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武先生向中外媒體記者介紹福建武術發展及精武特衛企業概況
中國網3月13日訊 今年3月,中國進入舉世矚目的"兩會時間"。來自海內外的3000多名兩會記者焦聚中國的發展,關注中國未來對世界的新影響力與新話語權。習近平主席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思路,在今年兩會期間得到了海內外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
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在接受中外記者採訪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國際合作,也需要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共同參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4000多萬華僑華人,其中蘊藏著雄厚的經濟實力、營商環境、廣博人脈與智力資源。她強調,要支持建立海內外"一帶一路"沿線華文媒體的協作網絡,以助推中國各地區新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在兩會期間與海外僑胞代表座談時,希望海外華僑華人努力發揮融通中外的獨特作用,和資金、智力、人脈和人文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做連結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美好夢想的橋梁和使者。做好促進中外友好、弘揚中華文化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的工作。
理念創新 助推一位武學文化傳承者成就輝煌
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忠實記錄時代精英典範,採訪北京"兩會"的中外媒體特別採訪報導組一行3月8日專門走進福建,在省會福州專訪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地術拳傳承人胡成武先生。
提起胡成武,在武術界可謂是廣為人知。他既是一位"武林中人",同時也是一位馳聘商界的成功企業家。他所倡導的"以商養武、以武助商、以道傳人"的新理念,通過近十五年的踐行,形成了集"武術傳承、商脈連結、學藝育人"為一體的武術產業化發展創新模式。
胡成武在為女保鏢特訓課程現場實戰講解
據悉,今年五十出頭的胡成武先生,與武結緣,浸淫傳統武術領域達四十多年。從20風開辦武術館校至今,武術之魂始終縈繞其心。多年來,他"武""商"並舉,除了他開辦投資實業積累了相當的資源和財富之外,武術領域也頗有建樹,碩果纍纍:與軍警部門長期的良好合作,一方面使其充實了個人在軍事戰術、警務技能、各種武器識別應用的專業知識,更使其在保安特衛特訓領域獨領風騷。作為福建省公安廳核准開辦的精武特衛保安學院"掌門人"、 中國保鏢協會副會長、中國保安協會理事,他倡導的安保經營發展理念和近年來身體力行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名聞遐邇。
精武特衛學院負責"福州特警警務技能骨幹培訓班"業務。
圖為胡成武(右3)在開班典禮上講話
在接受兩會記者採訪時,胡成武先生一再強調"武德,即人德"。作為地術拳武術宗師陳依九老先生的關門弟子,今日能成為中華武術精英界中的佼佼者,其習武時間長達四十年之多。他曾作為福建省武術代表團教練兼運動員,帶隊參加了首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並取得兩金一銀的非凡佳績。在系統介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地術拳時,他提到了地術拳的"鎖控術"功能。採訪胡成武先生的當天正逢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應記者的提問,他系統講述了起源於當年尼姑庵地術拳創始人四月神尼"防身自衛、以弱制強、反敗為勝"的武林軼事。他告訴記者,武術的真諦是強身健體,而非單純將武術定義為"一招制敵"的所謂"神功絕技"。正因如此,胡成武先生一直以來,與中國警界"良友相伴、武藝惠心、安防為上"。目前,他還擔當了很多社會性角色,如國際功夫聯合會傳統武術專業委員會主席,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武術散打裁判、全國優秀武術教練員、"全球助力入奧"南拳形象大使,上海警察學院特聘教授、武警八閩特戰隊及福州市特警支隊技術顧問,福建省搏擊協會常務會長、福建省地術拳協會執行會長、福州市武術協會副會長等。他說,他眼中最看重的仍然是"國家級非遺南少林地術拳代表性傳承人"這一稱號。因為這是他一生要為之踐行的社會責任與傳播中華文化的神聖使命。
胡成武(右3)受聘擔任上海警察學院要人警衛課程特聘教授。圖為其與學校教研室教師研討鎖控技術。
1967年,胡成武出生在武風瀰漫的福州五鳳山下。或許是從小受父輩叔伯的影響,小時候的胡成武就人如其名,八歲時便跟著叔伯們練起武術來。十幾歲時,神州大地因電影《少林寺》而颳起的武術旋風方興未艾,在這股武術洪流的推動下,胡成武也在一位親戚的帶領下拜名師習武。這位名師並非凡人,而是當時享譽中國和東南亞、被人尊稱為"鐵腳九師"的陳依九。陳依九是南少林地術拳的正宗傳承人,年輕時曾在東南亞一帶闖蕩,聲名顯赫,功成名就後回鄉收徒傳藝。由於他武功高超,為人正直,當時眾多武林好手拜他為師。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有名師的指點,但胡成武還是不忘刻苦練功。那時候的他早上5點左右就起床,腿上綁著沙袋或者鉛塊,一路飛奔跑到附近的五鳳山上練功,對著樹幹踢腿,對著樹葉打拳,練習一兩個小時後再跑下山,回去上學。晚上,胡成武又去師父家學習,和師兄弟一起在師父院中鋪下的草蓆和帆布上翻滾跌扑。如此數年,從簡單的模仿到漸窺堂奧,胡成武的武藝日臻成熟。
1992年,代表福建參加第二屆全國農運會的胡成武一舉奪得南拳和雙人對練項目的優勝獎。此後他又參加了眾多全國性的武術比賽,大小獎項拿了無數,從此名聲在外。對胡成武而言,最得意的事莫過於在1998年10月中日民間交流中打敗了日本空手道主將阿部良樹,對方的一句"中華武術果然博大精深",使他驕傲至今。當然,最令他深感榮耀的,是他與福建省地術拳協會會長陳偉強等眾多同門一起,歷經五年共同努力,終於使地術拳在2012年成功摘取了"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的桂冠。
胡成武先生曾先後出訪日本等國及臺港澳地區進行武術交流,並接待英國武術代表團、加拿大武術代表團、日本空手道代表團、臺灣武藝研究協會來訪,與瑞典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武術團體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促進國際間的武術文化交流,不遺餘力地推動著南少林武術的傳承發展,其事跡亦曾先後被央視等中外百餘家媒體廣泛報導。胡成武也被頒贈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
如今,生性豁達坦蕩的胡成武認為,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思想,去改變民間所認為的"習武之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舊觀點與舊認知。他認為"做任何事業都須要有充實的經濟基礎為依託,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後勁不足便會半途而廢"。截至目前,胡成武先生為立足地術拳的傳承發展,先後舉辦了兩次"拜師收徒"儀式。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正月初八,和首次一樣,共收徒19人。這些慕名而來拜師求藝的地術拳未來傳承人,選其才的唯一標準就離不開"人品"二字。胡成武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一切都歸屬在"人品"之上。唯此,才能使中華傳統武學文化薪火傳承,綿延不絕。
胡成武先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讓武術自己造血,才有發展可言"深受認同。也就是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胡成武多年來成功創立了精武特衛集團,用武術創造事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所在的公司的正是秉持"誠信為根、服務為本、專業高效"的企業文化,堅持以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財富、為員工創造機遇、為企業創造效益的企業宗旨,在安全、合法、誠信、快捷理念上樹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才能立於不敗,良好發展。
2月4日,陳依九宗師塑像揭幕暨胡成武武學傳承儀式在福州隆重舉行,引發武術界及媒體高度關注。
地術拳宗師陳依九曾對徒弟們說"武術是我們的國粹,要傳承下去"。習武之人要有俠義心腸,俠之大者當報國。恩師的教誨胡成武一直牢記於心。為了傳播中華武術,功成名就後,胡成武在享受武術帶來樂趣的同時,開始一心致力武術安保人才的辦學教授工作。1990年,他創辦了福建少林地術武館;1994年,福州公安學校邀請他聯合辦學,為福建公安系統培養警務人員。胡成武就此走出了辦學弘揚武術的第一步。1997年,胡成武自己開辦了福建省育才中專學校,創新了中等職業教育與武術文化相結合的辦學路子,為學生就業開闢了新的方向。他投資創辦了福建省警安職業學校,在傳授武術的同時,也讓學生學習現代應用技能,在授課之中,融入了武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和武德教育。他對武術的認識加深,個性由此趨向內斂,"文武兼備"成為他的努力方向。據胡成武自己介紹,從辦學至今近三十年間,共培養武術人才5000多人,為公安特警傳授警務技能警員1000多人、保安上崗資格培訓5000多人。
精武特衛布局"一帶一路" 達成多項中外合作交流意向
採訪交流期間,胡成武先生代表精武特衛安防科技集團與加拿大-中國文化商業交流中心、紅楓林傳媒,美國華人媒體集團、美國拉斯維加斯時報、加拿大七天傳媒、世界僑報、歐洲僑報、美國捷迅網、新僑力雜誌等中外機構,籤署了戰略合作意向,為今後集團開展海外武術文化交流和項目合作布局謀篇。
精武特衛集團與國際華文媒體及海外文化商業交流機構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為走出去針對"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謀篇。
據了解,近年來精武特衛集團在提供保安服務以及安防領域市場拓展方面,成績顯著。特別值提一提的是,在2016年11月福建福州舉行的首屆世界盃武術套路比賽中,胡成武執掌的精衛特衛集團獨家負責為上述活動賽事提供了高水準的優秀安保服務,深獲好評。為此,主辦單位國際武術聯合會及福建省人民政府特聯合授予精武特衛"特別貢獻獎"。採訪中,胡成武先生還特意向記者分享介紹,精武特衛安防科技集團現與"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津鉑創國茂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今後,精武特衛將作為天津鉑創特別授權的區域運營中心,負責ECBS智慧城市方案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農業、智慧旅遊等多領域高新技術的推廣與服務,並與國家消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應用在"十三五"智能逃生避難系統等方面。相信,隨著與海外安保派遣服務業務的對接落地,精武特衛安防科技集團將契合國家"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在進一步助推企業良性發展的同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武學文化推向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外兩會記者報導組,將持續跟蹤胡成武先生領衍的精武特衛安防科技集團進行連續專題報導。"兩會"記者,加拿大-中國文化商業交流中心主席、紅楓林傳媒總編谷劍雲在兩會期間,走進福建基層採訪,她認為: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省份,在未來"一帶一路"促進中華文化走向海外傳播領域,具備很多優勢;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時報的王菁野總編期待福建省在踐行中國武術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做好資源整合與品牌再造工程;美國亞省時報社長甄凱嬰對精武特衛將與高科技"無縫連結"打造中國版安防品牌,給予高度認可;世界僑報執行總編、中國特色鄉鎮發展中心新聞中心主任王群希望福建立足區域優勢與中華武術文化整合優勢,"兩翼齊飛"促進福建與世界並軌發展,探索新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兩會"記者朱小林,代表歐洲僑報歡迎福建中華武術文化,加快到歐洲市場發揚光大,進行產業鏈系統開發;加拿大七天傳媒胡海主任用手中的攝像機拍攝下精武特衛極具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影像,期待海外華僑華人能早日看到中華武術光耀世界。國際華文媒體聯盟理事長、中國特色鄉鎮發展中心新聞中心執行主任,美國捷迅傳媒董事長於捷明非常希望海外華文媒體、華僑華人商協會,善於抓住"一帶一路"海外發展最佳機遇期,促進中外合作新模式發展。"兩會"期間,中外媒體走進基層採訪考察,在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等領域,積極探索新發展之路。海外華文媒體將與精武特衛集團攜手共進,共同打造"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新模式同,踐行中國傳統國際文化的融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