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人車推二手車交易「支付寶」,李健的「嚮往」是什麼?
截止到2016年3月,人人車單月成交量將突破1萬5千輛,距離人人車單月成交量突破1萬輛剛剛過去三個月。按照每單均價七、八萬元左右估算,這意味著人人車單月交易額已突破10億元人民幣,營收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
人人車的成長速度引發行業的大討論,究竟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創業團隊,能夠在競爭如此慘烈的二手車市場上,一次次用優異的成績獲得投資方和市場的肯定,他們的核心武器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一步活棋
支付寶誕生的2003年,當時正處於網際網路泡沫後的尾聲,雖然寒冷還未過去,但是以BAT為首的新格局已經悄然形成,每一次資本的寒潮過後,都是新一輪的大洗牌。
從一個後來者的角度看,做支付寶無疑是馬雲當年最正確的決定之一。支付寶是阿里所有業務中最核心、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其價值已經遠遠超過淘寶本身,所以2011年時馬雲不惜和雅虎、軟銀撕破臉也要把支付寶剝離出去。
事實也證明了馬雲的遠見,如果沒有支付寶的出現,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起碼遲滯10年,正是在支付寶的推動下,在線支付在國內迅猛發展,不僅促進電商行業的繁榮,並且打通了線下和線上環節,造就今天網際網路金融、O2O行業的火熱。
然而,我們重新回到2003年這個時間點,會發現馬雲當初並沒有想的太過深遠,任何高瞻遠矚首先一定是出於解決當下環境中的問題,否則就會成為陳天橋的「盛大盒子」生不逢時。
支付寶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淘寶C2C模式中,買賣雙方的信任和資金安全的問題。在電商初期,當時存在的問題主要概括為:支付不方便、交易不安全,買賣雙方需要第三方監管平臺,這些問題嚴重遲滯了電商行業的發展,但隨著支付寶的出現,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然而,當網際網路一路飛奔到現在,傳統行業開始擁抱網際網路以後,支付寶的局限性也也越來越多,尤其在二手車電商,即使重現「支付不方便、交易不安全,買賣雙方需要第三方監管」等問題,之前的平臺卻無力解決,而這恰恰又是二手車交易中最核心的部分。
李健的嚮往
李健對網際網路的看法一直很簡單:就是解決以前傳統行業存在的問題。如果網際網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無法解決看病難的問題,網際網路教育無法解決升學難的問題,本質上只是一種噱頭,無法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那這種創業一定會失敗。
李健創辦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的想法源於一次賣車痛苦的經歷。當時他開車去了北京最大的二手車交易市場,結果剛進去就被一群帶著大金鍊子、紋著紋身的黃牛團團圍住,又遭遇惡意壓價,體驗十分糟糕,李健回去後自己通過在論壇發帖賣車,花了2個月才把車賣出去。
至今為止,李健對賣車的經歷還是念念不忘:「只要和不守信的黃牛打過一次交道,不管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願意再跟你打交道了。我相信自己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我的感受也是一個群體的共同感受。」
可以說,傳統的二手車交易,黃牛車商一邊儘量壓低車主售價,一邊儘量提高售價,從中賺取差價,所以經銷商必須使買賣雙方隔絕。為了讓車輛賣出更高的價格,一些不良商家甚至會採取調整裡程表、私下翻新、隱瞞故障等手段,並且車輛出售後概不負責。
所以,當時還在微軟亞洲工程院的李健就開始琢磨了,為什麼不能創辦一個透明交易的平臺,繞開黃牛和黑心車商,讓個人車主與個人買家直接交易,解決掉公眾買二手車難的問題。這才是網際網路最應該做的事情!
2014年4月,李健用盡了身邊所有的人脈資源,終於分別認識了太平洋汽車網副總編杜希勇,和同樣出自百度的LBS事業部副總經理趙鐵軍、百度地圖技術負責人王清翔,並請來在汽車相關領域有多年經驗的專家們組成資深的線下團隊,開始人人車創業路程。
李健說,他創業的嚮往就是讓網際網路真正的去解決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不是在網上發洩情緒謾罵。謾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個世界應該多一些真正的行動者。
低調中積蓄力量
2015年底的時候,人人車聯合浦發銀行的資金監管平臺業務悄然上線,雖然是行業最早上線,並且到現在仍是業內唯一提供這項服務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但在當時,人人車並沒有高調宣傳。李健覺得這事是人人車應該做的,甚至是人人車早應該做的,幫助用戶提升在這個平臺的體驗。
圍繞著買賣雙方存在「支付不方便、交易不安全,買賣雙方需要第三方監管」等問題,人人車給予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買方只要將車款繳入浦發銀行的監管帳戶中,就可以高枕無憂等車過戶,而車輛一旦過戶,車款便會在最多2小時內打入賣家帳戶中,並且免手續費。
這個過程不僅安全,還十分快捷,在車輛檢測當天,雙方可以在人人車指定的線下監測點完成資金監管業務,從車輛檢測到過戶再到車款交易,全程都由人人車的工作人員進行服務。而隨著人人車未來的發展,這個項目也會不斷的優化,逐漸成為行業的標準。
「人人車就是在做引領行業標準的事情,因為我們是國內最早做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又是市場的領先者,像提出並且在廣告裡敢於宣傳14天退車等,我們都是第一家甚至是唯一的一家。資金監管這件事,我們不做,可能就沒人做。我不希望我的團隊把時間都浪費在無意義的口水戰上,我們應該切切實實的去解決用戶體驗上的問題。決定這個行業成敗的不是誰的聲音大,勝利取決於誰的口碑好。」對內對外,李健一再強調。
「把你的成績亮出來,讓質疑者啞口無言。」這也是李健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二手車作為O2O領域中較重的項目,一邊很難引起外界的關注,一邊又容易被質疑。外界更關注一些噱頭十足的項目,更喜歡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業者,這讓人人車看似很吃虧。
然而在李健看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創業者過早的曝光在聚光燈下,被捧得太高,往往容易心態失衡,同時外界的讚揚中也會掩蓋許多問題,這對創業者來講不是件好事情。BAT在剛創業的時候,馬雲被當騙子,馬化騰想賣QQ無人接手,可是後來呢,阿里和騰訊都成為千億量級的網際網路公司。
(責編:胡曉、陳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