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到胃癌的過程,4種胃病易發展成癌,醫生:發現儘早治療

2020-12-19 錢龍醫生說

導語:大家都知道胃癌是胃部最大的疾病,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時間長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胃癌,其中,胃癌是比較兇險的一種癌症,往往一發現,就已經到了中後期胃癌,這時選擇治療胃癌,往往所能達到的效果比較差,時間長了嚴重影響生活的質量和工作,所以對於早發現胃癌是很有必要預防的,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會更好。

胃癌的發展不是直接形成,其中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而容易得胃病的人容易發展成胃癌,"胃潰瘍"到胃癌,只用了半年,以下這4種胃病一定要預防,醫生如發現儘早治療。

注意:這4種胃病會悄悄變成胃癌

1、慢性萎縮性胃炎

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很容易發展成胃癌,其症狀的表現為腹脹、上腹部疼痛以及食欲不振,黏膜變薄,或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因為這是中間介質,只要積極治療,就能讓胃黏膜逐漸恢復正常。若放任不管會發展成腸化生和異型增生,從而導致胃癌。

所以對於這類患者不能吃醃製、黴變和辛辣食物,更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刺激嬌嫩的胃黏膜。吃飯時需做到細嚼慢咽,戒菸戒酒和戒咖啡。

2、胃腺瘤、胃息肉

對於這類人群來說,胃息肉是胃黏膜上隆起病變的總稱,其類型多樣,有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其中這類人群症狀的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等。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選擇胃鏡切除,防止癌變。

3、胃潰瘍

前面一開始就說到了胃潰瘍的危害,在各種潰瘍疾病中,胃潰瘍是和癌症離得最近的疾病。其中症狀的表現為:胃部會出現燒灼樣的疼痛或者鈍痛,然後逐漸減輕。若病情嚴重,患者還會出現胃出血、胃穿孔、潰瘍癌等併發症。所以,一旦發現需要積極的治療,而且還需要定期檢查。

3個日常養胃的方法

1、三餐規律,少吃刺激性食物

相對比其他味覺來講,辛辣可以讓食物變得更加美味,雖說辛辣刺激食物並不會引發各種疾病,但它確實會加重一些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經常吃辛辣還會刺激嬌嫩的胃黏膜。吃飯時需做到細嚼慢咽,戒菸戒酒和戒咖啡。

2運動健養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的運動對身體有利,對於治療胃部疾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脾胃是比較虛弱的。適量的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可以幫助鍛鍊脾胃,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有效養胃。

3、胃部暖寶寶,嘗試養胃茶

胃不好的朋友在平時還可以嘗試多喝養胃茶,呵護腸胃健康,增強胃動力,讓胃部越來越輕鬆。

《黃帝內經》中記載:猴頭菇、丁香、沙棘、大麥、佛手、茯苓等食材搭配在一起煮水喝,能夠幫助修復受損的胃黏膜,強壯胃功能,讓胃部更強壯,這也是現在中醫強烈推薦的一種食療方式,藥食同源的道理如下:

猴頭菇:猴頭菇當中含有猴菇多糖和胺基酸,能夠調理消化系統,幫助修復受損的胃黏膜

丁香:養胃健胃,殺菌消炎,消除口臭,緩解胃潰瘍

茯苓: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提高身體抵抗力

結語:最後,小編要說的是,凡是有胃病特別是以上4種胃病的患者要常常注意養胃,及時治療。等胃部疾病發展到了胃潰瘍就不是一次了兩次就能治療的了,所以預防很重要,保養也很重要,常喝養胃茶對胃部有疾病的患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胃有點不舒服,咋成了胃癌?忽視4種小病,或是給癌細胞「開路」
    導語:只是胃有點難受,怎麼會得胃癌呢?只是有慢性胃病,為什麼會發展成癌症?在醫院的腫瘤科,我們經常聽到患者和家屬有這樣的疑問!胃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統腫瘤,不少患者在罹患胃癌前,都有多年慢性胃病史,對胃癌出現的症狀,往往誤認為是慢性胃病引起的。
  • 胃癌如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松江醫生提醒注意這些
    胃部的小毛病拖久了就可能會變成大麻煩——惡性腫瘤「胃癌」。胃癌作為「隱形殺手」,在胃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一旦發現症狀,胃癌往往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那麼面對胃癌,我們究竟如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呢?我們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松江南院)胃腸外科主任李繼坤為您支招!
  • 一次意外檢查,發現早期癌症,醫生:3類人應該儘早做次檢查
    但是在經過醫生的詳細了解之後,發現張阿姨那麼大年紀,從來沒做過胃鏡的檢查,並且之前還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情況,於是醫生就建議張阿姨最好進行一下胃鏡的檢查,張阿姨想了一下,反正來都來了,做一下也放心。沒想到檢查之後,醫生在拿到檢查報告單的時候卻告訴張阿姨,是胃癌,幸虧發現得早,現在正是治療的最佳時機,沒想到這意外的檢查,最後卻拯救了張阿姨,否則胃癌發展到後期,可能治療就來不及了。
  • 3種症狀不斷出現,十有八九是得了胃癌,4類人最好去檢查胃鏡
    老高於是又到當地醫院診治,醫生初步判斷是膽囊炎,給予抗感染、補液等治療,可是老高噁心、嘔吐症狀仍無明顯好轉。老高慌了,轉院到當地三甲醫院做了肝膽胰脾彩超、上腹部CT等檢查,結果提示膽囊壁增厚、毛糙、脂肪肝。接受了相應治療後,老高並無好轉,精神更差了,排便習慣也發生了改變,整個人急劇消瘦。
  • 「胃病」到胃癌,5個徵兆要注意
    (上遊新聞記者 向嬌)因為不良飲食習慣,現在患胃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胃病的致病因素包括遺傳、飲食、藥物、幽門螺桿菌等等,在治療中需要注重日常護理,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會向胃癌發展。腹痛都是胃病?不一定!
  • 胃癌是拖出來的,出現4個症狀,或胃潰瘍不斷進展,越早治療越好
    胃潰瘍是一種以不規律上腹痛為主要表現,常伴有噯氣、腹脹、呃逆、上腹部不適的消化道疾病,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一般來說,如果胃潰瘍患者出現以下4個症狀,表示咱們的疾病正在不斷加重,要及時予以治療。3.腹部包塊大家都知道,胃潰瘍是一組以黏膜損傷為特徵的疾病,這種病在外形上改變不大。但胃癌不是,胃癌是癌症,常伴有巨大的包塊。所以如果胃部最近摸到了快速增大的包塊、且感覺質硬、不光滑,就一定要及時去醫院了。4.
  • 6歲男童不愛吃正餐患胃癌 醫生提醒孩子總吃零食易患胃病
    不愛正餐,拿各種零食當飯吃,尤其偏愛顏色鮮豔的甜點,6歲的童童(化名)因此患上了胃癌。醫生說,現在的胃病發病率很高,10個人中至少有5人患胃病,胃病的低齡化趨勢明顯,而大部分患兒都是不愛吃正餐,總拿零食當飯吃,尤其是垃圾食品吃得多。
  • 54歲男子因帶狀皰疹查出胃癌,醫生苦勸:冰箱裡2種食物要少碰
    但細心的主管醫生,知道老張有胃病反覆發作的情況,平時他上腹部總有飽脹感、燒心、無食慾等不適,於是建議他查一個胃鏡看看,結果竟然發現胃角有多發潰瘍,病理提示胃腺癌!醫生在詢問老張日常生活習慣時發現,老張較為節約,經常吃冰箱存放的醃菜和剩菜……醫生嘆息,老張胃癌發病很可能就和這一不良習慣有關!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
    許多人都有胃病,一旦胃不舒服,很多時候都選擇忍一忍。殊不知,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而這常常被忽視了。早在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萎縮性胃炎確定為胃癌的癌前期病變。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約為1%)。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 醫生提醒:胃潰瘍患者不想「轉到」癌變,5種食物再愛也不要多吃
    胃潰瘍,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胃病。患了這種病,還是非常難受的,胃部經常出現各種不適,真的受不了。根據研究發現,胃潰瘍患者在短期裡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噁心等症狀,長期未能治癒還有可能出現胃出血,甚至潰瘍穿孔,長期發現下去或者轉到癌變,總之,會給身體帶來一系列危害健康的疾病。而引發胃潰瘍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日常飲食不當引起。既然胃潰瘍已經成為事實,那麼我們現在能做的除了積極治療外,就是要預防惡化,避免癌變。
  • 女子胃病到胃癌只用半年,醫生:3種食物當飯吃,胃好才怪呢
    心憂之下趕緊來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的表現。震驚的同時,何女士更多的是疑惑。其實早在半年前她就被查出有胃病的情況,但從那以後就改掉了自己酗酒的壞毛病,怎麼胃病程度反而愈來愈重了呢?經過和醫生溝通之後,何女士才得知,原來除了飲酒之外,還有一些食物平時若是吃太多,同樣會損傷胃健康。
  • 只有胃鏡才能查出胃癌?腫瘤醫生悄悄透露:對照3症狀,可自查
    胃消化是人體所有消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近年來,隨著不良飲食習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患上慢性胃病,胃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數據顯示,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胃腸道腫瘤,全球每年新診斷的胃癌病例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 大便後,別著急衝,若是發現異常,或許是胃癌症狀,儘快做檢查
    才發現自己是患有胃癌,在拿到檢查報告後,李先生非常的驚訝,自己平時也沒什麼症狀,為什麼大便出現異常居然查出來是胃癌呢?當胃裡面剛開始出現癌細胞時,大多數患者都沒有什麼感覺,可能偶爾會出現胃不舒服的現象,也只是把它當成了普通的胃病,覺得自己的胃不好,如果發現自己大便顏色還比較黑,就有可能是出現了胃癌的症狀,要儘快去做檢查。
  • 飯後出現4種異常,小心胃部發生癌變,越早檢查越好,別不當回事
    從治療的角度講,胃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還是比較好治療的,可85%以上的胃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導致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迅速降到20%以下。 事實上,胃癌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胃的求救信號。 飯後出現4種異常,小心胃部發生癌變,越早檢查越好,別不當回事
  • 胃內有癌,吃飯先知,飯後若有4種異常表現,越早檢查越好
    從治療的角度講,胃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還是比較好治療的,可85%以上的胃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導致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迅速降到20%以下。 事實上,胃癌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胃的求救信號。 胃內有癌,吃飯先知,飯後若有4種異常表現,越早檢查越好
  • 胃沒事=沒胃癌?專家澄清胃癌真相
    舉個例子,有些患者來就診時胃痛很厲害,通過做胃鏡發現僅僅是炎症引起,那麼醫生開藥護胃消炎就放心了;有些患者的胃痛是胃潰瘍引起,那麼就需要對胃潰瘍規則治療一個療程後再進行內鏡複查,以了解潰瘍的轉歸,進一步除外胃癌或潰瘍癌變的可能。「我們醫生只有在確保潰瘍長好痊癒才放心。而有些胃潰瘍患者吃護胃消炎藥後不痛了就中斷治療,這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可能因此而增加了癌變的機會。」李教授補充說。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其他胃部疾病也有可能演變成胃癌,如:這6種最易「中招」的人,別拖了,儘快去做胃鏡檢查1.40歲以上蜀黍阿姨們;2.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的人;3.曾經得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的人;4.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父母
  • 4物3茶,是胃病「天敵」,幽門死對頭!堅持吃,修復損傷胃黏膜!
    可是如果長期這樣發展下去,會導致胃病變得更加嚴重,最後甚至會進一步惡化。若不慎感染幽門螺桿菌,最易被3種胃病「盯上」!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治療是四聯療法,2種抗生素+1種質子泵抑制劑+1種鉍劑,療程為10天或14天,根治療效可以達到80%以上。長期感到胃不舒服已經提示胃病,一定要及時找專科醫生諮詢、就診,避免小病變成大病。
  • 幽門螺桿菌「最怕」這5種藥,醫生:常喝口臭溜了,離胃病遠遠的
    35歲的孫先生,北京人,因為疫情期間戴口罩的原因,經常聞到自己有口臭,並且上腹飽脹,買了各種藥也無濟於事,嚴重懷疑自己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來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為他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因為孫先生家裡有很多人都做過測試,他還在網上了解到很多關於幽門螺桿菌的知識,知道它與許多胃病有關,結果出來之後,孫先生果然被診斷出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到底是通過什麼途徑感染的?
  • 為何胃病越來越多?提醒:這3種食物,愛吃也忌口
    科學家發現,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後,可運動並穿過胃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後,牢牢地與上皮細胞黏附在一起,幽門螺桿菌會長期「定居」在胃裡,不斷釋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等物質,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破壞黏膜屏障,導致胃炎,最終引發胃癌。為何「胃病」依舊很多?到底胃癌的罪魁禍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