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詳細閱讀「炒股群」「期貨群」等投資群詐騙手段,謹防被騙
河南商報記者高鵬
本想著炒期貨賺錢,卻在短時間內接連賠進去107萬元,這讓鄭州股民張海(化名)頗為惱火。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所謂的期貨群裡,除了自己,其餘的群友都是犯罪嫌疑人充當的「託」,為了獲取他的信任,犯罪嫌疑人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給他推薦優質股票信息、寄來專業分析書籍。1月22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公安局帝湖分局了解到,6名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
被陌生「好友」拉進炒股群,嘗到甜頭後放鬆了警惕
去年11月的一天,生意人張海的微信閃出一條消息,一名備註信息寫著「朋友介紹」的炒股人士加他的微信好友。
「當時沒多想,就通過了。」張海說,他長時間關注股票,那段時間他正在炒股。
加了好友之後,張海就被拉進了一個股票微信群,群內分享了一個直播間的連結,直播間裡每天有專人分析股市行情、推薦能有收益的股票。
出於好奇,張海幾乎每天都進直播間「潛水」,暗中觀察了一個月,「一開始也想聽聽靠不靠譜。」張海說,在講課人的推薦下,他投了幾萬塊錢買了幾隻股票,賺了將近一千塊錢。
張海說,講課人分析股票確實挺專業,加上能有些收益,自己慢慢就放鬆了警惕。
往期貨帳戶投了107萬,不到10分鐘錢全沒了
後來,張海又被起初加的微信好友拉進了一個炒原油期貨的微信群,「講課的老師說那段時間股市行情不好,推薦我們投資原油,每晚能掙幾十萬美金。」張海說,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在其提供的一個炒原油期貨的網站上免費開設了一個期貨帳戶,能看到倉位漲跌的信息。
設立帳戶沒多久,張海還收到了老師寄來的專業書籍,稱能幫他分析原油期貨的漲跌,有助於賺錢。
與炒股一樣,張海同樣在直播間觀望了一段時間後,往帳戶裡充了幾萬元。與股票相比,炒原油期貨的收益額更大,幾天時間他就賺了六千美金。
「直播間裡的聽眾有一千多人,既然人多,說明老師講得靠譜。」張海說,除了在直播間接受「洗腦」外,微信群裡每天都會有各個投資人士在群裡曬帳戶:昨天又賺了幾萬美金。
甚至,張海想往期貨帳戶充錢時還會遭到工作人員的拒絕,「說想投錢的人太多了。」他說,既充不進錢,又看到其他人在群裡曬賺錢的喜悅,心裡著急。
沒過幾天,工作人員告訴張海,他可以充錢了,並建議他「多投點資金」。經不住勸的他,向朋友借了一部分錢後,一次性投了107萬元。
「投進去不到10分鐘就平倉了,錢全沒了。」張海說,經過妻子的提醒,他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
第二天,張海趕到鄭州市公安局帝湖分局報了警。
詐騙團夥成員在深圳被抓,全國範圍內200多人被騙
由於涉案數額巨大,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帝湖分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從資金流向、第三方支付平臺、取款地點、人員活動範圍等入手,通過多方信息資源檢索,尋找嫌疑人的蹤跡。
1月9日,專案組赴深圳查證涉案資金地,基本查清犯罪嫌疑人暫住地。1月16日,在深圳一居民小區內,民警成功抓獲該案件的6名犯罪嫌疑人,查獲了80多部手機,100多張電話卡,就在民警抓獲嫌疑人的同時,仍有受害人往他們設立的帳戶轉帳。
民警了解到,該詐騙公司在深圳註冊後,通過外包渠道獲取投資股票的客戶信息,然後通過外包公司向這些客戶群發消息,嫌疑人冒充資深炒股達人,以掌握優勢股票內幕為由將客戶拉入嫌疑人建立的炒股群。
「前期給客戶推薦股票及建議讓客戶獲得少量收益,獲取信任後,又開始推薦炒期貨,並將有意向的客戶拉入炒期貨的直播間。」民警介紹,這幾名嫌疑人冒用多種身份潛伏在直播間及微信群裡當「託」,鼓動客戶按照直播老師推薦交易期貨,將已經進入平臺並註冊的客戶拉進「突擊隊」。
「突擊隊」群內看似有20多人(有時多則50多人),其實只有一名想著炒期貨掙錢的客戶,剩餘人員均為嫌疑人冒充,甚至一人冒充五名客戶身份勸說儘快出手交易,不時發出虛假高獲益截圖。在這種氛圍的刺激下,受害人進行大額交易,短短數小時,帳戶金額全部賠光。
張海說,事後他翻閱期貨微信群發現,這些微信的帳號首字母相同,應該是犯罪嫌疑人批量購買的微信帳號,「他們確實很有耐心,從加好友到推薦買期貨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被警察抓之前還在安撫我,說賠錢只是暫時的,很快就能回本。」
經初步查明,該詐騙公司自2018年3月開始以此為名詐騙,全國有200餘人上當受騙,涉案金額約1000萬元。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