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9.4分神作,成功撕掉臺灣偶像劇標籤

2020-12-13 史塔克電影

4月21日,一部豆瓣9.4分的神作《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美收官,讓臺灣影視劇成功地撕掉了偶像劇工廠的標籤。

無獨有偶,在今年的三月份,臺灣的一部苦情翻拍劇作《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可以稱之為三月份電影市場的「黑馬「,讓哭戲撐起了陽春三月影院的半邊天,上映40天9.5億的票房成為了打敗了許多跨年賀歲的大片,成功進軍2019電影票房的前十名。敏銳的影院也嗅到了影片中潛藏的商機,即刻調整了排片的密度,一周之內排片率上漲了50%。

臺灣電影IP化進程

對於臺灣電影來說,2018年是不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三部最賣座的電影分別是年末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比悲傷「)、《角頭2:王者再起》和《花甲大人轉男孩》。

《比悲傷》是取得授權,改編自韓國的同名電影;《角頭2》是賣座電影的續集片;《花甲大人轉男孩》是高收視率同名電視劇的改編劇作。同時,年度臺片排行榜第四和第六的分別是《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和名列第六的《粽邪》都是取自民間故事傳說的鬼片;排名第七的《鬥魚》同樣改編自同名的高收視率電視劇作。

可以看出,在前十名的排名榜單中,有六部都是IP電影。而在2017年只有三部(紅衣小女孩系列、九把刀小說、名人事跡改編),所以,2018年是臺灣電影IP起飛的一年!

對於電影和電視行業來說,IP比原創故事和角色都存在著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營銷推廣和目標受眾這一層面。找到一個有號召力和知名度的IP,發展成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在預熱階段炒熱話題,製造有市場影響力的衍生產品,都是IP電影所具備的特點。

對於製片人來說,找到對的IP,最大價值就如同好的菜品需要好的食材一樣,而對於合適的烹調方法並且搭配一顆充滿情感共鳴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比悲傷》和《角頭2》以及最近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IP劇作中,將情感共鳴的心建立的最好,最具有代表性的翹楚作品。

《比悲傷》是林孝謙第五部劇情作品,他的過往作品中,都以文藝片見長,而這次能夠將韓國的經典悲情片改為臺灣版本,情節變化不太多,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的喜劇元素。這部片子在臺灣和大陸的成功,中學生女生的支持居功至偉。出眾的選角和彼此間的情感火花才是票房成功的關鍵。

類型影視的突圍

在眾多的IP電影襲臺的情況下,《我們與惡的距離》無哦成為了近期臺片中的異數,它走的是類型路線。

去年的高分劇《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大膽的揭露了親子關係中的弊端,被稱為是臺灣版的「黑鏡」!而今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再度譜寫高分傳奇。

劇中的金鐘視帝吳慷仁,以及溫昇豪、周採詩、曾沛慈等等,都是臺灣地區大眾熟悉的面孔,而暌違臺劇15年後的回歸的賈靜雯強勢加盟,為觀眾提供了人氣上的支持。

劇作圍繞著「無差別殺人案」展開,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從2009年至今,「無差別殺人案」發生了六期。劇中的嫌疑犯名字叫李曉明,他槍殺6人,引起21人受傷,而這部電視就圍繞著這樣一起揪心的案件展開。但是,它又和以往犯罪主題的影視劇不同,它所要聚焦的,並非兇手本人,亦或其作案手法與作案經過。

它關注的是事發之後,案件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審判者,辯護者之間的不同態度和他們所面臨的不同困境。主創在接受採訪時說過:

「拍這個故事的初衷,是想要撕掉標籤。我們沒有定義誰是惡、誰是善,想認同誰,由觀眾自己來決定。」

文藝片的主題和情感表達

家庭和幸福,一直都是臺灣電影近幾年的關鍵詞語。宋欣穎執導的動畫片《幸福路上》,何蔚庭執導的長片《幸福城市》,前者帶有個人自傳的色彩,而後者則是導演奔赴大陸發展之後你返臺的回歸之作。

除了這兩部以幸福為主題的家庭片之外,還有蕭雅全執導的《範保德》也堪稱去年最重要的臺灣電影。蕭雅全是臺灣知名導演,早在21世紀初期,他就拍了一部《命帶追逐》,但是反應遇冷只好退去拍廣告,期間經歷過《第36個故事》之後再次涉水,相隔了18年之後才以《範德堡》榮耀回歸。劇中不僅有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和家族情感,導演還嘗試著用西部片的方式將嘉義改頭換面,讓舊式的五金行、洗衣店、水果店、卡拉OK的那個熟悉的充滿回憶的場所以一種既臺又非臺的方式存在著。

去年的另外一部文藝片也值得記上一筆。與蕭雅全同為廣告導演,以《上岸之魚》跨足電影的賴國安,以五歲小孩存有前世記憶為切入點,來看臺灣當代核心家庭的延伸和崩毀,跳脫出去冷眼旁觀,製造出一個更廣闊的命題,也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

金馬獎新演員的突圍

在去年,「金馬獎」新演員項目的五項名額中,全提名了臺灣的演員。包括早已是「金鐘獎」影帝的傅孟柏《範德堡》、臺詞較少的路人角色張再興《角頭2》、首次演電影的黃聖球《誰先愛上他的》、以及謝章穎的《幸福城市》和鍾家駿的《只有大海知道》。

這些入圍的新人,他們的表演都有一種角色非他莫屬的氣質,比如張再興在片中飾演的表面逞兇鬥勇遇到危急卻膽小懦弱的黑道遜咖,就演員本人也曾經在黑道打滾甚至入獄,身上充滿了真實的江湖滄桑感;

鍾家駿和謝章穎也是一樣的,他們的戲中充滿困惑和憤怒,幾乎是和現實生活中的他們完美結合起來,真正的達到了生活和藝術的統一。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口碑吹炸!我們與惡,只差一個平庸的轉身
    這是HBO和臺灣公視聯合推出的一部劇集。HBO大家很熟悉了,公認的「神劇製造機」,以黃暴汙和高品質聞名的臺灣公視,是臺灣唯一的非商業無線電視臺,不受任何政府、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自播出就備受關注,在開播當天就榮登Google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臺劇的「文藝復興」
    9.5分,近三年華語劇集豆瓣最高分。 儘管《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未在大陸正式上映,但該劇播出過半後,每逢更新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而與其主演相關的話題「賈靜雯演技」還曾到排行榜第四。豆瓣網友紛紛驚呼「原來臺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臺劇題材越來越廣了」「臺劇真讓人刮目相看」。
  • |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
    原本只在愛奇藝臺灣播出的劇集,播出5集後,網絡掀起的討論度,始料未及。愛奇藝內地、騰訊視頻緊急買下版權,宣布從12月22日起,同步臺灣更新。臺媒有消息稱,已經有韓國、南美洲買家接洽版權,該劇有望繼《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後,再次有臺劇被翻拍成韓國版。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俗女養成記》,臺劇今年給人帶來的驚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如何評價豆瓣9.4分的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該劇反映的社會深刻又現實,但是無論怎樣每個善良又正能量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守護!同時,這個電視劇裡面每一位演員都是實力派啊,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優秀的劇了。
  • 可以說《噬罪者》,是比肩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作品
    去年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評分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以一個槍擊案件為基礎,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和旁觀者的視角來探索深刻而現實的主題。另一部精彩的中國劇《噬罪者》誕生了,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著同樣的魅力,主題也很相似。《噬罪者》由莊開勳、夏于喬、曹燕豪、蔡淑珍、林子喜等明星主演,共13集,已全部播出。豆瓣評分8.0分,從整體質量來看,是被低估的,比較合理的分數應該是8.5分以上,分數只有300人左右,看的人數比較少。
  • 從餘小二到秋水,成功撕掉了「小夏雨」標籤?還是張一山老師?
    更是一度被冠以「小夏雨」的標籤。從餘小二到秋水, 成功撕掉了「小夏雨」標籤?還是張一山老師?從餘小二到秋水, 成功撕掉了「小夏雨」標籤?還是張一山老師?如今的張一山,不在是誰的標籤,是獨特的自己,精湛的演技被稱為當下小鮮肉中的實力派,當下年輕演員的老前輩。相信,張一山的演藝道理將會越來越燦爛,將會扛起華語演藝市場的大旗。
  • 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虎嗅網
    ——許三多從2009年開始,臺灣偶像劇開始走向下坡路。大陸對於臺灣偶像劇的印象,最終停留在了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籃球火》在2008年就暗示我們,羅志祥可以掌控時間成功的套路總會引來無數跟風狗,臺灣偶像劇用固有模式造星的後果,就是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從而徹底失去興趣
  • 9012年了,為什麼我還在追臺灣偶像劇?
    除了前段時間《我們與惡的距離》,最近又有一部《我們不能是朋友》。心虛地說一句,它跟《與惡》不一樣,是一部正正經經的偶像劇。劇情說來俗套:跟男朋友地下戀三年的女白領周惟惟遇上了霸道總裁褚克桓,天雷勾動地火,一段情緣就此展開。看過的人都說這部劇「很上頭」:主角雖然互生情愫,可彼此都有另一半,一直在「三觀不正」的邊緣瘋狂試探。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燒腦穿越劇《想見你》捧紅許光漢,臺灣偶像劇現在都這麼牛了?
    先是和HBO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分數高達9.5。接著是和Netflix合作,話題十足的《罪夢者》。現在和FOX合作的一部《想見你》居然又爆了。相信不少觀眾在看到這部劇宣傳海報時,以為只是普通的臺灣偶像劇,無非是那些猜得到的套路,因此當時豆瓣開分時是8分,算高分但也不算太高。但隨著劇情的展開,豆瓣評分很快就漲至9.2分。其實《想見你》依然是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偶像劇。
  • 臺灣偶像劇的20年,看過這些劇的8090後都老了吧
    《終極一班》的成功,打開了臺灣偶像劇最強IP《終極》系列的發展之路,儘管後來的作品都差強人意,至今也已經拍了11部作品了。 雖然《終極一班》試圖創新,但終歸只是少數中的少數。 在Sir看來,通過這5年的開發和探索,臺灣偶像劇已形成了固定的風格。
  • 周杰倫、明道、臺灣偶像劇,這才是我們的青春啊!
    除了周杰倫,還有蔡依林、孫燕姿、潘瑋柏、張韶涵、王心凌......這些歌手們撐起了當年「臺偶盛世」半邊天;而另外一半的輝煌自然不能不提到許多人少女心的啟蒙——臺灣偶像劇。大概他之於臺灣偶像劇的地位,正如這位網友所說——在臺灣偶像劇的黃金年代,明道也絕對稱得上是「九億少女の夢」代言人,出演的電視劇要麼收視破紀錄,要麼就是收視冠軍.....
  •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最近看了一部新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的是犯罪與人性的故事。劇中還有很久沒有在臺劇中出現的賈靜雯。在這部劇裡我看到了許多人性的交織。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
  • 曾經被臺灣偶像劇統治的我們,臺灣偶像劇年冠我全都看過!
    如今中國大陸的電視劇已經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了,破案劇、古裝劇還是偶像劇,其實如今內地劇都拍得很好了,而且很多電視劇還會賣版權放到其他國家去放,但曾幾何時,我們內地的電視劇是不怎麼受歡迎的,反而是臺灣偶像劇,在內地很火。
  • 磋播村撕掉了窮標籤
    「2012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村開始大力修路。」徐祥峰深知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修路,你發展啥?要的東西運進不來,產的東西運出不去。」經過兩年的努力,路修好了。「硬化路不僅串聯起各家各戶,還連接起周邊的村鎮,這就等於把村子和外面世界打通了。」徐祥峰說。
  • 朋友,行李箱上的託運標籤咋還不撕掉?
    朋友,你行李箱上的託運標籤咋還不撕掉?旅行逐漸成為現代人必選的休閒方式,不論是學生族、上班族、還是退休老人,都會選擇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我們知道平時搭乘飛機時會將體積比較大的行李進行託運,航空公司也會將遊客們的行李上貼上航空行李標籤,它就可以起到標識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方便航空運輸人員的管理。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我們搭乘飛機到達目的地之後,為何有一些乘客卻不將行李箱上的行李牌撕掉呢?一部分人看到這些標籤非常不順眼,於是就會將它撕掉。
  • 《三生三世枕上書》引海內外觀眾熱議,北美平臺評分達9.4分
    該劇在騰訊視頻海外站WeTV以及海外發行平臺Rakuten Viki、Viu和ODC等同步上線以來,海外播放量及熱度居高不下,始終位居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中國臺灣等地區的周播播放量第一。 在北美的Rakuten Viki平臺上也長期佔據中國影視劇播出排名第一的位置。
  • 臺北I 朱立倫稱:國民黨需儘快撕掉「親中」標籤
    朱立倫表示,臺灣不會選邊站,國民黨從「馬王之爭」埋下的分裂危機,至今仍餘波蕩漾。必須在經濟、國際地緣政治取得平衡,我們不可能親美反中,也不可能親中反美,這是臺灣未來要取得平衡。針對高雄補選,黨內展開人才徵詢,目前往高雄市府局處首長、黨籍現任議員方向尋覓。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為何一去不復返?
    然而近年來,曾經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為何一去不復返?臺灣偶像劇唯一留存在人們腦海中的也就是一些像「你們不要再打了」之類的搞笑梗。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曾經統治了一個時代的偶像劇走向了沒落,是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
  • 防止行李弄丟 撕掉舊託運標籤
    【新華社微特稿】你在乘飛機後會撕掉行李箱上的託運標籤嗎?旅行達人說,託運行李時要確保行李上沒有上一次乘機時留下的託運標籤,否則容易丟行李。澳大利亞新聞網13日援引一名旅行專家的話報導:「這不是秘密,只是常識,一些行李沒有隨航班一起到或者被錯送到其他地方是因為乘客沒有撕掉行李標籤。」按照這名旅行專家說法,行李標籤上的條形碼用於識別和追蹤行李,舊的行李標籤可能導致掃描條形碼的機器出錯,把行李導向錯誤傳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