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秘魯,一次跨越三萬裡的「逆行」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一次跨越三萬裡的「逆行」——記三峽集團長江電力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

穿過雲層,劃破黑暗,從夏到冬。

在南美洲寒冷的冬日裡,一架始於中國的飛機,在途徑5個落腳點,耗時約51個小時,跨越17000多公裡,繞行南北兩個半球之後,降落在了秘魯首都利馬,一座尚且被新冠肺炎疫情籠罩的城市。

當地時間5月23日下午,這場由三峽集團長江電力副總經理謝峰帶隊的「逆行」,終於結束了曲折的「上半場」。

在國內疫情可控、海外疫情卻愈發嚴峻之際,這支隊伍為何要走出「舒適區」,大費周章地進行「萬裡長徵」?

長江電力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在鹿特丹轉機

故事,要從一場併購交易說起。

2020年4月24日,長江電力完成了對秘魯路德斯配電公司(下稱「LDS」)相關股權的交割。

LDS是秘魯最大電力公司,也是秘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公用事業公司,主要在首都利馬開展配售電業務,該業務約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9%,排名第一。

對於長江電力來說,首次收購國外成熟市場配電資產,有利於實現國際業務跨越式發展,為三峽集團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發揮先鋒作用。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近三年來全球最大的電力資產併購項目正式交割,發生在海外疫情空前嚴重的大環境下。

在南美洲,秘魯已成為疫情嚴重程度僅次於巴西的國家,3000多萬人口中,確診病例就已超過15萬例,並正以每天新增逾6000例的速度蔓延。4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秘魯總統比斯卡拉互致信函,就兩國抗擊疫情合作交換意見。

在全球經濟受疫情重挫之時,路德斯項目的順利交割,不僅有助於全球經濟恢復、提振市場信心,同時還進一步促進了秘魯配電及清潔能源事業發展,為秘魯經濟、就業、稅收、技術進步等做出貢獻,深化了中秘兩國的友好關係。

在疫情「陰霾」之下,長江電力該如何順利接管LDS,才能既確保疫情期間首都利馬的供電安全,又能保證今後LDS能平穩運行和持續發展?

在中秘兩國期許之下,長江電力又該如何履行中國企業的海外社會責任,將中國的抗疫保供經驗帶給LDS和當地?

這一切,必須建立在「人要走出去」的基礎之上。

三峽集團和長江電力,決定將重任交給謝峰,由他組建並帶領長電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下稱「路德斯團隊」),前往秘魯,確保LDS在股權交割後順利運營,並幫助LDS抗擊疫情。

關山難越

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謝峰已與LDS打了多年交道,熟悉LDS和秘魯的「老朋友」,對項目有著全面而又清晰的認知。

就在謝峰和他的團隊躊躇滿志,準備飛赴南美洲時,疫情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自疫情發生以來,家在北京的謝峰一直堅守在湖北抗疫一線,保障著長江電力這個全球最大水電上市公司的平穩運營。3月底,在國內疫情總體可控,湖北疫情出現轉機時,LDS股權交割的事情,開始牽動著他的心。

在宜昌火車站恢復運營的第一時間,謝峰就緊急乘坐第一班火車返回北京,並按要求自行隔離14天。隔離期間,他一直通過網絡和電話等方式,協調LDS股權交割有關事宜;隔離期滿後,他立即恢復正常辦公,主導開展了涉及LDS股權交割的一系列工作,包括4月24日項目正式交割。

可英雄好漢,也會被關鍵時刻的一塊「敲門磚」絆住。

LDS股權交割後,路德斯團隊需儘快前往秘魯開展工作,可受制於嚴重疫情,秘魯在3月中旬就已宣布關閉邊境。商業航班停飛,無直達航班,缺乏中轉地……出趟家門不易,走出國門更是難如登天。

出發前,長江電力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合影

「要想盡一切辦法到達秘魯!」為此,團隊在最短的時間裡,爭取到了中國駐秘魯大使館的支持。大使館協調秘魯外交部等部門,幫助團隊拿到了秘魯政府在全國緊急狀態下,批准的特別入境許可。

另一方面,謝峰又組織人手,與一家具備航空資質的公司展開談判。協商成本、討論航線……歷經十餘次「交鋒」,對方終於答應跑這趟「遠門兒」。

「敲門磚」到手,航線也已確定,可「么蛾子」卻不斷冒出來。

長江電力外事辦主任李暉,參與了路德斯團隊出行方案的制定。「原計劃第一中轉地是加拿大,因為暫不需要辦理籤證。但隨著疫情加重,加拿大防疫政策發生變化,又要求提供籤證。那時使館已經關閉,只好放棄這條線。」他說,「各地航班受限,飛行距離長,機組人員替換不好落實,一系列原因,導致歐洲中轉地一再調整!」

沒辦法,路德斯團隊只好絞盡腦汁,對著歐洲地圖一再尋找合適的第一中轉地,最後鎖定了荷蘭鹿特丹。

確保路線不再出問題後,謝峰向團隊發出「行軍令」:抓緊準備,5月12日,出發!

可就在出發前夕,三峽集團收到了一封特別的函件。

這一函件,雖然讓路德斯團隊延遲了出發時間,但卻讓他們有幸完成了一項無比光榮的使命。

攜手共赴

4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秘魯總統比斯卡拉通電話時指出,中方將繼續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向秘方提供支持和幫助。

為幫助秘魯抗疫,中國決定向其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與此同時,三峽集團收到了外交部發來的協助函,希望前往秘魯的飛機能夠「捎上」醫療專家組。

出發前,長江電力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與中國派往秘魯的抗疫醫療專家組合影

彼時,路德斯團隊出發在即,可醫療專家組還未辦理出入境手續。若延遲出發,經停路線很可能「推倒從來」;而與LDS管理層的工作實時溝通越晚,對公司後續運營也越不利。

但謝峰明白,醫療專家組赴秘,是國家使命,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逆行」。

「面對全球抗疫大局和雙方團隊的期待,我們必須把國家責任放在第一位。」在向三峽集團和長電匯報後,謝峰當機立斷,調整了出發時間。

飛赴秘魯的飛機不大,僅有300公斤貨物容量。醫療專家組攜帶著醫療物資到來,讓「空間資源」更加緊張。

「要顧全大局,縮減個人物品,為醫療組騰出充足空間!」謝峰將空間分配精確到人。作為領隊,謝峰率先垂範,最大限度減少了必備藥物的攜帶量。「我把外包裝拆了,冷藏所需的冰塊也儘量少弄一點。」

長江電力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到達秘魯首都利馬

團隊中負責法律事務的林鶴,是一名90後,翻開他的箱子,工裝、電腦、口罩……愣是從中找不出幾件個人物品;為給醫療專家組騰地兒,明知秘魯即將入冬,他也要將「佔地兒」的冬衣留在北京,到達秘魯後,實在冷得慌,就把隔離房間內的被子披在身上。

北京時間5月22日凌晨4時,天津。伴著夜色,路德斯團隊與醫療專家組一同踏上飛機,向著大洋彼岸勇敢「逆行」。

驚心時刻

飛機,在葡萄牙亞速爾群島上空的雲層裡穿行。

「最後一個中轉地快到了!」長途飛行讓大家面露倦容,他們盼著飛機平穩降落,歇歇腳。

真有這麼順利嗎?

「抱歉,飛機出了一點小故障,必須返回。」在即將抵達亞速爾群島上的中轉地時,飛機上的廣播撕碎了眾人的期盼。

焦慮,在大家心裡散開。「秘魯的入境函有時間限制,沒在規定期限內入境,那就麻煩了。」

情況緊急,謝峰已沒時間焦慮。他當機立斷,立即向同在飛機上的中國駐秘魯大使館參贊求助,希望藉助大使館力量,協調新航線。

等待的過程是煎熬的。飛機從亞速爾群島返航,幾經周折,又在西班牙港口維哥上空盤旋了一圈又一圈,卻始終無法落地。

備降倫敦前,飛機在返航途中,在西班牙維哥港口上空盤旋

「疫情期間,各地對入境飛機的管控都很嚴格。」謝峰說,「我們聯繫了巴黎、裡斯本、馬德裡……都不讓進。」

自助者,天恆助之。經協調,倫敦方面同意飛機備降。

飛機落了地,可謝峰的心卻落不下。

「新航線、新的中轉地、新的入境手續,一切都要推倒重來;團隊需要留宿倫敦,無法獲取與國內同等程度的防護措施,幾乎完全暴露在高度的感染風險之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長江電力安第斯項目辦公室副主任、路德斯團隊成員薛寧,依然心有餘悸。

但在自己的團隊成員面前,謝峰始終不會表露壓力。「不要擔心,在酒店做好防護工作。休息好,才能應對接下來的路程。」

翌日清晨,六點半。飛機從倫敦起飛,奔赴新的中轉地。起飛前一個小時,新入境國家——巴西的過境手續才批下來。

沒人知道,頭天晚上的謝峰,是否曾經睡著過。

不問歸期

當地時間5月23日,飛機抵達利馬。

「逆行」下半場,路德斯團隊需要打一場「持久戰」。謝峰說,他要在LDS辦好兩件事,「一是生產經營,二是疫情防控」。

一到秘魯,謝峰就帶領團隊,首先對LDS的商業模式、商業計劃、財務情況、審計計劃等情況展開進一步了解和溝通確認,為股權交割後的運營打下基礎。

13個小時的時差已不存在,與在國內相比,路德斯團隊的工作飽和值「噌噌」上漲——白天,他們要與LDS對接;晚上,還要與正處於白天上班時間的國內同事交流。

長江電力秘魯路德斯項目團隊在駐地開會

團隊成員的超額付出,換來了LDS的信任。

初期溝通中,雙方還處於一個了解、磨合和熟悉的過程。為此,項目團隊沒少和LDS溝通,以打消對方的疑慮。

「長江電力會按照三峽集團確定的市場化、專業化、屬地化管控原則,充分尊重LDS現有的管理模式。」

「我們將高度認可LDS管理層在董事會清晰授權下開展的經營管理活動。」

「長江電力希望把LDS打造成南美洲全新的配售電業務平臺,實現長遠發展。」……

謝峰說,目前,長電提出的相關長遠發展思路,已在LDS經營管理層形成共識。同時,路德斯團隊在疫情管控上給予LDS的幫助,也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和認同。

「改組後的董事會,把秘魯疫情,以及疫情對供電安全的影響,作為LDS目前最大的風險。」謝峰說,「團隊到達秘魯後,給LDS帶去了相關疫情防控經驗,比如增加人員的備班制,已經被他們採納。」

這樣的良性交流,每天都在發生。財務、法律、經營、技術……在隔離的酒店房間內,團隊成員們埋首於小小的一方天地裡,各司其職,專注當下,不問歸期。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謝峰說,這是勇敢「逆行」的所有路德斯團隊成員的共同心聲。

相關焦點

  • 無畏逆行,跨越山海的「中國力量」
    在疫情全球蔓延之際,中國醫療專家組義無反顧出徵,奔赴全球疫情重災區,毫無保留地與各國分享中國經驗,提供抗疫指導,為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前赴後繼。面臨生死,他們一往無前;治病救人,他們慎終如始。回望2020,中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跨越山海,向世界傳遞著扶危濟困的中國力量。
  • 集結號丨無畏逆行,跨越山海的「中國力量」
    無畏逆行,跨越山海的「中國力量」■解放軍報記者 李姝睿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裡一家醫院,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為一名重症患者會診。新華社發這是一場不期而至的遭遇戰。在疫情全球蔓延之際,中國醫療專家組義無反顧出徵,奔赴全球疫情重災區,毫無保留地與各國分享中國經驗,提供抗疫指導,為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前赴後繼。面臨生死,他們一往無前;治病救人,他們慎終如始。回望2020,中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跨越山海,向世界傳遞著扶危濟困的中國力量。
  • 2020年終專稿丨無畏逆行,跨越山海的「中國力量」
    無畏逆行,跨越山海的「中國力量」■解放軍報記者 李姝睿在疫情全球蔓延之際,中國醫療專家組義無反顧出徵,奔赴全球疫情重災區,毫無保留地與各國分享中國經驗,提供抗疫指導,為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前赴後繼。面臨生死,他們一往無前;治病救人,他們慎終如始。回望2020,中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跨越山海,向世界傳遞著扶危濟困的中國力量。
  • 「抖」動亞洲•跨越三萬裡的城市「雲」聚
    「抖」動亞洲•跨越三萬裡的城市「雲」聚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力消費扶貧,宣傳鶴崗市旅遊資源,積極探索「旅遊+直播」「文化+扶貧」的模式,做好精準扶貧、對口合作工作,由共青團鶴崗市委員會、共青團汕頭市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共同主辦的「抖」動亞洲,跨越三萬裡的城市「雲」聚直播活動,於今日上午10點在鶴崗市梨花谷舉行,三地團市委書記、副書記擔任主播,帶領團員青年們線上看風景
  • 中國兒童劇首次走進秘魯
    新華社利馬1月17日電(記者張國英)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帶來的兒童劇《三個和尚》17日在秘魯首都利馬上演。這是中國兒童劇首次走進南美古國秘魯。《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古老傳說改編,故事情節簡單,卻寓意深長。
  • 「抖」動亞洲•跨越三萬裡的城市「雲」聚
    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力消費扶貧,宣傳鶴崗市旅遊資源,積極探索「旅遊+直播」「文化+扶貧」的模式,做好精準扶貧、對口合作工作,由共青團鶴崗市委員會、共青團汕頭市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共同主辦的「抖」動亞洲,跨越三萬裡的城市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館會客廳裡懸掛著一幅1884年的老照片——中國時任駐秘魯公使鄭藻如遞交國書時的留影。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 在中國,與秘魯超級食品及國家品牌零距離接觸
    近年來,秘魯牛油果和藍莓等農產品對華出口數量迅猛增長。中國和秘魯貿易關係愈發密切,中國是秘魯農產品十大出口對象國之一。自11月下旬起,秘魯出口和旅遊促進委員會(Promperu)跨越從秘魯到中國17047公裡的物理距離,發起了多次超級食品及國家品牌宣傳活動。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來源:海外網秘魯駐華大使館會客廳裡懸掛著一幅1884年的老照片——中國時任駐秘魯公使鄭藻如遞交國書時的留影。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 從中國傳遞到秘魯的愛
    一份深情,浸在滾燙的熱血中,穿越浩瀚的太平洋,從中國傳遞到秘魯。  當地時間今天上午9點,一輛大巴載著參加「和平天使—2010」中秘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作業的中方醫療隊,來到秘魯首都利馬郊區特裡溫弗區,為當地居民免費提供醫療服務。
  • 從秘魯到中國 世界文化在進博會激蕩交融
    9月,南半球的冬天剛剛過去,海拔2000多米的秘魯安第斯山區,奧斯瓦爾多大叔一家密集趕工一批羊駝玩偶,就是在今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出的產品。羊駝毛細膩、輕盈、保暖,被秘魯人譽為「軟黃金」,羊駝產業是秘魯重要出口創匯來源之一。除了精緻柔軟的紡織品,秘魯手工藝人還喜歡用羊駝毛製作玩偶,成為當地特色手工藝品。在上海中心、K11等精品商場裡,部分羊駝玩偶已經上市銷售,呆萌可愛的外形,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 中國投資鞏固秘魯「礦業大國」地位
    原標題:中國投資鞏固秘魯「礦業大國」地位   當地時間12月10日,位於海拔4800米的秘魯特羅莫克銅礦啟動試生產。這是中國在海外投資的最大銅礦項目,由中國鋁業公司出資設計建設並管理。秘魯總統烏馬拉親臨現場,為生產線投入試運行表示祝賀。
  • 秘魯,跟中國挺近的
    在利馬中國駐秘魯使館,住景玉大使解答了我的疑惑。住大使說,19世紀中葉,拉丁美洲廢除了奴隸制,在秘魯的西班牙勢力為當地新生的大莊園主和富商所取代,新的生產方式導致了勞動力的缺乏。1850年,約10萬名中國人以「契約勞工」的身份先後來到秘魯。他們有的修鐵路,有的則在種植園、農場工作。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華工集中在沿海地帶,後來一些人逐漸流向秘魯內地。
  • 中國與秘魯:四百多年前中國人就來到秘魯
    秘魯因此被視作中國移民最先踏上的南美洲土地。19世紀中葉,來自福建、廣東等地的第一批華工來到秘魯,從事修築鐵路、開採礦山等繁重的體力勞動,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地位低下。身處秘魯的中國人同樣心繫祖國,危難時刻不忘為國效力。抗戰時期,他們成立了「秘魯華僑抗日籌餉總會」,自願捐款、義賣義演籌款,一年多的時間裡共捐款100萬美元。
  • 中國傳統文化之花綻放秘魯
    &nbsp&nbsp&nbsp&nbsp她還說起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在當地一所秘中學校上學,這所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中國文化周」活動。「通過中醫,我和我的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越來越大。學校裡給學習好的孩子提供了到中國進行短期交換學習的機會,我鼓勵我的孩子報名參加選拔,爭取能去中國看看,近距離了解中國文化。等他們再大一點,我還會讓他們去申請中國大學的獎學金」。
  • 「跨國合伙人」:從秘魯到中國,羊駝玩偶裡的創業故事
    秘魯羊駝玩偶在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位布展完畢。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記者張拓、許詠政、胡文嘉)10月,海拔2000多米的秘魯安第斯山區春寒料峭,奧斯瓦爾多·馬馬尼一家正在密集趕工一批羊駝玩偶。這些秘魯特色手工藝品準備銷往中國上海,並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出。
  • 「我心目中的秘魯——中國」在秘魯國會大廈舉行
    10月15日,由中國駐秘魯大使館和秘魯國會秘中議員友好小組共同組辦的「我心目中的秘魯——中國」畫展開幕式在秘魯國會大廈舉行。中國駐秘魯大使黃敏慧和秘魯國會秘中議員友好小組主席卡門·科爾德羅出席並致辭。此次畫展作品的作者分別來自北京市五所小學和秘魯若望二十三世秘中學校及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
  • 1937-2020,從「堅守」危城到「逆行」抗疫,一場跨越83年的人道主義...
    他在履行一名醫生的職責,這也是源於對中國人民的愛。」在父親影響下,小羅伯特·威爾遜也成為了一名醫生。如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72歲的小羅伯特·威爾遜不能像往常那樣,去墨西哥為弱勢人群免費診療。但讓他感動的是,父親當年工作過的鼓樓醫院,有很多醫護人員逆行而上、支援抗疫,中國政府赴委內瑞拉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鼓樓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顧勤就是其中之一。
  • 李克強贈秘魯博物館三星堆黃金面具複製品(圖)
    三星堆黃金面具複製品   面對秘魯文物精品,中國總理的一句話跨越了3000年時間:「墓葬中的棉布,織得很細,透過櫥窗看,以我的經驗初步判斷,可能不低於現代工業所說的40支紗   李克強的另一句話,則跨越了30000多裡空間:「中國有小米,秘魯有玉米和馬鈴薯,這些農作物在彼此國家和世界各處落地生根,養育著不同國度的人民——這是中秘兩國農業文明對人類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這正是一個文明跨越時空握手的場合。當地時間5月23日,正在秘魯訪問的李克強總理在利馬考古、人類學和歷史博物館出席了中國-拉丁美洲文明互鑑系列活動。
  • 秘魯總統:秘魯願意繼續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王希 錢成)秘魯總統奧良塔·烏馬拉8日說,秘魯願意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希望更多中國投資者到秘魯投資興業。    他是出席此間舉行的「中國工商界歡迎秘魯總統訪華早餐會」時作出上述表示的。    烏馬拉說,秘中雙邊貿易聯繫目前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2011年,中國成為秘魯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近1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