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和蘇軾的書法,過長過短,都是王羲之不建議的書法風格!

2020-12-21 必吐槽

歷史上,書法發展到了宋朝出現了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看法是突破傳統注重意趣與個性,另一種看法則是不能繼承古人經典,少了晉唐風度。

宋朝著名書法家,非黃庭堅、蘇軾、米芾、蔡襄「宋四家」莫屬。

我們不去看這兩種說法到底誰對誰錯,只看宋朝書法家的書法特點,就會有自己的認識。

宋四家中,黃庭堅的書法受到蘇軾的影響比較大,但風格不一,他們的書法各有什麼特點呢?

宋代史料《獨醒雜誌》有記載:

東坡曰:「魯直(黃庭堅字)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二公大笑,以為深中其病。

從兩人的相互調侃可以看出,蘇軾的書法偏肥扁,黃庭堅的書法偏瘦。

其中「死蛇掛樹」和「石壓蛤蟆」都是王羲之提出的看法,王羲之在他的《筆勢論十二章》中有說:「字之形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肢無力。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蛤蟆。」

在王羲之看來,書法應該走中庸之道,不能過長或過短,不能有「死蛇掛樹」和「石壓蛤蟆」的感覺,但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恰恰就是類似的風格,所以這也成為他們書法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

蘇軾的書法天分極高,他的書法看似脫離晉唐風韻,實則運筆架構都傳承了晉唐法度。

黃庭堅的大字行書,骨力十足,長槍大戟,結構獨特能大開大合又能聚散收放自如, 受蘇軾的影響,書法學習中多了參悟。

他的大字行楷《砥柱銘》,曾拍賣價高達4.368億,是他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

相關焦點

  • 黃庭堅說蘇軾的字像石壓的蛤蟆,那蘇軾怎麼形容黃庭堅的書法呢
    自晉唐以後,宋朝的書法呈現出全新的風貌,著名的宋四家作為書壇代表,他們的作品已經和晉唐有所區別,一改晉唐端莊正統的書風,他們更喜歡趣味靈性富有生動的書體,追求書法的韻味,這種韻味還引出一段佳話,黃庭堅就說蘇軾的字扁平肥胖,像石壓蛤蟆,那麼蘇軾怎麼說黃庭堅的書法呢
  • 王羲之的書法為何受到歷代帝王和書法大家的推崇?
    王羲之書法「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兼善隸、草、楷、行各體,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健秀,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歷代有很多帝王喜歡王羲之的字,康熙經常親筆臨摹王羲之的書法,而唐太宗據說更是帶《蘭亭集序》陪葬的,是以《蘭亭集序》真跡早已不存於世,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和馮承素的摹本,其中馮摹本是通過雙鉤填墨製作而成,摹臨結合,自然生動,最具真跡神韻。
  • 書法人物黃庭堅
    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讚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戎州。黃庭堅對此像沒事一樣,毫不以貶謫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他,柔意和他親近。他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 藝術百科,書法 歷代名家之王羲之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平安帖》 王羲之七歲就擅長書法,傳說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 板橋體書法:對於「蘇東坡和黃庭堅」,板橋書法,受其什麼影響?
    鄭板橋大約在三十六、七歲時開始寫蘇東坡和黃庭堅。從鄭板橋所書的諸多《坡公小品》和所錄的蘇軾詩文可以看出,其對於蘇軾的詩、文、書、畫,及其畫論、書論都做過及其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蘇東坡字比較圓實,但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於蠢;。
  •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
    王羲之一生酷愛書法,重點在於對書法的理解和創新,他改變漢魏以來的樸質書風,開晉後的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代之人,無不尊崇和遵循他的書法宗旨。一、王羲之學習書法的故事。在王羲之學書的漫長過程中,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老師,是他一生都沒有忘記的,那就是—白雲先生。
  • 蘇軾書法:自我精神的遨遊
    ——北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是宋代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於文學、於書畫等都有深刻、獨到的論述。 蘇軾有云:「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 寫行書都學王羲之,但王羲之書法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卻極少有人知道
    寫行書都學王羲之,但王羲之書法風格是怎麼形成的卻極少有人知道。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之地位當之無愧, 他對書法藝術的貢獻尚無人能夠取代。他的書法造詣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民間新風, 並不斷提升境界, 從而成就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的定型, 並使之成為後世文人流派書風延續的不竭源泉。
  • 黃庭堅說的「少婦」和「烈女」在書法中是什麼意思?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其書法初學王羲之和唐人作品,在學書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老師蘇東坡,從其遺留下來的書評可以看出,他對老師蘇東坡書法的評價是最多的,他的書法天真爛漫,尤工行書和草書,楷書也是自成一家,書風個性,深受後世學書者的喜愛。
  • 黃庭堅書法 獨樹一格
    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
  •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王羲之《奉橘帖》、董其昌行書長卷
    新一期展品展示東晉王羲之《奉橘帖》、蘇軾《楚頌帖》(拓本)、趙孟頫《柔毛帖》、董其昌行書卷《答徐孝穆書》等二十餘件古代書法珍品,揭示歷代書法發展的歷史脈絡。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此次新展出的《奉橘帖》在唐代即知名,詩人韋應物有詩句說:「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用的就是這件書跡的典故。
  • 「二王」及其書脈對黃庭堅書法審美觀的啟示——篆隸筆意
    漢魏至隋書體皆存「篆隸筆意」,至唐歐陽詢、虞世南等對前人之書進行了變革和突破,改變楷體結字,由扁圓為方長,由古拙變姿媚,自此離鍾、王法度越遠了,黃伯思對唐以來書法用筆結體變化過程作的這一番檢討,發人深思。黃庭堅推崇「二王」書法,也正是因為看到了「二王」書法中的篆隸筆意,云:「善學二王之人,需探其本源」,「今之學王書者,知有二王而不求之二王之上,亦未為善學二王者。」
  •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黃庭堅《松風閣詩帖》,書法怎麼來欣賞
    松風閣作品局部既然黃庭堅以蘇軾為老師,他書法的風格跟著這位當時文壇的泰鬥人物,也是頗有些相似的,黃庭堅在學習他的書法的時候,蘇軾就講過「你們學習我的書法,要撇開書法的名氣,不要好勝的去以精美的裝裱得到蘇軾的教導後,在用筆上,對蘇軾的偃筆方法就充分的利用起來,黃庭堅寫的字在結構上也是層次感特別好,上輕左右重,字體氣勢寬博舒展,甚至也有個別的字能與蘇軾的字跡結構完全一致。這幅松風閣作品就完全展示出了黃庭堅厚重、舒展、骨勁、跌宕的書寫風格,讓分看了感覺到了一種古樸力量的感覺。
  • 上博歷代書法館更新:淳化閣帖、蘇軾答謝民師帖展出
    以下為首次進入上海博物館書法館常規展陳列展出的書法列表:王羲之《遠宦帖》(局部)東晉 王羲之 草書遠宦、蜀都諸帖頁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東臨沂人,移居浙江紹興。開行、草書新風,有「書聖」之稱。
  • 黃庭堅和米芾的書法,到底誰的厲害,我說是黃庭堅,不信來比一比
    黃庭堅和 米芾同樣都是偉大的書法家,但是將兩位的書法做一比較和評比,那麼到底誰的更厲害,誰更勝似誰一籌呢?我說是黃庭堅更勝一籌,不信來比較比較。黃庭堅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黃庭堅年幼便聰慧過人,七歲能詩,讀書過目不忘。他善書法,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
  • 宋代書法:經典的一種尺度
    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沃興華說,「楷書在唐代經歷了正反合的發展過程,各種風格形式已得到充分表現,猶如一朵盛開的鮮花,精華洩盡,難以為繼了。因此,到宋代,書法家開始把全副精力投人到行草的創作和研究之上。」以蘇黃米(蘇軾、黃庭堅、米芾)為代表的北宋書法家,從唐人「尚法」的天花板中,開「尚意」書風,倡導書法注重意趣和個人情感宣洩,行草書體也為這種書風提供了便利。
  • 道家思想對蘇軾書法最重要的影響表現在其「無法」的創作方法上
    因為這個「法」很獨特,每一個體都互不相同。蘇軾又對此作了進一步的闡析:曇秀來海上,見東坡,出黔安居士草書之一軸,問此書如何?坡云:「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吾於黔安亦云。他日黔安當捧腹軒渠也。」這是蘇軾借南朝草書大家張融的一句話對黃庭堅一草書所作的評論。
  • 王羲之的書法是一個寶藏,學習書法的要經常來挖挖
    王羲之的行書《宋拓懷仁集聖教序》,還是當年我在學校讀書時學習行書的入門帖,當時我是用來學習大字行書的,現在看來依然親切,偶爾還會用心臨寫上一段時間。對於我來說,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個寶藏。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來挖掘一番。
  • 蘇軾和黃庭堅:朋友一生一起走
    今天很多樓盤取名字,動不動就取「幸福裡」「春天裡」,這種廣告文案玩法,黃庭堅早玩過了。黃庭堅寫的詩,最經典的一句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乍一看,這句詩處處透著江湖快意,但是,結合整首詩來讀(如下),你就會發現:黃庭堅的寫詩風格,更像是杜甫。
  • 王羲之號稱「書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很高,他的書法好在哪裡?
    琅琊王氏家學淵源,人才輩出,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是他的父親王曠和叔叔王廙,兩名長輩看到王羲之是一個可塑之才,就傾囊相助,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王羲之。然而,王羲之是一位天才,當他長到10歲時,兩名長輩感到教他已經力不從心,就把王羲之推薦給著名女書法家、王羲之的姨母衛夫人(272年——349年),衛夫人又對三國末期著名道士、大書法家鍾繇的書法愛不釋手,是其忠實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