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姑蘇區已被列為江蘇省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等級地區,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姑蘇區已撤銷部分區域大包圍措施,在此基礎上,為了繼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姑蘇區制定了新的管理方案,各街道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實施方案,並正在實施過程中。
姑蘇區優化社區防控相關舉措
姑蘇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並舉,在加強社區防控的同時,重點圍繞「管牢重點區域、管好重點人員、管住房屋租賃」三個方面,持續強化、優化、細化防控舉措,以更加精準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1、著力管牢重點區域
迅速建立重點區域清單,結合本地人員容易聚集的場所和外來人員容易進入的區域兩個方面,梳理全區重點區域604處,其中露天場地162處、室內場所173處、農貿市場36處、專業市場27處、城中村40處、建築工地164處。
強化重點區域精準防控,依託網格化管理、現代技術手段,採取「巡查+技防」的聯防聯控模式,壓實行業、屬地管理職能,常態做好人員疏導、勸離,防止人員集聚。
進一步優化全區464個住宅小區管理,專門制定管理辦法,在繼續嚴格實施住宅小區各項管理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措施,具體另行通告。
2、著力管好重點人員
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和流程,落實、落細重點人員防控舉措和服務工作。
對於居家留觀人員,確保「核查力度不變、執行標準不變、管控措施不變」,同步做好各項保障服務工作。
對於入境來蘇人員,按照蘇州市《關於進一步做好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及時做好人員排查、信息登記、體溫檢測、健康管理、集中隔離等管理服務工作。
對於新來蘇的流動人員,繼續嚴格實行查驗規定,按照「一測三查」(即測體溫,查「蘇城碼」、查身份證或居住證、查驗軌跡),核驗無問題後實施常態化管理。
3、著力管住房屋租賃
充分利用網格化「分中心、聯動工作站、基礎網格」的運作體系,開展全區出租房及租住人員常態長效管控。
採用「以房管人」模式,建立「社區、公安、物業、網格」四方聯動,藉助大數據、「蘇城碼」和姑蘇區出租房屋信息管理平臺等現代科技手段,做好租賃房屋的動態變化和新租賃房屋的流動人員信息採集。
進一步加強對出租房及租住人員的服務管理,落實房東主體責任,對新租賃人員實行社區登記備案,如租住人為流動人員的,督促租住人及時辦理或變更居住證。
據了解,各個街道正在落實相應的具體措施!
平江街道
平江街道各社區加強聯防聯控,確保部分檢查點撤除後排查工作常態化,管控不留死角。社區每天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分析研判,著重關注疫情重點區域和高風險區域返蘇人員、密接人員、未返蘇人員、將返蘇新增人員、新輸入人員等五類人員,查找排查管控工作的不足和漏洞,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重點區域
平江街道對轄區零星樓宇採用「1+1」模式,安排網格員與居民小組長共同對樓宇內外來人員情況進行排摸。南田村屬於無物業小區,有兩幢樓房共90戶居民,居民小組長餘均偉主動承擔起保安職責,對所有外來人員都進行嚴格檢查,為社區減輕了排查壓力。
重點人員
對疫情重點地區返蘇人員,社區製作《防疫管控作戰圖》進行標註,並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監控其返蘇行蹤。
房屋租賃
平江街道各社區將外來人員登記二維碼張貼在租戶大門上,租客返蘇進行掃碼登記、社區收到信息後,還會進行電話確認,讓租客和房東到社區籤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出租承認書》。此外,網格長還會通過電話告知租客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增加社區網格員檢查頻次。同時,各社區還藉助外來人員來社區辦理居住證、諮詢開業、辦理社保等業務的機會,登記外來人員的信息。
金閶街道
金閶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撤點不撤防」,繼續保持24小時待命模式,建立起「群眾自治+社區管理」模式,履行好防疫任務的同時保證信息的暢通,築牢基層防疫防控 「安全網」。例如,白蓮社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施策,針對轄區外來人口多、中老年居家人口多的情況,社區建立了數十個疫情防控微信群,向居民公布聯繫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傳達相關要求,居民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向社區尋求幫助、反映疫情防控情況。
同時,白蓮社區對轄區所有居民出租屋進行全面排查,做到底數清、底數明。對排查中發現的新增返蘇人員,要求及時進行信息登記、申領「蘇城碼」,對高風險地區輸入的外來人員,嚴格要求進行集中隔離,始終以高度的警惕性嚴防疫情輸入擴散。
滄浪街道
「你好,這裡是分流點,有一名張女士家住田多裡,我們一會把她送到小區門口。」「好的,我們在小區門口匯合。」凌晨時分,滄浪街道新滄社區工作人員迅速穿上防護服,帶上提前準備好的材料趕往田多裡小區門口。接到張女士後,工作人員立即對其實施居家觀察措施。24小時「接單」、一站式服務是社區的「必修課」,雖然撤除了部分檢查點,但防控工作時刻在線、分秒不停。
轄區檢查點陸續撤除後,滄浪街道同步制訂了後續管理方案,進一步優化小區防控措施。目前,街道主要抓好疫情防控後續網格化長效管理,在摸清「人、房、業」等底數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以房管人」和「警格+網格」等警社聯動模式,試點推行分級分類管理。
轄區房屋分類管理
針對房屋性質、使用狀態等,按三色分類標識,自有自住房屋,標為綠色;配合管理的出租屋和公寓樓,標為黃色;出租情況複雜、問題較為突出的出租屋和公寓樓,標為紅色,對應探索「物業式、旅業式、自管式、院區圍合式、散居包片式」等管理模式,先行試點,摸索經驗。此外,按照「區、街、片、居、網」指揮體系,有機整合行政管理、執法整治、為民服務、共建結對單位等各類資源,加強「發現問題—調集資源—解決問題」的閉環管理。
大力推進雙網雙向融合
加強網格、警格的信息互通,促進隊伍的聯動對接,努力實現非涉密信息、視頻監控資料、重點關注人員動態等數據共享。同時,規範基礎信息採集、問題發現和處置等工作流程,明確網格員、社區警務人員的基本職責,協同開展網格巡查、信息核查、線索協查等工作,對複雜情況及時落實聯動處置措施。
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大公園社區地處古城中心,以開放式的零星樓宇和自治小區為主,所有零星樓宇中的居民和租戶一共127戶。大包圍解除後,社區建立「網格長+樓道長」的巡查防控機制,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按照樓宇的排布挨家挨戶上門詢問,遇到居民不在家的情況就通過查找電話聯繫,並將出租戶的信息及時填報到網格平臺上。
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雙塔街道轄區部分檢查點正在有序撤離。之後,雙塔街道按照「標準優化、分類管理、方法更細」的模式,按照不同區域、不同需要、整合不同力量進行分類分層管理,確保大包圍解除後相關巡查到位,繼續有效落實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對保留的8個治安管理崗進行優化調整,落實第三方人員有效管理,加強這部分區域的重點管控。
對檢查點撤除後的物業小區,由綜治辦牽頭,對70個物業小區、38個自治小區開展常態化檢查指導,督促門崗落實防疫工作相關要求,加強對生活保障類服務人員、走親訪友對象等不同人員的進出管理。
對於無物業小區和零星住宅樓,將由所在網格的網格員牽頭,對大包圍解除後無門崗值守的區域進行動態巡查,開展宣傳指導,及時掌握居住人員情況。
虎丘街道
隨著復工潮開啟、外地人員大量返蘇,疫情防控形勢更加複雜嚴峻。為認真落實精準防控措施,充分發揮好社區作為基層防控堡壘的重要作用,虎丘街道來運社區黨委、團支部及安全員堅守在一線,堅決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抓好防疫工作不鬆懈的同時,有序開展「331」專項行動等日常管理工作。社區有4個城中村,租戶和老年人較多,安全意識普遍較薄弱,社區工作人員一戶戶登門拜訪、一家家做思想工作,向居民宣傳安全知識。
蘇錦街道
重點區域
蘇錦街道對轄區35個封閉居民小區進出口繼續按照「四個一」要求進行管控,加強督查和巡查,壓實物業管理企業管控責任。同時,分類化處理樓宇管控,對住戶、酒店、企業業態進行細分,針對不同類別,採取不同的信息更新方式,以此次樓宇疫情防控為契機,研究樓宇綜合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建議,為安全生產、「331」等專項工作提供保障。
蘇錦街道智能化推進防控,在蘇州城市生活廣場、萬達廣場等人流密集場所引入紅外熱成像測溫儀,聯合轄區企業推出智能化平臺,在員工自主復工登記系統中加入涉外相關調查選項。街道還對恢復堂食的餐飲店進行監督檢查,保證其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行復工,同時加強農貿市場、商超等日常巡查,對哄抬物價、商品來源不明等行為嚴格查處,督促經營者依法規範價格行為。
重點人員
蘇錦街道依託網格地毯式排查採集房屋、住戶以及居住人信息,將外來人員信息採集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範疇,努力做到「凡入必採、應採盡採」,建立起信息庫和日報制度,對未完善的信息及時補漏。 同時,加強對「老少病殘」等特殊群體的走訪聯繫、關愛救助,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免費發放「蘇城碼」綠碼實體卡。
為了做好涉外人員信息摸排工作,街道藉助區外辦、公安派出所提供的大數據,對轄區涉外人員及其家庭進行全方位摸排,切實摸清底數、掌握動態。對於在集中觀察點進行集中觀察的涉外人員,由社區安排專人進入涉外服務工作微信群,配合做好涉外人員的服務工作;對於居家觀察的涉外人員,由社區安排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服務。
房屋租賃
蘇錦街道依託小區「封閉化」管理從源頭上把控承租人,並通過社區「網格化」防控,登記匯總所有出租屋內居住人員的姓名、聯繫電話,由社區工作人員逐個電話聯繫,了解人員動向並登記分類。
吳門橋街道
「您好,請先測一下體溫。」在吳門橋街道紅革村入口處,來自友聯股份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周玉鳳和村民一起,對進入村內的人員進行測溫、查看」蘇城碼」、身份信息、行動軌跡。周玉鳳說:「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7點,我們都會在這個入口進行檢查,一起守護大家的安全。」
紅革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外來暫住人員較多,截至3月18日,共登記了867名外來人員。隨著企業逐漸復工復產和疫情形勢變化,目前,吳門橋街道通過「人防+技防」的方式,進一步強化該村的長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升管理效率。
1、一方面,在原出口安裝人行刷卡封閉道閘,在主要路口、通道安裝監控,對值班崗亭進行改造並增設監控室,對進出的人員進行無死角、全覆蓋管控;
2、另一方面,聘用安保人員值守,以24小時四班三運轉體制排班,加強內部巡查,嚴控無關人員入內,落實安全穩控工作。
「後期,我們還將繼續完善紅革村內的消防設施,通過啟動智慧消防系統建設,加強內部環境治理,保障村內居民的安全。」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白洋灣街道
白洋灣街道轄區專業市場多、流動人口多、房屋租賃多,對此,街道積極構築「兩類三化四聯動」疫情防控體系,確保疫情防控、生產生活穩步推進。
細分「兩類」分級管控
按照人員易聚集程度,將轄區內專業市場、涉拆地塊、商業廣場和其他(小區、公園、農貿市場)四類區域分為重點、關注區域,實施兩類差異化管控。
實施「三化」管理服務
以居家留觀、外來人員為重點,實施網格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服務。運用「地毯式排查+大數據技術」完善網格信息,目前街道累計居家觀察3383人、集中觀察53人,依託網格化管理掌握、細分隔離人員各類需求,研究制定返蘇人員分類管理措施。針對轄區流動人口佔54.2%的情況,街道結合檢查點採集的信息,通過「網格+警格」強化信息共享和數據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流動人口日常管理和服務。
發揮「四方聯動」力量
加強房屋租賃管理,探索「以房管人」模式,建立「社區、公安、物業、網格」四方聯動,進一步採集人員信息,繼續推行「雙證查驗」,落實房東主體責任,對新租賃人員實行社區登記備案,同步加大消防安全檢查,確保疫情防控精準到位。(姑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