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向來以青山秀水揚名於世,園林藝術更是聞名天下。蘇州以其悠久的園林文化傲然居於群芳之首,「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古典園林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典範。
蘇州,這座江南山水名城、歷史文化古城,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域文化享譽中外,而園林正是最能體現蘇州文化特質的所在。正如提到北京人們自然會想到故宮、頤和園,提到蘇州自然就要說到園林。蘇州這一靈秀的城市成就了中國人的園林之夢,充滿了古典氣息和巧奪天工技藝的園林孕育了蘇州這座園林之城。
歷史追溯
蘇州園林的造景藝術很好地體現出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借景、對景、漏景、框景、夾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組織空間,形成了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在有限的內部空間裡完美地展現了園林的空間和結構。例如,在拙政園倚虹亭中可以看到園外的北寺塔;在滄浪亭的花窗中能觀賞到屋外的竹林,這就是典型的借景技巧。
在蘇州園林的圍牆、迴廊的側牆上,有許多造型各異的漏窗,通過漏窗透視園內,景物時隱時現,達到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像留園的漏窗景、拙政園的聽雨軒等都很好地運用了漏景的技巧。在布局上,蘇州園林多以水為中心,極具江南情趣。在結構上,做到了以小巧取勝,以小見大,移步易影;在空間處理上,或藏或露,或深或淺,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時空布局,將蘇州園林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哪座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對蘇州園林的評價。
蘇州園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宋室南渡,江南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的繁榮造就了蘇州園林史的黃金時代,蘇州園林在這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建築藝術特點。到了明清時代,蘇州園林也迎來了自己的盛世,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藝術成就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園林就有200多處,其中保留到今天的名園仍有幾十處之多。一座座集天地靈秀的古典園林將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美景勝境巧妙地融為一體,置身其中宛若進入天宮仙境,蘇州因此也有了「人間天堂」的美譽。
四大名園
現存園林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園林中最古老的一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曾一度成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住宅。名園配名將,無形中更為滄浪亭增添了光彩。滄浪亭園門外特意造了一個水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就建於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
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獅子林位於蘇州城東北,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園內石峰林立,因石頭的形狀很像獅子而得名。獅子林園區呈長方形,林內湖石假山匠心獨具別有風韻。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建築錯落有致分布其中。
留園位於蘇州城外,始建於明代。清代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50畝,以山水見長,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景觀就建在山水之間。留園內建築之多在蘇州諸園中位居榜首,在空間景物的處理上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佔地41333平方米,是蘇州最大的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建於明正德年間。拙政園的布局以水為主,池水面積佔園區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亭臺軒榭多臨水而建。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巧妙建在園內各處。
蘇州園林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以有限的空間,運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臺樓閣融為一體,集觀賞與居住為一身,把生機盎然的自然美和創造性的藝術美相融合,圓了中國人自己的園林之夢。
何園 晚清第一園
「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春波綠,覽勝來登一串樓。」走進揚州的何園,就宛如走進一幅集自然、歷史、人文於一體的旖旎畫卷。走進揚州的何園,展現出的是一個近代大家族多姿多彩的人物故事。「晚清第一園」—何園確實不虛此名。
四個天下第一
提起揚州,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瘦西湖。不過,如若論起名氣,位於揚州市徐凝門街66號的何園卻是一點也不輸給瘦西湖。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清光緒年間的何芷舠所造的私宅,俗稱「何園」。
何園被世人譽為「晚清第一園」。江南名園如林,何園何以能享此晚清第一園的盛譽呢?原因在於何園不僅集揚州園林等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於大成,更融合了西洋元素,成為兼具中西園林藝術特點的典範,何園也因此成為中國園林史上的一朵奇葩。
何園之所以在江南眾多名園中被稱為第一園,也因它有四個天下第一。何園的復道迴廊有著「天下第一廊」的美譽,長達1500米的復道迴廊在其他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復道,是在雙面迴廊的中間夾一道牆,起分流作用。迴廊,揚州人俗稱串樓,分上、下兩層,將東園、西園、住宅都連在一起。
何園的復道迴廊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的立體景觀,把中國園林藝術的迴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發揮到了極致。
「天下第一窗」是鑲嵌在復道迴廊兩邊的花窗,造型各異,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等。從窗中向外看,窗子如同畫框,走在何園迴廊中,從窗口看去,給人一種移步換景的空間美感,花窗也因此有了「天下第一窗」的美譽。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園池中央的水心亭,為中國僅有的水中戲亭。
「天下第一山」即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畫壇巨匠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石濤,明末著名畫家;原名朱若極,開創揚州畫派。石濤遍訪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晚年僑居揚州,留下疊石的人間孤本—片石山房。
何園美景
何園以石濤畫稿為藍本,順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現了石濤詩中「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莫謂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廬」的意境。園中假山丘壑出自人工卻巧奪天工,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前來。
全園有東花園和西花園,還有南邊的三個住宅園區。進入大門,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便是東園。南面嵌「影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是「牡丹廳」。北面是船廳,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船廳後風火牆上是一座假山,山上有座亭,過亭就是串樓。
西園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天下第一亭」的水心亭。西園樓臺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樓房,水池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矗立三門廳房—桂花廳,因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而得名。水池南面有一座太湖石壘成的假山,是全園最高的地方,有險壁、懸崖、奇峰、幽巖。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因像振翅起舞的蝴蝶,被稱為「蝴蝶廳」。
西園的樓臺參差不齊,由復廊即「天下第一廊」相連接。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等,從窗中向外看,窗子如同畫框,這就是「天下第一窗」。
何園南部是住宅,由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洋樓組成,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西方建築風情,選用整塊4平方米大小、9毫米厚的玻璃配成窗。楠木廳後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玉繡樓,共有28間,曾是小姐閨房。
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片石山房了。何園的「片石山房」位於揚州城南花園巷,也叫「雙槐園」。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有機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讓人在有限的天地中感受無限的意境。
何園是晚清揚州建造的最後一座大園林。現在的何園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有好的地方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