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非遺文化魅力何在?近日,浙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9名學生專程從杭州來到寧波,通過3天的社會實踐,了解到了寧波特色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學生們感嘆:「非遺傳承,不僅僅是表層含義上的繼承,其實質是文化思想的傳承。」
這批學生個個都非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抵達寧波後,他們第一站走訪了位於海曙區的寧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隨後又趕到鄞州非遺館,深入了解了寧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銀彩繡、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並學習、觀摩了骨木鑲嵌、越窯青瓷、手工書畫裝裱等寧波特色非遺項目的古法製作技藝。
骨木鑲嵌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金國民向同學們介紹了骨木鑲嵌的工序材料以及一些作品,手工書畫裝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水墨講解了手工書畫裝裱的方法和工藝。其間,工作人員還安排大家觀看了鄞州非遺宣傳片,「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寧波非遺,今後都能成為鄞州非遺項目的宣傳大使。」工作人員說。
第二天上午,同學們在金銀彩繡傳承人沙金珠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金銀彩繡的刺繡學習,僅一個上午時間,大家就學會了金銀彩繡的基本繡法,有人甚至能夠繡出漂亮的「花形」。
參加活動的高婉茹同學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靈韻,更是民族文化的靈韻。她認為,非遺傳承,不僅僅是表層含義上的技藝傳承,其實質是文化思想的傳承。另一位同學池捷妤感嘆道:「在這些傳統手工技藝傳承者面前,我們看到了一群被中華文化深深眷顧的技藝人。」
「最好的保護,就是讓非遺被更多人知道,讓這些文化遺產被人們所需要,就要有更多的新生代力量去了解非遺傳遞出的文化信息。」3天的走訪實踐,也讓厲純怡同學感覺研究課題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她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當今信息化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無處不在的時代,如何推動非遺的活態傳承,促進非遺的創新性發展,已經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寧波晚報記者施代偉 實習生應芷綠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