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牽起「閩臺緣」

2020-12-16 中國僑網

「非遺」傳承牽起「閩臺緣」

「我是為了宋代而來的。」臺灣古瓷器專家李玉明親手燒制的兔毫和油滴建盞,與福建建盞大師黃美金、孫建興的作品並列陳展,黑釉瓷的光澤互相輝映。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省系列活動6月8日在福州和泉州共同啟幕,「閩臺共同傳承」成為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3年前,李玉明到「建盞之都」福建省建陽考察,乍一見幾百年前的建盞古窯遺存,驚呆了。「你不知道,滿山滿谷都是兔毫碎片,兔毫啊!」

建盞燒制技藝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名錄,當地匠人著力推動建盞技藝復興。李玉明索性駐紮建陽學藝,挑釉礦、調釉色、微調草木灰比例和窯溫……曾一連30多窯都沒出佳品,然而,正是這樣可遇不可求的自然之變。

「歷史文化的傳承是有序的,在建盞裡,宋代文化底蘊的流變脈絡很清晰。」李玉明站在櫥窗前端詳大陸同行作品,慨嘆道,「真是有幸,我們攜手讓歷史再現。」

當天舉辦的閩臺「非遺」精品展中,獲評福建省「非遺」傳承人的臺灣石雕大師廖德良也呈現了壽山石雕精品。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林守欽表示,福建正在落實做細「66條惠及臺胞措施」,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包括吸納臺灣匠人評選「非遺」傳承人;目前已「鎖定」閩臺淵源深遠的漆器、建盞等製作技藝,將有更多臺胞入選。

大陸「非遺」的活態傳承漸入佳境,為臺灣文創提供用武之地。此次閩臺「非遺」文創展邀請多位臺灣業者參加,顯示福建正開放「非遺」衍生品的商機。

臺灣古玩修復師、漆畫家黃守堃去年參加了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的漆畫技藝研修班。此次,他以竹為胎、嫁接金屬製作的大漆花瓶,展出前已有大陸公司有意量產為高端紀念品。

在臺灣業界小有名氣的黃守堃前兩年「登陸」,落腳於位於福州的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他說,大陸更注重凸顯漆性,「無所不為,給人更多創作可能性」,加之市場活躍,令他覺得大有可為。

因喜好地術拳,臺灣武術新星廖韋鈞拜福建拳師陳偉強為師,連續10年參加海峽兩岸武術論壇並拿下幾屆冠軍。當天的閩臺傳統武術展演中,廖韋鈞與首次來福州的7位臺灣拳師同臺展示傳統中華武術。

如今,廖韋鈞駐留廈門註冊貿易公司,習武、生意兩不誤,「最初我是因為大陸重視中華武術傳承而留下來的,沒想到,臺灣人在大陸生活更好康(閩南語幸福之意)」。

閩臺共同傳承「非遺」,有期許未來的共打拼,也有永續不斷的文脈和鄉情。當天,南音、閩劇、布袋木偶戲等閩臺傳統戲曲分別在泉州和福州展演。與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同臺飆戲之後,來自馬祖的閩劇票友劉宏文說,「用福州話演唱的閩劇,是馬祖人永恆的鄉音鄉情」。

「我們幫扶臺灣文創青年解決就業困難問題,也用文化力量告慰鄉親。」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黃星說,「一切為了臺灣青年未來在大陸的路,走得更順更寬。」(林春茵)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密結「閩臺緣」
    (臺海觀瀾)「非遺」傳承密結「閩臺緣」中新社福州6月8日電 (記者 林春茵)「我是為了宋代而來的。」臺灣古瓷器專家李玉明親手燒制的兔毫和油滴建盞,與福建建盞大師黃美金、孫建興的作品並列陳展,黑釉瓷的光澤互相輝映。
  • 「非遺」傳承牽起「閩臺緣」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省系列活動6月8日在福州和泉州共同啟幕,「閩臺共同傳承」成為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3年前,李玉明到「建盞之都」福建省建陽考察,乍一見幾百年前的建盞古窯遺存,驚呆了。「你不知道,滿山滿谷都是兔毫碎片,兔毫啊!」  建盞燒制技藝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名錄,當地匠人著力推動建盞技藝復興。
  • 【恩施文旅號】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州級非遺項目土家吊腳樓建造...
    吉時一到,主人身穿長衫,在親友的擁簇下來到堂屋,跪在正中央,雙手牽起衣襟,家人則在後面也牽起後擺,準備接掌墨師拋下的元寶。掌墨師在鑼鼓嗩吶聲中,爬上雲梯,每上一步念一段祝福語,上完12級梯子後快速攀上穿排到達主柦梁之上的位子,口念符咒,將代表元寶的兩個粑粑丟進主人的懷兜裡,親人們則高喊祝福語,希望主人家千秋萬代、發財發福。
  • 兩岸非遺文化「雲」交流
    兩岸非遺文化「雲」交流 2020-12-06 20:32:20 黃詠綢 攝   中新網廈門12月6日電 (黃詠綢)2020「親親閩臺緣」兩岸非遺文化「雲」交流活動6日在廈門集美舉行。兩岸非遺傳承人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兒」,再續兩岸文化情緣,多名在閩臺青、臺商、臺生現場觀看,多平臺直播也吸引了兩岸網友線上觀看。
  • 情系閩臺緣 六萬臺胞走進閩臺緣博物館
    中新社泉州二月十五日電 題:情系閩臺緣 六萬臺胞走進閩臺緣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黃瑤瑛  臺胞重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泉州市西湖邊,大陸第一個對臺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裡,吸引海內外遊客特別是臺胞絡繹不絕前來參觀。
  • 港澳臺僑胞閩臺緣博物館裡感受「閩臺緣」
    港澳臺僑胞閩臺緣博物館裡感受「閩臺緣」 2008年02月20日 17: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泉州二月二十日電 題:港澳臺僑胞閩臺緣博物館裡感受「閩臺緣」  中新社記者 黃瑤瑛  「這根柱子好高,也很壯觀」,「榕樹文化與兩岸的文化有關,同文、同種、同根生」……二十日上午,參加「海峽西岸鬧元宵,全球華人盼團圓」活動的五百多名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參觀了位於泉州西湖邊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賈慶林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竣工開館發來賀信(圖)
    5月27日,備受海峽兩岸民眾關注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正式開館圖為閩臺緣景觀廣場九龍柱下精彩的傳統舞龍表演。中新社發傅丹丹攝  中新社泉州五月二十七日電(記者林永傳黃瑤瑛)二十七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在泉州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竣工開館舉行了隆重熱烈的慶典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發來賀信,全文如下: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欣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竣工開館,倍感欣慰,謹向你們表示熱烈祝賀。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十周年:見證兩岸緣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林建春18日向記者回顧臺灣青少年參觀博物館的情形時說,這些青少年返回時,大都表示「刷新」了認識,而且希望多介紹臺灣朋友來大陸走走。  5月18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位於福建泉州西湖畔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迎來十周年紀念日。十年來,該館已接待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臺胞近70萬人次,成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互動的新平臺。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見證兩岸情緣
    (完)聽,建築在訴說 | 航拍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新華網福州10月4日電(王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10月3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迎來眾多遊客,新華網記者用航拍器從空中感受海峽兩岸的同根同緣。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閩臺緣,一家親!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位於泉州市西湖公園北側與泉州市博物館相鄰,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中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一進門就可以看到蔡國強導演的一幅作品。進館第一眼就看到了它。高大的爆破作品。
  • 閩臺緣博物館開館10周年 累計接待臺胞近70萬人次
    新華社福州5月18日電(記者尚昊)18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福建省泉州市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閩臺緣博物館自2006年5月開館至今,已接待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臺胞近70萬人次。」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黨委書記黃糴問說。
  • 閩臺緣博物館推出《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系列活動
    圍繞主題,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與泉州市木偶劇團、臺灣青年木偶聯合發展交流協會、泉州錦繡莊民間藝術園、漳州徐竹初木偶藝術館聯合舉辦《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及相關系列活動。  《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分為「泉州提線木偶戲」、「閩南掌中木偶戲」、「臺灣木偶戲」、「閩臺木偶藝術文化交流」、「閩臺偶戲傳承與傳播」五部分,共展出「田都元帥」、「四將開臺」等提線木偶、臺灣傳統掌中木偶與金光布袋戲木偶等精品200件/套,以及盔帽、戲服、戲棚、古戲本、木偶藝術著作叢書等相關展品約20件/套。
  • 潛江市非遺傳承基地(竹根灘鎮)掛牌
    潛江市非遺傳承基地(竹根灘鎮)掛牌 2020-10-20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州開創非遺保護新模式 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縣域樣本」
    抓好非遺與黨建融合教育培訓。將非遺教育與黨建教育結合起來,讓非遺教育培訓注入黨性教育,教授傳承學員們學習具有紅色革命精神的非遺項目,培養人們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將非遺教育培訓與黨建教育結合,加大群眾愛黨、愛國的情感,長期組織非遺傳承人在這裡手把手對全市多個學校的學生進行紅色主題的教授,將黨的方針、政策都融入到非遺傳承保護中,讓廣大學生在學習中接受黨性教育和非遺傳承。
  • 走進綏陽非遺 傳承民間藝術
    近年來,共計完成10大類188項非遺文化資源普查,採集視頻圖片資料180GB,文字資料70餘萬字。目前,全縣共有省級非遺項目17項,市級非遺項目29項,縣級非遺項目134項。 即日起,我們將陸續向你推薦綏陽非遺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綏陽民間文化藝術,讓綏陽非遺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多彩非遺,美好生活。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27日,在河南固始縣參加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如是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資料圖。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位於河南南部的固始縣,素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沈文鋒稱,「南遷先民姓氏族譜展」主要依託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資源,發動海內外各姓氏宗親組織廣泛收集、科學篩選、集中展示族譜(家譜)史料、實物,並以實物印證固始與閩臺地區無可辯駁的淵源關係。據悉,坐落在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大陸與臺灣歷史關係文化淵源的專題博物館,講述的是閩臺兩地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歷史文化脈絡。
  • 他們巧手制藤傳承非遺文化
    他們巧手制藤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05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泉州風光--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座落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側,佔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23332平方米。
  • 如何推動非遺項目活態傳承?大學生體驗了一場非遺之旅
    寧波非遺文化魅力何在?近日,浙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9名學生專程從杭州來到寧波,通過3天的社會實踐,了解到了寧波特色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學生們感嘆:「非遺傳承,不僅僅是表層含義上的繼承,其實質是文化思想的傳承。」
  •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牆共話傳承
    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中新網西安12月5日電 (記者 梅鐿瀧)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5日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記者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吸引了來往民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