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跌破萬元,轉戰賣床墊|深網

2020-12-14 騰訊稜鏡深網

作者:張卉 編輯:葉蓁

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就是一瞬間的事,從超市出來,包包放在購物車裡,一個人衝了過來,抓起包就跑了。」於麗愣怔了幾秒才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6月1日,她的包在美國南部城市奧斯汀市中心被搶了。

連日的緊張、奔波、疲勞、委屈和恐懼一起湧上心頭,於麗的眼裡浸滿淚水,一米七的大個子在驕陽下瑟瑟發抖,幾分鐘內一句話也說不出。於麗感慨,「為了這點小錢,真覺的不值。」

美國疫情和街頭運動的接踵而至讓這個行業雪上加霜。做個人代購十多年以來,她從未感覺像現在這般艱難。自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以來,這個行業的微利已經眾所周知。長期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肉代購部分已經離場。

個人代購可粗略分為二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五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關稅和利潤。

於麗還在微利中堅守。疫情下,大部分代購業務幾乎「停擺」。她的同行們有的跑去了海南的免稅店,有的跑去了西藏賣蟲草,還有的轉型賣起了床墊。

東邊日出西邊雨。跨境電商平臺在疫情下逆勢增長,以天貓國際為例,今年五一假期,其進口商品銷售同比增長71.8%。618進口日銷售同比增長43%。

最後一根稻草

於麗被搶那天,美國南部的奧斯汀市地面熱氣蒸騰,照例又是三十四五度。她往窗外看了一眼,只猶豫了幾秒鐘,就決定了要出門。出門前,於麗的老公就提醒她奧斯汀的市中心在遊行,相鄰的城市聖安東尼奧很多店被砸被搶了。

但於麗還是出門了,心裡想著快去快回。戴好帽子、眼鏡、口罩和手套,扶著發燙的方向盤,驅車將近一百公裡後,她和朋友在巴寶莉店門口會合。「有幾個蔻馳的包和巴寶莉的包要買,怕折扣結束,而且也跟朋友約好了湊單一起買。」

空無一人的奧特萊斯讓她們有點不安,倆人在店門口取了貨就火速撤離。快到家門口時,於麗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她想乾脆去Costco超市把菜買了,沒想到就在超市前被搶了。被搶之後,於麗好幾天緩不過來。

代購就此不做了嗎?疫情給美國帶來高達13.3%的失業率,已經超過大蕭條時期,只有老公一人工作怎麼能行。於麗被搶之後,幾位與之熟悉的代購退出圈子。

於麗選擇了堅持,一個半月後,於麗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她的堅持並非沒有緣由。即便跨境電商的崛起擠壓了個人海外代購的生存空間,但她覺得只要夠努力,還是可以賺點錢。

《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這一規模將會達到12.7萬億。

海外代購群體中選擇堅持的不僅僅是於麗。每天上午10點,西安,艾蘭會準時往朋友圈發一條代購信息。儘管十天半月都沒有一單成交,但艾蘭還在堅持,不管賣不賣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發點廣告,「不然別人以為你不幹了。」

艾蘭的特色是人肉快遞,業務隨著出國回國而有著明顯的潮汐特徵,「出發前幾天,朋友圈一發廣告,老客戶都明白,訂單刷刷刷就來了。」多年跑下來,她在各國華人圈都積累了不少做代購和導購的朋友。

疫情前,她平均一個月會出國兩次,跑日韓大概前後4天,利潤在5000元到15000元,跑歐洲通常需要兩個禮拜,利潤在20000元到30000元之間。從春節前到現在,艾蘭已經整整6個月沒有出國,業務縮水到幾乎為零。

艾蘭老公現在常駐捷克,艾蘭在代購這個行當已經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泰國,她跑過許多國家,積累了上千個老鐵客戶。艾蘭天天盯著機票價格:直飛航班27000元,最差的多點停靠的航班、從成都起飛的還要7000元。而疫情前飛捷克很容易買到3000元左右的票。

楊嵐在美國經營著一家快遞分店,在海外,發往中國的國際快遞,一般都是華人開辦專門為代購服務的,他們和海外代購者之間的利益捆綁緊密。

楊嵐從三月末到五月初,歇了一個多月。她是位豁達的東北大姐,為了減少開支,六月初,她退掉了門面房,轉而在家中收貨,這樣每個月可以省下租金電費網費大約1500美元。

二月份國內疫情,快遞公司國內段的業務只剩順豐可以選擇,每磅貨物普漲一美元。即便如此,她的收入還是直線下降,二三月還比較好,很多代購往國內發抗疫物資,美國疫情起來之後,商場和奧特萊斯都關門了,快遞業務停頓。

楊嵐以前最差的月份收入也有3000多美元,四月份完全沒有,五月份開始恢復,因為少了一項房租支出,勉強剩2000美元。

「之前幾個VIP大客戶,每人每周要發100到200個包裹,光運費就能花掉5000多美元,現在就剩20來個小包裹,運費幾百美元就夠了。」之前這些大代購在美國有人幫忙買貨打包,在國內也有人幫忙代理分銷,如今不敢囤貨,不敢僱人。

「如果以年收入50萬以上算大代購,可以說現在沒什麼大代購了。」楊嵐現在拼命挖掘鼓勵小代購入行,「沒別的辦法,揪著她們嘮嗑唄,螞蚱腿也是肉啊。」最殘酷的是,就算一單生意,小代購也要出去跑一趟,可能油錢都不夠。

疫情下大代購幹著小代購的活兒,小代購完全看天吃飯。

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出臺前後,不少依靠人肉帶貨的代購翻車。各種聳人聽聞的海關血洗代購的「被稅」故事在圈子流傳,但大代購們並沒有收縮。

疫情成了這個行業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大代購幾乎消失了。海外代購從起初的野蠻生長到後期的逐漸規範,再到後來跨境電商的興起,在楊嵐看來,整個蛋糕越來越大,但利潤是越來越薄了。

擺姿勢展示商品是代購的基本功

逝去的美好時光

崔馨是最早一批做代購的,她經歷過代購最好的時光。過去的十多年間,伴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海外產品需求的攀升,當地的留學生和僑居海外的人士成為海外代購人士的主體。

2005年前後,在歐洲的崔鑫註冊了一家淘寶店,「那時候做海外代購一點也不辛苦,我發什麼客戶都搶著要,定價也高。」那幾年,奢侈品店員一點架子沒有,買什麼都笑臉相迎。對普通遊客政策也寬鬆,LV店一本護照可以買5個手袋,買貨也不限制時長,憑著護照做人肉代購也很有賺頭。

用現在的時髦話說,崔鑫趕上了風口。據中國電子商務中心檢測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海外代購的規模僅有50億元,但2010年中國海外代購的規模就達到了120億。刷臉就有店員給留貨,想買什麼都能買到。

那幾年崔鑫賺得盆滿缽滿,但好景不長。

海關總署發布公告:自2010年9月1日起,海關將對個人郵寄進出境物品應徵稅額進行調整,個人郵寄物品進口應徵稅稅額起點從500元調到50元。公告明確指出:「郵運進出口的商業性郵件,應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而在此前,個人郵遞物品的徵稅是按照1994年發布的相關個人物品入境免稅規定執行的:寄自或寄往港澳地區的個人物品限值為800元,免稅額為400元;寄自或寄往其他地區的個人物品限值為1000元,免稅額為500元。

在崔鑫看來,這標誌著個人境外代購「免稅時代」的終結,境外代購的利潤直接減少,當時一些代購網店紛紛關門。

與此同時,隨著來歐洲購物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2010年10月,LV在歐洲頒布了新的規定:一本護照只能買一個手袋,同時,在3個月內都不能再次購買。一些熱門款式的包和鞋子,很多地方都出現斷貨,代購找貨變得很難。

進入2011年後,微商興起,整個海外代購行業經歷了井噴式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265億元,同期增長120.83%。那時候,做個人代購年入百萬者比比皆是。

2012年9月5日,離職空姐李某多次攜帶從韓國免稅店購買的化妝品入境而未申報,逃稅113萬餘元,一審以走私普通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罰金50萬元。

當時淘寶網官方呼籲從事海外代購的商家,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合法經營。

這個消息在海外代購圈炸了鍋,淘寶的部分商家表示,由於成本激增,考慮將庫存清完之後會暫停代購業務。崔鑫沒有離開,利潤雖然薄了,但隨著國人錢包越來越鼓,她的客戶也增多了。

國內客戶對海外產品和奢侈品的需求持續增加,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超過700億元。到了2014年,整個海外代購市場的規模達到了829億。

海外代購的市場在變大,可崔鑫覺得,錢是越來越難掙。

也是2014年,資本進場,海淘網站合法化,有了跨境電商平臺。2015年開始,阿里巴巴、京東都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跨境購業務,網易考拉、小紅書、洋碼頭也迅速崛起,他們可以通過海外建倉降低配送和服務的成本。

海淘網站發展初期,基本都採用了燒錢換市場的做法,以低價來吸引顧客。

以網易考拉的發展為例。2015年1月,考拉誕生。有資料記載,網易2014年社招員工達1200人,是過去五年社招人數的總和。經過兩年的發展,2017年開始網易考拉成為國內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

網易CFO楊昭烜在2018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中表示:「電商業務方面需要在增長速度和電商盈利模式兩者之間達到平衡,網易的經營理念並不支持用不惜虧損來換取快速增長的模式。」

總之網易不想再燒錢換增長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9年9月6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旗下跨境電商平臺考拉。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說,買與賣是子業務的起起落落。

但跨境電商的崛起對個人代購的輾軋是戰車式的。後進場的個人代購,只能賺個辛苦錢。

尚勤2016年開始做代購,能跑,眼光準,敢囤貨,她也住在奧斯汀市,周邊的三四個城市都在她的掃貨範圍之內。大概老家是義烏的緣故,她頗有點做生意的天分,屬於代購中超級能跑的。常常把車子開到沒油,有幾次還差點被撂到半路上。奧特萊斯通常是晚上九點半關門,回家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她常常早飯後出發,深夜才回到家。

自從做了代購,一家人很少有機會吃上過尚勤親自做的飯,她自己,也常常是深夜才吃上晚飯。正是因為如此勤勞和辛苦,她才積累了四五百個客戶,每個月的流水也做到了20多萬。

疫情期間海外代購家裡囤貨的架子

海外代購加速洗牌

今年上半年,據海關統計,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口增長24.4%。強者恆強,天貓國際和考拉海購佔據了全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份額的一半以上;弱者恆弱,個人代購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抹殺。當下,個人海外代購正在加速洗牌。

北京通廣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德剛接受《深網》採訪時表示,從稅的角度看,除了不報、漏報和少報這些明確的非法行為,就算代購納稅了,也可能會涉嫌走私。因為代購通常是以個人物品的方式攜帶或者郵寄進境的,也是以個人物品的名義向海關報稅的,申報的稅種一般只涉及行郵稅,其徵收對象是超過海關總署規定的數額但是仍在合理數量之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

而代購的物品屬於非自用,本質是一種小額貿易,而貿易行為必須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需要繳納綜合稅(包含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綜合稅沒有免徵額度,比行郵稅要高很多。實際操作中,由於海關採取抽查制度,對個人代購行為監管難度較大,通常數額較大或者已有前科記錄的才可能被認定為走私。

張德剛表示:從事營利性職業通常需要根據所在地的相關規定進行備案審批,獲得經營資格後方可從事相關工作,並繳納相關稅款。而作為代購主力的海外華人,並不被允許從事所持籤證許可之外的工作,自然也就無法獲得經營資格,很多人都是在逃稅和和非法工作的夾縫中冒險。

為了將生意做下去,尚勤一再將利潤壓低。「上個禮拜賣了三十幾件POLO衫,每件只賺40元,想想拼著命賺這麼點錢真是諷刺。」打包到深夜的辛苦,以前尚有3到5萬的收入撫慰,如今,像她這樣做得好的代購收入也跌破了萬元。

在艾蘭選擇堅持的時候。崔鑫受不了生意的寡淡,她直接轉行了,賣起了減肥產品和橡膠床墊。她身邊一些海外代購的朋友已經選擇離開了。至於艾蘭的代購朋友,「一個跑到西藏去賣蟲草了,一個開始跑海南的免稅店。」

海南的確正在成為免稅購物的「熱土」。

7月1日,海南免稅店購物新政實施,海南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大幅減少單次購買數量限制的商品種類,離島免稅商品種類由38類增至45類……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消息稱,7月1日至7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實施首周,海關統計顯示,離島旅客累計購物6.5萬人次,購物總額4.5億元,免稅6571萬元,日均免稅939萬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長58.2%。

有人轉戰海南,當然也有人選擇轉戰跨境電商平臺。

「一瓶400毫升的蘭蔻粉水,從匯率6.2到匯率7.1,售價都是399元,沒辦法,幹的人太多,利潤只能越來越薄。」入行剛三年的張欣說,最近國內允許擺攤、政府發放消費券的信息,讓遠隔重洋的她也感受到了壓力。張欣準備嘗試澳洲的跨境電商平臺。

張欣的選擇也並非無跡可尋,背靠大樹好乘涼。

《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個人代購僅佔25.2%,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佔比高達66.4%,另外的28.2%則被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線下實體店佔據。

個人海外代購行情的一片蕭殺之中,奢侈品和潮牌的代購顯得相對穩定。

張弛緊緊抓住了跨境電商平臺很難涉足的小眾需求。潮牌客戶黏性很高。潮牌代購的特點就是限購、難買,不同的潮牌有不同的時間定點發售新款,他提前預售,一旦官網開始放貨,就按點蹲守刷屏搶貨,更熱的款要排隊要抽籤,甚至要熬夜蹲守實體店。

李穎常駐休斯頓,一直做奢侈品代購,她感覺除了關門期間有影響,開門之後生意和以往並無區別。最近,LV甚至在進行本年度的第三次漲價。奢侈品中的稀缺貨講究「配貨」。普通顧客買鉑金包可能會搭售絲巾甚至茶杯。

李穎的VIP身份讓她可以不必買或者少買配貨。最關鍵的,由於在業內深耕多年,相熟的大牌導購多,能買到別人買不到的貨,沒折扣時也能拿到員工折。「我的銀行卡都在導購手裡,一個電話就直接幫我買單。」

李穎的客戶非常信任她,跨境電商平臺除了自營店和直營店,其他的全球購業務都是商家加盟,至於是否靠譜,只能說見仁見智。2019年的數據顯示,41.4%的人在平臺上買到過假貨。

這是代購僅剩的生存空間。他們近乎商業流民,卻要靠操守吃飯。

在艾蘭看來,個人海外代購這個行業已經衰落,可只要用戶的需求還在,這個行業並不會很快消失。「一時半會兒看不清前景如何,今年就這樣了,看明年吧。」艾蘭準備飛去捷克安定一陣子。

今天的奧斯汀市是40度的高溫,每天仍有三百多個新增新冠肺炎病人,但於麗還是坐進了方向盤發燙的車裡,再次出發。只有今天堅持了,才有所謂的明天。明天如何,明天到了才有可能知道。(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到跌破萬元,有人仍在堅持有人轉型賣床墊|深網
    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五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關稅和利潤。於麗還在微利中堅守。疫情下,大部分代購業務幾乎「停擺」。她的同行們有的跑去了海南的免稅店,有的跑去了西藏賣蟲草,還有的轉型賣起了床墊。東邊日出西邊雨。跨境電商平臺在疫情下逆勢增長,以天貓國際為例,今年五一假期,其進口商品銷售同比增長71.8%。618進口日銷售同比增長43%。
  • 揭秘海外代購的水有多深
    實話說,友情代購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所到之處要買對代購的物品,然後要把它放入旅行袋,小物件還好,大的物件真的很佔行李的空間,最後還要平安人肉快遞到朋友手中。曾幾何想,沒有代購的旅行才是快樂而純粹的。話題扯遠了些,今天在範主的邀約下與大家聊一聊「海外代購」,這個代購不是分文不取的友情代購,而是有償代購。看看海外代購的水到底有多深!
  • 海外代購面臨轉型,天貓國際成為品牌主戰場
    在2020年海外代購被迫面臨轉型升級之時,有人轉戰其他代購城市,當然也有人選擇跨境電商平臺,知舟認為選擇跨境電商的朋友最後過的都不差。其實,這樣的選擇也並非無跡可尋,背靠大樹好乘涼。據《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個人代購僅佔25.2%,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佔比高達66.4%。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欣鵬  「青島媽媽群海外代購事件」風波仍未停息,這些因為熟人信任而購買所謂海外母嬰用品的媽媽們,由質疑到步步深扒並得出驚人結論:微商口中的海外直郵產品竟然來自國內某地的一個倉庫。  她們至今心有餘悸,但朋友圈滿屏的代購信息仍是真假難辨。
  • 網售「進口藥」就算賣假藥?海外代購藥品也可能違法
    新聞背景近幾年,隨著海外代購規模的不斷擴大,藉助淘寶、微博、微信等公共平臺銷售海外產品正在成為新的網絡銷售途徑。近日,蘇州一女子錢某在淘寶網店上銷售德國藥品最終被判刑的案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這並不是網絡平臺中發生的首例此類案件,從抗癌藥到止咳藥,再到支氣管炎用藥,都有涉及。網絡平臺銷售進口藥構成犯罪嗎?
  • 近萬元加拿大鵝賣斷貨,海外代購一件難求,到底是哪些人在掃貨?
    近萬元一件的加拿大鵝為何如此受追捧?到底是哪些人在掃貨?圖源/視覺中國直營店斷貨,海外代購一件難求1月12日,位於北京skp商場的加拿大鵝直營店同樣出現斷貨現象。店員告訴AI財經社,幾乎所有款式都斷了貨。不僅如此,千裡之外的韓國免稅店也出現了斷貨現象。
  • 海外代購按下暫停鍵:有單也沒法接,轉戰二手奢侈品市場
    疫情在海外的蔓延,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決定關停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場所。這讓奢侈品代購們陷入困局,即使有訂單,也沒法接。 常年穿梭在海外各大奢侈品店、商場的代購者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著巨變。 更讓王珂不安的是,商場何時重啟已成未知數,是不是要漫無目的地等待下去?
  • 「海外代購」引發熱潮 全方位分析瘋狂背後的優劣
    「目前主要代購法國和英國的化妝品。」孟燕說,她做代購就是親自去國外跑專櫃,因為購買量大,可以拿到更低的折扣——毛利在30%左右,有些化妝品甚至超過50%。  除去各種成本,孟燕一個月能淨賺2萬元左右。「正是有錢賺,我才一直幹到現在。」  與孟燕這種被稱作「人肉背包」的代購方式不同,家住渝北回興的楊莉,她的代購生意靠的是「海外關係」。
  • 個人郵寄物品關稅今調整 海外代購面臨重新洗牌
    對於有人認為該規定「將增加海外代購的成本」的反映,海關總署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反駁說,中國對進境商品區別為貨物、物品等不同監管對象,適用不同的管理要求。海外代購的商品不是物品,而是貨物。對於貨物,無論價值多少,都需要照章納稅。  他介紹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商品匱乏,經郵遞渠道進出境的物品總量較小、內容單一,主要為個人物品。
  • 個人郵寄進境物品50元以上徵稅20億海外代購市場面臨挑戰
    離公告中列明的執行日期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海外代購賣家以及各大交流代購心得的論壇上早已議論紛紛。  「這樣一來,隨便買樣東西都超過免徵稅標準啦。」7月15日,淘寶網上一家專做美國代購的店主yoyo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抱怨道。
  • 個人代購終局:有店主關店散群 有店主被判刑10年
    但在T2航站樓,他們遇到海關嚴查海外購物進境,所有的乘客都必須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被查到攜帶未繳稅物品的,連夜排隊上繳。王曉夏驚呆了。去年「十一」黃金周前後,上海浦東機場這次的嚴查海外購物入境,震動了整個代購圈。9月28日這一天,被這些個人代購們稱做「災難日」。而她就成為了親歷者。僅王曉夏乘坐的那一個航班的乘客中,就查出了100多名代購。
  • 個人海外代購拆包裝能避稅?海關:說法有誤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思思 唐李晗)4月8日跨境電商新稅改實施,「海外代購遭封殺」、「知名演員黃渤也被海關嚴查」等傳言在網上讓海外代購行業又「火」了一把。儘管相關部門對此已進行闢謠,但是記者發現,這幾天,不少個人海外代購又給出了「摘吊牌」、「沒發票」、「拆包裝」的說法,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被海關查到,避免交稅」。海關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說法有誤。
  • 疫情蔓延 海外代購「歇了」 網上的「進口貨」是哪來的?
    不久前,北京一位代購因頻繁在朋友圈曬出往返韓國掃貨行程,被鄰居以違反防疫隔離規定舉報,警方調查後宣布並未發現其出入境記錄。這一「防疫」式「打假」的報導一出,引發網友對於海外代購造假這一行業痛點的關注。半島記者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旅居海外的代購群體減緩甚至暫停了代購業務,同時物流也受到衝擊,海外直購可能要等一個月時間。
  • 代購歇了直郵慢了 線上「進口貨」哪來的? 揭開海外代購真面目
    (受訪者供圖)半島記者 王好不久前,北京一位代購人員因頻繁在朋友圈曬往返韓國掃貨的行程,被鄰居以違反防疫隔離規定舉報,警方調查後未發現其出入境記錄。這一「防疫」式「打假」的報導一出,引發網友對於海外代購造假的關注。半島記者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海外的代購群體減緩甚至暫停了代購業務,同時物流也受到衝擊,海外直購時間也長了。
  • 你朋友圈的代購們為何都轉戰海南了?
    來源:中金在線網「蘋果來海南免稅店了!國行版全國聯保免稅便宜了1000+。」「集美們,近期飛三亞,卡地亞、寶格麗可以預定起來了」「大海南崛起了,買起來哇!」如果你有一位做代購的朋友,對類似拼單代購的朋友圈動態應該不會陌生。
  • 海外代購套路深 看看「假貨」是如何漂洋過海套路你的
    今年,小僑要跟各位聊一聊海外代購。說到海外代購,朋友們都不陌生。「日本打折季,代購專櫃驗貨,正品保證!」「抄底美國黑五打折季,假一賠十!」「近期商品打折,各位寶寶們抓緊時間預定啦!」……類似信息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在你的「朋友圈」,比國內便宜20%、保質保真,看起來是無比划算的買賣。然而,目前代購行業門檻低、魚龍混雜,這些「代購宣言」裡,大多數真實可靠,但是有那麼一小部分,是騙子挖的「坑」。「鑑定網站」貓膩多 真假難辨找代購,最重要的的就是確認買到的東西是真貨。
  • 日本留學歸來成代購 微信刷屏從不發貨詐騙20萬元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熊信之 梁榮忠「日本打折季,包包、香水、化妝品……應有盡有,人肉代購,專櫃驗貨,正品保證!」朋友圈裡刷屏的代購信息,可能是騙局!近期,廣州番禺警方將2名以「海外代購」方式進行詐騙活動的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偵破相關案件10宗,已查獲涉案金額近20餘萬元。
  • 進口日本牛肉可能假 海外代購包也未必真
    東方網3月26日消息:長寧警方日前破獲了一起以海外代購為名,販賣假包實施詐騙的案件。受害人花22萬元找海外代購,買了3個愛馬仕包,竟然全是假貨。犯罪嫌疑人目前已被抓獲。    在微信朋友圈上,不少人都有朋友在賣東西,有的號稱從源頭拿貨,有的則是海外代購,這些貨品真真假假,有時礙於朋友面子,也不多去追究。
  • 華人海外代購為何讓人緊張
    「海外代購」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備技能。近年來,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從海外購物,代購商品種類五花八門,代購業務也在飛速增長。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開始把代購當作一種職業,「代購」一詞也變得家喻戶曉,甚至已經作為新詞彙被納入了歐美媒體的話語體系。此前,由美國芝加哥某名牌皮具專賣店舉辦的「代購專場特賣會」,再一次證明了華人代購的驚人購買力。
  • 你朋友圈的代購們都轉戰海南了?
    另一位家住海南的代購劉欣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海南免稅額度提升到10萬元後,「確實方便多買一些免稅品,那樣『跑腿費』也可以多賺一些。」劉欣表示,自己在三亞和海口都有房子,所以逛三亞國際免稅城和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都非常方便,在幫忙「帶貨」時每單會收取50元的「跑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