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2020-12-11 騰訊網

最近看了一部新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的是犯罪與人性的故事。劇中還有很久沒有在臺劇中出現的賈靜雯。在這部劇裡我看到了許多人性的交織。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殺人的人一定要償命嗎?

這部劇根據臺灣的惡性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場無差別持槍殺人事件後,幾個相關但立場不同的家庭,痛苦與不幸的人生走向。

劇中一共三條主線交織,一條是孩子被殺,受害者的父母。一條是為了哥哥故意殺人,被逼到無法生存的犯罪家屬。最後一條是為了徹底解決犯罪問題,幫死刑犯做辯護,卻飽受白眼的律師。在這個過程中,法律與犯罪、善與惡、人性與理性的博弈都展現了出來。本是三個幸福的家庭,卻因為一件殺人案,有了各自的不幸。

喬安(賈靜雯飾)是電視臺新聞部總編,嚴格的女魔頭。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不敢過母親節,因為兒子在母親節前一天被李曉明開槍射死,這也導致了和丈夫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李曉明無差別殺人,拒絕接受精神檢查。拒絕讓家人出現,他在接受公眾譴責的同時,家人也在遭受著譴責,質疑,唾罵。而他的妹妹李曉文也始終走不出這個陰影,活的小心翼翼。

而辯護律師王赦一出現就被潑糞,那是因為他是殺人犯的辯護律師,在大家心裡,給殺人犯辯護的都不是什麼好人。作為律師,王赦有自己必須堅守的原則。他在明知道先驅報負責人是受害者家屬的時候,還要懇求他做一個隨機殺人案的相關報導,給人們科普其中的盲點,是不是很殘忍。

劇中關於人性、法律、犯罪的探討,並不需要一個具體的答案。畢竟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也希望大家都能堅持自己。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口碑吹炸!我們與惡,只差一個平庸的轉身
    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自播出就備受關注,在開播當天就榮登Google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不僅如此,它在豆瓣也獲評9.3的高分,提前預定年度最佳華語劇。從海報中就可以看到,此劇吸引了不少臺劇的熟臉加盟,比如金鐘視帝吳慷仁,以及溫昇豪、周採詩、曾沛慈等等,但說實話,最讓我追捧的還是女主角賈靜雯。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出於自然這個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變成了惡。當你痛心疾首,以為人性的惡只是在這些人身上的時候,你就錯了,你與惡的距離有多遠呢?01「破窗效應」和「斯坦福實驗」犯罪學中有一個理論叫「破窗效應」,意思是如果環境中的不良現象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什麼?1與惡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影片以一起真實發生的「惡性殺人事件」改編而成,編劇主要圍繞「李曉明為什麼殺人?他的犯罪動機是什麼」貫穿事件首尾。肇事者的變態行為或許讓我們覺得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這種潛在的精神危機導致的犯罪行為。
  •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宋喬安放下怨恨,壞人終於被繩之以法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已經播出,這是一部不一樣的罪案劇,編劇並沒有採取平常的,而是採取了帶著觀眾重新走一遍劇情的方式,去看加害者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異常的受關注。劇中主要通過講述受害與被害方的矛盾,以及辯護律師等多種人物聯繫在一起的故事,同時也把新聞職業道德、原生家庭等多重社會熱議的問題拋到檯面上,企圖探討人性「善與惡」間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結局中,受害者宋喬安不再選擇糾纏到底,而是終於放下了心中那份的怨恨,與丈夫解除曾經的誤會,女兒也慢慢接受了她這個母親。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深度解讀《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的醒悟:惡的對立面,是愛與寬容
    導語《聖經》有言:人生來有罪,人性本就帶惡。荀子也認為:人心本惡。當別人對我們施加惡的時候,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選擇以惡來還擊。那麼,世界上有沒有一種東西能夠從惡的對立面出發解決我們心中的惡呢?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宋喬安是一名結婚多年,事業成功的女性,但很不幸的是幾年前她的兒子在一次無差別殺人事件中死於殺人兇手李曉明的手下。
  •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原型故事介紹
    來看看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改編自真實事件嗎:  許久沒有露面的賈靜雯,這次一出面就是帶著新劇回歸,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近幾年難得一見的佳作了,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件殺人案為開端,這殺人案背後帶來的一系列的影響,用鏡頭探討關於人性的一系列問題,可以說是很社會了,小編覺得跟韓國的素媛、匹諾曹這些電視劇是有的一拼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臺劇的「文藝復興」
    儘管《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未在大陸正式上映,但該劇播出過半後,每逢更新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而與其主演相關的話題「賈靜雯演技」還曾到排行榜第四。豆瓣網友紛紛驚呼「原來臺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臺劇題材越來越廣了」「臺劇真讓人刮目相看」。
  • 曾沛慈首次入圍金鐘,《我們與惡的距離》演員大合照
    第54屆金鐘獎今天公布入圍名單,首次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入圍戲劇節目女配角的曾沛慈,得知入圍激動到語無倫次,但也即將實現夢想,在金鐘紅毯和「與惡」演員大合照。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入圍14項,入圍戲劇節目女主角獎的賈靜雯說,「很開心,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沒有主創團隊,就沒有今天的肯定,榮耀是屬於大家的」 。得知入圍戲劇節目男主角的吳慷仁,在臉書連說2次「謝謝」,但最開心還是「與惡」的技術組入圍多項。他感謝戲裡的老婆周採詩,「沒有美媚(周採詩劇中名字)的堅強,就沒有人能接住王赦(吳慷仁劇中名字)的固執與任性」。
  • 如何評價豆瓣9.4分的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該劇反映的社會深刻又現實,但是無論怎樣每個善良又正能量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守護!同時,這個電視劇裡面每一位演員都是實力派啊,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優秀的劇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著什麼拿到了豆瓣9.5高分?
    《我們與惡的距離》感人至深的真實呈現《我們與惡的距離》以殺人犯、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等多角度闡釋了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背後的糾葛。劇中題材尖銳地揭露了犯罪者的心理、律師的使命、媒體的義務、法律的存在性與落實性等現實性問題,反映了沉重又真實的社會現狀、壓抑而麻木的人性百態。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啟動,預計明年秋季開拍
    新京報訊 11月28日,據臺媒報導,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宣布正式啟動,包括製片人林昱伶、編劇呂蒔媛、導演林君陽在內的前作創作團隊回歸。製作方表示,第二季將有更好的製作和內容。據悉,編劇呂蒔媛已經完成了田野調查,預計2021年2月至3月完成劇本,2021年秋季開拍。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罪是什麼?惡是什麼?是在廣告電視裡播放的幾則殺人新聞?是偷,是搶,是騙!僅僅只有這些嗎?不,不止於此,更多的是隨手在鍵盤上敲下的幾句否定別人人生的話,是啊,你又沒犯下罪,一句話毀掉了多少心靈,本來他們都有新生的機會。
  • 年度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14項提名,席捲電視金鐘獎
    >戲劇節目獎《20之後》(豆瓣得分:8.4)《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得分:9.5)《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菜頭梗的滋味》>《雙城故事》(豆瓣得分:6.9)金鐘54註定會成為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包大攬的勝利戰場!
  • 《我們與惡的距離》9.4分神作,成功撕掉臺灣偶像劇標籤
    4月21日,一部豆瓣9.4分的神作《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美收官,讓臺灣影視劇成功地撕掉了偶像劇工廠的標籤。《比悲傷》和《角頭2》以及最近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IP劇作中,將情感共鳴的心建立的最好,最具有代表性的翹楚作品。《比悲傷》是林孝謙第五部劇情作品,他的過往作品中,都以文藝片見長,而這次能夠將韓國的經典悲情片改為臺灣版本,情節變化不太多,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的喜劇元素。這部片子在臺灣和大陸的成功,中學生女生的支持居功至偉。
  • 可以說《噬罪者》,是比肩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作品
    去年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評分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以一個槍擊案件為基礎,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和旁觀者的視角來探索深刻而現實的主題。另一部精彩的中國劇《噬罪者》誕生了,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著同樣的魅力,主題也很相似。《噬罪者》由莊開勳、夏于喬、曹燕豪、蔡淑珍、林子喜等明星主演,共13集,已全部播出。豆瓣評分8.0分,從整體質量來看,是被低估的,比較合理的分數應該是8.5分以上,分數只有300人左右,看的人數比較少。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超過《都挺好》,又是一部好的電視劇
    這段時間,如果說哪一部電視連續劇,比較受歡迎的話,《都挺好》我們都知道都挺好,是正午陽光出品,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系列,可以說是非常的不錯,不管是質量上還是故事的情節,都比較受觀眾的喜愛,這部都挺好已經播出,立馬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和認可,也讓,姚晨、倪大紅、郭京飛等人,又重新的火了一把
  • 消失的13級臺階: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念之間
    從一件陳年舊案引發的重重社會問題讓讀者思考,從2001年到2020年的今天,我們依舊在尋找一個答案。小說中有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死刑犯樹原亮,另外兩位是死刑執行官南鄉與剛假釋出獄的純一。這三者生活成長背景不同,作者對其進行了如剖析一般的心理描寫,讓讀者相信了這三個人的行動的內心驅使。
  • 老夏觀察17|朱朝陽與惡的距離
    這場戲告訴我們,他學習好,善惡分明,同學關係一般。很快,劇情又以細膩的筆觸,告訴我們更多信息。朱朝陽,學霸,年級第一,聰穎過人,但成長在單親家庭,性格偏內向,沒有朋友,被同學孤立。他心思縝密。劇中有個「神仙」細節。當嚴良、普普借宿家中,他準備外出買早餐又擔心貴重物品被偷。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謂的原生家庭,到底為罪犯背了多少鍋
    去年那部《我們與惡的距離》刷爆朋友圈,最火的時候我沒有看這部劇,但前幾天突然翻出來看,哪知道就一發不可收拾,連續追了四五集。這部劇給我最大的感觸,倒不是所謂的「普通人與惡只有一線之差」,而是「是不是所有人都以為,那些罪犯的行為,都與原生家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