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一起去墓地走走?10萬餘墳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20-12-11 蘇丹卿

世界那麼大,有沒有想過去墓地旅遊?

山東曲阜三孔之一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在1994年12月,它與孔府、孔廟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外地遊客來曲阜旅遊必去的地方之一。

孔林,本稱至聖林,雖然它是一個家族墓地,但與一般墓地並不同,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更因孔子家族而聞名世界,其墓葬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走進這裡頭,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一塊佔地3000多畝的墓地,而是一座墓葬文化的博物館:墓地林牆周長5591米,在茂林之間,有墳冢10萬餘座,墓碑4003座,古建築116間,歷代石像、石儀85對。

因此,來到這裡,遊客所見已經不是孔子的家族墓地這般簡單了,而是一種文化象徵,當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時,就更能凸顯它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走進孔林,映入眼帘的是古蹟,比如萬古長春坊,牌坊之上的「萬古長春」四字,為明萬曆二十二年初建時所刻,後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石坊上還雕有盤龍、舞鳳、麒麟、駿馬、斑鹿、團花、祥雲等精美圖案,此番雕刻出現在墓地中,可見墓地主人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孔林大門為明代永樂二十二年所建,清康熙年間重修,孔林二門系清雍正十年敕修。洙水橋是明嘉靖二年建,橋上「洙水橋」三字傳為明代權臣嚴嵩所書。

孔子墓甬道建於北宋宣和五年,並刻立華表、文豹、甪端等神獸。

還包括有子貢手植楷,雖然只剩樹樁,但後人立碑建亭以示紀念。

而最古老的文物遺產要屬孔子墓了,這也是孔林的靈魂所在,每一個進入孔林的遊客都不會錯過這座古墓。孔子墓位於孔林中偏南地段,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個人墓地。

前碑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後碑篆書「宣聖墓」三個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臺以及磚砌花欞圍牆等。

在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名為攜子抱孫。這時,轉身往外走時,沿途一路墓葬都是孔子後人。

這些歷代墓葬成為研究古時歷朝歷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實物,園內的許多古樹名木也成為了研究古代物候學、氣象學、生態學的活文物。

這些古樹使得墓地環境非常蒼鬱,茂林之間更是微風穿梭,春夏來此探索歷史人文,頗有人造園林之感。 這跟其他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比較起來,孔子的墓有歸隱山林之錯覺。沿著墓甬道,兩旁林野之間,樹立著無數墓碑,但墳冢更多,達到10萬餘座。

這10萬餘座的墓葬,令後人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作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孔子家族的墓葬在2000多年裡從未間斷。

據考證,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形成如今這般規模。這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恐怕歷史沒有哪一個人物能與其相比的了。

作為享譽全球的孔夫子,他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有目共睹。不僅是國內,包括國外關於孔子文化、思想都十分濃鬱。

歐洲許多古典哲學家對孔子也是有極高推崇。康德說孔子是「中國的蘇格拉底」。維科說:它像「埃及人的司祭書」,全是凡俗倫理。託爾斯泰說:沒有他(孔子)和老子,《福音書》都是不完備的。

1988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關於諸如此類的高評價,還有很多,這裡就一一舉例了。

總之,進入孔林,自然不是走進墓地那般簡單,更不是墓地旅遊那麼滑稽,而是對歷史文化的一種探索,以端莊、敬畏的態度去了解它究竟為何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大家族墓地,墳冢有10萬座,千年來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我國最大的家族墓地,不是皇家陵墓,據說裡面墳冢超10萬座,兩千年來烏鴉烏鴉不棲蛇類遠避,究竟有何神秘之,一起來看看吧!孔林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孔子的陵墓,還是我國最長、最大、最完整的家族墓地。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是非常高的。孔林的佔地面積是3000多畝,10萬座墳冢,可見這裡還是非常大的,至今已有2400多年了。
  • 同樣是墓地,「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區分?
    同樣是墓地,「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區分?中國人對房子的重視之情,想必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吧,可能正是介於這種房子情懷,所以人們對死後的墓地也是非常地重視。我們先來說說「墳」,相信這個很多人都聽過,它也確實和大多數人相關,普通平民百姓的墓地就稱為墳,它的構造很簡單,就是地下棺材,地上土丘。這些墳地大部分沒有立碑作記,因為他們的子孫經濟條件比較一般,沒有能力為死者立碑作記。
  • 世界遺產名錄,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是歷代儒客朝拜之聖地,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山東濟寧曲阜是孔子的故鄉。
  • 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古蹟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孔府與孔廟毗鄰,為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住宅。孔林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立有歷代頌揚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傳佛教名寺。為紀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贊幹布的婚事而興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
  • 明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不漲價
    明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不漲價   本報訊(記者陳紅梅)北京時間昨天23時58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審議投票決定:明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本屆大會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32個國家申報37處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址。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共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並一起獲準通過。
  • 濟寧市曲阜明故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曲阜明故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三大聖城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曲阜明故城位於山東省濟寧曲阜市靜軒西路,是以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為旅遊依託。「孔廟、孔府、孔林」,既是中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徵和標誌,也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
  • 世界那麼大,不如來這裡一趟
    ,但與一般墓地並不同,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更因孔子家族而聞名世界,其墓葬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5591米,在茂林之間,有墳冢10萬餘座,墓碑4003座,古建築116間,歷代石像、石儀85對。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濟寧這座世界文化遺產藏不住了
    《國家寶藏》第三季已經開播了 本季節目將與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攜手 其中就包括我們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
  • 世界文化遺產:孔廟、孔府、孔林
    :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月2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將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華社 發     新華社巴黎6月24日電(記者舒適 應強)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順利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保持了世界文化遺產連續9年申報成功的良好勢頭。
  • 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古蹟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陝西省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內。兵馬俑坑內陶俑形態各異,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甘肅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的莫高窟,地處古絲綢之路的戰略要點。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世界最大的家族墓地,埋葬著接近二十萬人,卻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並且家族這一理念貫穿始終,因此,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多家族式的墓地,同一家族的人死去之後都會埋在一起。而在墳墓之中,聖人的墳墓被稱作「林」,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林,莫過於山東的孔林了,也是世界最大的家族墓地,墳冢超過十萬座,延續至今已經2400多年,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孔林埋葬的是聖人孔子,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經過歷代皇帝和儒家學子的努力,儒家文化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在東南亞和東亞各國廣為流傳,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 瀋陽這個區跟墳幹上了,區名與墳相關,最大的墳還是個世界遺產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努爾哈赤的養女桂花埋於此,順治時遷葬,此地叫成皇姑墳,總之都跟墳有關就對了。真不好說了,今天小編不想介紹皇姑區的故事,今天介紹的是一處世界遺產,它可以說是非常之低調,就位於瀋陽皇姑區的中心,這處遺產就是清昭陵,就在現在北陵公園。
  • 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山東濟寧市曲阜孔林
    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以色列的世界文化遺產
    哭牆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墓教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耶路撒冷是塊磁石,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聖者。海法巴哈伊聖地-2008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巴哈伊花園建造成本為2.5億元,每年維護費用也高達400萬美元,全憑巴哈伊教的信徒捐助和志願者的維護。梅爾瓦特河谷/瓦迪艾瑪哈爾洞穴群-2012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世界之最——山東曲阜孔林碑刻,當真多的數不清嗎?
    【原創】作者 張寬生我國碑刻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不可再生的物質文化遺產。碑刻歷經2000餘年的發展與演變,形式多樣,數量巨大,分布地域遼闊,內容涉及廣泛,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有著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其他歷史文獻不可取代的學術研究價值。山東曲阜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資源豐厚。山東曲阜孔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墓葬最多,延時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孔林碑刻之多,歷史之久遠、內容之豐富多樣,是我國墓地碑刻的典型代表,世界絕無僅有。
  • 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此外,城址的格局與功能性分區,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臺地上的居住遺址分布特徵,都高度體現了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
  •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遊人如織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遊人如織,安徽是中國高村比較集中的省份,特別是南部的黃山市,數十個保存完好的古村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大特色,這些古鎮中最熟悉的就是紅村和西橋。今天讓我給大家來繼續說這個旅遊,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那就別讓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床上,家裡,多出去走走,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好了,好了,咱們廢話不多說,那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洪村作為安徽、高村的代表,村裡獲得了許多榮譽,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於2003年成為全國第一個歷史文化名村
  • 【周末沙龍】墓、陵、墳、冢、林,傻傻分不清楚
    ,在稱謂上卻十分不同,比如廣州南越王墓,北京十三陵,湖北熊家冢,山東孔林,那麼這些墓、陵、冢、林等不同的稱謂,究竟有什麼區別呢?而墳則是埋葬死人築起的土堆。土葬最初並不築墳,也不立碑。《禮記·檀弓上》載:「古也,墓而不墳」,周代以後才「始築墳墓,或種上樹,以為墓的標誌」。在墓、墳之下還分作陵、冢、林等。陵帝王的墓叫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成吉思汗陵、西夏陵等等。皇陵常常於皇帝即位後便開始依山修建,構思精巧,佔地面積廣大,陪葬豐厚。
  • 【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