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4月26日電(記者王學濤 趙陽)今年53歲的郭玉根是山西晉中闊子頭村的一位釀酒師傅,家中的酒坊已有200餘年歷史。老人如今是中國著名古村落後溝古村的一名「民俗演員」,向遊客們展示「土法釀酒」的技藝。
後溝古村位於晉中榆次區,距郭玉根的村子5裡地,因濃縮了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保存了北方漢民族自給自足的傳統生活,2005年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調查保護示範基地。
不同於許多景區人聲鼎沸的景象,隱蔽在黃土山陵中的後溝依舊靜謐與安詳,村民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圓不到兩平方公裡的村中,古老的酒坊、醋坊、油坊、豆腐坊等傳統手工作坊一應俱全。
郭玉根18歲跟師傅學藝,已經有30多年的釀酒經驗,酒坊也曾經生意紅火。但隨著機械化釀酒的興起,批量生產的工業化酒品憑著良好口感和低廉成本佔據市場。郭玉根的4個師兄弟陸續轉行,只剩下他在苦苦經營,生活一度非常貧苦。
在後溝古村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調查範本後,這裡逐漸蜚聲海內外,如今每年來後溝古村參觀的中外遊客約有10萬人次。
這時,郭玉根也有了用武之地,他來到後溝古村酒坊,成為方圓百裡唯一能進行土法釀酒的人。
走進位於半山腰的老酒坊,一股高粱美酒的醇香撲面而來,院子裡擺放著幾個酒缸,郭玉根揮舞著鐵鍬在為酒渣翻身降溫,熱氣騰騰中瀰漫著濃鬱的香氣,讓人感覺「酒不醉人人自醉」。
如今,除了伏天外,郭玉根每天釀製90斤酒供遊客品嘗,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這些年正想著收個徒弟,讓這手藝後繼有人。」郭玉根說,他的年齡越來越大,有時也感覺體力上吃不消,「現在酒不愁銷路,只是年輕人都去了城裡,不愛學這些土玩意,但再難也得找個徒弟,把這項民間手藝傳承下去。」
(原標題:山西晉中:土法釀酒技藝在古村落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