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該劇反映的社會深刻又現實,但是無論怎樣每個善良又正能量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守護!同時,這個電視劇裡面每一位演員都是實力派啊,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優秀的劇了。看完後,你會理解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愛的一面,你會更理解這個世界,有很多你認為的痛苦,和別人相比之下真的算不了什麼。
首先,分析劇情,烏比斯環的平行故事情節每次都有反轉,不得不說,臺劇的劇情設計,演員質量確實讓我很佩服!正如片頭出現的是The world between us,一開始並不理解,看了幾集才知道,電視劇名稱的意義,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怎麼樣去定義好人壞人,如果說是很難定義,倒不如說是沒辦法定義。因為我們沒辦法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是好是壞,我們一直以為和惡的距離很遠,但其實一句看似簡單的玩笑話,一個毫無意義的跟評,都可能只有一步之遙。
倘若整個人投入到劇情裡,在時代的洪流裡,我們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當意外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可以假裝感同身受,不痛不癢的發表意見,或戲謔或悲憫,但只有自己成了當事人才會明白,眾生皆罪人…受害者和加害者發生了錯位和轉換,一直引人深思,到底什麼是惡,殺人當然是惡,當然應該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去謾罵殺人者的家屬,是不是惡。
最讓我佩服的是劇中的律師,專門幫殺人者打官司,這看上去似乎令人作嘔。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去幫殺人者,對,連他的妻子也不理解他。他說,他們當然有錯,應該得到法律制裁。但是我們應該去幫他找到犯錯的原因,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 ,然後再去制止社會上更多的人犯錯。我們與惡的距離,有時候很遠,有時候很近,道德輿論 無形中也是殺人者。
其次,演員們演技炸。好幾場哭戲看著都會有淚目的感覺,加害者家庭和受害者家庭都是受傷的人,他們都沒有錯,但要去承受養育了20多年孩子帶來的爛攤子。一個人犯罪,全家都要在漫天的陰霾裡度過,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這也是難得的好劇。
實際上,劇裡的每一句安慰,每一次對話都是發人深省的,「為什麼是我」「可能因為你比較勇敢」 。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王赦一直堅持找出犯罪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僅僅定罪。站在被害者家屬的立場上,他這麼做無疑在為犯人逃離死刑。到他最後因為沒有提前收到通知,李曉明就執行死刑的事情而喝得酩酊大醉,和嶽父說的那一番話才知道他的追求 。
總之,人間各有苦,對於生活,對於身邊的人或事,充滿著無力感 。政治工具還是事實真相,媒體該怎麼發聲?人情和法制有時是相衝突的,怎樣辯駁才能真正實現合理量刑?怎樣幫助弱勢群體,避免孕育出更多的小丑?不可否認,不論何時,社會總是有等量的問題,就像人生每個階段總會有等量的煩惱。而每個不屈服於與問題搏鬥的人的生活都是一部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