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遺地術拳 6人赴賽捧回6塊金牌

2020-12-16 閩南網

  昨日記者從福建省地術拳協會獲悉,在上周末結束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展演大會中,地術拳傳承人胡成武等6位拳師參演其中,並帶回來6塊金牌,這在福建傳統武術界是不多見的。福建唯一代表團 本次展演大會是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的首次大會,於22日-24日,在山東省安丘市舉行。大會邀請了全國各地的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代表及臺灣武林同門。

福建非遺地術拳 6人赴賽捧回6塊金牌

福建非遺地術拳 6人赴賽捧回6塊金牌

  前來參會的非遺武術類項目主要有、形意拳、八卦掌、地術拳、心意六合拳、通背纏拳、滄州武術、紅拳、孫臏拳、查拳、臨清肘捶、佛漢拳、螳螂拳、徐家拳、梅花拳、鴛鴦螳螂拳、地龍經、四通捶、綿掌拳、青城派武術、崑崙拳、文聖拳、吳式太極拳等。這些拳種都是在各地傳承多年,有一定的歷史地位。 其中,地術拳代表就是來自福建福州。此次出行受會長陳偉強委託,由常務副會長、代表性傳承人胡成武帶隊,同行的還有王千裡、張永貴、張寶炎、李敏旺、謝道峰。記者從大會手冊上查閱,發現地術拳展演隊伍是福建的唯一一支隊伍。胡成武介紹,地術拳在2011年就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在福州傳統文化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福建武術文化界也是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故的第4代掌門人陳依九,是南拳一代宗師。空手奪白刃震驚全場

  這次參與展演的全國非遺武術有300多人,都是各地的武術精英,而評審專家更是陣容強大,4大評審的在武術界的地位,堪比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4大導師在音樂界的地位。這4位評審分別是中國武術學會常委、武術九段李成銀、中國著名武術家王桐、中國少林、太極名家程治平、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尹洪蘭。

  為了這次非遺武術盛會,各個參選單位都早早備戰,福建地術拳也是。「白天要上班,我就利用清晨和晚上的時間訓練。」胡成武透露,他和團隊進行了3個月的集訓。就因為提前的準備,才有最後的6人參賽,6塊金牌的好成績。而胡成武在地術拳鎖控表演中的空手奪白刃是所有參演節目中獲得掌聲最激烈的。當時評委的評價是:地面鎖控巧妙、獨特,反關節實用性非常強。獲邀籌備國非遺武委會 本次展演成績,分金銀銅三個級別。最終,地術拳參演的6人獲得6枚金牌。胡成武感慨:「十幾年沒當運動員了,這一次重回賽場,讓我有點重回青春的感覺。」

  不過這次的活動結束之後,中國武術學會常委、武術九段李成銀,特意單獨邀請了胡成武探討傳統武術傳承與保護,武術九段是中國武術段位的最高級別。而李成銀還有一個身份是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他還是中國體育氣功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武術、保健氣功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中國武術與傳統文化"。

  李成銀即是實力派,也是學術派,他曾出版了四部專著、參編著作5部、論文128篇。在與胡成武交流之時,李成銀提出要再看一遍地術拳的拳法演練。

  演練之後,李成銀當場邀請胡成武參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武術文化委員會」的籌備小組。李成銀說,希望這個委員會成立後,成為全國非遺武術文化傳承與保護起中流砥柱作用。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展演 福州地術拳奪六金
    福州晚報(記者 林玉和)記者昨日從福建省地術拳協會獲悉,在上周末結束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展演大會中,地術拳傳承人胡成武等6位拳師代表福建參賽,最終獲得6枚金牌,這在福建武術界是不多見的。本次非遺武術項目展演大會於22日~24日在山東省安丘市舉行,大會邀請全國各地的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代表及臺灣武林同門參加。前來參會的非遺武術類門派主要有形意拳、八卦掌、地術拳、心意六合拳、通背纏拳、紅拳、孫臏拳等,這些拳種都在各地傳承多年,有一定的歷史地位。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傳承、變革與守望
    陳偉強與師兄弟演練東南網6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又稱狗拳2011年,地術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地術拳多年來在福州傳統文化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福建武術文化界也是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故的第4代掌門人陳依九,是南拳一代宗師。在去年舉行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展演大會中,福建地術拳的6名拳師捧回了6塊金牌,這在福建傳統武術界並不多見。
  • 百年地術拳的傳承之路·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傳統拳術的變革    55歲的地術拳第六代傳承人陳偉強是土生土長的福州人,自幼便追隨父親、爺爺學習地術拳。對於他來說,傳承地術拳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地術拳的源起,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閩南白蓮庵的四月大師所創。
  • "兩會"中外記者專訪國家級非遺地術拳項目傳承人胡成武
    理念創新 助推一位武學文化傳承者成就輝煌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忠實記錄時代精英典範,採訪北京"兩會"的中外媒體特別採訪報導組一行3月8日專門走進福建,在省會福州專訪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地術拳傳承人胡成武先生。提起胡成武,在武術界可謂是廣為人知。他既是一位"武林中人",同時也是一位馳聘商界的成功企業家。
  • 福建地術拳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今年國慶期間,福建省地術拳協會應臺灣馬祖縣立仁愛國小學邀請,由該協會的陳澤紅副秘書長率協會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培訓班30多名成員組團赴馬祖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交流訪問。
  • 百年地術拳的傳承之路
    傳統拳術的變革55歲的地術拳第六代傳承人陳偉強是土生土長的福州人,自幼便追隨父親、爺爺學習地術拳。對於他來說,傳承地術拳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地術拳的源起,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閩南白蓮庵的四月大師所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陳偉強的爺爺陳依九在新加坡結識了逃難中的地術拳傳人陳阿銀,因緣際會成為這套拳法的第四代傳承人。1947年,陳依九舉家遷回福州西園定居,遂將地術拳技藝帶回了故鄉。最初,束於地術拳只能在小範圍內單脈傳承的師訓,其傳播範圍十分有限。
  • 當非遺遇上臺灣元素
    閩臺傳統武術展演中,小拳手們正在表演地術拳。除了自己的漆藝作品外,黃守堃還帶來了新近完成的農民漆畫《馬到成功》。小朋友們對黃守堃的漆藝作品竹蜻蜓頗感興趣。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省舉辦了一系列福建非遺系列活動。其中,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的閩臺非遺精品展、閩臺非遺文創展、閩臺傳統武術展演等活動備受關注,也吸引不少臺灣同胞跨海而來。18歲的陳靖芳是此次來福州參加活動年紀最小的臺灣武術界人士。
  • 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_福州...
    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  陳偉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地術拳代表性傳承人,現任福建省地術拳協會會長。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  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俗稱「狗拳」,是福建七大拳種之一。相傳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一位尼姑所創,由近代武術宗師陳依九居福州後流傳發展至今,至今已傳六代。
  • 地術拳宗師107年誕辰 百名武林高手齊聚福州
    160多名中日武林高手昨天齊聚福州,摩拳擦掌秀絕技,以紀念南少林地術拳一代宗師陳依九107年誕辰。  這160多名武林高手,皆是地術拳同門弟子。在恩師陳依九的誕辰紀念會上,他們對地術拳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地術拳是我國南方稀有拳種,又稱「地術犬法」,簡稱狗拳。
  • 綿延三百餘年的武術精魂:地上飛龍少林狗拳--地術拳
    少林地上飛龍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拳種,又稱狗拳。2011年,「西園地術拳」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地術拳」的學員更是遍布世界各地。時逢福建天地會、小刀會的反清運動,各寺庵與僧尼皆受牽連或焚毀追殺。白蓮庵也未能倖免,「四月神尼」避難於陳家,陳家收留關照,「四月神尼」感其恩德,悉數傳授於陳家,並嚴辭訓誡外傳,陳家知此拳乃武林絕技,視為奇珍。
  • 非遺添彩 文化過年——福州市非遺傳承示範基地舉辦新春系列宣傳展示活動
    春節期間,在疫情防控不鬆懈的同時,福州市群眾藝術館(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全市非遺傳承示範基地在春節期間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引導全民感悟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共同參與非遺保護。      各非遺示範基地積極響應,紛紛捧上「文化大餐」,讓市民朋友和留榕過年群眾在文化盛宴中歡度牛年的春節時光。
  • 「非遺」傳承密結「閩臺緣」
    (臺海觀瀾)「非遺」傳承密結「閩臺緣」中新社福州6月8日電 (記者 林春茵)「我是為了宋代而來的。」臺灣古瓷器專家李玉明親手燒制的兔毫和油滴建盞,與福建建盞大師黃美金、孫建興的作品並列陳展,黑釉瓷的光澤互相輝映。
  • 「非遺」傳承牽起「閩臺緣」
    「非遺」傳承牽起「閩臺緣」「我是為了宋代而來的。」臺灣古瓷器專家李玉明親手燒制的兔毫和油滴建盞,與福建建盞大師黃美金、孫建興的作品並列陳展,黑釉瓷的光澤互相輝映。當天舉辦的閩臺「非遺」精品展中,獲評福建省「非遺」傳承人的臺灣石雕大師廖德良也呈現了壽山石雕精品。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林守欽表示,福建正在落實做細「66條惠及臺胞措施」,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包括吸納臺灣匠人評選「非遺」傳承人;目前已「鎖定」閩臺淵源深遠的漆器、建盞等製作技藝,將有更多臺胞入選。
  • 福建將組團赴高雄佛光山展演「非遺」
    福建將組團赴高雄佛光山展演「非遺」 2015年03月05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5日福州消息 應臺灣高雄佛光山寺邀請,福建省擬於今年5月組織300人的大型文化交流團組赴臺,開展「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走進高雄佛光山」活動,並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研討會等。
  • 助力第六屆世界閩商大會,福建非遺在福州6家酒店精彩綻放
    2019年第六屆世界閩商大會,於6月18日在福州舉行為配合第六屆閩商大會的召開,歡迎閩商回家,由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藝術館(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師範大學手工藝設計研究所、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共同承辦的福建非遺精品展覽於
  • 狗拳非遺難尋傳人 帶你了解一下中國傳統拳種「狗拳」
    狗拳非遺難尋傳人 帶你了解一下中國傳統拳種「狗拳」 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又稱「地術犬法
  • 「非遺」傳承牽起「閩臺緣」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臺灣古瓷器專家李玉明親手燒制的兔毫和油滴建盞,與福建建盞大師黃美金、孫建興的作品並列陳展,黑釉瓷的光澤互相輝映。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省系列活動6月8日在福州和泉州共同啟幕,「閩臺共同傳承」成為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3年前,李玉明到「建盞之都」福建省建陽考察,乍一見幾百年前的建盞古窯遺存,驚呆了。「你不知道,滿山滿谷都是兔毫碎片,兔毫啊!」
  • 首支傳統武術國家集訓隊成立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偉強任教練
    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促進武術運動更加規範、健康、有序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於2020年11月1一30日在江蘇省南京市仙林體育中心,進行傳統武術國家隊集訓和傳統武術搏擊項目研製工作。
  • 119塊金牌,「冠軍奶奶」創造光輝歲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孟猛她已年過八旬,她已白髮蒼蒼,但是她卻已經參加了近20個馬拉松比賽,保持著各種運動會9項賽會紀錄,共獲得了119塊金牌。她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體育愛好者、一個普通的業餘長跑者、一個追求身體健康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 內蒙古餐飲代表團在土耳其獲6枚金牌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10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10日對外消息稱,內蒙古餐飲代表團日前在土耳其斬獲6枚金牌,再獲輝煌。內蒙古自治區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郎立興告訴記者,5月1日至5月5日,內蒙古餐飲代表團赴土耳其參加了第三屆埃帕德凱末爾帕薩世界最優秀廚師國際美食大賽,共獲6枚金牌。「在本次大賽上,內蒙古餐飲代表團3名廚師趙俊偉、李曉春、徐國防共做了6道菜,每人各獲2枚金牌,共6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