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眼就看清的事情,澳大利亞政客為何執迷不悟?北京的哥都看...

2020-12-12 中國日報

近日,因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的一幅漫畫,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坐不住了,公開高調地向中國發難,要求中國官方道歉,引發了國際關注。

近年,澳大利亞頻頻在諸多議題上向中國發起挑戰,在西方各國中表現得異常「搶眼」,甚至在一些問題上「身先士卒」,走得比美國政府還靠前,連川普都忍不住感慨一句,「這方面(澳大利亞)比我們領先」……

澳大利亞這一系列高調的「制華」行為和政策,不僅令中國人民對該國的好感盡失,還讓不少人感到不解:如此高調又積極地與中國對著幹,澳大利亞到底從中獲得了什麼好處?反之,它又可能從中國失去什麼?

那麼,澳大利亞這幾年都對中澳關係做了什麼?為何要這麼做?得到了什麼好處?CD君(ID:chinadailywx)將為你起底澳大利亞「反華政策」背後的線索。先從這幅引發國際輿論關注的漫畫說起。

澳官方發布阿富汗調查報告

退役士兵口述真相,細節令人髮指

「氣炸」莫裡森的漫畫是中國青年畫家@烏合麒麟 所畫的《「和平之師」》,取材於澳大利亞在今年11月份公開的一份國防軍阿富汗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駐紮在阿富汗南部的澳大利亞特種部隊殺害阿富汗無辜平民,且手段極其殘忍:

25名現役和前特種部隊士兵涉嫌殺害39名無辜平民和俘虜,另有2人被虐待。

阿富汗調查報告內容截圖

報告裡明確寫道,調研團隊審查了2萬多份文檔和2.5萬餘張圖片,並且對423位證人進行了510次採訪,才得出上述結論。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就採訪了一位已退役的澳大利亞駐阿富汗士兵布拉登·查普曼(Braden Chapman),他親口承認駐阿澳軍此前不為人知的種種罪行。

據報導,2012年,查普曼首次被派往阿富汗執行任務,擔任通訊情報官。

查普曼直言,剛開始,他覺得前往阿富汗執行任務將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但接下來所目睹和經歷的事情讓他無比震驚和失望。

像練習打靶一樣查普曼所在的部隊在一次執行任務時,碰到一個阿富汗人。就在此人舉手投降後,澳軍士兵還是「像練習打靶」(target practice)一樣,殘忍地殺害了他,甚至開槍打穿了他的頭。

As we got closer to him, the soldier then just fired and hit him twice in the chest and then shot him through the head as he walked past him.

「讓狗嘗嘗吧」一名帶狗巡邏的士兵走到了上文所述被擊斃的阿富汗人屍體旁。他的狗開始啃食屍體,而這名士兵並未阻止,竟然說,「讓它嘗嘗吧」(let him have a taste.)……

「擺拍」證明殺人合理澳軍為了證明殺人的正當性,往往會在死者旁放置武器、無線電或其他設備。然後拍照,撰寫所謂合理的行動報告。

Chapman said throughout his deployment, there was systematic use of planted weapons and radios to justify killings.

以上公開披露的醜聞令人髮指,引發全球媒體和輿論的關注,對此作出報導的不乏英美媒體。

既然如此,莫裡森為何專挑中國下手,對中方基於事實創作的一幅作品如此惱羞成怒?

如此雙標!

我能說你,你不能說我

對於這個問題,英國劍橋大學學者馬丁·雅克也很好奇,他在推特上評論稱:

莫裡森在憤怒什麼,那張漫畫嗎?我認為不是。真正令他惱怒的是,他為中國人無權對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在阿富汗的謀殺行為發表評論

在這條推特下方的留言區,一條評論更加有趣:

莫裡森覺得,中國無權對澳大利亞的行為發表評論,但他自己一直在評論中國。

這些推文一語道破真相:我可以做壞事,我可以說你,但你不能說我;你要來說我,我就跟你急……

雖然不滿中方發表評論,但澳方卻從未在中國問題上閉過嘴。

事實上,這些年來,莫裡森以及一些澳大利亞政客和機構說過的反華言論不計其數。

中國與澳大利亞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澳大利亞為何非得跟中國過不去?

緊跟美國步伐

它反華我也反

盤點澳大利亞近年的反華行為,可以發現其與美國的反華步調極其一致,曾在多個國際問題上跟隨美國腳步針對中國。

2020年,美國不斷炒作涉疆議題,多次搬出「強制勞動」的藉口打擊新疆重要的經濟出口農作物。隨後,澳大利亞則通過其所謂的「獨立」研究機構提供「學術報告」予以支持。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在一篇報告中,污衊新疆強迫至少8萬名維吾爾族轉移至內地工廠勞作,限制人身自由,勞動權益和宗教信仰得不到保障。如此惡意抹黑,是對中國政府的治疆政策的全面汙名化。事實上,ASPI所謂的涉華研究長期接受美國國防、外交機構和軍火商資助,反華意識形態色彩非常濃厚。2020年6月,澳大利亞國家情報機構人員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突襲」搜查中國駐澳媒體記者居所,對記者進行長達數小時盤問,並帶走記者工作電腦、手機、移動U盤等物品。據悉,澳大利亞對於中國駐澳媒體的非法調查,與美國打壓中國記者的行動如出一轍。自2018年以來,澳大利亞效仿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了數十個中國主導的投資項目。除此之外,支持就中國在疫情早期的應對情況展開「獨立調查」,鼓吹澳經濟與中國脫鉤,終止與孔子學院合作,幹涉南海問題、香港問題等諸多方面,澳大利亞無不與美國保持高度統一。在其他一些方面,澳大利亞甚至趕在美國政府之前,扮演了反華急先鋒的角色。例如,宣布禁止使用中國的5G設備,澳大利亞是第一個。

而美國則在明裡暗裡一直對澳大利亞的反華行為提供支持。

例如,此次漫畫事件發生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選聘的新一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推特上就這次中澳外交爭執表態:

澳大利亞人為了保護全球各地的自由和民主做出了巨大犧牲。正如我們過去一個世紀所做的,美國將與我們的同盟澳大利亞肩並肩,把我們的民主國傢伙伴們團結起來,保護我們共享的安全、繁榮與價值。

在這條推文中,沙利文絲毫未提及澳洲士兵殺害阿富汗人民的事情,只是在表達自己「力挺」澳大利亞、與盟友堅定站在一起的立場。

此外,在其他涉及中澳關係的問題上,美國也常來插一手。

2018年,據《雪梨先驅報》報導,在對外正式公布禁止華為的5G設備前,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曾向美國總統川普「邀功」。

據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對這種做法「感到很滿意」,並在未公開的電話會議上稱讚澳大利亞,「你們在這方面領先於我們。」("You're ahead of us on this." )

《雪梨先驅報》報導截圖

2020年5月18日,基於18個月的反傾銷調查,中國公布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對此,澳大利亞政府將其曲解成,中國是通過此舉制裁澳大利亞支持新冠病毒來源的國際調查的行為。

隨後,27名美國國會議員公開譴責中國「制裁」澳大利亞,共同發出一封致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信稱,「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澳大利亞」。

充當美國「馬前卒」,

澳大利亞得到什麼,又將失去什麼?

如此賣力為美國強出頭的澳大利亞,除了獲得美國的口頭「點讚」和「力挺」,澳大利亞到底得到了什麼好處?現實的情況是,除此之外好像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川普曾考慮對澳大利亞徵收高昂關稅2019年6月2日,據《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曾考慮過對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但遭到了軍方官員和國務院的強烈反對,因此這筆關稅最終並沒有徵收。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considered imposing tariffs on imports from Australia last week, but decided against the move amid fierce opposition from military officials and the State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several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discussions.

《紐約時報》報導截圖

川普政府認為,低價進口商品對美國國內工業基礎乃至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決定對多國進口鋼材徵收25%的關稅,對鋁徵收10%的關稅。

澳大利亞作為少數幾個具有金屬關稅豁免權的國家之一,過去幾年對美國的鋁出口量激增。

Shipments of Australian aluminum to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urged since last year, when Australia became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not to face metal tariffs.

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18年,美國進口澳大利亞鋁的數量同比增長了45%,2019年前三個月同比增長更是高達350%。

這就引起了川普政府貿易顧問的不滿。包括高級貿易顧問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白宮經濟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內的多人,都對美國向澳大利亞徵收關稅表示支持。

中澳關係惡化,美國從中撿漏BBC數據顯示,在2018-2019年期間,澳大利亞的十大貿易夥伴國中,中國排名第一,而美國只排名第三,貿易量不到中國的一半。

中澳關係惡化對澳大利亞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1日報導稱,目前澳大利亞對華貿易損失非常巨大。

與此同時,美國從中撿了個大漏。

根據全球知名評級公司標準普爾的數據顯示,美國正在填充澳大利亞對華的貿易缺口。

Australia is in an unfavorable position in its trade dispute with China, which has found alternative sources like the US for supplies, according to S&P Global Platts.

美國藉機向中國出口小麥、玉米和大豆。據悉,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具有高度替代性,而且同類商品,美國也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業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對CNBC表示,「中國並不完全需要來自澳大利亞的小麥和大麥,更多的是澳大利亞需要中國市場。」

澳官員、專家喊話莫裡森:

清醒一點,少點抱怨!

作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中國也是澳大利亞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佔其順差比重超過80%。2019年,中國是澳大利亞出口增長最快的主要市場之一,僅次於英國。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也在近日一篇文章中回答了一個問題:除了中國之外,我們還能找到替代市場嗎?

答案是:很難。從教育、礦產資源、葡萄酒到龍蝦,澳大利亞都很難在短期內找到可替代中國的市場。

儘管中澳緊張局勢在2020年迅速惡化,但對中國的出口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比例仍然超過以往任何時候。Dr Laurenceson said even though Australia's political tensions with China had spiked in 2020, it had still sold more exports to China as a proportion of its total than ever before.

中國對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性,連莫裡森都不得不承認。

當地時間11月23日,莫裡森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國經濟的崛起對澳大利亞乃至全球經濟都有好處。

Mr Morrison said the economic rise of China had been good for Australia,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hina.

事實上,澳大利亞跟隨美國反華制華的行為,已經讓澳洲一些官員感到不安。

該國不少前政要以及各州州長都在紛紛喊話莫裡森:冷靜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麥克高文(Mark McGowan)表示,「(中澳)兩國關係一直以來是互惠的,我們得保持冷靜,靠對話解決問題,而不是對峙。」

"It has been a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for both countries and I think we need to make sure we have cool heads and work things out by discussion and not confrontation."

澳大利亞前外長加雷思·埃文斯更是發文直指澳政府在處理對華關係上存在的四點失敗。他呼籲澳政府同中國和睦相處,推動澳中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在這篇題為《澳大利亞和中國:走出陷坑》(Australia and China: Getting out of the hole)的文章中,埃文斯對澳政府提出五點建議↓↓

文章截圖

停止「挖坑」,少一些抱怨;官方表態溫和理性,多強調雙邊關係中的積極點;應表明其外交是獨立自主的,而不是受他人操縱影響;承認中國一些國際願望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反思自己的一些經貿政策,包括應承認中國在商業上對澳方的一些擔憂並非沒有根據;應努力找到真正有共同點的事務,尋求多邊合作。

他表示,希望澳政府的言行更加成熟,從而推動澳中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在2020年11月27日外交部例行發布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闡明了中方立場:

我們始終認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希望澳方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精神的事,為推動中澳關係重回正軌提供條件。

中國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是要為他人的制華戰略犧牲本國的切實利益,還是認清現實為本國利益服務?孰輕孰重,希望澳方認真考慮清楚。

其實中澳關係的道理很簡單,就連普通人都能想得明白。

日前,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王浩就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條帖文,內容是他與「著名」時政評論員——北京計程車司機的談話,後者的提問鞭辟入裡。

……一位北京的計程車司機就中澳問題一路上說了很多。他的主要觀點是說,這些人的腦子是有多糊塗,什麼對自己的人民有好處,真的不知道?

編輯:胡雨濛 高啟輝

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綜合環球網、玉淵潭天、ABC、紐約時報等報導

相關焦點

  • 還是執迷不悟?澳大利亞聽信印度餿主意,下令禁止與中國通商
    要說在對華強硬的態度上,澳大利亞對比印度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同時近期與中國發生矛盾的國家,印度和澳大利亞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對中國市場有著很大的依賴性。自從中印邊境對峙以來,印度國內就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國製造」的風潮。
  • 後沙:趙立堅發一張漫畫,為何戳了澳大利亞政客肺管子?
    具體漫畫許多網友應當都看過了,一名澳大利亞士兵用刀抵著一名抱著小羊的兒童的喉嚨,澳大利亞國旗下似乎還掩蓋著更多的屍體,配文是「不要害怕,我們給你們帶來和平」。這樣莫裡森就受不了了,畫面就讓他「極度反感」了。可是與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的獸行相比,漫畫已是很含蓄了,莫裡森裝什麼白蓮花?
  • 這幾天的事,反映出澳大利亞政客的重大失誤|北京觀察
    西方政客職業素養的退化「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國家在整個國際秩序、國際體系中的權威、威望和軟實力都在大幅度下降,所以他們原來所保有的,也是很多人非常崇敬的職業素養都在逐漸消失,這對整個國家的價值體系都有非常大的衝擊,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國家此次不約而同地有這種反應。」
  • 澳大利亞打響反擊第一槍!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日本方面卻怒了
    美國面對快速發展的中國恐慌不已,美國有關政客不反思自身,反而極力打壓中國崛起。2020年疫情全球爆發,中國在其中擔當重要角色,幫助他國積極抗疫,自此美國散播的謊言暴露在陽光下。雖然其它國家都看清美國的嘴臉,但美國現在還是全球第一,還有部分國家"死心塌地"追隨美國,而澳大利亞就是其中之一。
  • 【國際銳評】那些給莫裡森撐腰的西方政客真的是「睜眼瞎」?
    澳著名記者約翰·皮爾格反諷莫裡森"幹得漂亮",讓澳大利亞將失去最好的客戶,還多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然而,就在莫裡森架不住群情洶湧、找臺階下之時,澳大利亞一些盟國的政客與媒體卻忙不迭地跳出來拱火,甚至昧著良心揚言要和澳大利亞一道共同對付中國。就這樣,一樁血淋淋的人道主義罪行,被西方輿論炒作成一起外交事件,甚至被惡意解讀為中國與西方世界關係惡化的最新案例。
  • 澳大利亞有3個沒想到,每個都和中國有關,終於看清一些國家
    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也是美國「五眼聯盟」之一,然而他們的發展不僅依靠美國的帶動,也和中國快速發展的紅利分不開關係。澳大利亞原本有著非常強勁的工業體系,然而在其投入美國懷抱後,不斷發展第三產業,變成了以資源輸出和服務行業為支柱的經濟體系。澳大利亞一些政客非常聽美國的話,總是對中國進行「污衊」,而且毫無事實依據。
  • 記者看臺灣:臺北真親切 「的哥」熱情媲美北京同行
    正在如火如荼興建的捷運施工現場,讓人感到就像走在北京的路上。吊車和挖掘機佔據了大部分路面,各種車輛聽話地擠在一起慢慢駛過,有一種安之若素的可愛。  由於急於回飯店發稿,記者得以放棄做團隊大巴,有機會搭乘了一次臺北「的士」。臺北的士起價70元新臺幣,基本裡程1.5公裡。一上車,的哥就一眼看到了我們胸前的記者標牌。「你們是大陸的記者歐,歡迎來臺灣。」
  • 中國大使善意提醒澳大利亞後,遭澳政客反擊:大家都別買中國商品
    今年4月,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在接受澳媒採訪時表示,「(中國)消費者會思考為何要購買澳大利亞出產的紅酒和農產品。」這一發言的背景是,澳大利亞在美國煽動下,不友好地掀起了對中國的「國際調查」。近日,澳右翼政客寶林·李·漢森公開喊話民眾,稱新冠疫情對於中國的打擊「全面且深入骨髓」,並呼籲澳大利亞民眾「停止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
  • 聯合國峰會遭「禁言」,澳大利亞看清現實:不夠格與美英平起平坐
    尤其對於澳大利亞這個在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自家士兵屠殺阿富汗平民醜聞事件而備受國際譴責的國家而言,能讓自家總理在這種大會上發言更是意義非凡,而總理莫裡森本人上周也對自家國會信心滿滿的保證,他將代表澳洲政府前往聯合國「糾正誤解」。但令莫裡森和整個澳洲都始料未及的是,聯合國方面卻早在10日就對外宣布:澳洲總理莫裡森並不在受邀請發言的領導人之列。
  • 澳大利亞政客又要玩火?建議莫裡森:我們承認臺灣是「國家」吧
    常言道,不作死就不會死,澳大利亞正在「作死」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且也是越來越大膽。為了對抗中國,澳大利亞政客先是提出了「以華制華」的政策,希望利用華裔來對抗中國。現在澳大利亞政客又來玩火,妄圖通過打「臺灣牌」來惹怒中國大陸。
  • 為了讓中國恢復進口煤炭,澳大利亞媒體無恥造謠
    在中國出手對澳大利亞企業進行限制之後,澳大利亞國內並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甚至部分政客還在叫囂,要求澳大利亞尋求盟友幫助,一起來對中國進行制裁,讓他們也嘗嘗被制裁的滋味。 據觀察者網報導,澳大利亞節目主持人表示,澳大利亞有價值十來億美元的煤炭停留在中國境外,無法入境,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有數十億民眾在與嚴寒做鬥爭,甚至中國還鬧電荒了。 這完全就是惡意造謠以及抹黑,在沒有了解到事情真相的時候,貿然發表這番言論,會繼續破壞雙方關係。從該行為來看這一回澳方媒體是被逼急了?為了讓中國恢復進口煤炭,澳大利亞媒體該行為堪稱無恥造謠。
  • 女人出軌,為何大都執迷不悟不肯回頭?源頭就在這裡!
    女人出軌,為何大都執迷不悟不肯回頭?源頭就在這裡!有一件事情是戀愛和婚姻中的人們永遠都無法忍受的,那就是出軌。如果是戀愛,一般稱呼為劈腿,結了婚的叫做出軌。不管稱呼為何,這件事情的惡劣性質都是一樣的。雖然如今出軌的大部分都是男人,但是男女雙方都是會出軌的,女方出軌也並不稀奇,男女雙方比起來只是概率大小的問題而已。並且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男人為性出軌,女人為情出軌。這種說法很多人都認為不公平,但並不是毫無依據的。
  • 為何建議別去澳大利亞旅遊?華春瑩回應!澳為何對華沒事找事?
    我們也奉勸澳大利亞方面正視問題,採取切實措施維護和保障在澳中國公民的安全和權益。俄羅斯東方新觀察網站6月5日發表俄羅斯亞太問題專家弗拉基米爾·捷列霍夫的文章,分析了澳大利亞為何要在對華關係上製造問題。然而,從4月底開始,澳大利亞的立場轉變為儘可能避免主觀臆斷地怪罪中國。儘管如此,莫裡森政府之前的「小動作」沒有逃過北京的眼睛,後者這次決定給澳大利亞一點顏色看看。一般來說,澳大利亞在文化、政治乃至國防領域倒向美國和盎格魯-撒克遜世界看起來是非常自然的。
  • 人民日報鐘聲:澳大利亞一些政客無理指責中方,十足虛偽
    人民日報鐘聲:澳大利亞一些政客無理指責中方,十足虛偽 澳大利亞軍方日前公布調查報告,證實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一些澳大利亞軍人涉嫌戰爭罪,製造了多起殺害無辜平民和俘虜的事件。
  • 牛仔外套搭配小白鞋,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何她就穿得像明星?
    牛仔外套搭配小白鞋,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何她就穿的像明星?眾所周知,女生都有強烈的購買慾,要問一個女生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答案大概就是買買買了。所以,我們的審美也不會一直停留在某一個階段,一天一換不至於,但是一季一換絕對是常有的事情,換換句話來說,女生作為出現頻率極高的服務者,牛仔外套必須得與時俱進才不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確實,牛仔外套或許不夠奢華,卻有著十足經典的魅力,不管什麼樣的女人,只要有過一件,就一定會想要第二件。
  • 我對你又何止是執迷不悟是什麼歌 《執迷不悟》歌詞完整
    抖音我對你又何止是執迷不悟是什麼歌,相信大家也是聽到過「我對你又何止是執迷不悟」這句歌詞,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歌呢,可能還有些小夥伴不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抖音我對你又何止是執迷不悟是什麼歌
  • 【澳大利亞政客建議承認臺灣是國家:我們也可以來硬的】12月15日...
    2020-12-16 08:27:37來源:FX168 【澳大利亞政客建議承認臺灣是國家:我們也可以來硬的】12月15日,昆士蘭自由國家黨議員克裡斯滕森接受澳大利亞「天空新聞」的連線採訪。
  • 善意的提醒,卻遭澳大利亞政客反擊,呼籲民眾:停止購買中國商品
    但善意的提醒似乎被澳大利亞一些政客視為威脅,大量右翼政客開始鼓吹反華,更有議員呼籲民眾應停止購買中國商品。在對華關係問題上,一些政客看似強硬的背後實則是對民眾和國家的不負責言論,比如這位揚言要斷絕兩國貿易,抵制中國商品的議員。中澳兩國雖然在政治立場上各有不同,但兩國的經貿往來密切,澳大利亞作為外向型輸出國,其和中國的經貿合作對本國經濟尤為總要。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這一位置是美國也無法代替的。
  • 為何建議別去澳大利亞旅遊?華春瑩回應
    為何建議別去澳大利亞旅遊? 青春浙江一起改變世界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澳大利亞政客又開腦洞:我們乾脆承認臺灣為「國家」算了
    (觀察者網訊)在企圖利用本國華裔「以華制華」後,澳大利亞政客又妄想打「臺灣牌」。近期,外媒頻繁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話題,引起澳政府不安。為此,澳大利亞昆士蘭自由國家黨(LNP)議員克裡斯滕森(George Christensen)15日接受採訪時竟建議稱,政府應該通過所有的貿易和外交途徑來結束兩國持續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在談及原因時,克裡斯滕森聲稱:「中國最不想見到,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正式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中國如果要來硬的,那澳大利亞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