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書法發展到了宋朝出現了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看法是突破傳統注重意趣與個性,另一種看法則是不能繼承古人經典,少了晉唐風度。
宋朝著名書法家,非黃庭堅、蘇軾、米芾、蔡襄「宋四家」莫屬。
我們不去看這兩種說法到底誰對誰錯,只看宋朝書法家的書法特點,就會有自己的認識。
宋四家中,黃庭堅的書法受到蘇軾的影響比較大,但風格不一,他們的書法各有什麼特點呢?
宋代史料《獨醒雜誌》有記載:
東坡曰:「魯直(黃庭堅字)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二公大笑,以為深中其病。
從兩人的相互調侃可以看出,蘇軾的書法偏肥扁,黃庭堅的書法偏瘦。
其中「死蛇掛樹」和「石壓蛤蟆」都是王羲之提出的看法,王羲之在他的《筆勢論十二章》中有說:「字之形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肢無力。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蛤蟆。」
在王羲之看來,書法應該走中庸之道,不能過長或過短,不能有「死蛇掛樹」和「石壓蛤蟆」的感覺,但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恰恰就是類似的風格,所以這也成為他們書法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
蘇軾的書法天分極高,他的書法看似脫離晉唐風韻,實則運筆架構都傳承了晉唐法度。
黃庭堅的大字行書,骨力十足,長槍大戟,結構獨特能大開大合又能聚散收放自如, 受蘇軾的影響,書法學習中多了參悟。
他的大字行楷《砥柱銘》,曾拍賣價高達4.368億,是他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