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支持開展新冠病毒全球調查,就中國疫情透明度問題提出異議後,中澳之間潛藏在合作表層下的矛盾似乎被徹底激化。
對此中國駐澳成競業大使對澳善意提醒,澳洲態度或讓中國人民失望,從而影響兩國的經貿合作。但善意的提醒似乎被澳大利亞一些政客視為威脅,大量右翼政客開始鼓吹反華,更有議員呼籲民眾應停止購買中國商品。
澳政府忙著滅火,後座議員們持續叫囂針對中國
考慮到兩國關係出現的裂痕,澳政府內部正極力平息國內的一些聲音,但澳後座議員們卻將中國話題當作自己的政治籌碼,一些負面的聲音往往傳播得更快,近日澳右翼政客寶林·李·漢森公開呼籲民眾要停止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在對華關係問題上,一些政客看似強硬的背後實則是對民眾和國家的不負責言論,比如這位揚言要斷絕兩國貿易,抵制中國商品的議員。
中澳兩國雖然在政治立場上各有不同,但兩國的經貿往來密切,澳大利亞作為外向型輸出國,其和中國的經貿合作對本國經濟尤為總要。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這一位置是美國也無法代替的。
澳小麥反傾銷調查不應被捆綁看待
澳大利亞一些政客試圖將中國對澳小麥的雙反舉措與其政府此前呼籲的新冠調查捆綁,宣傳中國「報復」行為,由此引發的一些輿論無疑是在將中澳兩國的關係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針對一些澳政客的不懷好意,中方外交部在5月11日正面回應稱,中國有關部門對澳小麥進口的調查屬於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並且這一調查在18年就已經開始了。
澳大利亞一些政客們的無知在此次事件中暴露無遺,國際貿易中反傾銷調查是保障本國同類產品免受不利影響的重要手段。為此中國對澳小麥進行調查合情合理,並且也是在掌握了一定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才發起的。
澳政客此時重提抵制中國製造有可能引發其國內的市場混亂,對澳居民的生活帶來影響,所謂的抵制中國製造不僅可能進一步破壞兩國的關係和貿易往來,最終需要承擔代價的還是澳本國的民眾,政客們有必要為自己的發言負責,試圖以中國話題炒作的想法是不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