏昆蟲黑水虻:小身板大能耐,廚餘垃圾我來扛
    廚餘垃圾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廚餘垃圾對於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造成的壓力,已直接影響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健康,如何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廚餘垃圾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廚餘垃圾,是具有一定價值的物質資源和能量來源,若能實現資源化利用,將大幅減少垃圾丟棄量,節約堆放用地,形成飼料、肥料、燃料等產品,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對此,本文提供一種黑水虻集中處理廚餘垃圾的簡單介紹。什麼是黑水虻?
  • 黑水虻吃掉垃圾後「變身」飼料添加劑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7月20日上午,一輛輛餐廚垃圾車陸續駛人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經過處理,這些垃圾被製成漿料,投放至二樓的養殖車間。車間裡,一種叫黑水虻的蟲子顯出「吃貨」本色,1噸蟲子一天能吃掉5噸左右的漿料。「我們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了『零排放』。」
  • 黑水虻技術處理易腐垃圾會賺錢嗎?
    北極星固廢網訊:黑水虻技術目前還是個農業化項目,不夠市政化,規模化也存在一定壁壘。該技術究竟是前景廣闊,還是一地雞毛?我們拭目以待。 在易腐垃圾處理方面,有一個技術路線不溫不火,但一直有熱度——黑水虻養殖。
  • 王澤鋪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
    整個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流程包括三個重要環節:餐廚垃圾的預處理,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蟲料分離與加工。通過這些過程,對餐廚垃圾進行多級高效化的處理,將其中的資源成分得到充分回收與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餐廚垃圾的預處理餐廚垃圾的預處理一般通過預處理機器來實現。
  • 蕭王廟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獲成效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張哲華)「黑水虻最早從日本引進,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吃廚餘垃圾,在適宜的溫度下,一天可以消耗大量垃圾。」日前,在蕭王廟街道牌亭村黑水虻養殖基地大棚內,寧波小蟻哥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孟其說,以目前大棚的黑水虻養殖規模,每天可消耗20噸廚餘垃圾,能有效滿足整個街道日常廚餘垃圾的處理要求。
  • 京郊小「吃貨」黑水虻 處理垃圾幫大忙
    &nbsp&nbsp&nbsp&nbsp餐廚垃圾處理一直是個讓人撓頭的難題。如今,京郊的一個農業休閒園區專門養殖了「吃貨」黑水虻,請它們幫忙解決垃圾問題,日均處理園區內餐廚垃圾最高可達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