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3月21日電 題: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
記者 申冉 葛勇
在半空盤旋著提醒市民保持距離的無人機、一人一桌吃飯的飯館新規、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的住宅區……成為中國「網紅導演」的日本人竹內亮,在微博上更新了他的最新一部《南京抗疫現場》英文版,立刻就有熱心網友為這段短紀錄片加上了各種語言的字幕,轉發到各國社交平臺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嚴峻,這部日本人在中國城市拍攝的疫期短片,引來了各國網友成千上萬的熱議和關注。
在短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火爆中日兩國網際網路之後,竹內亮和夥伴們已經開始了有關疫情的又一部視頻製作。 葛勇 攝
這位生活在中國南京的日本人,「萬萬沒想到」自己會這樣成為中日兩國、乃至於全球網際網路上的「名人」。因為在日本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部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抗疫日記」式短紀錄片,幾周來,竹內亮收到了大量來自中、日以及其它各個國家的媒體採訪請求。
竹內亮接受記者專訪。 葛勇 攝
「最高峰時達到一天九家,有採訪要求的我們都會儘量滿足,有視頻轉載需求的我們也免費開放,就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段南京防疫視頻,提高對疫情的警惕和保護好自己。」竹內亮的妻子趙萍告訴記者。
竹內亮的妻子趙萍向記者介紹兩人在南京的創業歷程。 葛勇 攝
這也正是竹內亮和團隊用短短三天拍攝、製作、完成這部短紀錄片的動力,「我實在太著急了。日本的新增感染者每天都在增加,但在我看來,日本政府的防疫措施並沒有到位,日本人的防護意識也不夠,沒有危機感。」竹內亮無奈地說,「我希望日本人能夠看到,真正的中國街頭的疫情防控是什麼樣的。」
竹內亮與南京姑娘趙萍在日本相遇相戀結婚,成為「南京女婿」的他下定了到中國發展的決心。被採訪人供圖
手拿體溫槍的門衛大叔、街頭巷尾的社區志願者、快餐店的無接觸服務、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上網課的老師……竹內亮的鏡頭裡並沒有特別的人物或者地點,「都是身邊最熟悉的場景,因為疫情期間可以去的地方非常有限,能拍攝的只有上下班的路上、常吃飯的館子和一些身邊的人。」
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的初衷,是希望能夠讓日本人看到中國民眾為抗擊疫情做出的各種努力。被採訪人供圖
「在製作過程中,也沒有添加任何評價或者背景音樂,我希望這是一段不設立場的信息傳遞,供日本人參考。不想有建議『抄作業』的傾向,因為每個國家的情況並不一樣。」竹內亮認為,或許因此,讓這部看起來「簡陋」的短視頻不僅登上了日本雅虎的首頁、幾乎所有日本電視臺的新聞欄目,也受到了數千萬日本網友和觀眾的關注和熱議。
「每天都有來自日本的許多反饋發給我們,大部分反饋都是表示驚訝:在不斷降低至零的感染者數字背後,中國城市做了如此多的細緻工作。但很多日本人也承認,這樣的事日本是做不到的。」竹內亮坦言。
目前,這部日文版抗疫短紀錄片僅僅在中文微博上的瀏覽量就已達一千餘萬,中國網友的點讚數已達到十四萬多。竹內亮和妻子創立的「和之夢文化」製作公司,也因此「火出了圈」。
竹內亮希望一家四口能夠繼續在南京工作、學習和生活。被採訪人供圖
這家於2014年成立,以「夫妻店」起步、目前有20餘名員工的小公司,截至2020年3月19日,已經製作發布了名為《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的短紀錄片200集。這些長度多在十幾分鐘的短視頻,內容大部分聚焦於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和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在日本文化和日語學習的中國網友「圈子」裡很受歡迎。2019年底,這個由中國人和日本人組成的小團隊,曾在中國的四個城市舉行了慶祝四周年巡迴粉絲見面會,對未來的發展雄心勃勃。
在最新的視頻裡,更新了中國城市復工的現狀。被採訪人提供視頻截圖
「到中國發展可是我『賭上一生』的冒險。」竹內亮笑道,曾在日本做紀錄片導演的他,在與妻子相戀結婚後不久,就做出「去中國」的決定。儘管家人朋友和妻子都不贊成,儘管在日本的生活「都上了軌道」,可執拗的竹內亮一直沒有放棄這個決定,最終說服了妻子。
2013年,竹內亮和妻子一起來到了妻子的家鄉——南京,「從零開始」創業發展。在這裡,夫妻倆研究了中國的市場,決定從竹內亮過去熟悉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製作,轉向了低成本短紀錄片的嘗試。
七年過去了,竹內亮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成功的,「在中國,短視頻、網絡電視和自媒體的發展是如此迅速,市場是如此巨大,這在日本是難以想像的。」
視頻裡拍攝了南京街頭最普通的防疫場景。被採訪人提供視頻截圖
「這對紀錄片這種冷門的內容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機遇和變革。」竹內亮從專業角度,評價了自己的「冒險事業」,「比如這次疫情期間,由於隔離要求,我們線上募集了全世界各地的素人(普通人)拍攝的各種防疫視頻,通過剪輯製作發布。這在傳統紀錄片製作中,是不可能的。但有了今天的拍攝技術和發布平臺,普通人用手機也可以拍攝出精彩漂亮的內容。」
相較於竹內亮的理想化和冒險精神,妻子趙萍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需要考慮更多的生活壓力和公司資金難題,「公司初創時,我們意識到一個零粉絲、零關注的短視頻自媒體,要投入很多資金才可能熬到掙錢的時候。」
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場景,介紹的也是竹內亮自己家中的實際情況。被採訪人提供視頻截圖
儘管如此,丈夫想把真實的日本和中國傳遞給兩國民眾的想法,趙萍從心底是贊同的,「很多年前,我曾在南京主持過一檔電臺節目,專門介紹日本文化和藝能音樂信息。如今看來,我們共同選擇了文化交流的事業,也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
歷經了五年多的努力,他們的公司已初步實現了「變現」,但疫情的打擊,令不少掙錢的項目都被迫取消了,和所有面臨困境的小企業一樣,「和之夢文化公司」也面臨存亡危機。
夫妻倆坦言,希望這次的出名,能夠挽救這家小小的公司,讓他們的創作初衷能夠繼續下去。正如最新一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裡,竹內亮和妻子所堅持的,「有人問我們200集《我住》要結束了嗎?已經沒有什麼素材可以做的了。但我們還是想繼續拍下去。」
「因為我想一直住在南京,在中國生活工作下去。這裡的人們,即使已經拍了七年了,我還是沒有拍膩。南京人對外來人、包括像我這樣的日本人總是很包容、很熱情,在我的鏡頭前也那麼自然和真實,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特別,我有太多的內容想要去做。」對於未來,竹內亮也有著自己繼續「住在這裡的理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