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拳種,又稱狗拳。2011年,「西園地術拳」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地術拳」的學員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明末清初,南少林寺對面的閩南白蓮庵「四月神尼」悲憫天下女子,創立適合女性的防身術—地術拳!地術拳的獨有特色:地面功夫,暨地面技擊術、捆綁術。時逢福建天地會、小刀會的反清運動,各寺庵與僧尼皆受牽連或焚毀追殺。白蓮庵也未能倖免,「四月神尼」避難於陳家,陳家收留關照,「四月神尼」感其恩德,悉數傳授於陳家,並嚴辭訓誡外傳,陳家知此拳乃武林絕技,視為奇珍。
地術拳流傳至今,很少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展現在現在的只是一些殘缺不全的拳譜或秘笈,對拳理、拳法、招式也只是籠統地概述,沒有一招一式地闡述,套路也只是由手把手地一代一代相傳,相傳過程也主要是靠口述來進行。因此,地術拳的套路是經歷了千錘百鍊演練而成的,對拳理、拳法、招式也是一代代口傳身教。由於地術拳是單脈相傳的拳種,至今仍保留著傳統原貌。
地術拳傳授就講究快捷、明朗、乾淨的搏殺技巧、捆綁技能的特點,作為健身、強體群眾性性質而傳授的地術拳,它傳授著重在於健身、增強體質、利於鍛鍊的武術文化。地術拳作為武林奇葩、有著太多的神秘,在傳授、傳承上擁有許多武術愛好者,他們繼承了傳統,講究地術拳原有的風格、特點與技巧,融入現代訓練方式。因此,傳承型的武術套路是傳統的武術,講究原有的風格、特點,技術、招式。
現在授與習就存在著照本宣科、照搬硬套一樣劃招式,知所然、不知所以然的教與學。所以,作為地術拳的習練者,首先要明確自己習練的目的,從自身的條件出發,對傳統的套路學會、學精,再加以領會,要百練不厭地探索,才能從中領會其深奧的精髓。
武術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它與中國哲學、宗教學、美學、養生學、兵學、文學,民俗學等密切相關。在此意義上,我們認為武術是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秘密鑰匙,通過它可以直觀地感悟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文化的奧妙。山東大學陳炎教授將其與漢字、中餐、中醫並列為中國「人文版」的四大發明,正反映出武術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有地位。目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體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如火如茶地展開。在這樣的社會氛用裡,如何傳承與保護傳統武術成為社會的焦點、研究的熱點。
喜人的形勢是在經濟全球化、強調文化多樣性的今天,尋找文化傳統,保護文化遺產,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的傳統武術,是值得倍加珍惜的人類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