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密山鄉愁——白菜、酸菜、殺豬菜

2021-02-17 興凱湖映像

為了響應廣大吃貨的號召,我們翻出了這篇和美食有關的歷史文章,把人文和美味糅合在一起送給你吃。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起看看東北人舌尖上的一抹鄉愁。

我國白菜的栽培距今約有六七千年的歷史,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有出土的白菜籽。白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葉用蔬菜,通常指大白菜。大白菜原是北方物種,後來引種南方,在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洋白菜、圓白菜也從外國傳入中國,雙方的蔬菜品種都大大豐富了。

經過千年的篩選和育種現在市場上的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青麻葉大白菜、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

就整個北方來講,秋白菜是蔬菜生產的一個主要品種,佔秋菜總播種面積的60%左右,是秋末和冬春的主要蔬菜。在東北,從遼南到黑龍江北部,在七月中旬,農民們就開始種秋白菜了,也就是民間常說的 「頭伏蘿蔔、二伏菜(白菜)」。

白菜和東北的結緣,還是在於特殊的氣候條件。地處中高緯度的東北氣候寒冷,對適宜種植的蔬菜品種相當挑剔。夏季溫度相對高,可以種些綠葉蔬菜。而要熬過漫長的冬半年,還得靠蘿蔔、土豆、白菜這些好伺候、方便保存的植物。

新鮮的白菜含水量很高,即使在寒冷的東北也不易保存。於是醃酸菜的習俗應運而生。在東北,家裡有兩樣東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醃酸菜用的大石頭。貧苦人家如此,豪門富戶也如此。

據說,當年張作霖的大帥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還是不夠吃。張大帥的四子,亦即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少將,官拜解放軍海軍參謀長,「文化大革命」時遭迫害,彌留之際,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醃酸菜時,首先要挑好白菜,然後摘去殘根爛葉、大葉黃葉,在太陽底下曬幾天。用清水洗淨後,再一棵棵、一層層地在大缸裡擺放整齊,菜頂壓一個大石頭,並加入生水或者涼白開(最好是涼白開)浸醃起來,密封存放。

在寒冷的環境中,菜葉會慢慢緊縮,逐漸變成酸菜。趕上降溫,便要透過冰碴從缸中取出酸菜。這種方法叫生醃,還有一種熟醃,所需要的時間要短一些:先燒一鍋開水,把洗淨的白菜放在鍋裡燙一下,放涼後再壓進缸裡,這樣醃三十天後就能燉熟食用了。

在《詩經》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描述,大概意思是田中種有蘿蔔,田邊種有雜瓜。剝了蘿蔔醃了瓜,都獻給皇祖。

其中,對於瓜的解釋一直有爭議,有的古文字學者認為「瓜」可能泛指蔬菜。那「醃瓜」可就包括醃製大白菜了,這可以認為是對酸菜最早的記述。

《周禮》中說:饋食之豆,其實葵(zū)。根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菹,酢(cù)菜也。酢就是變酸、腐敗的意思(日語裡的「醋」就寫作「酢」),菹應該指的就是今天的酸菜。

《周禮》另外還提及了七菹是指「韭、菁、茆、葵、芹、箈、筍」七種蔬菜,看來這些菜在先祖手裡都是酸菜的原料。

古人由於知識所限,比較迷信

往往將一些自然之物過度儀式化

北魏的《齊民要術》,更是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祖先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醃漬酸菜的多種方法:

挑選上好的葵菜、菘菜、蕪菁、蜀芥等青菜,放入很鹹的鹽水裡洗淨,納入甕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清水洗菜,因為清水洗的菜容易在甕中變爛)。然後把洗菜的鹽水澄清,將澄清的鹽水倒入甕中,直到鹽水將菜淹沒後再蓋上蓋子,貯存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食用了。

清人謝墉的《食味雜詠·北味酸菜》也記載了酸菜的製法:「寒月初取鹽菜入缸,去汁,入沸湯熟之」。鹽菜即白菜冬天以淡鹽水浸之,一月而酸。北方的黃芽白菜肥美,醃成酸菜,韻味絕勝。

製作酸菜的初衷是為了延長蔬菜保存期限,最後卻變成了東北人餐桌上的重要營養來源。酸菜在飲食中可以是開胃小菜、下飯菜,也可以作為調味料來製作菜餚,製成各種東北美食,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殺豬菜」。

滿洲人講究薩滿崇拜,有時候祭祀要「朝祭灌酒於豬耳」。在某些情況下,這隻豬是要被吃掉的。這種宗教儀軌可能就是「殺豬菜」的起源。

如今,在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依舊會有人做「殺豬菜」。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麼配料、調料,只是簡單地把剛殺好的豬斬成大塊煮熟,隨之切成大片放進鍋裡,邊煮邊往裡面放酸菜、水和調料。等到肉爛菜熟後,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

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任憑食客大快朵頤。也有的做法是把三者合一裝盆,也是別有風味。這種菜最好吃的時候不是剛出鍋,而是隔天吃再回鍋的時候。

酸菜的作用在這裡就很明顯的——如果不加酸菜,那豬肉實在是太油膩了。酸菜的去油、調味作用,能給殺豬菜帶來別致的底味。

除了殺豬燴菜,酸菜和粉條也是東北人最愛的搭配之一。酸菜和粉條可炒、可燉,可以加肉也可以不加肉,全憑大廚的興趣。酸菜當然要切絲,不過對於豪放的東北人來說,切得夠細那是刀工精湛,切得不細就當是大口吃菜了。

傳統的東北早餐店招牌就是「酸菜湯、油餅」;生吃酸菜心,也能去油解膩;酸菜餡餃子,更是很多東北人的最愛。

總之,在缺乏大棚反季農業技術的時代,酸菜是東北人冬天食用蔬菜的最佳選擇。它衍生出來的烹飪方法,也在東北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相似的環境造就了相似的飲食習慣,與東北同緯度的朝鮮半島和德國,也都是吃酸菜的高手。

酸菜於明代傳入朝鮮半島,很可能成為了後來韓國泡菜的鼻祖。泡菜可以理解成配料多一些的酸菜,同樣是蔬菜為主要原料,以各種水果、海鮮及肉料、添加魚露為配料的發酵食品。

其中,以大白菜為原料的辣白菜,所需要的調料之一就是梨汁。即使沒有機會穿越國境到半島上品嘗也沒有關係,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也同樣可以吃到美味的泡菜。其中就會加入延邊特產蘋果梨汁,口味別致。

在歐洲,酸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古羅馬作家卡託在其著作《論農業》中就有說到過,用鹽來醃白菜和蘿蔔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但後來的義大利人對祖宗的醃菜技術沒有什麼興趣,反而被日耳曼人學了去。

日耳曼人掌握了醃漬蔬菜的技能,並將其發揚光大,成為了德式飲食中的一道特色菜。有趣的是,酸菜的德語「Sauerkraut」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複合詞,由「Sauer(酸)」和「Kraut(草藥,菜)」組成,很有德國人的直白感。

德國人吸納了羅馬的酸菜技術,在早期的考慮應該和東北人一樣,是為了在無法種植物的冬季有蔬菜可以食用。但到了現代社會,食品儲藏不再是問題,德國人吃酸菜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保健。他們發現吃酸菜對腸胃消化系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德國人招待賓朋的重要菜餚。

德國酸菜和中國東北酸菜的相似度是極高的,這大概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來到瀋陽時一個人忍不住吃了兩人份酸菜的原因。不過兩者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德國酸菜用的材料是圓白菜,而東北酸菜則用的是大白菜。在製作方法上,東北白菜是把整個白菜放入缸中醃製,吃的時候取出來整棵白菜,切絲食用;德國酸菜則是把圓白菜從菜園裡採摘回來,當天切成細絲放入缸裡,踩至柔軟出水後,加鹽和白葡萄酒醃漬,然後將壓榨出的汁液一起放入容器中發酵。

雖然德國和中國東北隔了歐亞大陸,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粉絲、豬肉作為酸菜的最佳搭檔。東北有名菜酸菜燉粉條,德國也有酸菜燉粉絲;東北有酸菜汆白肉,德國有酸菜配肘子,還都是逢年過節的大菜。

一道酸菜,讓飲食跨越時空的障礙,構成了居住在中高緯度地區人類的共同美食回憶。

相關焦點

  • 殺豬菜—— 最能代表密山人性格的菜
    密山農村殺年豬之後宴請親友的一道主菜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翠花,上酸菜!」
  • 酸菜白肉,妥妥一味東北農家「殺豬菜」
    東北人是爽快人,東北老少爺們冬天裡最愛的是「殺豬菜」。「殺豬菜」是最具東北地方特色的風味菜,但您要問這「殺豬菜」是一盤什麼樣的菜啊?這可難住我了。這殺豬菜啊,並不是一道菜,而是以豬肉、豬骨、內臟分別製作的一系列肉菜的總稱,稱得上是小型的全豬宴了。以「盤大肉多、滿足豪放」著稱。
  • 豬肉酸菜血腸——這才是東北的過年吃食(殺豬菜)
    不知誰說油提起了這殺豬菜,想著想著,老家那碗冒著騰騰熱氣的殺豬菜立刻浮現眼前,伴隨著口水的增多,大家圍坐一起吃殺豬菜的情形漸漸清晰起來。天寒地凍時,正是到了殺豬菜的時節,想想那夠味的東北酸菜,東北豬肉(今年的豬肉可是有些小貴,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東北人吃幾頓殺豬菜),還有那豪邁,敘說一年的辛勤,收穫與感動,這才是這殺豬菜獨特的意義。
  • 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
    劉文華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 題: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作者奧藍劉文華寒冬一早,已在城市生活十餘年的王麗霞帶著老公和兒子驅車回數十公裡之外的娘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地村,只為三世同堂、與周邊鄉鄰共享一盆殺豬菜。
  • 舌尖上的酸爽——德國酸菜和東北酸菜,到底是什麼關係?
    - 興凱湖映像 -密山區域最值得關注的自媒體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中國時,在瀋陽一人獨享兩份酸菜燉白肉,一時間,瀋陽各大飯店的酸菜燉白肉火了。殊不知,德國酸菜(Sauerkaut)與我國東北酸菜差別不大,只是東北酸菜味道更重,做出來的東西口味也略為不同。在德國人的家常菜單中,酸菜受歡迎度一直名列前茅。德國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費10公斤酸菜。而在國宴菜單裡,酸菜也是必備菜。默克爾曾以酸菜招待美國總統歐巴馬等貴賓,酸菜甚至被譽為「德國國菜」。
  • 『最惠吃』樂廚這個殺豬菜,一看就好吃~~
    不管是東北殺豬菜還是本地殺豬菜一定都是酸菜打底,而東北殺豬菜還特地添加了五花肉、血腸、豬肚,讓一鍋食材看起來更加的豐富。在北方的冬季酸菜就是最鮮美的食物。醃製後的白菜有一種屬於它的獨特鮮味,喝一口酸菜湯,鮮美回味無窮。
  • 酸菜白肉是東北殺豬菜最正確的做法,加點血腸更好吃
    東北裡有一道過年才能吃的菜,叫做殺豬菜,酸菜白肉是東北人家對殺豬菜最好的詮釋,酸菜是乳酸菌的發酵食品,酸菜裡面的酸味很好的中和白肉的肥膩,再配上秘制蘸料,尤其是野韭菜花醬,尤其是剩下的酸菜白肉再熱一次,那叫一個鮮香無比。
  • 當「眾籌」遇到「殺豬菜」 周末青松生態園約你品味飽含鄉愁的美食
    殺豬菜是一道帶著濃濃鄉愁的美食。   「殺豬菜」稱得上是豬肉美食的極品。
  • 酸菜廠老闆教你做正宗殺豬菜,東北人難以抗拒的美味.
    東北酸菜有很多種燉法,不同地區略有不同,但最傳統也最具有代表性的燉法無非就是東北殺豬菜,這絕對是東北菜系裡最王道,最讓東北人難以抗拒的一道菜,一般在東北農村都是遇重要年節
  • 我們東北銀有自己的酸菜崇拜!
    酸菜丸子、酸菜凍豆腐、酸菜羊肉、酸菜粉絲……熱氣騰騰的小砂鍋端上來,配上草帽餅、油餅、糖餅、大米飯,夾一筷菜,再喝一勺湯,在飄雪的日子,吃得渾身都暖和起來,趕走清晨的一身寒氣。 白肉在上,是一打眼望見的皮囊,酸菜在下,是仔細品才懂的靈魂,誘人的皮囊與直爽的靈魂,成就了一鍋酸菜汆白肉。若白肉少了,那是不夠敞亮;若酸菜少了,那是過於拘謹;若多了一點海蠣子海米,那是家裡有礦來顯擺的。
  • 百菜不如白菜 酸菜血腸汆白肉
    地道的東北人沒有能抵禦燉酸菜的香味,身在異鄉的東北人,如果聞見酸菜的味道,多堅硬的心都立刻柔軟成遙遠的東北那個家裡的孩子啦!尤其在東北的農村,年關將至,肥豬滿圈,殺一頭年豬,拆骨切肉,洗腸灌血,大鍋柴火,切上幾棵酸菜一同燉,熱氣騰騰,香味飄出半個屯子,那叫一個誘人啊!
  • 酸菜簡史:一酸解千憂,一菜融百味,東北酸菜是鄉愁
    三是北魏的《齊民要術》,詳細介紹了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醃漬酸菜的多種方法,將葵菜、菘菜、蕪菁、蜀芥等青菜,放入很鹹的鹽水裡洗淨,納入甕中,然後把洗菜的鹽水澄清,再將澄清的鹽水倒入甕中,直到鹽水將菜淹沒後再蓋上蓋子,貯存一段時間後,即可食用。
  • 舌尖上的泗水道
    在東北許多地方常年開設殺豬菜,每到年關,家家戶戶都會做上一盆熱氣騰騰的殺豬菜。在河西區的泗水道附近,有一家東北殺豬菜小館,老闆是東北人,因此店裡的菜品也是地地道道的東北風味,吃貨們不妨來嘗嘗。既然是東北老闆開的東北殺豬菜館,殺豬菜當然是這裡的最大特色,該店的殺豬菜配有豬肝、棒骨、五花肉、血腸和酸菜,只得一提的是,血腸都是店主自己灌制的,每日到市場上買回新鮮的豬血,將腸衣洗淨,灌入豬血,乾淨衛生,吃著很放心。
  • 酸菜包子,老家東北的味道
    又到年根,突然想起老家東北的酸菜包子,那種帶著酸酸味道的芬芳直入胸懷。這就是舌尖上的鄉愁吧。
  • 舌尖上的致命醃菜|蘿蔔|酸菜|雪裡蕻_網易新聞
    其中「菹」字就是指用刀粗切過後製成的酸菜、泡菜或用肉醬汁調味的蔬菜。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曾發現一大口罐豆豉姜,成為我國最早的醬醃菜證物,這也是世界上貯藏最久的醬菜。據馬王堆漢墓發掘報告記載,這罐豆豉姜是辛追夫人生前所用的調料。大口罐出土時由草和泥填塞,罐內的豆豉姜和現代湖南鄉間制醬或做泡菜的方法十分相似,將蔬菜晾乾水分、清洗乾淨,晾曬過後切塊,然後加入食鹽等調料裝罐發酵。
  • 酸菜汆五花肉#金龍魚外婆鄉小榨菜籽油 我要上春碗#
    酸菜是童年記憶中冬天必不可少的菜,在東北的冬天家家戶戶都會醃上一大缸酸菜。在漫長的寒冷的冬季,除了白菜、土豆、蘿蔔,這酸菜就是餐桌上的必備。進入臘月無論誰家殺了豬,照例邀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除了直接煮熟的豬肉、血腸、豬肝、豬心等等,那麼必不可少的就是「殺豬菜」了,這道「殺豬菜」就是用骨頭湯來燉的一大鍋酸菜,當然必須有的就是五花肉和血腸了,那時五花肉的白膘越厚越受歡迎,調一碗蒜醬沾著吃,別提多美味了。吃好了再來一碗酸菜湯,熱熱乎乎的酸酸的喝進肚子裡,頓時驅走了冬天的寒氣。朋友從農村老家拿來的酸菜送了我兩顆,今天做了酸菜汆五花肉。
  • 看了《舌尖上的中國3》之後才發現,原來東北酸菜還可以蘸醬吃!
    《舌尖上的中國3》是一檔美食類的紀錄片節目,自從開播之後就受到觀眾們的關注,不過《舌尖3》的好評率遠不及第一季和第二季,很多人都揣測是因為換了導演和錄音師的原因,不過《舌尖3》裡的美食也受到網友們的吐槽。
  • 北方人愛吃的酸菜,源於歷史哪個朝代?談談酸菜在古代的流行趨勢
    現代詩人余光中曾於1972年,創作過一首享譽大江南北的《鄉愁》。這首詩的第一句這樣寫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鄉愁》一經問世,就受到了眾多漂泊於外鄉的遊子們的推崇。筆者認為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種非常濃鬱的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情懷既可以寄託於父母,也可以寄託於家鄉的一草一木。
  • 酸菜,東北燉菜裡的扛把子
    每年到秋季,在東北農村,幾乎家家都會用大白菜,醃上一些酸菜,可以吃上一冬天,從前沒有反季節的大棚作物,人們為了在冬天吃到綠色蔬菜而發明了醃酸菜這種冬貯大白菜的方法。
  • 醃酸菜時,白菜可以清洗嗎?學會3個小技巧,酸菜不爛更酸爽好吃
    大家好,我是舌尖探美食!堅持親手為家人做一日三餐,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喜歡美食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導語:醃酸菜時,需要清洗白菜嗎?學會3個小技巧,酸菜不爛更酸爽好吃一年之中,冬天的大白菜最為緊實好吃,在這個季節,自己醃一罐東北酸白菜,酸菜燉粉條、酸菜粉絲丸子湯等等都是其經典做法,東北酸白菜的做法簡單,而真正想要吃到美味,要的便是等待,在冷天,各地會選擇用各種方法、各種不同的蔬菜做酸菜,東北人最愛的酸白菜,做法簡單而且更符合我家人的口感,因此我每年都會用這個方法做,醃酸菜的時候很多人不懂是否可以清洗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