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孩子值得期待嗎?看看13歲拿碩士的他,父母育兒「大忌」別犯

2020-12-16 J媽學堂

天才神童張炘煬大家就並不覺得陌生,他從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識字了,十歲就上了大學,13歲就已經成了一名碩士研究生。光彩傳奇的人生經歷讓他平步青雲,但是現在他的結局如何呢?現在的他並沒有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在成年後的生活順風順水。

據了解在上了大學之後,他習慣了被人追捧的生活,再加上因為性格上比較孤僻、高傲,所以他變得特別虛榮和自私,對父母也沒有任何的孝順之心。而且還有相關媒體查到,他曾經為了在北京買上一套房子,逼著他自己父母,卻只能讓父母租房住,父母開始為孩子的未來發愁。因為除了「學習」,他好像真的「一無是處」

這樣的神童人品真的是不敢恭維,走到了這樣的地步,真的是讓大家一片唏噓,這也讓許多家長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培養孩子。

01現代天才半路夭折的根本原因何在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Jackson表示所謂的神童、天才其實並沒有多少超高的先天天賦,只是他們在後天的時候專注於學習,專注力比較高,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對於學習有著狂熱的追求,他們能夠一心撲在學習上,並且將所需用的知識能夠靈活地轉化,大腦思維比較活躍,這給他們學習上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但是他們的心理上如果不重視發展,也會影響到自身的學習條件。

▲素質教育的缺失

有些家長只顧著培養天才,讓孩子一心只要學習就好,只要可以拿到100分就好,但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有的神童長大後,表現對父母特別冷漠,而且還不孝順自己的父母。

甚至對父母另眼相看,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父母,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父母會讓他掉面子,這種心理就是因為沒有及時的進行疏導,在童年的時候缺乏一定的人格上的培養,導致孩子素質很差,到哪裡都不會受歡迎,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受到社會的排擠。

▲挫折教育的缺失

很多父母覺得神童就是用來保護的,必須從小培養,從小重點保護。所以什麼挫折都不敢讓孩子去觸碰,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就擋在前面,替孩子收拾好一切,承擔一切惡劣性的後果,這樣孩子變得無法無天,性格上也特別蠻橫無理。

在長大後,還可能會給家裡惹來更大的麻煩,甚至還會去做一些危害公共社會的事情,因為他們就覺得自己可以主宰一切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倘若與他們所想的有悖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沮喪、失望,做出應激性的行為。

▲被社會過度捧高

社會上有些對於天才評價特別高的行為,其實無疑是在給天才一種壓力,他們就覺得天才就應該是有著超高智慧的一個群體,他們被捧得高高在上的這時候,這些孩子特別容易迷失自我,他們會覺得我可以勝任一切,我覺得我無人能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負、驕傲的心理。

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自身的心理發展會發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很可能會出現心理扭曲甚至心理缺陷的情況,建議不要這麼去做,如果這麼做下去,只會讓自己的心理變得畸形,甚至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

02關於天才教育,父母切忌這兩件事

許多家長覺得我只要把自己的孩子學習好,這樣的情況下一味地培養孩子的智力,甚至覺得只要孩子學習好以後什麼事兒都能做,完全不用發愁,其實這種觀點是特別錯誤的。因為一個孩子的人格培養遠遠要比智力培養難的多。

也是最需要家長重視起來的,許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人格培養,他給孩子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鬆懈,孩子會出現一些有悖於道德的現象,比如說不懂禮貌。不懂禮儀,甚至情商低等等,這都是一個孩子缺乏心理教育的表現,家長不要只顧培養孩子的智力發育,也要重視起來心理教育。

△不要給孩子施加諸多學習壓力

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成績變好去做一些事情,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如果刻意的去讓孩子學習超乎自己年齡的東西,在孩子無法承受的情況下。仍然還讓孩子繼續去接受這些東西,很可能會產生特別負面的影響。

而且對於孩子來說一般七周歲以後,開始接觸語言邏輯思維等方面的學科知識,這期間需要循序漸進的來,而且一些培養天才兒童的機構並不是適合所有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去做。

03避免「現代天才」悲劇,家長應該這麼做

江蘇心理醫院專家指出天才兒童培養也要看孩子自身對於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智力發育的快慢,再去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去變成一個神童,因為有些孩子天生思維能力就比較慢,不會像其他孩子思考東西那麼快,它需要時間去進行消化,吸收新的知識。

這時候就不要急於去讓孩子變成一個神童,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未來也是弊大於利的,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活在一個能夠。對自己認知清楚的世界裡,不要盲目地讓孩子去學習,這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壓力,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創傷負面影響的重大問題。

1、關注孩子的興趣點

其實神童一般都是在某一個方面具有超出常人的天賦,而這個超出常人的天賦就是指孩子所專注的地方,也就是他的興趣點,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孩子喜歡書法,有的孩子喜歡閱讀,無論是哪一方面。家長要因勢利導,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他不喜歡的學習環境。

這樣也無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自然就不積極學習。所以一定要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把他當做孩子的天賦去培養,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天才神童。

2、孩子變得有主見

許多孩子都覺得爸爸媽媽讓我學什麼我就去學什麼,從來不問問自己心裡想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孩子會活的很累,他們就會按照父母所安排的道路一直這麼走下去。到最後才發現這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路,然後會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這就給自己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變得有一些主見。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想要做什麼,可以和父母商量。父母也要及時諮詢孩子的意見,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依附自己的人,他們是獨立的存在,家長沒有辦法替孩子做出任何的決定,要讓孩子自己來做決定。

3、尊重和理解孩子

孩子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當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並且監督孩子和孩子一起改正,尊重自己孩子的心理,不要孩子一犯錯,或者是一學習不好就劈頭蓋臉地打罵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完全不可取的,會讓孩子變成自私、懦弱的性格。

根本就沒有辦法專注於學習,即使這樣的孩子成了天才,也會有性格缺陷。一個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太差。

√另外,《育兒小百科》中指出除了智力教育還需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對孩子人格修養方面的培養,因為孩子的修養體現著孩子整體的精神面貌。如果孩子學習再好,修養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這樣的孩子人格也是不完整的。

即使有一天成了天才兒童,他也不是受人歡迎的,而是受到人排擠的。甚至還有可能做出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過激行為。因這一點家長要特別注意一下,從一開始就一定要注重人格和心理的培養了。

神童也會處處碰壁,正是因為他所經歷的教育沒有達到、有所欠缺,家長就要在後天過程中讓孩子多多地經歷一些挫折,鼓勵孩子能夠跌倒了爬起來,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不一定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還有自己的行為、心理和精神面貌都是影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夠走遠的一個標準,所以一定要記住不可以盲目地去只顧學習,不顧其他。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如何引導孩子分床睡,5歲女兒拿瑜伽墊偷偷在父母門口睡了一夜
    因為他們的女兒已經5歲半了還一直跟他們睡在一起。孩子越來越大,對男女之事也好奇的不得了。夫妻倆才意識到孩子早到了與他們分房睡的年齡了,卻苦於孩子太黏媽媽一直沒忍心分開。他們倆最近決定狠狠心徹底與女兒分房睡,結果晚上十點了,女兒還不睡,要麼想跟媽媽再抱抱,要麼跑到父母房間拿自己的衣服,要麼叫媽媽倒水喝,反正就是各種拖延就是不去睡。
  • 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
    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1、0-6個月半歲以內的寶寶懼怕大的噪音。父母要給這個時段來自本能的恐懼的寶寶更多安撫。避免巨大的噪音和聲響。選擇玩具時,要有輕鬆、柔和的音樂。摟抱寶寶時,要注意安全和平衡,不可大力晃動寶寶。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後來他怎樣了?
    有些人生來就不一般,比如陶哲軒,2歲時,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他就對著母親的數學教材看,父母十分吃驚,詢問他在看什麼,小陶哲軒竟然說他會做上面的某些題,立刻引起了父母的注意。3歲那年,父母決定把他送去小學讀書,雖然對於課本知識陶哲軒可以輕鬆吃透,但他實在太小了,根本不懂得如何與大孩子們交流,一度情緒崩潰,在家裡抱著父母哭,父母立馬把他送回了幼兒園,然後平時放學由母親教他小學數學知識,事實證明,這對父母的選擇太正確了。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天才孩子背後,有怎樣的父母?家長們都看看
    孩子的成功,真的全靠自己嗎?喬希·維茨金是一位全美公認的天才,9歲起8度獲得全美象棋冠軍,縱橫棋壇10年後改行研習太極拳,並連續21次榮獲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學習之道》這本書就是他對自己二度登峰造極的過程做出的心得總結。
  • 七嘴八舌說育兒:教育天才,"虎爸"模式可行嗎
    原標題:七嘴八舌說育兒:教育天才,"虎爸"模式可行嗎   日前,在江蘇衛視腦力競技節目、科學真人秀《最強大腦》中,出現意外一幕:在中國與義大利「最強大腦」國際對抗賽當中,同為12歲的記憶天才李雲龍與義大利少年安德烈同臺競技,兩人都在極短時間內準確還原了51對新人的出場順序,
  • 天才少年11歲考入哈佛,卻被送進精神病院,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他8歲就精通8種語言,11歲被哈佛錄取,但他最終竟然被送進精神病院。他究竟有多聰明呢?席德斯自幼就與普通的孩子不一樣,在他出生6個月的時候,就能夠清楚地說出複雜的金屬元素單詞,8個月的時候可以識別各種星球,一歲半就可以獨立閱讀報紙了。
  • 8歲男孩智商高達146,媽媽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天才是這樣養成的
    相信這世界上沒有父母會不希望自家孩子以後是有出息的,而想讓孩子有出息,智商必定是很多父母關心的重點。那麼,什麼是智商呢?很多家長都以為智商和智力是一回事,實則不然。智商是指一個人智力檢測與同齡人對比得到的指數,是用來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 天才少女:成為天才,是孩子的本性還是父母的虛榮,美隊來告訴你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部影片是「美隊」克裡斯埃文斯主演的劇情片《天才少女》,很多人知道美國隊長,卻不知道他除了美國隊長這個角色,還演過不少非英雄的角色,比如《利刃出鞘》裡的壞小子,比如《天才少女》裡溫暖的弗蘭克。
  • 寶寶三歲就要上幼兒園?育兒專家不贊成,媽媽看看這些標準
    從廣義上來說,我們俗稱的學前教育階段指的是孩子們0-6歲這一時期,從狹義上來說,學前則是孩子3-6歲這一時期。在這兩種界定中,以3歲為一個分水嶺,由此,許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快要3歲時,會面臨是否要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問題。
  • 13歲孩子未經父母允許花千元買手機:為啥父母越節儉,孩子越大方
    看到一個新聞,一個13歲的孩子花錢買了手機,隨後他母親出現在店裡,指責店員不應該把手機賣給一個未成年人。記者了解到這位母親原是想拿1000多塊錢拿給孩子去整牙的,而這1000塊還是她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可孩子路過手機店時,被店裡的店員叫了進去,之後便在店內購買了一臺手機。這樣的新聞實在太多太多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對待孩子亂花錢的現象?孩子為什麼會亂花錢?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我是DuDu的全能辣媽,每天分享一點育兒知識,和你共同討論孩子成長路上的那些事兒。這些孩子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僅有11歲,他們被稱為中國「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在這些孩子中,有一個人剛進校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就是謝彥波,15歲讀研、18歲讀博,曾經一度被媒體譽為最有可能獲諾獎的人。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戳破教育真相:孩子的平凡與父母的努力無關
    許多父母也認為自己比其他父母付出更多,所以孩子應該更努力、更優秀,而忽視了其實別人的父母也很拼。別人的孩子可能不僅有良好的基因,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高瞻遠矚的陪伴也從不缺席,有條件的家庭更會高價聘請優秀的輔導老師,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沒什麼理由比你的孩子落後。日本有個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導演每隔七年對13個孩子做一次回訪,目前已至28歲。
  • 父母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攀比,對孩子傷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父母存在著這樣的攀比傾向,他們喜歡拿孩子平時的表現、 學習成績和別的孩子進行對比。對比之後,一些父母對孩子產生了無為的抱怨:「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你看看你的成績!」「人家孩子多懂事,看見熟人會主動I招呼,你怎麼見了熟人,怎麼就不會說話了呢?」「人家的孩子一 回家就學習,你就知玩遊戲!」
  • 一位德國父親的7條育兒「黃金法則」!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借鑑
    今天瓊瓊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德國的家庭教育,看看德國父親是怎樣教育自己兒子的。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德國父親,他的名字叫卡爾威特,瓊瓊之所以說他厲害,是因為他兒子在14歲的時候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是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讓一個不滿14歲的孩子如此優秀,下面瓊瓊就帶大家看看。
  • 暗含育兒方針的電視劇,看完之後大家都會教孩子
    教育不僅是學校和孩子之間的事情,更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事情。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老少皆宜的電視劇,看看在這些電視劇中,我們能學會那些育兒方針。一起看看吧! 劇中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他們勇於向孩子認錯,努力去與孩子溝通;他們也會反思自己是不是過於嚴厲;他們還會去接觸孩子們的興趣與愛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其實也許我們每個人並不是生來就會當父母,努力拿到「做好父母」這堂課的成績,與孩子一同進步,一起成長,就是最好的學習。
  • 大連13歲男孩殺害同小區10歲女童!男孩父母的做法驚呆網友
    2019年10月20日,13歲的遼寧大連男孩蔡某某將同一小區的10歲女孩淇淇(化名)殺害,並拋屍灌木叢。因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實施3年收容教養。🔼 路邊公共視頻畫面顯示,事發當天15時20分,淇淇穿著紅色衣服,拎著布兜,自東向西路過,走進了緊挨著蔡某某家的一條街。
  • 奶粉喝到幾歲合適?事關3歲以內孩子的3條育兒乾貨,建議收藏
    3歲可以說是孩子的分水嶺,3歲以內的孩子由於體質、抵抗力都沒那麼好,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悉心照顧,稍不留意,就可能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危害。針對3歲以內孩子的育兒問題,你是否有很多的小問號?今天JoJo媽跟大家分享5條實用的育兒乾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對中國夫妻的育兒實錄為什麼能打動600萬父母?
    600萬家長追讀的育兒公號「Michael錢兒頻道」聯合創始人錢兒媽、錢兒爸聚焦10歲兒子的成長,首次聯合分享,父母如何有效引導,幫助孩子順利邁過學習、生活中的坎兒,養成這本書會讓每一個家長更加珍惜為人父母的過程。——惲梅 《父母必讀》主編在一件一件小事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這對父母通過與孩子有效的溝通,逐漸在育兒理論和回應孩子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這種「平衡的能力」大概是我們所有心懷焦慮的家長都該學習的。——粲然 童書作家 三五鋤教育創始人努力不是一種天賦,而是後天習得的韌勁。
  • 高鐵上8歲孩子各種作妖,家長:他還是個孩子,6歲孩子精彩回懟
    文|小萱媽媽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曾有一位著名主持人孟非發表過一篇微博:高鐵上很多熊孩子發出的噪音其實遠不如他們爹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發出的噪音,國外已經有了女性專用車廂,中國高鐵為什麼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專用車廂呢?
  • 0-5歲的高效閱讀,父母必看
    天才寶寶的背後是「天才媽媽」豆豆今年3歲半,在其他寶寶表達自己都很困難的情況下,豆豆已經能流利的與大人溝通,清晰的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不但如此豆豆的詞彙量也非常驚人,年紀不大卻可以獨自看書,認識的字非常多。大家都管豆豆叫小神童。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天才的背後卻是一個努力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