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巔峰之作

2020-12-12 樣樣想去旅行

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向來以青山秀水揚名於世,園林藝術更是聞名天下。蘇州以其悠久的園林文化傲然居於群芳之首,「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古典園林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典範。

蘇州,這座江南山水名城、歷史文化古城,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域文化享譽中外,而園林正是最能體現蘇州文化特質的所在。正如提到北京人們自然會想到故宮、頤和園,提到蘇州自然就要說到園林。蘇州這一靈秀的城市成就了中國人的園林之夢,充滿了古典氣息和巧奪天工技藝的園林孕育了蘇州這座園林之城。

歷史追溯

蘇州園林的造景藝術很好地體現出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借景、對景、漏景、框景、夾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組織空間,形成了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在有限的內部空間裡完美地展現了園林的空間和結構。例如,在拙政園倚虹亭中可以看到園外的北寺塔;在滄浪亭的花窗中能觀賞到屋外的竹林,這就是典型的借景技巧。

在蘇州園林的圍牆、迴廊的側牆上,有許多造型各異的漏窗,通過漏窗透視園內,景物時隱時現,達到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像留園的漏窗景、拙政園的聽雨軒等都很好地運用了漏景的技巧。在布局上,蘇州園林多以水為中心,極具江南情趣。在結構上,做到了以小巧取勝,以小見大,移步易影;在空間處理上,或藏或露,或深或淺,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時空布局,將蘇州園林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哪座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對蘇州園林的評價。

蘇州園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宋室南渡,江南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的繁榮造就了蘇州園林史的黃金時代,蘇州園林在這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建築藝術特點。到了明清時代,蘇州園林也迎來了自己的盛世,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藝術成就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園林就有200多處,其中保留到今天的名園仍有幾十處之多。一座座集天地靈秀的古典園林將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美景勝境巧妙地融為一體,置身其中宛若進入天宮仙境,蘇州因此也有了「人間天堂」的美譽。

四大名園

現存園林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冠雲峰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園林中最古老的一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曾一度成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住宅。名園配名將,無形中更為滄浪亭增添了光彩。滄浪亭園門外特意造了一個水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就建於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

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獅子林位於蘇州城東北,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園內石峰林立,因石頭的形狀很像獅子而得名。獅子林園區呈長方形,林內湖石假山匠心獨具別有風韻。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建築錯落有致分布其中。

拙政園春日景觀

留園位於蘇州城外,始建於明代。清代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50畝,以山水見長,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景觀就建在山水之間。留園內建築之多在蘇州諸園中位居榜首,在空間景物的處理上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佔地41333平方米,是蘇州最大的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建於明正德年間。拙政園的布局以水為主,池水面積佔園區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亭臺軒榭多臨水而建。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巧妙建在園內各處。

蘇州園林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以有限的空間,運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臺樓閣融為一體,集觀賞與居住為一身,把生機盎然的自然美和創造性的藝術美相融合,圓了中國人自己的園林之夢。

何園 晚清第一園

「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春波綠,覽勝來登一串樓。」走進揚州的何園,就宛如走進一幅集自然、歷史、人文於一體的旖旎畫卷。走進揚州的何園,展現出的是一個近代大家族多姿多彩的人物故事。「晚清第一園」—何園確實不虛此名。

四個天下第一

提起揚州,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瘦西湖。不過,如若論起名氣,位於揚州市徐凝門街66號的何園卻是一點也不輸給瘦西湖。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清光緒年間的何芷舠所造的私宅,俗稱「何園」。

「天下第一廊」一隅

何園被世人譽為「晚清第一園」。江南名園如林,何園何以能享此晚清第一園的盛譽呢?原因在於何園不僅集揚州園林等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於大成,更融合了西洋元素,成為兼具中西園林藝術特點的典範,何園也因此成為中國園林史上的一朵奇葩。

何園之所以在江南眾多名園中被稱為第一園,也因它有四個天下第一。何園的復道迴廊有著「天下第一廊」的美譽,長達1500米的復道迴廊在其他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復道,是在雙面迴廊的中間夾一道牆,起分流作用。迴廊,揚州人俗稱串樓,分上、下兩層,將東園、西園、住宅都連在一起。

何園的復道迴廊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的立體景觀,把中國園林藝術的迴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發揮到了極致。

「天下第一窗」是鑲嵌在復道迴廊兩邊的花窗,造型各異,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等。從窗中向外看,窗子如同畫框,走在何園迴廊中,從窗口看去,給人一種移步換景的空間美感,花窗也因此有了「天下第一窗」的美譽。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園池中央的水心亭,為中國僅有的水中戲亭。

「天下第一亭」—水心亭

「天下第一山」即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畫壇巨匠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石濤,明末著名畫家;原名朱若極,開創揚州畫派。石濤遍訪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晚年僑居揚州,留下疊石的人間孤本—片石山房。

何園美景

何園以石濤畫稿為藍本,順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現了石濤詩中「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莫謂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廬」的意境。園中假山丘壑出自人工卻巧奪天工,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前來。

煦春堂內景

全園有東花園和西花園,還有南邊的三個住宅園區。進入大門,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便是東園。南面嵌「影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是「牡丹廳」。北面是船廳,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船廳後風火牆上是一座假山,山上有座亭,過亭就是串樓。

西園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天下第一亭」的水心亭。西園樓臺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樓房,水池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矗立三門廳房—桂花廳,因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而得名。水池南面有一座太湖石壘成的假山,是全園最高的地方,有險壁、懸崖、奇峰、幽巖。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因像振翅起舞的蝴蝶,被稱為「蝴蝶廳」。

西園的樓臺參差不齊,由復廊即「天下第一廊」相連接。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等,從窗中向外看,窗子如同畫框,這就是「天下第一窗」。

何園南部是住宅,由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洋樓組成,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西方建築風情,選用整塊4平方米大小、9毫米厚的玻璃配成窗。楠木廳後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玉繡樓,共有28間,曾是小姐閨房。

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片石山房了。何園的「片石山房」位於揚州城南花園巷,也叫「雙槐園」。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有機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讓人在有限的天地中感受無限的意境。

何園是晚清揚州建造的最後一座大園林。現在的何園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有好的地方推薦嗎?

相關焦點

  • 江南的園藝,蘇州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體現中國造園藝術的風格
    蘇州是一座具有2500餘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地處長江下遊的太湖之濱,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十分優越。文人和畫家參與造園,或構思、或設計、或親手構築,使蘇州園林飽含著典型的文人氣息,誕生了一種別開生面的園林文化體系,並最終使蘇州私家第宅園林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
  • 【蘇州】留園 園林美學的巔峰
    留園是位於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
  • 深度分析蘇州園林的造園手法
    寫意山水的造園布局從對自然山水的稍作修葺,到建造時從擇地,布局,構建,意境營造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學術體系。蘇州園林的基本布局是以廳堂作為全園的活動中心,將山池,花木面對廳堂設置,在廳堂周圍和山池之間用亭榭樓閣和更細緻的庭院來點綴,並通過蹊徑將整個園林空間聯繫起來,組成一個可居可遊的寫意山水空間。1.
  • 展示中國造園藝術 蘇州古典園林將"出使"聯合國
    1月27日一些遊客在江蘇著名水鄉古鎮同裡參觀古典園林退思園。這處園林是清代一位監察御使的住所﹐距今雖有兩百年歷史﹐其樓臺亭閣建築保留完好﹐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6年12月20日,江蘇蘇州園林裡景色怡人。蘇州樸園內,柳樹、紅葉、白牆、黑瓦與古樸的建築相映成趣,為冬季增添不少豔麗的色彩。
  • 一步一景——園林藝術的極致,蘇州園林
    而蘇州的園林藝術,就將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景物和景物之間的和諧,做到了極致。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被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而蘇州園林,也因此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 蘇州古典園林就像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感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例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拙政園、留園等9處園林,以及蘇州現存的大多數古典園林,基本上都產生於蘇州園林的鼎盛時期,充分體現了宋、元、明、清以來中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審美理念和建築技藝水平。
  • 不懂造園之法、榭宇布局,普通人遊蘇州園林,看些什麼?
    普通人遊園林,其實不必懂造園之法,不必知道疊山理水的規律,亭臺樓榭的布局。這裡處處與水有關,疊山引水,是山水之景,雨灑芭蕉,殘荷聽雨作水之聲景。,是蘇州諸園之最。西園寺是蘇州市內最大的寺廟,有吳門首剎的美譽。這是座寺廟之園,園中有寺,寺中有園,裡面有蘇式園林的曲水假石,也有古木香草,比園林多了一份念經之聲,木魚梵樂。雖臨凡塵鬧市,但卻喧囂,幽深靜謐。
  • 以詩文造園,妙趣和寓意並存!「獨步江南」之蘇州園林!
    亭臺、樓閣、軒榭、廊舫之古建築之美,蘇州的園林會為您一一展現。不同於大多數遊客的走馬觀花,待您心靈靜怡之時,漫步於環秀山園之中,古時的造園大師們,他們的心靈就與您相通。您會遇見一種富有歷史氣息的凝重,也會在這般靜怡之中,釋放出內心的愉悅之情。遊園一詞,不同於別處。
  • 中國園林·紀念陳植先生 | 《中國造園史》——中國古代造園之精髓...
    2006年12月25日下午,《中國古代園林史》《中國造園史》首發式暨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論壇在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舉行。首發式上,陳俊愉、餘樹勳和楊鴻勳3位教授就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這一主題作了學術報告,倡導大家重視歷史與理論的學習和研究,讚揚中國傳統園林的成就,並談到中國園林對日本造園的影響;同時也讚揚了汪菊淵先生、陳植先生2位前輩對我國園林突出的理論貢獻。
  • 欣賞中國十大園林,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
    現代人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就會對那些有著悠久人文歷史、景色典雅秀麗的園林景觀格外喜愛。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園林,包括頤和園、蘇州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等。一起來欣賞,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吧!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
  • 蘇州古典園林的世界遺產價值:完整性、真實性
    蘇州古典園林歷代造園者在有限的空間裡,因地制宜、模擬自然,運用高超的疊山理水、花木栽植、建築配置等造園手法,組建成豐富多彩、小中見大的空間布局,創造出大量精緻典雅、詩情畫意的中國寫意山水園林景觀藝術奇蹟,突出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其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獨特設計理念深刻影響著東西方園林藝術體系的發展;園林內豐富的各式建築、假山石峰、書法作品以及各種類型的家具陳設
  • 蘇州園林藝術之建築篇
    建築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具有使用與觀賞的雙重作用。它常與山池,花木共同組成園景,在局部景區中,還可構成風景的主題。山池是園林的骨幹,但欣賞山池風景的位置,常設在建築物內,因此建築不僅是休息場所,也是風景的觀賞點。建築的類型及組合方式與當時園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因而園林建築以其數量之多與比重之大形成為一種突出的現象。
  • 融通古典現代 40年回看走出國門的蘇州園林
    日前,在明軒建成40周年之際,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主辦的「園林之眼·城市之心」網師園國際文化交流周活動舉行。  2020年「園林之眼·城市之心」文化交流周旨在以「開放,融合,協調,發展」為宗旨,在履行好保護、傳承、繁榮古典園林文化的前提下,希望通過與各界專業人士機構的跨界合作,以藝術為媒,以建築為體,連通古典與現代,講好蘇州故事,向全世界輸出園林文化。
  • 蘇州園林與日本園林異同及成因分析
    中國園林與日本園林既有極深的關聯,也有著後續的創變之異。那麼它們之間的具體區別何在呢?下面這篇文章有助於大家了解並區分二者之不同。 蘇州園林
  • 為什麼稱蘇州為「園林之城」?這些建築特色你一定要知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江南鮮明的地域特色也充分地展示在了文化、教育、藝術、建築等各個方面。只要你來,便會深陷於此。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建築對於我們來說早已不止是簡簡單單遮風擋雨的場所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築承載更多的,是歷史的文化與人民的智慧。江南地區人口密集,缺乏自然風光,在這種社會需求下,蘇州園林順應而生。
  • 「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古代重要的造園專著《園治》
    「園說」可視為全書的總論,它從造園藝術效果出發,提出園林必須達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效果。這是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一個概括。分析地形和園林選址,《園治》中稱之為「相地」。書中分別分析了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江湖地的環境特點,和園林的各自風格,以期做到「構園得體」。書中認為「園林唯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懸,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
  • 【江南園林】蘇州留園 賞精妙建築藝術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
  • 蘇州園林:處市閭,而存山林之樂
    追溯歷史,明清兩代是蘇州古典園林發展的全盛時期。明代計成在《園冶》中的名句「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既是總結了前人造園的經驗,也成為後人造園時遵循的原則。 蘇州園林中那種對自然之美的崇尚和渴望,其文化淵源可追溯到老莊的思想。老子主張「道法自然」,莊子也說「天地有大美」。自然、清新、可愛的自然之美,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是文人和畫家在園林創造中首先追求的藝術靈感和源泉。 所以,蘇州園林從最初為了滿足諸侯貴族的生活享樂需要,逐漸發展到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佳人居環境。
  • 蘇州園林丨東方造夢空間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其造園精髓在於在有限的空間裡▲明·文徵明 《真賞齋圖卷》(文徵明,與唐伯虎等並稱「吳中四才子」,並參與了拙政園的設計與改造,此圖是作者為友人的居處《真賞齋》所繪寫實之作。)
  • 蘇州園林,具有生命的建築
    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依山傍水,花香鳥鳴,這樣的生活簡單卻讓人覺得遙不可及。身處城市就難得自然之美了麼,去看看蘇州園林吧,或許你能在那裡找到答案。園林建造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因此蘇州園林景觀多採用借景、對景、分景等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自然景觀融入園林,在喧囂鬧市中建出精緻且具有自然情趣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