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敗走」人人車,二手車電商揮別「三足鼎立」時代

2020-12-12 財經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8 13:28

六年前,如果李健賣車沒有遇到車販壓榨,他可能不會進入二手車行業,依然在全球頂尖的網際網路公司當高管。但六年後,李健卻不得不離開其親手創立的人人車。

啟信寶信息顯示,10月15日,李健分別以「自然人股東」和「執行董事」的身份退出北京人人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如今,李健在百科詞條上的身份也已經變成了「原人人車CEO」。創始人「出走」,等待人人車的是被收購的命運。

圖片來源:啟信寶

有消息稱,人人車將作價8000元被出售給58同城,隨後雙方紛紛否認。10月27日,一位58同城內部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最近58同城對人人車的收購已經敲定,具體金額尚不清楚,目前李健已經去58同城任職,擔任汽車業務板塊負責人。」

事實上,此次58同城收購人人車並非空穴來風。「早在2019年底,公司內部就曾傳出58同城收購人人車一事,當時部分員工還很期待。」人人車員工張京(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能順利轉到58同城工作,會比留在人人車等待被裁掉,拿到幾千塊的補償要好得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夜坍塌的。曾位居國內二手車電商平臺三強之列的人人車,何以淪落至此?

靠一個不成熟的「故事」脫身

人人車的危機,要回溯到2019年初。當時,員工陷入裁員的恐慌中,一時間關於人人車破產的傳聞甚囂塵上。就在此時,人人車突然推出合伙人制度。

按照合伙人制度,員工可以選擇自願購買一種4萬元的「資源包」升級為「合伙人」,或是直接離職。合伙人與人人車不再是僱傭關係,他們從人人車購買銷售線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彼時,這一制度被認為是人人車在變相裁員。如今回過頭來看,這只是人人車為了從這場風暴中脫身倉促間所做的一個決定。

「合伙人制度推出半年前就已經進行了試點運行,但就制度本身來說籌備的並不完善。當時為了給市場和投資者一些反饋,人人車迫不得已緊急『上線』了這個制度。」曾處在核心崗位的人人車前員工許立(化名)告訴記者。

從目前人人車的境遇來看,合伙人制度並未幫助其翻身。事實上,人人車的合伙人制度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伙人,不與人人車共享股權或是共同分配利益,人人車也很難對加盟店的服務進行監管。

「我們只是從人人車平臺上購買線索(流量),其他的交易、售後都是在店裡完成。」北京某人人車嚴選店人員稱,自己之前就是人人車的一名評估師,合伙人制度推出後轉型成為合伙人。

10月22日,記者在北京南五環外的人人車嚴選店看到,店裡到處都掛著印有人人車字樣的橫幅。店內的一位人員告訴記者,自己既是評估師也是銷售,店內的車輛都上架了人人車平臺,但用戶所交的購車款不會走人人車平臺,而是這家店所屬的公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段思瑤 攝

人人車官網「加盟合伙人」一欄顯示,想成為合伙人加盟,必須繳納3.8萬-6萬元套餐包和5萬-7萬元的保證金,可獲得人人車提供的品牌授權等支持。「第一批合伙人基本都是內部孵化的,目前也有做的好的,但只是少數。」張京說。

不斷有員工離開

「我是去年中旬主動離職的,走的時候團隊人員已經縮減了很多。在2017年底巔峰時期,人人車全國員工超過1萬人,等我走的時候已經縮減到了700人左右。」許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圖片來源:人人車官網

目前,人人車的員工數量還在急劇減少。「身邊不斷有同事離職,很多人都不願意再等下去了,有了好的工作機會就走。」張京說,最近自己身邊有好幾個同事都有離職打算。

與此前被暴力裁員的境遇不同,眼下人人車的很多員工都在主動離職。「之前被裁掉的那批員工中,很多人的補償款都延期發放了,甚至有的直接停掉。」張京認為,補償款其實也沒有多少錢,還不如主動離職。

從2018年開始,人人車內部颳起了裁員風暴。曾在人人車瀋陽分公司負責銷售工作的王強(化名)說:「2018年11月的某天,公司要求員工回公司坐班,但沒過兩天,公司就以上班玩手機為由將我裁掉,沒有任何補償。工作了三年的員工只給一個月工資補償,不同意就強制開除。」

早已離開人人車的張建(化名),是少數提前預知危機的員工之一。「2017年時我就感覺到2018年二手車市場行情可能會不景氣,因為當時大部分的平臺都在虧損,人人車也關閉了一些不盈利的城市網點,當時我隱約感覺到南昌的站點可能會關,隨後我就辭職了,沒想到離職幾天後就有了裁員的消息。」張建說。

李健曾把人人車虧損的原因歸結為:員工沒有盡心盡力,導致交易效率不高。許立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第一個月入職人人車的銷售人員經常會是當月的銷售冠軍,但接下來絕對不會,因為他們工作的重點已經不是在服務平臺上了,而是謀求私利。」

這種現象也就是所謂的「飛單」,銷售與二手車商達成某種交易協議,車商一旦成交就會發回扣給銷售人員,甚至有的評估師會收取買賣雙方的錢財,在評估車輛的價格上做手腳。

據許立透露,這種畸形的現象當時在人人車內部已經普遍存在,合伙人制度也是為了遏制內部員工謀求私利。

危機早有徵兆

在公眾的視野中,人人車是在經歷了2019年初那次破產傳聞後才開始沒落的。但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人人車就在走下坡路。

當時,瓜子、優信、人人車在前一輪的廣告大戰中已突出重圍,新的一輪廣告燒錢大戰馬上開始。雖然二手車電商平臺已經花了兩年時間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去培養市場,但用戶對線上購買二手車的認知度還很低。

圖片來源:人人車官網

「哪個平臺上可選的優質車源多了,消費者自然就會向那裡集中,來了車源消費者又會進一步來。當時各個平臺都試圖在短時間內搶佔更多市場,因為二手車電商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一位二手車電商平臺從業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雖然人人車是二手車電商領域上線最早的平臺之一,但在當時仍需要配合對手燒錢做廣告,這意味著人人車需要更多資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人人車掉隊了。

「李健曾在人人車2016年的一次內部會上提到,公司的一筆融資沒有按時進來。」許立認為,這是人人車掉隊的第一個節點,因為當時二手車電商平臺的玩家幾乎都順利融資,人人車失去了佔領市場的先發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月,優信獲得4億美金D輪融資;同年3月,瓜子二手車宣布獲得2.045億美元A輪融資;同年9月,人人車才等來了1.5億美金的D輪融資。隨後在2017年,人人車融資又再次落後:1月,優信獲得5億美元E輪融資;同年6月,瓜子二手車獲得B輪超4億美元融資;人人車則在當年9月底獲得來自滴滴等機構的2億美金戰略投資。

許立坦言,到了2017年下半年,人人車的經營情況已經出現問題,收縮了部分城市不盈利的網點。緊接著在2018年,人人車就爆發了大規模裁員。

如今,再回憶起那段在人人車工作的日子,許立認為人人車淪落至今與李健帶領的團隊不無關係。「人人車的團隊是初次創業,李健當時創業的初衷也是因為自己賣車受到了欺騙,所以在公司日常運營中的管理不夠『狼性』,甚至不屑用一些行業慣用手段去和對手競爭。」許立說。

產品經理出身的李健,最終也沒能成功拯救自己創業後的首個產品——人人車。或許,真正的商業競爭,遠比設計好一個產品要艱難殘酷得多。

二手車電商正回歸理性

從廣告大戰搶佔市場,到大規模裁員、業務收縮,再到如今的創始人「敗走」,人人車只是國內二手車電商平臺的一個縮影。

今年年初,優信向員工發送了一封《優信停工待崗通知書》郵件,部分員工被停工待崗,甚至有的員工被迫主動辭職。在此之前,為了獲得資金,優信還將旗下二手車交易衍生的助貸業務與58同城的Golden Pacer進行合併,並出售了優信拍等業務。至此,優信只剩下了全國購業務和一個尚未規模化的自建二手車庫存計劃。

從2014年起,在資本的裹挾下,包括車易拍、車王、人人車、優信拍等二手車電商平臺紛紛成立。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有關二手車電商的投融資超過10起,其中有近五成的投融資金額超過6000萬元。

資本進入後,二手車電商平臺開始了蒙眼狂奔之路。直到2017年,資本和市場開始向頭部企業集中,瓜子、人人車、優信突出重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如今,隨著人人車和優信的相繼「凋零」,維持了三年之久的格局正在坍塌。從當初資本的青睞,到現在的境況,讓人不禁唏噓: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未來在哪?

「目前二手車電商平臺探索出來的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在具體的運作上可能會出現問題。」一位二手車流通領域的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尤其是在資本的助推下,平臺往往會犧牲利潤,追求規模,甚至有的時候連創始人也無法掌控,所以過快增長未必是件好事。

在經歷過榮耀與黑暗時刻後,二手車電商們正在回歸理性。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與剛開始想要在線上實現交易鏈的閉環不同,線下交易正在被越來越重視。如,瓜子的嚴選直賣店,人人車嚴選店。

「二手車本身離不開線下的交易場景,國內二手車電商平臺也一直在探索之中,與行業發展、市場需求契合度高的可能就會找到一條出路,如果和實際出現脫節發展就會比較困難。」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線上交易應與線下場景配合,在進行線上交易的同時,以線下示範點作為支撐。

在羅磊看來,二手車電商無論任何模式不要追求規模,先把利潤做出來,然後再擴張規模,這樣才能保證生存。

相關焦點

  • 深度|李健「敗走」人人車,二手車電商揮別「三足鼎立」時代
    六年前,如果李健賣車沒有遇到車販壓榨,他可能不會進入二手車行業,依然在全球頂尖的網際網路公司當高管。但六年後,李健卻不得不離開其親手創立的人人車。啟信寶信息顯示,10月15日,李健分別以「自然人股東」和「執行董事」的身份退出北京人人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如今,李健在百科詞條上的身份也已經變成了「原人人車CEO」。創始人「出走」,等待人人車的是被收購的命運。
  • 人人車李健:新能源二手車交易亟需建立行業標準
    作為國內領先的汽車交易平臺,人人車CEO李健受邀出席並發表演講。李健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二手新能源車的置換期已經到來,當務之急是行業上下遊緊密合作,建立更加智能化、規範化的標準,加速新能源二手車交易流轉。  從2014年到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超10倍,保有量遠遠超過200萬輛,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 58收購人人車傳聞背後:二手車電商的「冰與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58收購人人車傳聞背後:二手車電商的「冰與火」模式未明,困局待解,二手車電商前路依然撲朔迷離。在一場「被收購」傳聞之後,沉寂許久的二手車電商人人車再度進入公眾視野。10月21日,有媒體報導稱,58已完成對人人車的收購。
  • 人人車「被破產」 二手車電商,出路在哪?
    人人車「被破產」 二手車電商,出路在哪?  上周,二手車電商人人車「破產」「關站」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媒體上不脛而走,引發行業極大關注。  人人車則回應稱,相關消息不實,人人車不存在「破產」「關站」等情況,目前一切業務運轉正常。而據媒體報導,人人車「被破產」事件背後源於其「戰略升級」。
  • 人人車「嗑」瓜子,二手車電商奏響冰與火之歌
    而人人車方面則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應稱,個別分公司正在進行「合伙人」業務培訓,總部不了解具體情況。   人人車的內訌始自十天前宣布的新一輪戰略升級。2月18日,網上流傳出「人人車暴力裁員、幾近破產」的消息。隨後人人車官方微博闢謠,並表示已對惡意造謠行為報案。當天下午,人人車創始人兼CEO李健發布一封內部信,宣布人人車正式啟動新一輪戰略升級,全面推行「合伙人」模式。
  • 二手車電商草莽時代已終結,「技術」才是行業未來的C位熱詞
    原標題:二手車電商草莽時代已終結,「技術」才是行業未來的C位熱詞 二手車電商一路受到的燒錢大戰、盈利模式不清晰、服務漏洞頻出的質疑從未間斷,和其他被網際網路革命的傳統行業一樣,即使穩坐行業頭三把交易的優信、人人車、瓜子,在上岸之前也必然經歷陣痛。 血戰藍海 關於「為什麼進入二手車行業」這個問題,戴琨、李健和楊浩湧各有各的答案。
  • 人人車1萬港元易主58同城 二手車電商燒錢不止盈利難
    10月22日,時代周報記者就上述出售計劃向58同城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回復「消息不實」。同日,時代周報記者多次電話聯繫李健,但其電話始終處於通話狀態。針對網傳各種版本的收購消息,人人車近日對外宣稱:「相關消息不實,保留依法追究不實消息散布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 二手車電商的大蕭條時代
    1931年美國的銀行倒閉潮、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2007年的次貸危機……每一次大市場沉睡的時代,都有個小市場活躍著。只是目前,這和諧的一幕沒有在國內發生。在經濟下行周期時,優信、瓜子、人人車等二手車線上交易平臺的日子並不好過。眾多廠商都在裁員、高層調崗、削減營銷成本,二手車平臺們也都沒能免俗。
  • 二手車電商不止盈利難
    10月23日,一名人人車前員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李健作為產品經理專業能力還是不錯,但是作為老闆,格局還是差了點。」 成立6年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正經歷最艱難的時刻。10月23日,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人人車近幾年的銷量和網絡關注度都在下滑,加上已有一段時間沒拿到新一輪融資,按照現有二手車電商的燒錢模式,選擇出售也是很有可能。」 抓住行業政策東風及二手車市場風口,人人車在2017年也曾一度成為國內最大二手車電商領域的領頭羊。
  • 二手車電商燒錢不止盈利難
    來源:時代周報原標題:人人車1萬港元遭賤賣? 二手車電商燒錢不止盈利難時代周報記者 李子慧 發自北京成立6年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正經歷最艱難的時刻。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人人車正初步計劃以1萬港元(約合人民幣8586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58同城。這筆潛在交易已得到人人車投資方騰訊和滴滴出行的支持。
  • 人人車新COO來頭不小 曾與李健秉燭夜談到凌晨四點
    日前,二手車廠商人人車旗下又添一員大將,阿里前高管劉自成出任該公司COO,將輔助CEO李健進行戰略布局、運營管理、組織升級、文化建設等工作,利用自身優勢幫助人人車進一步提升團隊戰鬥力。
  • 人人車為何駛入迷途?
    服務車商,甚至還成了二手車電商的一部分業務。問題的關鍵在於,誰能堅持到曙光初現的那一天。 早於2012年前後,就有人開始以網際網路的方式改造二手車市場各交易環節,但這一行業真正的熱度是從2015年開始的。主要原因則是C2C模式興起了,二手車電商需要直面用戶。瓜子二手車、優信二手車、人人車的廣告陸續投放市場。 這三家公司在此後形成了C2C的「三足鼎立」局面。
  • 二手車電商光鮮廣告語難掩行業亂象
    在二手車電商平臺中,上述報告顯示,二手車電商產業發展迅猛,人人車以46.7%的市場份額佔比位列C2C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領先於瓜子二手車的38.9%。    多渠道高頻次的廣告投放、明星代言的光環效應、朗朗上口的廣告語,都使人人車、瓜子等二手車電商平臺人盡皆知。
  • 二手車電商三足鼎立,瓜子是如何護得蜀地的
    瓜子二手車作為二手車電商巨頭之一,迄今為止才成立六年,它是憑什麼迅速取得今天的地位?本文通過分析瓜子二手車C2C的運營邏輯,透析電商應用在二手車市場的方法。
  • 58同城看上二手車生意?回應:收購人人車消息不實
    據天眼查App顯示,10月15日,北京人人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人人車創始人李健退出北京人人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股東、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由杜希勇變更為趙松,公司原股東王清翔、原監事陳穎、經理杜希勇也相繼退出。此外,企業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變更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今年2月以來,二手車電商平臺就多次被曝處境艱難。
  • 中國二手車生死局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瓜子二手車創始人楊浩湧 到了2017年,李健才在公司召開會議討論「人人車到底應該追求最大的用戶價值還是最大的市場規模」。 眼光與戰略,來自楊浩湧在與58十年鬥爭中得到的經驗。 2016年,李健曾稱,人人車的運營效率要比瓜子二手車更高。但事實上,由於兩者側重點不同,如果一輛車如果同時放在瓜子和人人車,瓜子總能更快的把車賣出去,「因為他們並不在意銷售是否把車賣給了車商,他們追求的就是極致的交易效率。」 到了2016年三季度,人人車幾乎已用光上一輪融資。這時,缺乏經驗的李健又出現了戰略失誤。
  • 優信、人人車、瓜子二手車主流渠道服務「溫度值」測評
    目前,主流的二手車購買渠道包含:線下二手車市場、4S店品牌認證二手車、二手車電商(以B2C模式代表優信、C2C模式代表瓜子二手車、人人車),4S店品牌認證二手車中,僅寶馬、奔馳、奧迪、豐田、大眾、通用等開展實體業務,由於可選品牌較少,暫未進行體驗。
  • 人人車,高品質的個人二手車交易平臺,大招在汽車後市場 | 獵雲網
    按照人人車CEO李健的觀點,以人人車目前的審核標準,國內幾乎一半的二手車都過不了他們的審核關。但這些車輛還是最終流向市場。不論營銷玩的多麼花枝亂顫,車品不好,一切都是白搭。受害者始終是買單的消費者。按照人人車CEO李健的觀點,以人人車目前的審核標準,國內幾乎一半的二手車都過不了他們的審核關。但這些車輛還是最終流向市場。不論營銷玩的多麼花枝亂顫,車品不好,一切都是白搭,受害者始終是買單的消費者。從媒體的角度來看,人人車借鑑了美國beepi類似的模式,做了一個創新的二手車交易模式,定位在高質量的二手車C2C交易上。
  • 創始人退出、被傳收購 誰是壓倒人人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把瓜子、優信收到的投訴和人人車放在一起做對比,會發現雖然二手車電商們收到的投訴數量雖然不少,但從分類上其實都大同小異,關於質量、交易過程的投訴佔了大半。換句話說,在二手車交易上,包括人人車在內的二手車電商們,所犯的錯誤其實是行業內的共性問題。
  • 人人車推二手車交易「支付寶」
    然而,當網際網路一路飛奔到現在,傳統行業開始擁抱網際網路以後,支付寶的局限性也也越來越多,尤其在二手車電商,即使重現「支付不方便、交易不安全,買賣雙方需要第三方監管」等問題,之前的平臺卻無力解決,而這恰恰又是二手車交易中最核心的部分。 李健的嚮往 李健對網際網路的看法一直很簡單:就是解決以前傳統行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