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中國,澳大利亞免費向7個太平洋島國提供商業電視節目

2020-12-11 海峽資訊V

中國的綜合實力近年來逐漸強盛,國家的影響力也在穩步上升,這讓許多老牌西方國家感到不安。為此有些西方國家的政客專門製造有關中國的謠言,試圖製造輿論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

在這場輿論鬥爭中,媒體是一個必須爭奪的陣地。近日澳大利亞就想通過免費提供電視節目的方法,在太平洋島國地區抵抗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以此鞏固本國的話語權。

澳大利亞免費提供節目

根據中國經濟網5月25日的報導,澳大利亞即將從本周開始執行一項文化輸出計劃。該計劃為期三年,由首都坎培拉向包括斐濟在內的7個太平洋島國電視臺免費提供商業電視節目。

這些節目包括一些深受歡迎的肥皂劇以及真人秀,澳國外長佩恩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媒體的聯繫提升太平洋國家對澳大利亞的好感。有專業人士分析,這項決策說明了澳大利亞政府希望利用媒體擴大話語權的意圖,其背後正是對於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恐懼。

前些年因為經濟原因,澳洲政府對電視臺的預算進行了大幅削減,這才導致的澳大利亞電視節目在太平洋島國的傳播急劇減少。

但是澳大利亞留下的媒體空間正在被中國填滿,看到這一事實的西方國家感到非常擔憂,所以決心加強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影響。但是也有媒體工作者認為,澳大利亞政府此舉未必能獲得預期的成果,倒不如選擇和這些太平洋地區的電視臺合作,製作出適合當地民眾收看的電視節目。

中澳關係急轉直下

從年初疫情爆發開始,澳大利亞就沒有停止對中國的污衊,而中國方面也迅速作出反擊。這一個月以來中國暫停了4家澳大利亞牛肉廠商的進口,同時也宣布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徵收反傾銷稅。

這一做法使得澳大利亞國內的反華政客反應更加激烈,甚至有些人呼籲應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甚至讓兩國經濟徹底脫鉤。一時間兩國關係急轉直下,迄今也沒有轉好的跡象。

事實上澳大利亞的國內經濟已經嚴重依賴於中國,畢竟正是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才能支持澳大利亞出口的原材料和農產品。

此次中國的制裁已經對澳洲經濟造成影響,但是澳大利亞政府完全沒有吸取教訓,反而打算利用媒體來對抗中國的影響力。然而歷史大勢不會因個人意願而扭轉,即使澳大利亞臨時抱佛腳,也不能遏制中國日漸強大的綜合實力。

參考消息來源:中國經濟網

免責聲明:

(本文由海峽頭條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轉載前請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因為中國,澳大利亞急了,決定向7個太平洋島國免費送「援助」
    據環球時報5月25日報導,因為近些年來中國和太平洋一些島國的國際合作來往越來越密切,與此同時,中國在該地區的國際影響力也一直呈現上升趨勢,而這對於一直將太平洋島國視作是自家「後院」的澳大利亞來說,似乎有些耿耿於懷了,甚至已經有些急了,所以,近段時間澳大利亞方面為了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
  • 助力太平洋島國抗疫,中國從未缺席
    (圖據人民網)1月4日,彭博社以「中國的缺席令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提升」為題發布文章,聲稱疫情期間中國幾乎沒有為太平洋島國提供抗疫支持,而澳大利亞政府則承諾將撥款5億澳元,為鄰國購買疫苗,幫助周邊地區從疫情中儘快恢復,藉機提升了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
  • 太平洋島國呼籲澳大利亞關注氣候變化 而不是中國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導外媒稱,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表示,即將到來的太平洋島國論壇的焦點應是氣候變化,而不是中國。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8月4日報導,在很長時間裡,太平洋島國並非國際外交舞臺的焦點。不過,隨著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日益增加,這些島嶼成為各國發展援助項目和魅力攻勢的青睞地。
  • 澳大利亞將援助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社微特稿】澳大利亞13日宣布,將向多個太平洋島國提供總計5億澳元(約合23.88億元人民幣)資金,幫助這些鄰國應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13日在吐瓦魯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發布聲明,說這筆款項將從澳大利亞現有國際援助預算中調撥,主要用於幫助太平洋島國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吐瓦魯、帛琉和萬那杜等多個太平洋島國代表當天在論壇上指責澳大利亞應對氣候變化不力。這些國家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呼籲把全球變暖作為論壇的首要議題。
  • 外媒文章:中國回應太平洋島國關切獲稱讚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路透社11月19日刊文稱,雖然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之前的造勢中,東方和西方都對太平洋島國格外重視,但在峰會上,對它們有影響的關鍵問題——氣候變化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被邊緣化了。而中國則回應了這些太平洋島國的關切。
  • 斐濟總理:澳總理莫裡森侮辱太平洋島國,中國就不會
    姆拜尼馬拉馬16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莫裡森15日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上「表現得高高在上,非常無禮」,並稱他侮辱了太平洋島國,而中國就不會。《衛報》報導截圖  當地時間16日,為期4天的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在吐瓦魯首都富納富提閉幕。姆拜尼馬拉馬在會議結束後接受了《衛報》的專訪,期間多次斥責莫裡森15日在會議上「表現得高高在上,非常無禮」。
  • 太平洋島國峰會諾魯為何招惹中國?專家:與臺當局和澳大利亞關係密切
    (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環球時報9月5日報導)作為3日到6日太平洋島國論壇年度峰會的東道國,諾魯(Nauru)近日陷入外交風暴的中心。《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4日報導稱,參會的中方代表在與該國總統巴倫·瓦卡發生「簡短言辭交鋒」後離開了會議。
  • 太平洋島國談為啥選擇靠近中國:澳大利亞做不到的,中國可以
    編者按:「太平洋島國成地緣政治戰場」「南太群島——中國全球角力新前哨」……本周,一年一度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拉開帷幕,這本是這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的一件盛事,但中國卻「意外」地再次成為一些西方人士和媒體議論的焦點。除了渲染中國闖入所謂該地區大國的「後院」,過去一段時間,中國還被抹黑在當地搞「白象」工程,製造「債務陷阱」等。
  • 美國攛掇澳大利亞:一起在東南亞對抗中國!你們能先把疫情解決嗎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面對如此嚴重的本土疫情,美國白宮當局居然還有閒心教唆澳大利亞,要後者加大在東南亞與中方對抗的力度。2016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曾通過了一個「太平洋升級戰略」,該戰略簡單的說就是要強化澳大利亞對大洋洲的關注度,加強澳大利亞與太平洋各島嶼小國從經濟到戰略的全方位互動。而就在上周,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亞瑟·卡爾瓦豪斯在出席雪梨的一個商業峰會時就提到了這一戰略。
  • 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可以優勢互補、開放合作、共享發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12月19日,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太平洋島國藍皮書:太平洋島國發展報告(2020)》。報告認為,南太平洋地區在國際政治、外交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美國、日本等域外大國紛紛謀求與太平洋島國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未來,隨著國際地緣政治持續變化、海洋問題日益嚴峻,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外交等活動將繼續保持積極態勢。
  • 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向太平洋島國記者團宣介第二屆「一帶一路...
    新華網蘇瓦5月13日電(記者張永興)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近日向太平洋島國記者團宣介最近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錢波在宣介時表示,太平洋島國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中國擁有資金、技術、市場優勢。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
  • 與中國臺灣有關係太平洋最富的島國帛琉
    位於西太平洋,屬加羅林群島,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由200多個火山島和珊瑚島組成,分布在南北長640公裡的海面上,其中只有8個島有常住居民。 帛琉全國總人口2.18萬(2017年),全國有三分之二人口在首都柯若居住。多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官方語言為帛琉語,通用英語。全國73%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中41.6%信奉羅馬天主教,28.3%信奉基督教新教。
  • 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將退出巴新和太平洋島國市場
    綜合巴新主流媒體12月上旬報導,巴新基納銀行(Kina Bank)與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達成協議,將收購後者89.91%的巴新業務和100%的斐濟業務。基納銀行於巴新註冊成立,在巴新證券交易所上市。該行去年收購澳新銀行在巴新零售業務,目前擁有16.5萬客戶,是巴新第二大零售銀行。收購完成後巴新客戶數量將超過50萬。
  • 「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開幕,馬蜂窩發布太平洋海島攻略
    近日,2019「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在薩摩亞開幕,馬蜂窩旅遊網發布了《太平洋海島攻略》,盤點馬蜂窩平臺上最有趣的太平洋小眾海島玩法,幫助遊客了解更多太平洋島國的旅遊資訊,打卡新的小眾海島。
  • 澳媒文章:太平洋島國希望自主處理同中國的關係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導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絕大多數太平洋島國希望並歡迎中國資助建設急需的基礎設施,歡迎中國援助當地衛生事業,讚賞北京對氣候變化威脅的理解。文章稱,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現在公開對澳大利亞的氣候變化政策表示失望和不滿,他們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關注重點與澳大利亞截然不同,他們對中國表現出的興趣表示歡迎。文章稱,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澳大利亞的地區安全重心與太平洋島國的安全重心存在矛盾。
  • 習近平:對太平洋島國的投入只增不減
    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主旨講話,闡述新形勢下中國深化同太平洋島國關係的政策舉措,強調中國是島國真誠朋友和合作夥伴。習近平指出,中國和太平洋島國雖然相距遙遠,但雙方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陸續同8個太平洋島國建立外交關係,雙方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 愛心一萬裡:中國援助太平洋島國抗疫物資安全抵達
    人民網巴黎6月2日電(記者 何蒨) 一架滿載醫療物資的大溪地航空包機於5月24日、25日分別在斐濟及法屬玻里尼西亞首府的機場降落,包機運輸的醫療物資除了當地採購的醫療物資外,還包括中國政府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簡稱對外友協)向南太平洋各國提供的衛生防護用品、新冠測紙及呼吸機。
  • 《太平洋島國發展報告(2020)》和《劍橋太平洋島民史》新書發布會...
    前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特使、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杜起文,聊城大學校長、中國太平洋學會太平洋島國研究分會會長王昭風,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副社長梁豔玲,以及來自國家部委、新聞出版、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外事部門的領導和專家40餘人出席了新書發布會。
  • 日報評述:美澳阻撓中企進軍太平洋島國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日本經濟新聞》12月30日刊發題為《太平洋島國成美中爭霸最前線》的報導,作者系記者松本史,文章指出,南太島國對於美國及其同盟國澳大利亞來說在地緣政治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他們都在阻撓中企的業務進入該地區。
  • 澳大利亞氣候政策被批
    來源:環球網13日,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在吐瓦魯開幕。據法新社13日報導,論壇召開前夕,一些體量較小的成員尖銳批評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但後者卻正專注於在該地區內對抗中國影響力。一些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此前表示,本次論壇應關注自身,不要過度聚焦中國議題。為緩解相關批評、拉攏太平洋島國,澳總理莫裡森13日宣布,將提供3.4億美元用於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不管你在桌子上放了多少錢,都不足以成為你不做正確事情的藉口。」吐瓦魯總理索波阿加13日回應道。莫裡森宣布提供的這筆援助將用於可再生能源和災害重建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