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的理論分析

2020-12-18 中國社會科學網

  [摘要]  以黨建引領扶貧脫貧攻堅,是我國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最大特色和優勢。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具有一體兩面的鮮明特點,它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也是黨的建設的實踐路徑。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表明,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關係內含深刻理論邏輯和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辯證思維。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體現著以黨的自我革命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辯證關係,回答了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有效推進黨的建設的路徑問題,開創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領導人民治貧扶貧脫貧、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模式。

  [關鍵詞]  黨的建設;脫貧攻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貧困治理的思想和實踐研究」(19ZDA002)子課題「習近平貧困治理思想的形成、發展與創新」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專項「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18VXK003)。

  [作者簡介]  王浦劬(1956-),男,江蘇鹽城人,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

  2020年,我國的精準脫貧攻堅戰將取得完全勝利,中華民族將告別困擾千年的絕對貧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我國的脫貧攻堅事業是造福億萬人的偉大工程,它體現著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本質特徵。因此,脫貧攻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同時,我國的脫貧攻堅事業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也是我國脫貧攻堅事業的根本前提和核心保障。因此,以黨建引領扶貧脫貧攻堅,是我國扶貧脫貧攻堅戰的最大特色和優勢。「抓好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1]。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具有一體兩面的鮮明特點,它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也是黨的建設的實踐路徑。實際上,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過程,也是脫貧攻堅實踐促進黨建發展的過程,這就「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2],集中而生動地體現著「我們黨總是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勇於推動自我革命」[3]。因此,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機制中的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關係及其實踐,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辯證思維和政治內涵,本文嘗試對此作一理論解析。

  一、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的理論邏輯

  (一)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一致性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4]。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紮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和領導地位,決定了黨的建設的屬性和方向,決定了新時代必須「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5],必須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6]。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執政興國的實踐中正式確定脫貧攻堅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7]。這其中,包括「兩個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和貧困縣脫貧」的戰略目標、「四種扶貧思路」的戰略內核、「深度貧困地區脫貧」的戰略重點和「三大機制」的戰略保障[8]。2017年,黨的十九大再次莊嚴承諾,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9]。就其屬性而言,脫貧攻堅本質上是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領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實現共同富裕本質的最直觀、最生動的表現[10]。

  由此可見,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黨執政興國的脫貧攻堅戰略,具有根本目標和內在本質的一致性。黨的建設和脫貧攻堅,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都是黨的根本性質在自身建設偉大工程和偉大社會革命方面的必然要求和實際體現,是黨堅持和踐行其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把自我革命與偉大社會革命有機結合起來的丹心寫照和生動實踐。

  在實際運行和績效方面,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之間具有互動映現、彼此確證的辯證關係,黨的建設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力有效實施脫貧攻堅的根本保障,而黨領導人民群眾,尤其是貧困人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既是實現黨的初心使命和戰略目標的標誌性指標[11],也是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建設的檢驗標尺。由此可見,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事業,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相互增能、相互證成的偉大工程和事業。

  (二)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必然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12]

  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更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其最大優勢也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貫強調,推進脫貧攻堅事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黨建引領。

  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有效領導脫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根本前提和決定因素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踐證明,只有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才能有力引領和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因此,以黨建引領和促進脫貧攻堅,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脫貧攻堅事業的政治路徑,也是推進中國偉大社會革命的邏輯必然。

  第一,黨的政治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政治前提。脫貧攻堅是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宏大、結構複雜、涉及廣泛,這就需要以先進思想武裝起來,具有科學信念、堅強意志、戰略定力和巨大凝聚力的主心骨,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13]。需要保證全黨服從中央,需要全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健全和維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構建黨的全面領導下多方參與的協同共治格局;需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高黨員幹部政治本領,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落實領導責任,強化制度保障;加強監督問責[14]。所有這些,恰恰是黨的政治建設的著力點所在。

  第二,黨的思想建設是構建和鞏固脫貧攻堅精神支柱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因利益而結成的政黨,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組織起來的政黨。建設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首先要從理想信念做起。」[15]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謀求中國人民福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因此,推進脫貧攻堅事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使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然,是艱苦卓絕、持之以恆的事業。「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16]時至今日,「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鬆勁懈怠。」[17]這就需要切實夯實思想根基,牢記初心使命,凝聚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18]。需要教育和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19]。黨的思想建設過程,正是堅定信仰、純潔隊伍、強化修養、蕩滌靈魂的過程。顯然,黨的思想建設內含的理想信念和堅定信仰,正是脫貧攻堅的精神和靈魂所在。

  第三,黨的組織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依託。脫貧攻堅,是黨領導千萬人民告別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貧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這一進程需要堅持和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巨大優勢,並且把這種制度優勢轉化為決勝脫貧攻堅的領導權威和治理效能;需要充分發揮黨的強大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凝聚和激發黨的領導幹部、廣大黨員和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需要遵循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路線,不斷改進和加強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組織機構和組織規範,形成運行通暢、結構嚴密的組織體系;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提高幹部和黨員隊伍政治和業務素質,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顯然,黨的組織建設的目標、原則和內容,與脫貧攻堅的組織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以「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20]。

  第四,黨的作風建設是落實脫貧攻堅的必要保障。「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根本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21]貧困群眾生活在社會的最基層,脫貧攻堅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礎戰略,貧困群眾能否真正脫貧,脫貧攻堅是否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相關方針政策是否能夠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和落地生根,脫貧攻堅能否達成精準扶貧的目標,以及是否能夠切實防止脫貧群眾再度返貧,關鍵在於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的工作作風。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真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22];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永遠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不斷改進幹部和黨員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23]。深入基層一線,關心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強化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脫貧攻堅對於幹部和黨員作風的這些要求,是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精髓所在,恰恰也是黨的作風建設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第五,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脫貧攻堅精準到位的基石。脫貧攻堅要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在國家治理體系下構建和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治理貧困體系,提升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運用制度治理貧困的能力和本領。實踐證明,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能力與貧困精準治理績效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這就要求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確定貧困治理的現代化取向,確定人民群眾是治理貧困的主體,正確構建黨建引領、黨政主導、企業、社會組織和群眾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脫貧攻堅和治理貧困的體系。一方面,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發揮能力、展現本領,另一方面,善於增能賦權於多方主體,形成脫貧攻堅的多方合力,使得脫貧攻堅實現精準施策、精準到位。

  第六,黨的制度建設是脫貧攻堅得以持久鞏固的規則依託。脫貧攻堅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使得脫貧攻堅的成果和績效需要得以持久鞏固,這就需要脫貧攻堅不僅久久為功,而且需要簡約高效的治理制度,形成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而作為脫貧攻堅引領力量和中流砥柱的黨的制度建設,是脫貧攻堅制度化建設的引領。通過黨的制度建設,引領和推進脫貧攻堅制度建設,是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制度建設路徑,在黨的建設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是制度治黨的基本任務。在脫貧攻堅實踐中,要把黨的扶貧政策和脫貧任務宣傳落實到一家一戶,實現扶貧對象的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確管理,就必須健全基層黨組織的制度體系。實踐表明,黨建引領的脫貧攻堅將從中央到村莊貫通的執政黨政治邏輯與科層制的行政邏輯有機結合,賦予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黨的制度建設的全新內涵。

  (三)脫貧攻堅促進黨建的砥礪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與此同時,脫貧攻堅進一步促進了黨的建設,加強了黨的領導,彰顯了民心作為最大的政治及其與黨性之間的深刻和深厚聯繫。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就對於新時代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而脫貧攻堅戰略的基本特點,決定了它恰恰是對於基層黨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初心使命、黨性修養、政治觀念、組織作風、治理素養、決策和執行能力的實踐大考,是凝聚和融合黨心民心、鞏固和深化執政基礎,提升和強化治理能力、檢測和薈萃骨幹精英、砥礪和淬鍊黨性黨魂、純潔和保持黨風、健全和完善黨規黨紀的歷史機遇。因此,它現實地成為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強化黨員教育、弘揚黨的優良作風的社會和政治路徑。

  第一,脫貧攻堅是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重溫和鞏固政治信仰,堅定政治信念的精神洗禮。脫貧攻堅工作難度大、時間跨度長、涉及範圍廣,貧困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況、對脫貧的強烈渴望和堅忍不拔的脫貧毅力,是砥礪共產黨人黨性靈魂的磨刀石、淬鍊共產黨人理想信仰的煉鋼爐。在脫貧實踐中,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脫貧攻堅實踐中親身深刻體驗到什麼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什麼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什麼是以人民為中心等重大問題。由此檢驗其政治信仰和信念,檢討其初心使命,檢測其黨性原則,從而極大地激發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同志的政治積極性,升華其精神境界,純潔其政治動機,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第二,脫貧攻堅實踐是促進黨的各方面建設、強化黨的政治優勢的發動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是要建設一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24],而脫貧攻堅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最為直接的實踐途徑。脫貧攻堅把黨中央領導的政治權威、黨的政治優勢和黨的政治能量與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不僅使黨的政治建設獲得來自人民的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使黨的政治權威得到來自人民的持久恆常的衷心擁護,使黨的政治優勢得到來自人民的永不衰竭的強勁鞏固,使黨的政治信用得到來自人民的發自肺腑的真誠認同。因此,脫貧攻堅把黨的政治優勢與人民的由衷信任有機凝為一體,使得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政治信任和社會資本不斷得以加強和更新。

  第三,脫貧攻堅是黨的組織建設和創新的助力器。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要求黨的組織建設和創新源之於實踐、用之於實踐並證之於實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促進黨的建設與社會生產與民生的全面融通。同時,作為脫貧攻堅一線戰鬥堡壘的基層黨組織,是扶貧工作最前沿的指揮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最清楚基層情況和貧困的癥結所在。因此,可以通過完備的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和制度體系配套建設,促進基層支部加速轉型為服務型黨支部,不斷創新組織和制度,使得「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制度、黨建與產業結合制度、幫扶黨支部聯建制度等制度創新舉措不斷湧現。此外,脫貧攻堅可以促進基層黨組織統籌和整合基層力量,化解當前鄉村基層的「低組織化」問題,連接農村自治組織、專業協會、基層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脫貧。事實證明,只有脫貧攻堅實踐,才能為黨的組織建設提供廣闊的舞臺和廣泛的機會,醞釀和催生優秀的黨建工作方法,使黨不斷實現組織建設創新。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鬥堡壘。抓好黨建促扶貧,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建設服務型黨支部,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真正發揮戰鬥堡壘作用。」[25]

  第四,脫貧攻堅是黨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能力素質的淬火爐。脫貧攻堅的艱巨性和實效性,切實檢測了基層黨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的能力和素質,鑑定了其實際本領狀況。實踐證明,只有在脫貧攻堅這種集約型和集成型的淬鍊過程中,黨組織的薄弱短板才能有效得到彌補,黨員的能力素質才能切實得到提高。脫貧攻堅的艱巨性、持久性和複雜性,決定了脫貧攻堅是對黨的基層組織狀況、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能力素質的高效錘鍊。實際上,正是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脫貧攻堅戰考驗著我們的精神狀態、幹事能力、工作作風,既要運籌帷幄,也要衝鋒陷陣。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攻堅克難,乘勢前進。」[26]

  第五,脫貧攻堅是黨的建設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和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27]因此,脫貧攻堅的績效,不僅體現了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度、力度、廣度和深度,而且映現和顯示著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實效和進展,確證著黨的政治權威和戰略方略的實施效度,顯示著黨的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的真實厚度,呈現著黨的建設轉化為脫貧攻堅效能的實際程度。

  第六,脫貧攻堅是密切黨群關係的粘合劑。脫貧攻堅既是黨的事業,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黨和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高度一致性,黨的自我革命與偉大社會革命的聯動性,使得黨的建設和黨的政策方針與貧困群眾具有緊密的聯繫;脫貧攻堅是黨領導人民展開的偉大實踐,「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28]。因此,脫貧攻堅的過程,需要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深入貧困群眾,直至駐村工作,紮實調查摸底,切實清楚民情民瘼,找準致貧原因,與貧困群眾同甘共苦,共同探索和創新扶貧思路和方式方法,實現精準扶貧和真正脫貧。這一過程,極大地促進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更加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極大地密切黨群關係,轉變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的作風,極大加強了黨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和黨員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因此,脫貧攻堅實踐大大強化黨員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厚植了黨執政治國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

  二、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的辯證思維

  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詮釋了黨在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如何以辯證思維治國理政的問題。從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來看,這種辯證思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黨治國理政的執政基礎和政治優勢與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機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在於工人階級和最廣大的勞動人民。而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對於黨的執政治國來說,本質上是強化和發揮政治優勢、厚植執政基礎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於黨的領導幹部的要求,深刻闡明了脫貧攻堅的這一深刻內涵:「發揮政治優勢,強力開展脫貧攻堅……各級領導幹部要從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從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的高度出發,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29]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分析指出:「現在,我國大部分群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現了中等收入群體,也出現了高收入群體,但還存在大量低收入群眾。真正要幫助的,還是低收入群眾。」[30]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就是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使社會實現共享發展,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31]由此可見,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使得黨的政治優勢、執政基礎、人民富裕、社會公平正義和黨的宗旨在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事業中達成有機融合、高度統一。

  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機結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基礎。而全面從嚴治黨,是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能力的根本保障。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核心戰略。與此同時,「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3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標準在於貧困人口的消除。「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雖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樣的小康,但如果現有的七千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沒有明顯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讓人信服。」[3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這是一個最大的短板,也是一個標誌性指標。」[34]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35],並且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脫貧目標和標準,「即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36]。由此可見,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使得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大戰略有機結合和辯證互動,使得全面從嚴治黨路徑理性與脫貧攻堅的目標理性有機結合,形成辯證聯繫。

  黨的全面領導與各方協同合力的有機結合。黨的全面領導,集中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發展中,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統一協調各方利益,使全國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協調發展。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是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結構與功能的典型體現。與此同時,脫貧攻堅需要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發動各方參與,形成各方合力。這就需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府與社會等多方面力量和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37],創造金融、電商、光伏、林業、教育、醫療扶貧等多種多樣的扶貧脫貧形式,由此形成黨的全面領導與各方協同治理、政治機制與多重機制有機結合的治貧體系和機制。

  黨的行動治理與制度治理的有機結合。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偉大實踐,具有鮮明的國家治理的中國特色。一方面,脫貧攻堅是黨領導人民對於貧困的全面宣戰,是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使命宗旨和莊嚴承諾付諸實施的行動治理,是以執政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優勢,廣泛動員和組織貧困群眾和全社會的力量展開的社會革命和國家治理行動,從而具有行動式治理的鮮明特徵。與此同時,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又是黨領導人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治理機制。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建立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包括「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這個制度體系中,根本的是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逐級籤訂責任書,明確目標,增強責任,強化落實」[38]。由此可見,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行動治理與制度治理的有機結合。

  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精準扶貧、精準施策有機結合。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鮮明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在脫貧攻堅社會革命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和作用。在實踐中,這一互動關係體現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脫貧攻堅是黨領導億萬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事業,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的黨和國家行動。實踐證明,黨中央的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領導,是脫貧攻堅取得成就和成功的政治優勢和政治前提。另一方面,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使得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如同習近平總書記闡明的那樣:「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39]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五個一批」的脫貧路徑,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脫貧一批。因此,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集中體現了脫貧攻堅實踐中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從實際出發的辯證統一。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觀的有機結合。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40],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41]

  另一方面,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貫徹人民主體地位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確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貧困群眾是扶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42]因此,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貫徹內涵扶貧方略,「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脫貧攻堅,群眾動力是基礎。」[43]在這一互動過程中,「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自身努力關係,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意識,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技能,組織、引導、支持貧困群眾用自己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用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支撐脫貧攻堅。」[44]由此可見,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歷史觀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實踐體現。

  三、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的政治內涵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構成了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關係。這種互動關係中蘊含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深刻政治內涵和貧困治理的獨特中國智慧。

  第一,從根本上來講,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揭示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內在邏輯,即以黨的自我革命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辯證邏輯。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我們黨是一個有著90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黨,是一個在14億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自身建設歷來關係重大、決定全局」[45]。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命運。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黨的建設根本上是通過黨的自我革命來實施和推進的。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通過社會革命改造社會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就此精闢地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46],而「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47]。

  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自我革命與其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具有本質一致性、聯繫有機性和目標共同性。而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則決定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僅是由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而且決定了黨領導人民從事的偉大社會革命,是通過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的。「在新時代,我們黨必須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48]黨的自我革命不僅是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政治前提,而且是偉大社會革命的深度、廣度、效度和程度的決定因素,而黨所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性質和內容,則能動地決定了黨的自我革命的屬性和功能。

  在實踐中,脫貧攻堅這一偉大的社會革命,正是由中國共產黨發動、領導和實施的。事實表明,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黨通過自我革命,強化黨的建設,始終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心骨,積極發揮強大的政治、組織和制度優勢,推動脫貧攻堅事業迅猛發展,以社會革命的巨大成就改變了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面貌,使得中華民族告別了千百年的貧困困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走向強起來。與此同時,脫貧攻堅的偉大社會革命,也轉而強化了黨的自我革命的動力和能力,黨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黨的宗旨和人民要求展開自我革命,實現自我淨化、優化和強化。實踐證明,正是黨的自我革命持續推進了脫貧攻堅的社會革命,而脫貧攻堅變革則在發展中激發和促進了黨的持續自我革命和建設。「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49],黨從脫貧攻堅的社會革命和人民群眾中汲取深化自我革命的力量和智慧,從而不斷獲得推動社會革命的新的更為強大的動能。黨的自我革命的原動力、政治引領力、組織動員力與人民群眾中蘊含的從事脫貧攻堅社會革命的深厚能量有機結合和辯證互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畫卷和發展優勢,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和發展的歷史辯證法。

  第二,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回答了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怎樣在改革和發展中有效推進黨的建設的問題。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任務十分艱巨,「一方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我們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要求。另一方面,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各種因素具有很強的危險性和破壞性,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是長期的、複雜的,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是尖銳的、嚴峻的。這兩方面的現實決定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開拓創新,既要把住關鍵重點,也要形成整體態勢,特別是要發揮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50]因此,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途徑,是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51]。在黨領導人民脫貧攻堅實踐中形成的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結構和機制,以輝煌的成果,精當地詮釋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路徑在於黨的自我革命。

  與此同時,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還表明,黨的自我革命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展開、推進和實現的。黨的領導幹部、領導機關、基層組織和黨員的「四個自我」的深度、高度、廣度、效度和程度,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得以驗證和實現的;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和紀律建設,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得到體現和推進的;黨的領導幹部的忠誠、乾淨和擔當的素質,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中練就和養成的;黨組織的戰鬥力,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得到優化和強化的;黨員的黨性修養和作風,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得到砥礪和升華的;黨的政治權威、制度優勢和治理能力,是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及其效果中得到提升和驗證的。一言以蔽之,黨的自我革命與黨所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緊密相連、休戚相關、彼此證成,黨以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黨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是黨在偉大社會革命中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過程。

  綜上可見,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表明,新時代的黨的建設,一方面,通過黨的自我革命,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敢於壯士斷腕,使得我們黨在長期執政的歷史過程中,經得起新形勢、新環境和新任務的考驗,「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52]另一方面,通過黨的自我革命與偉大社會革命的有機結合,通過黨的自我革命在偉大社會革命中予以實施,推進社會生產力更加充分和均衡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解放和發展,轉而使得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永遠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使得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具備穩定可靠的政治基礎和保障,使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有效治理國家不斷獲得力量源泉。黨「既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53],從而使得黨與人民、黨與社會緊密聯繫,使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最大優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治國理政過程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和「人民至上」的原則,有機結合、融合和凝聚為一體,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關係及其實踐,回答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如何領導人民治貧扶貧脫貧、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建設人人得以全面發展的理想社會的模式。

  從總體上來看,在中國這樣長期處於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處於執政地位並且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貧減貧和共同富裕的模式和路徑,既不同於以政治革命和政治運動來治理和消除貧困的模式,也不同於僅僅以政府社會保障政策和二次、三次分配福利來治理和減輕貧困的模式,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勞動與財富的同一性,從而達到「社會的活動與社會的享受」的直接同一的原理[54],以執政黨全面領導和治理國家,領導和組織人民緊緊圍繞社會生產力發展根本和中心任務,在提升經濟發展效率的同時,積極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優化黨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和能力,在政治上人民當家作主的前提下,發展和強化人民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全面發展的權利,實現貧困人口的權利脫貧和能力脫貧。在此基礎上,形成針對貧困的多因素、多區域和多層次,展開多維度、多途徑和多方法有機組合實施的全面脫貧。這一脫貧模式,本質上是執政黨自我革命與人民參與的社會革命的有機結合模式,既是黨引領人民擺脫貧困落後、走向共同富裕的模式,又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深刻的社會革命的模式。

  在這場社會革命實踐中,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現實地體現為中國扶貧脫貧的鮮明特色:

  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表明,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本質上是黨的信仰和信念轉化為脫貧攻堅成果的過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歷史和現實都告誡我們:全黨理想信念堅定,黨就擁有無比強大力量;全黨理想信念淡薄,黨就會成為烏合之眾,風一吹就散。」[55]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和信念的偉大實踐。黨的信仰和信念,是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結構、機制構成和有效運行的精神靈魂和思想基礎,也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一致、脫貧攻堅的精神支柱。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過程,就是黨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黨心、民心的過程,就是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的過程。

  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表明,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是執政黨的堅強領導和巨大能量轉化為人民的力量和幸福的過程。作為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世界第一大黨,具有大黨的氣魄、格局和能量。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領導力。因此,中國共產黨具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權威,具有強大的政治動員和組織整合能量,具有強大執政優勢和配置資源能力。因此,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結構和機制的運行和實施,是執政黨通過政治體系、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把黨的執政優勢和巨大能量轉化為人民群眾向著擺脫貧困、實現經濟社會解放的道路上迅跑的巨大動力的過程,是黨通過增能賦權激發人民群眾創造生活、創造社會和創造歷史的偉大力量的過程。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56]。

  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表明,新時代以來的脫貧攻堅過程,本質上既是黨團結帶領人民,遵循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和本質要求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也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轉化為黨的領導幹部、黨的基層組織、黨員和億萬人民群眾自覺行動的過程。

  1949年,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經過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新時代,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的實踐,就是人民在政治上當家作主的前提下,黨帶領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貧困人口發展和強化人民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全面發展的權利,實現貧困人口的權利脫貧和能力脫貧,並且把人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能力轉化為貧困治理的實際效能的過程。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一致。

  新時代,黨準確分析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從生產條件分配的正義入手,把脫貧攻堅放在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予以考量,通過生產條件分配的正義,逐步達成社會財富分配的正義。同時,黨深刻把握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的有機統一。在引領脫貧攻堅的實踐中,通過黨的領導、政府治理與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從權利實現的實質正義入手構建程序正義。正是基於這些出發點,黨把自身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貫徹到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實施多維脫貧攻堅的方略,把產業扶貧、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科技扶貧等有機結合,把扶貧與扶志、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把收入脫貧、能力脫貧和權利脫貧有機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貧困治理戰略和方略。

  黨建與脫貧攻堅的互動實踐表明,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是黨的政治制度切實得以執行的過程,是黨的政治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過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體制、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集中統一的體制機制、黨保持初心使命的長效機制、黨的嚴密的組織體制機制和嚴格的黨規黨紀制度體系,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特有的政治制度優勢,切實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轉化為人民幸福和社會公平正義效益,轉化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效益。由此可見,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模式,內含新時代共產黨人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和中國大地上推動雙重革命,久久為功,實現遠大抱負和理想的模式和路徑,展現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2][11][20][26][29][40][4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47-48,46-47,29-30,47-48,46,46-47,4,37-38.

  [3][45]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01-09. 

  [4][5][6][9][19][5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7]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已經吹響 全黨全國咬定目標苦幹實幹[N].人民日報,2015-11-29.

  [8]曾維倫,謝卓芝.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豐富內涵[J].紅旗文稿,2018,(6).

  [10]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N].光明日報,2019-03-08.

  [12]繼續沿著黨和人民開闢的正確道路前進 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人民日報,2019-09-25.

  [13][14][18]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02-28.

  [15][48][50][52][55]習近平.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J].求是,2019,(19).

  [16][3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44,19-20.

  [17]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3-07.

  [21][23]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2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24]習近平.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25][30][32]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21-22,21-22,21-22.

  [27]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28]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02-23.

  [31][3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827,832.

  [35][37][38][39][43][44]習近平.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2月12日)[J].求是,2020,(9).

  [36]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09-01.

  [4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0.

  [46]習近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1-06.

  [47]習近平.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黨努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7/04/c_1123080079.htm,2018-07-04.

  [49]歐海峰.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要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5-07.

  [53][56]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514,514.

  [54][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3.

相關焦點

  • 淺談黨建工作聯建互動促進鄉村振興
    經調研考察,這4家單位都有一個共同點:以支部「N+1」黨建工作聯建互動的模式開展黨建結對幫扶。強化思想認識,堅定脫貧信心。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風上過得硬的農村基層隊伍,加強理論學習,強化思想認識,提升理想信念是根本。
  • 聚合力 增動力 添活力人行朔州市中支以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
    聚合力 增動力 添活力人行朔州市中支以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本報記者 郭曉東  通訊員 劉為民 馬麗
  • 昌樂首陽山旅遊度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脫貧攻堅
    貧困群眾精神上的幫扶和物質上的幫扶同樣重要,今年以來,昌樂首陽山旅遊度假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成立理論宣講、青年力量、文藝文化等特色志願隊伍,精準幫扶、貼心幫扶,通過宣傳惠民政策,組織愛心捐贈,開展送戲下鄉,實施臨時救助,舉辦健康義診等活動,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整體邁入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 把論文寫在脫貧攻堅的大地上
    貧困是世界性難題,脫貧攻堅是貴州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是貴州最豐富、最鮮活的實踐土壤,是理論研究的「富礦」,也是理論研究最重要的服務對象。要善於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貴州脫貧攻堅實踐,用心觀察、驗證「八要素」「五步工作法」「五個體系」等在貴州大地上結出的果實,讓理論研究成果飽含時代情懷、發揮現實意義。
  • 黨建領航聚力發展——臨夏州永靖縣楊塔鄉黨建助力脫貧攻堅影像志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確定的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楊塔鄉嚴格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法寶利器,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注重製度創新,不斷增強黨支部組織力,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 脫貧攻堅的嵩山實踐
    原標題:脫貧攻堅的嵩山實踐魯網12月24日訊 嵩山生態旅遊區地處濰坊市臨朐縣西南部,兩市四縣交界,轄區總面積89平方公裡,11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2.1萬人,8個省定貧困村,現有享受政策戶309戶、611人,即時幫扶17戶、21人。
  • 黨建引領 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為了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擴大黨建聯盟結對共建成果,於9月24-25日在濱海縣開展省委省級機關工委聯合省人社廳、省政府扶貧辦「助農先鋒行」—省級機關黨組織與濱海縣省定經濟薄弱村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以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萬源利用黨建微信平臺助力脫貧攻堅
    萬源利用黨建微信平臺助力脫貧攻堅   「近期駐村幫扶工作要點是加強養豬、牛、羊統計力度,加快民情信息數據採集,上報本月幫扶工作總結。」2月8日,萬源市通過「萬源黨建」微信公眾平臺,向全市600餘名駐村幹部發送了這樣的一條信息。
  • 平涼市舉辦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理論研討會
    每日甘肅網平涼訊(記者蘭天)6月27日,平涼市舉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理論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落實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要求,推動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向縱深發展。省政協副主席、平涼市委書記郭承錄出席並致辭。
  • 匯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零陵區石巖頭鎮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匯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零陵區石巖頭鎮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鞏固脫貧成效 2020-07-15 08:44
  • 大安區永嘉鄉打造「黨建+」品牌助力脫貧攻堅
    四川新聞網自貢7月19日訊(馮豔)今年以來,大安區永嘉鄉緊扣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主題,整合多方資源,打造「黨建+」品牌,助力脫貧攻堅。「黨建+合作社」促增收。「黨建+示範村」樹新風。開展「環境優美示範村」創建活動,結合「創文」「農民夜校」等工作,組織「道德講堂」和創文知識宣講專題培訓6次;建立「創文」周督查制度,大力整治村、場鎮環境衛生和車輛佔道停放等問題,形成村村樹新風、人人講文明的良好氛圍。「黨建+貧困戶」健機制。
  • 脫貧攻堅看電力之孟津篇:強化黨建引領 決勝脫貧攻堅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彎繼偉 通訊員 張靜 劉偉韜【核心提示】國網洛陽供電公司高舉黨建旗幟、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將黨建引領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明光市堅持黨建引領,以「四提升行動」為載體,推深做實「一抓雙促」工程,全力打造「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聲」的精緻秀美宜居的「多彩明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打造「中國水性塗料之都」、建設現代化美好新明光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 自貢榮縣長山鎮強化黨建引領 助推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自貢榮縣長山鎮按照「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堅持把抓好基層黨建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深化基層黨建助力脫貧攻堅。 一方面,該鎮通過增強駐村幫扶工作力量、調整「五個一」幫扶責任體系、規範「第一書記」考核管理等途徑進一步強化駐村管理,不斷激發隊伍「活力」;制定脫貧攻堅問題集中整改方案,重點圍繞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進行整改,共完成整改問題8個,與上級部門對接問題12個;開展幫扶培訓,增強脫貧「動力」,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機關幹部、村幹部就脫貧攻堅業務知識進行集中培訓共16次。
  • 「黨建聯盟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賀州市平桂區以「圍繞一個目標、探索一種組織設置、搭建一批載體」為指引,大力實施「黨建聯盟工程」,集中聯盟單位在人才、信息、資金方面的優勢,助力脫貧攻堅。2018年,平桂區創新探索「扶貧黨建聯盟+」模式,在大明村先行試點成立「扶貧黨建聯盟」,賀州市委組織部、賀州市婦聯、鵝塘鎮鎮直機關、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賀州分公司、賀州市物流商會、正豐農業、萬升崗石等10多個單位黨組織加入到聯盟中來,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培、公益聯動等方式,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記永興縣衛生健康局駐石坳村扶貧工作隊
    黨建有活力,脫貧才有動力。永興縣衛健局駐馬田鎮石坳村扶貧工作隊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契機,突出基層黨組織優勢,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牽頭,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全面協調推進脫貧攻堅。同時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為群眾辦實事,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以產業促就業,以產業促發展,有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黨建扶貧風景線——吉林省以「第一書記」品牌助脫貧攻堅
    為提升農村治理水平,吉林省組織1489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打造「第一書記代言」品牌、創建「第一書記協會」,連續兩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在「為了老鄉」理念指引下,走出以黨建為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之路,打造出一道亮麗黨建扶貧風景線。  百姓需求是第一書記的召喚  需求對接是品牌創新的源泉。
  • 劉長峰調研督導陳家坊鎮黨建脫貧攻堅工作
    紅網時刻7月1日訊(通訊員 石頌軍 陳精萃)6月29日,新邵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長峰到陳家坊鎮,專題調研班子建設情況和督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劉長峰先後詳細了解貧困戶、監測戶、邊緣戶、殘疾人等政策享受情況,隨機抽查三級幹部遍訪貧困戶、提升群眾滿意度情況,督導各村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班子建設,現場查看服裝產業園發展、項目落實、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等工作開展情況。劉長峰然後聽取了鎮黨委書記彭利關於脫貧攻堅前段工作情況和下段工作重點安排和陳家坊鎮服裝特色小鎮的建設情況匯報。
  • 燈塔市「破四難」凝聚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合力
    近年來,遼寧省燈塔市把抓黨建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聚焦破解「班子弱」「組織散」「經濟窮」「人才少」四項難題,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凝聚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建強「主心骨」,破解「班子弱」難題。
  • 嵩山坳裡長出「美麗經濟」——山區脫貧攻堅的登封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登封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鄭州市脫貧攻堅精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緊密結合地處山區丘陵地帶的實際,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緊緊握住黨建「指揮棒」,積極探索黨建+扶貧、特色種植+扶貧、美麗鄉村+扶貧等精準脫貧模式與路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