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大平先生天生的資質和一橋的學風一拍即合,還是一橋的學風使大平先生的思想如此成長,大平先生的思想和一橋的學風有非常相似之處。我想恐怕是二者兼而有之吧。一般可以這樣說,感受性強的青年時代的大平先生,受到了當時一橋學風的強烈影響。我在這裡使用了「強烈」這個形容詞,這也許是我的個人感覺。我之所以使用「強烈」這個形容詞,是因為當時的一橋學風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個性,給青年人以強烈的影響。
一橋大學的前身,最初是一八七五年(明治八年)創立的商法講習所。當時日本的文明開化,要求急速趕上西方諸國,特別需要以貿易富國,因而創立了這個學校。創立之初,它是一所教授對外貿易實際業務的學校。首先重視的是外語尤其是英語。在學科方面,實際業務教育重於理論教育,以期使學生畢業以後立即能夠在商業方面雄飛於全世界。
一八九七年講習所升格為東京高等商業學校。日本的經濟逐漸發展,由商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亦即產業社會的初期階段。經濟學也與此相適應,在學術上,質、量雙方都有了大的發展。升格為高商,既是適應這種時代的要求。到了一九二零年,又發展成為東京商科大學。大學這種形式的出現,也是日本經濟在世界潮流日益發展的形勢下,要求學術相應發展的結果。
一橋(一九四九年改為一橋大學—譯者注)的發展史,可以說是與日本的近代化歷史同步前進的。從這種觀點出發來認識一橋的學風,它首先是「務實的」。所謂「務實的」學問,就是有用的學問。所有的學問最終都是有用的。但這裡所說的「務實的」學問,指的是直接與日常生活發生聯繫的學問。
當時課程的重點,放在簿記、珠算、商業文書、貿易業務、保險論、銀行論、倉庫論、交易所論、英語—一特別是商業英語等方面。據說當時一橋的畢業生,進入國際貿易公司馬上就能和外國人直接進行交易。當時的學校教育,就是以這種「務實的」學問為重點。「務實的」一詞,據山田雄三教授解釋,就是「日常有用的」意思。現在的人,進而解釋成「實證的」或「福祉的」意思。我覺得這些解釋是完全正確的。進行理論的探討當然重要但若不以「務實的」觀點與實際密切聯繫起來,那就只不過是「空論?,是理論遊戲。這種思想就是一橋的學風。
大平先生的思想,也強烈存在「實踐的」一面。大平先生富有思想性和哲學性,而他的思想和理論,常常是針對實踐的。簿記、會計學是一個很好的務實例子,可說是經濟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分為借方和貸方兩欄,作出借貸對照表和損益計算書,企業的經營情況就一目了然。想出這個方法的人,真是偉大的天才。這種形式,一時恐怕不會改變。這種使收入與支出保持平衡的思想,在日本的國營企業中比較淡薄。收入管收入,支出管支出,缺乏一種使收入和支出左右平衡的思想。同樣,在日本的政治領域中,使左右保持平衡的觀念也比較淡薄。在經濟界,缺少簿記、會計學思想的企業,都要失敗。
認為簿記和會計是單純技術問題的想法,那是一種膚淺的想法。簿記、會計學的專家們,在此基礎上,有不少新的發展。例如後來成為政治家的高瀨莊太郎教授,在研究會計學的同時,又研究法國的社會學。他發表了《商譽的研究》一書,為會計學領域增添了社會學的色彩。在一橋的「金融論」課程中,有不少關於借貸對照表的內容,我的朋友小泉明教授就屢次為我作國民經濟這種金融循環論的說明。
在英語教學方面,有出色的外國教師布洛克·霍依斯先生。他對日本的近代化及日本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許多貢獻。據說這位布洛克霍依斯先生能寫一筆非常漂亮的英文字,因為一橋的學生競相向他學寫英文字,所以畢業後在書寫英文字方面頗得好評。
大平先生在「總裁選舉」中獲得勝利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歷史有時停滯不前,也有時在短暫的年月中發生劇變。我一九三三年在大學上學時,聽上田貞次郎先生上商業政策課時也講過同樣的話。上田老師上課,習慣在講合上來回踱步,進行沉思。他給人一種感覺,好像是在思有所得時,才開口講課:
同學們,當前是一個不平常的時代。四年前的一九二九年十月,華爾街的交易所發生了危機。爾後,資本主義經濟的城堡朝不保夕地逐次陷落,一九三一年九月英國廢除了金本位制。今年(一九三三年)三月,正巧就在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舉行就任儀式的那天,紐約州爆發了金融危機。危機以烈火燎原之勢蔓延到全美各州,呈現出世界危機的情勢。今後形勢將如何發展,又應該如何對待這種形勢,我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經常為此而苦惱、思索。但細想起來,能夠在這種經濟大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經濟學家,卻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目前,不僅美國的《紐約時報》,連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法國的《世界報》等歐洲報紙,我每天也都要過目,認真注視著動蕩的世界經濟。要麼過去的知識和經濟理論全部宣告無用;要麼這種巨大的變革只是表面現象,而基本的東西絲毫未變。我願意和同學們一起,好好思考思考這個問題。歷史的洪流,有時在一二百年間,沒有任何變化,平穩地向前推移;有時在數年或十年間,卻發生相當於一二百年的巨大變革。歷史這個東西就是這樣。我感覺現今的歷史,正處於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在這種變革時期,能夠在大學裡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實屬大好運氣。同學們應為此而感到慶幸。因此,希望諸位抓緊每一天的時間努力學習。我聽了這段話,非常感動。五十年後的今天,上田先生的聲音還迴蕩在我的耳邊。
大平先生聽過這段講義沒有,終於沒有機會搞清了。可是,上邊介紹的上田先生的講義,是上田先生的基本態度,表現了他務實的、實證的思想。我想大平先生一定是聽了上田先生的講義而受到了啟發。
有一次,上田先生還說過這樣的話:「你們每天都認真閱讀報紙的經濟欄目,假如全部看完以後,能夠大體上對它的意義有所理解的話,我馬上就可以給他一份東京商科大學的畢業證書。」
上田先生的講義,體系雖然不變,但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內容。特別是他講課的時候,常常引用當天報紙上刊登的有關當時國內外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的內容這種在不斷變化的活的經濟現象中,作經濟理論及經濟政策探討的治學態度,正是務實主義的楷模。不難想像,大平先生正是受了這種思想的強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