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公案

2021-02-19 懷恩書社

文 | 南師懷瑾先生

來源:《禪宗與道家》

排版編輯:懷恩書社(huaienshushe)


經常有人提到禪宗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與見山見水的公案,不妨在此再加一番討論。

 

這個公案,系出於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禪師的上堂法語,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後來,親見知識(佛家稱明師曰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代表黑白分明)得出,許汝親見老僧。」因為禪宗有了這段公案的流傳,所以後世學禪與現在國內外談禪的人,便拿它做為參禪的把柄,有人說這就代表了禪宗的三關之說;也有人說,必須做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工夫以後,再翻一個身,仍然達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便是大徹大悟的境界。其實,這些所說,畢竟還是似是而非的見解,第一須要明了這是惟政禪師一個人用功的經驗談,至於惟政禪師本人,究竟是否已經大徹大悟,你先不能憑空架造,就代他作主觀的確定。

 

他第一階段所說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當然代表了所有的人們,在未學禪道以前,都是如此,看山河大地,物理世界的種種人物環境,歷歷分明,並不須要加以解釋。第二階段所說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倒是百分之百,的的確確是真實用過禪定工夫的境界;如果是一個真正用過禪定工夫,而且方法與修證程序,以及身心內外的操持行履,絲毫不錯,久而久之,便會使身心氣質,大起變化;於是兩眼神光充足,神凝氣聚,目前親眼所看到山河大地等等的物質世界,自然而然的都像在開眼作白日夢一樣,猶如一片浮光掠影,覺得這個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夢幻般存在,並不真實,看人也好像只是一個機械的作用一樣。不管學禪或修道的人,許多人到了如此地步,便認為是真道,實際這種境界,與道毫不相干,這是因為身心在靜定的工夫中久了,心力與生理的本能,消耗減少了,精力充沛了,致使頭腦神經系統起了類似充電的變化,於是看去面前的萬物景象,猶如恍恍惚惚,並無實質的感覺。例如一個大病以後虛弱的身體,或者將死之際,視力渙散的情形相似(當然囉!我舉例所說的病情與死亡前的現象,並非就是代表修習禪定的人見山見水不是山水的境界,只是相似的比方,一是因病因死而有,一是因精神與生命活力充沛而生,並非完全一樣)。但是你不要忘記,這種現象,只是生理器官的感覺不同,能夠使你生起這種感覺知覺的,還是你的意識思誰的作用,如果你認為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便是參禪修道的好景象,那還馬馬虎虎可以,倘使認為這個便是道,那你還不如吃一粒L.S.D.的幻想藥,或者吃不過量的安眠藥,豈不也有相同之妙嗎?你能說這便是道嗎?

 

現在國內外許多參禪與談禪的人每每提到這事,所以不能不加以說明,以免誤人歧途,平白地陷害了一個有用之身。至於惟政禪師第三階段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一說,當然是表示他已進一步的禪境,所以他自己說得個休歇之處;倘使單憑這幾句話,就算是大徹大悟,那你不如放心去睡一大覺,起來一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豈不更來得直截了當而痛快嗎?

 

所以讀禪宗的典籍與公案,實在不太容易,千萬不要被斷章取義矇混過去,必須要親自求證一番,方知究竟,如果我們把這一段專指用工夫的公案補充完善,那便需要引用一句唐代南泉禪師的話:「有人看目前一株花,如夢中相似」,才可以接近禪宗末後撒手的工夫,總之,這一則公案,還是只對禪宗工夫方面而言,並不完全關於悟道的見地。

如欲飽餐南師法乳,不妨焚香跏趺,隨文入觀,堅凝正心,所得必然大大不同。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講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公案
    經常有人提到禪宗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與見山見水的公案,不妨在此再加一番討論。這個公案,系出於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禪師的上堂法語,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後來,親見知識(佛家稱明師曰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代表黑白分明)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更參三十年迥無入處在)。這則公案流傳甚廣,解讀也很多,在這裡我也參參看。
  • 人生修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好在還有好消息,昨天磕磕絆絆折騰半天出來的原創《送娃上學,走的是一條人生路》,閱讀量超過了170。有個讀者不僅讚賞了我,還留言「回想起當年的我!」,這對我來說是足夠喜悅的事情了,激勵的力量也是滿滿的。一周以來的其他幾篇文章,不管原創還是轉載的,其閱讀量都還沒超過30。昨天的文章,修修改改折騰了我不少時間,過程中內心也有點小崩潰,尤其在結尾,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結束了。
  • 經典重溫:《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這三句話是禪宗中著名的公案,源於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禪師的《上堂法語》。它所描述的是佛教修行的三重境界。而實際上這三重境界也正是我們強迫症患者從被強迫所困到走出強迫的三個過程。 第一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深層意義
    見山見水的見解原出處在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卷第十七:青原惟信禪師吉州青原惟信禪師,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等我老了,和心愛的人,一起退出紅塵,在農村建一座小院,門口種花,屋後種菜,一旁還有十裡桃花.」多少人,嚮往這樣的生活,也曾豪言壯語,一定要實現。但是真的老了,卻賴在城裡不走,因為城裡很熱鬧,鄉村太荒涼。如果你要得到更多的物質,那就去城裡吧,越大城市,越有發展機遇,成為富翁的概率越大。因此,我們變成了房奴,總是希望房子很大,周圍的環境很好。
  • 說禪,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這個問題也涉及認識論和方法論等諸多問題,我們不妨從一個具體的禪宗公案來進行分析。唐代禪師惟信有一段話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善知識,悟得一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你們說,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描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是你學醫路上的三重境
    學習脈診如何登堂入室是個永恆的話題,嘗與人談傳統脈診的境界,不揣淺陋,妄而論之,語之曰:「約而言之,三言可畢,三言者,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山外還有山,水外還有水。」對言:「此猶禪境也?」笑而答之:「詞近意更近也。」青原惟信禪師曾言「老身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 見山見水見眾生
    見山見水見眾生有一塊地方開始出現荒蕪的跡象,早上就著手準備打理一下。結果發現這是生活,心已不定,便準備啟程。像一首沁人心脾的歌,傳進了山的耳朵裡,讓這裡的人兒觸摸到了希望的感覺。有了煩躁的情緒,也就有了迫切離家的想法。積壓依舊的對自己的不滿,對生活的憧憬在這裡得到了極大的爆發。於是你看山就不是和藹可親的山,你見水就不是纏綿溫柔的水。山像一個堵堅實的牆,死死地把你包圍住,沉重的壓力陣陣襲來。在山裡遊走會覺得山太大了,路太遠了。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大道看得失)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人的一生,正常的要走過三種境界: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3、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第一種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剛出生是純潔無暇的,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那就是山,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大師禪悟的三階段,大相逕庭
    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流傳很廣的語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 為什麼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悟道者悟到的是什麼?
    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有名的語錄,他說:老僧我年輕沒有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一定道行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如今在晚年,重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他問:這三種見解,是相同還是不同?先說他年輕沒有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 見山見水 見自己
    山靜而水動,山硬而水柔,山高而水遠,山觀而山形上,水觀而勢低流。
  • 山山水水之間,見與不見之際,一片活潑潑的禪機撲面而來
    還有「好事」者,還把這首詩和唐朝六祖慧能大師門下弟子青原行思禪師關於「見山見水」的三重境界聯繫了起來。這其實都是沒影的事。學佛,尤其是學禪宗,更尤其是學禪宗的「參公案」,最要不得的就是穿鑿附會!這個毛病要不改,就不可能「參禪」。廬山煙雨浙江潮指的就是我們鋪天蓋地一般的煩惱。這煩惱不但瀰漫四野,還來勢洶洶。大有勢不可擋,誓不罷休的一股子氣勢。未到千般恨不消嘛!
  • 書評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你是最美的風景
    然而我們今天要看的這本《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卻打破了這一魔咒,這是一本愛情旅行手冊。從作者的名字大檸就能窺探出愛情的甜蜜,由於n、l不分的愛人把英文的「darling」念成了大檸,因此得名。海子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 書評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你是最美的風景
    然而我們今天要看的這本《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卻打破了這一魔咒,這是一本愛情旅行手冊。從作者的名字大檸就能窺探出愛情的甜蜜,由於n、l不分的愛人把英文的「darling」念成了大檸,因此得名。
  • 淵回學佛:禪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嘛意思?
    淵回學佛:禪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嘛意思?一般認為這段話,代表了學佛參禪的三個階段。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山就是我們看到的山水,就是我們看到的水。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和我們普通人的認知一樣,沒有差別。2到了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階段絕對和我們普通人的境界不一樣。普通人通過參禪打坐,修煉身心,久而久之,影響到了我們的身心氣質。
  •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以愛之名,遇見美好
    肯定不是,否則有些地方不會讓人瘋狂長草,魂牽夢縈。也有人說: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村上春樹說:「旅行的好處,在於可以暫時遠離日常生活,還不必承擔平日裡瑣碎的責任。」如今的交通迅捷,當經濟條件允許,旅行不再遙不可及。很多人甚至說走就走。無數的人在路上。
  • 馮肇友 · 見山不是山
    《見山不是山04》  紙本水彩  2021 《見山不是山05》 紙本水彩  2021《見山不是山06》 79x28cm  紙本水彩  2018
  •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你是全世界》,嫁給情商高的人究竟有多爽
    果真如書名一般,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才是全世界啊。在見過了大山大河、波瀾壯闊的美景後,經歷了人生的修行,最終發現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而你就是我的全世界。林知逸究竟有多大的魅力,當兩人已經攜手走過十六年後,依然有叫「愛情」的東西迴蕩在兩個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