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融入景區 助推活態傳承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近兩年,隨著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使得非遺加速進入百姓視野、融入百姓生活,尤其通過非遺進景區等方式,使遊客進一步感受到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良性循環之下,非遺項目不僅成為旅遊景區常駐表演項目,而且成為景區營銷宣傳的新亮點、提升遊客體驗的新途徑,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

非遺進景區漸成趨勢

6月6日,在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臨之際,2020年杭州市西湖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在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演武場開幕。本次活動以「遊園今夢——自在西湖外 非遺匠心傳」為主題,各類非遺項目的展示集觀賞、互動、交易、直播於一體。活動現場不僅有多項演出,還有古風非遺項目體驗遊園和非遺傳承人帶貨直播秀,讓遊客在遊賞江南市井生活的同時感受非遺經典魅力,推動西湖文旅振興。

據介紹,西溪溼地平日裡非遺精品展示也處處可見,已然成為展示非遺等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據介紹,目前溼地涵蓋了「蔣村龍舟勝會」「花朝節」「西溪小花籃編制技藝」「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西溪水上人家習俗」「蔣村魚圓製作工藝」「兩浙詞人祠堂祭祀活動」等多項非遺項目。為了擴大非遺的展示空間,溼地還建立了河渚街、西溪人家和綠堤三大非遺文化展示點。在旅遊旺季時,這幾處展示點遊人如織,是景區內最熱鬧的地方。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大力開展非遺進景區工作,結合五一、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等重大節假日和重大活動,組織地方特色文化演出團隊走進景區,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第四屆展覽展出了包含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獨具特色的國家級與省級非遺項目200餘個,來自故宮、安徽、遼寧、山東、福建等5家博物院(館)的優秀文創產品1000餘件,引起「轟動」。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廣西展示面積最大的民族文化專題博物館。館內擁有「穿越時空的鼓聲——銅鼓文化展」「五彩八桂——廣西民族文化陳列」「BEIXNUENGX(貝儂)——壯族文化展」等多個常設展;共收藏古代銅鼓345面,數量和類型均居世界之最;收藏紡織品1.86萬件(套),涵蓋廣西12個世居民族,特色鮮明、體系完整,潛移默化中傳遞了非遺的知識。同時,廣西民族博物館近幾年致力於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在未成年人教育、節慶活動、展覽推廣等領域緊扣民族文化主題,推出了「非遺之夏」「博物之旅」等研學主題活動,廣受學校師生和家長們的歡迎。

江蘇揚州瘦西湖景區十分注重非遺與旅遊融合,2017年便將勝景白塔晴雲打造成了「非遺文化園」,園內設有漆器燈彩館、剪紙館等5個廳館,展示多項非遺項目。2019年非遺文化月期間還特別打造了1757美食街坊,坊內聚集了揚州麵塑、絨花、糖畫、龍鬚糖等非遺項目,並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讓遊客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之後,為弘揚傳統文化、豐富民俗文化內涵,2009年,根據南靖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非遺演藝中心(原縣薌劇團)被派駐到福建土樓(南靖)景區開展常態化民俗展演活動,滿足遊客的文化需求。平日裡,演藝人員也會在景區裡表演歌仔戲(薌劇)節目《土樓娶親·拋繡球》、提線木偶節目《舞獅》《拜壽》《京城會》,以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田螺坑客家山歌·情歌對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竿舞》等節目。

活態展示豐富旅遊體驗

江蘇揚州始終將旅遊體驗的文化性、互動性放在第一位,通過讓遊客與經典國粹近距離接觸,增加遊覽的體驗感。今年4月以來,揚州古琴藝術(廣陵琴派)、揚州雕版印刷製作技藝、揚州食品雕刻、文人香製作、糖畫、揚州剪紙、通草花製作技藝、揚州燈彩等一批極具揚州地域特色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先後走進瘦西湖、馬可波羅花世界、儀徵天樂湖等景區,通過合理布局、活態展示,將非遺項目與景區景點融為一體,讓遊客通過景區了解甚至愛上特色非遺項目。此外,為進一步提升揚州非遺魅力,揚州文旅部門還利用官方網站、公眾號等平臺,集中展現非遺項目、加強與遊客互動,並推出非遺文創產品,將非遺打造成可聽、可看、可觸、可帶回家的揚州文化旅遊精品。

一直以來,福建土樓(南靖)景區十分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尤其注重非遺項目的互動體驗形式,鼓勵遊客走近非遺、感受非遺。如非遺演出結束後,演員們會邀請遊客上臺,教他們提線木偶等操作方法,或邀請遊客參與土樓娶親拋繡球、跳竹竿舞等節目,讓他們充分感受客家人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

每年各大節假日,安徽都會組織各地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今年1月13日,「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安徽省鄉村春晚雜技專場文藝演出在阜陽市臨泉縣長官雜技小鎮舉行,在近2小時的演出中,15個非遺節目輪番登場,獨特魅力讓遊客過足了戲癮。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宿州市將組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墜子戲」走進宿州市野生動物園進行公益演出,「潁上花鼓燈」、馬戲團雜技表演等活動將走進阜陽市八裡河旅遊區。亳州市在每年舉辦亳州國際藥博會、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亳州站)、亳州國際馬拉松等活動期間,會組織各大景區舉辦大型五禽戲展演活動,積極推進教育、旅遊、中醫藥等有機結合,讓非遺不僅走進景區,也走進群眾的生活中。

「非遺+」發揮多重效能

近年來,福建省南靖土樓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非遺演出成為景區的主要旅遊項目之一,深受遊客喜愛。2019年,非遺演藝中心的演員們在景區公益性演出2600多場次,吸引了上百萬人觀看。去年3月1日,在景區和貴樓前舉辦的「花樣漳州約會春天」中外記者採風團活動中,演員們表演了歌仔戲、木偶戲等節目,許多外國記者被活靈活現的木偶和婉轉悠長的歌仔戲唱腔吸引,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內的非遺演出既可以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又可以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是文化旅遊交流的一個上佳窗口。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閩商精神」和「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街區引進糖畫、捏泥人、吹糖人、沙縣狀元餅等非遺項目,並出臺《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民間藝人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對民間藝人進行規範化管理,為業界開展相關活動提供了樣板。

據介紹,廣西民族博物館多年來在助推非遺活態傳承、文創產品轉化方面持續發力,打造了三千漓山水人文度假區文創基地,研發生產了300餘種、10萬多件文創產品。據介紹,該基地旨在打造一個集展示、體驗、銷售為一體的非遺項目活態體驗館和非遺文化創意產品創作基地,將獨具特色的廣西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生動地展示給遊客。同時,基地還具有文化創意展陳空間的功能,通過結合外來主題展及巡迴展等方式,加強特色民族文化在國內及國際的交流互動,讓「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能夠活起來、走出去。

安徽潛山痘姆鄉「痘姆陶器手工製作技藝」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潛山市通過「龍窯搭橋,文化唱戲,旅遊帶動」,實現了痘姆陶「非遺+研學+旅遊+文創」的全面融合。目前,當地已成功開發出了120款、上萬件旅遊商品,先後參加了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北京世園會等重大國際展覽交流活動,還舉辦了兩屆「痘姆古陶文化旅遊節」、「2018首屆中國潛山·痘姆古陶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節」等120場文旅活動。潛山各大景區均已開展了制陶工藝體驗項目,大大拉近了青少年遊客群體與痘姆陶之間的距離。多家景區負責人表示,很多家長在陪孩子體驗後都對非遺項目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主動幫景區做起了營銷宣傳。

(採訪組成員:吳健芳 孟萍 馬忠萍 陶李 王玉創 於翔 執筆:王新兵)

來源:中國旅遊報

相關焦點

  • 以文促旅 活態傳承 探索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新路徑
    以文促旅 活態傳承探索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新路徑8月20日,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赴贛榆區調研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建設及產業化發展重點項目傳承開發工作。調研組一行先後實地考察了孫連東麵塑傳承教學點、張宜連中醫正骨診所、二道街文化商業街區、塔山湖柳編廠、徐福茶廠、傳統木船、傳統木器傳承基地,並在二道街文化商業街區建設指揮部舉行座談,對話街區建設主體和非遺傳承人,共同探索非遺與旅遊深入融合新路徑,進一步推動域內優質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 蘭州:活態傳承讓「非遺」活力再現
    25日晚,在蘭州市活態非遺七夕·乞巧公益文化活動現場,9歲的魏立珂飛針走線,向市民展示了「穿針得巧」這項傳統節日習俗。丁永蓮指導刺繡魏立珂就讀的王家堡小學,一貫有傳承文化的傳統。精美的刺繡,華麗的妝容,復古的美甲,精湛的瓜雕,一項項乞巧民俗技藝的展演,推動非遺文化在廣大群眾中落地生根,潛移默化改善傳統文化的普及和茁壯成長的土壤。現場觀眾觀看演出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體現著世代相傳的價值觀念,承載著民族歷史記憶。
  • 濟南市首屆非遺活態發展論壇舉行
    11月27日,濟南市首屆非遺活態發展論壇暨天橋區級項目授牌儀式舉行。部分濟南市非遺傳承人以及相關文化和旅遊部門、文博機構的負責人等參加。活動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天橋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活動邀請博物館、企業、學校等共同參與,力求讓非遺走進市民中間、走上產業發展之路。
  • 「非遺+旅遊」是活態,也是業態
    這幾年,無論是實踐層面,還是研究層面,「非遺+旅遊」都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二者極容易結合、延伸為一種產品業態,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同時具有一種活態屬性。 對於非遺,活態屬性是非遺市場化的前提。
  • 許海燕: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
    原標題: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
  • 光明日報:昆明官渡古鎮非遺在活態中傳承
    光明日報:昆明官渡古鎮非遺在活態中傳承 2020-06-16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推動非遺項目活態傳承?大學生體驗了一場非遺之旅
    寧波非遺文化魅力何在?近日,浙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9名學生專程從杭州來到寧波,通過3天的社會實踐,了解到了寧波特色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學生們感嘆:「非遺傳承,不僅僅是表層含義上的繼承,其實質是文化思想的傳承。」
  • 美獅美高梅酒店舉辦活態傳承交流會
    為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美高梅劇院舉行「美高梅探索繡藝之旅——活態傳承交流會」。 交流會四位文化領域代表——歡娛影視始創人、《延禧攻略》總製片人及藝術總監於正、清代服裝文化專家畢紅、崑曲文化代表張斌及澳門青年影視導演陳雅莉,分別就崑曲、清朝服飾、非遺元素應用、非遺元素融入澳門電影創作四方面進行分享,並由上海當代藝術館執行館長孫文倩主持討論。
  • 校園記者|葉濤談非遺:活態傳承 以人為本
    在2001年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和2003年的《保護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非遺」分別和「文化多樣性」、「相互欣賞」聯繫起來。葉濤指出,「文化多樣性是保護非遺的前提,非遺也正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要做到尊重文化多樣性,就要在地方、國家和國際一級提高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的意識,正所謂「給美其美,美美與共。」那麼「非物質文化遺產」究竟有哪些?
  • 青州開創非遺保護新模式 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縣域樣本」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青州積極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系列展演,將紅色文化和地方黨建工作先進事例融入到非遺項目的展示展演中,融入到非遺的傳承保護中,充分展示青州的旅遊形象,突出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創新展演展示形式,提升非遺表演創意,創設了以宣傳紅色題材為主導、以非遺藝術團為載體的紅色流動大課堂,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推出山東快書《黨恩頌》、《東方紅》,挫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 非遺進景區為文旅發展注入新動力
    2006年,川江號子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為了讓非遺「活起來」,重慶市加大了保護傳承力度,在武隆桃園大峽谷打造山水實景歌會「印象·武隆」,以川江號子為主線,穿插抬滑竿、吃火鍋、哭嫁等當地特色文化元素,藝術再現勞動人民堅韌、樂觀豁達的精神。「印象·武隆」開演後,迅速成為重慶文旅的一張名片,進一步拉動了消費和就業,當地3萬餘名貧困群眾從事旅遊服務脫貧。
  • 海南上百名非遺傳承人秀技藝 活態傳承多彩文化
    中新網海口6月9日電 (記者 張茜翼)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藤竹編技藝、樹皮布製作技藝、苗族傳統刺繡、椰雕、瓊劇、八音、海南麒麟舞、臨高人偶戲……在9日晚舉行的海南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上百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場秀技藝,展示40多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讓觀眾大開眼界。  6月9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
  • 沿黃九省份非遺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活態傳承黃河文化
    中新網濟南10月23日電 (趙曉)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3日在山東濟南開幕,今年特設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展,活態傳承黃河文化,推進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傳承羊皮筏子製作手藝的馬建清向記者介紹說,過去沒有船舶、快艇時,羊皮筏子就是黃河上遊的主要擺渡工具,分布在以蘭州為主的甘肅、青海、內蒙等黃河兩岸地區,用於順流而下運客、運貨,現在演變成了旅遊觀光項目。「羊皮筏子的製作工藝和功能發揮,凝聚古人智慧,幫助先人與黃河風浪搏擊,已成為一道具有鮮明黃河文化特色的風景線。」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與諸多 「固定」「易損」的文化遺產不同,大運河文化是一種「活態遺產」。近年來,蘇州不斷通過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胥門元宵燈會、江南船拳、白洋灣山歌等與運河相關的「非遺」民俗活動,彰顯了大運河文化與自然環境、社會現實、歷史記憶的互動和創新。
  • 福建舉辦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
    12月20日,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市鼓樓區A-one運動公園舉行。壺山林氏中醫內科平衡針療法、畲藥錘板拍打療法、周氏喉科外治法等三十多家福建中醫藥老字號參加演展。各家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普及非遺知識,宣傳健康生活理念。
  • 「迷戀寧波」2019非遺+旅遊主題系列活動啟動
    原標題:2019非遺+旅遊 主題系列活動啟動 昨日(11月5日),「迷戀寧波」2019非遺+旅遊主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舉行。啟動儀式上,寧波文旅部門發布了「十大非遺旅遊線路」,舉行了「非遺進景區」活動授旗儀式,非遺「薪火計劃」中青年傳承人群培養工程進行了頒證和拜師儀式。
  • 打破非遺活態傳承的邊界,讓文化自由流淌
    從實用主義出發,用「服裝」這個最直接、最明顯、最易被大眾觸及的介質,讓非遺技藝活過來、活下去,不僅是服裝人的使命,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召喚。 行業用大量的行動實踐表明,我們需要保護和培養傳承人、讓非遺服飾市場化、讓非遺走進大眾生活。 然而,我們一方面驚嘆於非遺服飾的精美絕倫,一方面又始終未能打破非遺技藝只活躍於高定時裝的局面。考慮到手藝人、工時、原料等成本,以及非遺技藝不能滿足批量生產的自然屬性,高級定製至今仍然是非遺融入服飾世界的最佳歸屬。
  • 遼寧省非遺項目展示展演活動走進鞍山千山景區
    遼寧省非遺項目展示展演活動走進鞍山千山景區 信息來源:鞍山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發布時間:2020-09-18瀏覽次數: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見人見物見生活」新發展理念,全面加強遼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 我市開展節假日精品演藝文創和非遺進景區活動
    日前,我市開展節假日精品演藝文創和非遺進景區活動,充分展現藝術、文創、非遺文化魅力,助推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活動以「擁抱生活 回歸自然」為主題,在雲龍山莊旅遊景區,現場展覽展銷非遺文創產品,牙骨雕刻、金石纂刻、金屬工藝、傳統鞍馬文化
  • 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福州舉行 探索中醫生活化
    葉秋雲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0日電(葉秋雲)壺山林氏中醫內科平衡針療法、畲藥錘板拍打療法、周氏喉科外治法、永同惠頸腰柱病中醫「三位一體」療法……20日,三十多家福建中醫藥老字號匯聚於福州市鼓樓區A-one運動公園,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