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易受「驚嚇」怎麼辦?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

2020-12-20 可馨育兒說

生活中寶寶的恐懼有3種類型:

1、對自然的恐懼

寶寶害怕雷聲、放鞭炮;害怕黑暗的環境;害怕動物;害怕某些物體。

2、對社會的恐懼

害怕上學、考試;害怕被父母批評;害怕一個人在家、一個人睡覺;害怕與養育者分開;害怕遇見壞人、陌生人;害怕走丟;害怕穿制服的人。

3、對社交的恐懼

害怕說話;害怕不熟悉的人。

寶寶易受「驚嚇」怎麼辦?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

1、0-6個月

半歲以內的寶寶懼怕大的噪音。父母要給這個時段來自本能的恐懼的寶寶更多安撫。避免巨大的噪音和聲響。選擇玩具時,要有輕鬆、柔和的音樂。摟抱寶寶時,要注意安全和平衡,不可大力晃動寶寶。

2、7-12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害怕見到陌生人,寶寶已經可以認出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了。他遇到陌生人會感到害怕。這個時期應該給寶寶一個接觸陌生人(新朋友)的緩衝時間。

3、1-1歲半

寶寶特別害怕與父母、親人分開,這個時期寶寶對養育他的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如果家裡需要請保姆,要早一些,給寶寶一個接觸的過程。

4、2-3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害怕體形巨大的動物。如果動物看起來比他自身還要大時,他的思考能力會讓他感覺以自身能力難以抵擋,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在寶寶接觸動物時,父母要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5、4-5歲

寶寶害怕妖魔鬼怪,或者是戴奇形怪樣面具的人,這些恐懼主要出自寶寶啟蒙狀態的想像力。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他的懼怕,嘗試一些可以令寶寶放鬆、開心的事情。

6、6-9歲

孩子害怕自身或父母受到安全威脅。寶寶已經對人生不幸有一定的認知,並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父母過多關注孩子成績的好壞,讓他們甚是焦慮,由於孩子在情感上還未成熟,正常的判斷和觀察欠缺。父母可以專注傾聽孩子的恐懼和害怕,通過行動幫助孩子緩解懼怕心理,呵護好孩子。

可馨育兒說

孩子害怕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動物,原因是他們對這些認識不夠多,不了解。父母應該找機會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我們的大千世界,孩子看多了自然界的事物就成了經驗,並能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了解大自然一些淺顯的道理,知道其中的邏輯關係。如為什麼下雨、為什麼會有打雷、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就可以降低寶寶的恐懼,讓孩子知道哪些可以與大自然為伍,保護自然環境,成為駕馭者。哪些要對大自然敬而遠之,對自然界抱有敬畏之心。寶寶的恐懼心理也許是受到了其他一些事物的刺激,比如說父母對孩子說了一些不當的話,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你對寶寶害怕有什麼看法呢?你家孩子或你聽說過什麼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喜歡我們的內容,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孩子夜晚易受驚嚇?科學的解釋來了
    長大之後,似乎膽子就大了起來,小的時候所害怕的東西,都會覺得有點可笑和幼稚了。有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小孩子膽子就那麼小,那麼害怕夜晚呢?害怕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從出生後,孩子就會受到外界的一些因素所影響,從而產生一些緊張害怕的反應。起初是對於一些奇怪的畫面和聲音產生恐懼,比如太大聲的說話,貓狗叫聲、打雷鞭炮等。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寶寶進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進入萌芽期,寶寶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好鬥。他們常見的表現有這五種:喜歡拒絕,每天要說數不清的「不、不、不」!
  • 臺灣幼兒園起火83名幼兒及13名老師被困,受驚嚇的寶寶該怎麼辦?
    、大灣、永康、東門等消防分隊與特搜隊前往搶救,消防員部分進入園內教室搜索、部分拉水線找尋火點,並陸續將頂樓的師生帶下樓,附近熱心民眾也出動大型吊車,趕在消防雲梯車到達前協助將學童送下樓,在二樓上課的老師將學生帶到頂樓,消防員下午1點半撲滅火勢,83名學童及13名老師都沒有受傷,但都飽受驚嚇。
  • 寶寶受到驚嚇不要慌,父母學會科學方法安神助眠,寶寶才能睡得香
    每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們都是一片空白,只能憑藉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才可以填充自己,而在這個探索中往往會被一些刺激的事物而驚嚇到。這個時候,很多媽媽都會非常的擔心,其實有專業的數據顯示寶媽們學會方法就不會發愁孩子被驚嚇到。同事菲菲這幾天工作總是心不在焉的,於是我們幾個就問她:這幾天怎麼總是愁眉苦臉的?
  • 小寶寶最害怕的事情,寶媽有心就要避免,娃受到驚嚇就晚了
    寶媽們自己也不清楚,故而就不能很好地去避免,從而導致小寶寶因受到了某些驚嚇而各種哭鬧,往往這些時候小寶寶們也是會更難帶的,而面對難帶的小寶寶,最終為難的還是寶媽們自己。不得不說,小寶寶害怕的事情,若寶媽不能很好避免,真的是自己和寶寶都遭罪。小寶寶最害怕的事情,寶媽若有心就要避免,不然娃受到驚嚇就晚了。
  • 遇上淘氣寶寶,父母應該怎麼辦?
    每次看到媽媽大呼小叫的模樣,他不僅一點都不害怕。甚至還會淘得更加來勁兒。於是,爸爸媽媽給壯壯制定的很多規則遍都如同虛設。更令爸爸媽媽頭痛的是,壯壯甚至以打破這些規則為榮。除非爸爸老拳出手,否則誰也休想制服他。點評一旦寶寶開始學習遵守規則,打破規矩的誘惑也就隨之而來。
  • 寶寶被驚嚇到很正常,爸媽做到這幾點,寶寶秒從驚嚇中緩過神來
    記得小時候家鄉有小寶寶受到驚嚇,家裡的老人都是說被嚇掉魂了,然後就會進行「叫魂」儀式,就是一邊抱著寶寶安撫,一邊嘴裡念念有詞,說這樣小寶寶就會好了。當時覺得很神奇,現在想想感覺有點封建迷信。在正常情況下,小嬰兒嚇到之後,家人及時進行安撫,不需要醫生治療,寶寶也不會有事情。等寶寶稍微長大點,心理成熟一點,被嚇到的情況就會慢慢消失。
  • 父母們注意,這4個地方不要帶寶寶去,寶寶:3歲前我可不來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喜歡帶著寶寶外出,節假日遊山玩水,一家三口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父母也都在帶娃出行前準備齊全,不僅有寶寶需要的東西,還有有旅行攻略,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很多地方並不是小寶寶能去的,否則輕則讓寶寶受到驚嚇,半夜啼哭不止,重則還會造成心理陰影。以下就是寶寶不能去的4個地方,帶娃出行的寶寶一定還要牢記。
  • 0-6歲寶寶發育指導 (第15個月)
    15個月寶寶吃什麼吃多少?生病怎麼辦?太平洋親子網《寶寶發育指導》全方位指導媽媽們處理1歲3個月嬰兒體重,身高,疾病,食譜,睡眠等各種孩子撫養及兒童早期教育問題。多帶寶寶玩,做遊戲,到外面去四處看看,都可以的,主要是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到了這個年齡要開始長牙齒了,牙牙會癢,給寶寶啃點饅頭,磨牙餅乾之類的。家裡人看到寶寶吃手不要表現的太緊張了,寶寶會感覺到的。
  • 寶寶口腔潰瘍怎麼辦 六種方法快速緩解
    寶寶是很容易發生口腔潰瘍的,一般成人患了口腔潰瘍都覺得非常的難受,更何況是寶寶了,所以父母們看著寶寶難受哭鬧的樣子非常的著急。那麼,寶寶口腔潰瘍怎麼辦?寶寶口腔潰瘍吃什麼好?寶寶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寶寶口腔潰瘍怎麼辦口腔潰瘍人們日常最易患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尤其是1~6歲兒童發病率較高。
  • 6歲前一定要給寶寶建立的7個習慣 父母必看!
    35歲的美國媽媽朵拉有兩個孩子,男孩12歲,女孩6歲,兩個孩子的自制能力非常強,性格活潑、有好人緣,這得益於朵拉平時對規矩的應用。 提醒各位爸媽,2歲前不建議給孩子建立規矩,因為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如果2歲前就給孩子建立條條框框的規矩,寶寶不理解,反而會誤以為大人不愛自己。規矩的建立,在寶寶到了2,3歲後更為合適。
  • 兒科大夫提醒:別給3歲前的寶寶餵這6種輔食,雞蛋、粗糧都在榜
    作為父母心頭肉的孩子,當父母的恨不得把所有好的全部給自己的寶寶。對於孩子的吃更是上心。有著寶寶的父母都知道,一般寶寶成長到4到6個月時就需要添加輔食了,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育成長。
  • 3歲前,這5種食物最好別給孩子吃,尤其是第一種,很多寶寶吃過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們就對他百般呵護,吃穿睡,哪一樣都十分驚喜。其中,對於孩子入口的食物,家長尤其關心。不過一般的家長都是怕孩子餓,所以也有一句調侃的話是「媽媽覺得你餓」,但實際上,寶寶吃多少應該由他自己決定。
  •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總是會害怕一些東西?怕關燈不敢自己睡、怕生人、怕玩具熊、怕狗狗、怕……他們害怕很多東西,有時候讓大人們覺得很奇怪,讓他跟阿姨打個招呼都能嚇哭,搞得場面極其尷尬。這種現象多發生在0-6歲之間,總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的離不開大人,於是就被家長貼上了「膽小」、「害羞」的標籤。
  • 黃磊的女兒,9歲翻譯英文原版圖書,他們都讓寶寶3歲前掌握這樣的方法
    讓爸爸暖心的同時也讓我們對這孩子信手拈來的英文口語讚不絕口;還有李湘的女兒王詩齡Angela在曬出一個他示範數學題的視頻時,王詩齡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解答了18+9等於多少...更有著名演員黃磊的女兒黃多多,9歲翻譯英文原版圖書。英文流利,可以直接和史匹柏對話。
  • 新生寶寶有「氣肚臍」怎麼辦?6個對策讓你輕鬆應對!
    就是寶寶的臍部向外突出,呈半球形或圓柱體,頂端有一個小瘢痕,也就是臍痕。當寶寶哭鬧、咳嗽、直立時,突出的肚臍會非常飽滿,摸起來比較堅實;當寶寶安靜或者睡眠時,用手按壓肚臍會縮小或者回到腹腔內。一、寶寶有「氣肚臍」會感覺到痛苦嗎?
  • 今晚如果天氣好 30個6歲寶寶野外宿營
    今天晚上如果天氣晴朗,浙江省軍區後勤部六一幼兒園的30個6歲的寶寶將搭起露天帳篷,告別老師和父母的貼身保護,獨自睡上一夜。  露營睡覺的寶寶,初定22個為全託,有一定的獨睡經驗;8個半託,夜夜要摟著父母,或者跟父母睡同一個房間才睡得踏實。幼兒園在鳳凰山腳下,依山而建,園裡有個300平方米的野地,挑戰活動就在這裡。
  • 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辦?快來看看如何預防
    寶寶發燒很常見,但有的寶寶很容易出現反覆發燒的情況,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們。這個時候,大家應該怎麼辦?另外,反覆發燒不能超過幾天?小兒積食發燒會反覆嗎?反覆發燒會影響智力嗎?
  • 寶寶睡覺被自己抖動嚇醒,不正常的驚嚇反射媽媽要警覺
    爸媽一定都看過寶寶睡覺時,驚嚇反射的可愛畫面,這種類似嚇到的動作,其實是寶寶的自我保護本能。但需留意,若超過6個月症狀還沒消失,就可能是不正常狀況!驚嚇反射又稱為莫洛反射,是寶寶面臨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行為,當新生兒出現驚嚇反射,代表臂神經、腦神經、與肌肉組織都正常。一般來說,驚嚇反射在初生後數周到1個月大時反應最明顯,於5、6個月大時就會消失。
  • 寶寶睡姿有講究,這6種睡眠方式影響發育,牢記4點解鎖正確睡姿
    前些天,兜媽在微博上就看到一位寶媽訴苦。她家2歲寶寶睡覺特別不老實,可以從床頭滾到床尾,給他蓋上被子,第二天早上就會發現被子把他「包」起來,讓寶媽頭疼死了!話雖如此,寶寶「銷魂」的睡姿卻還是讓大多數寶媽忍俊不禁,不多叨叨,趕緊找來手機給寶寶拍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