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是一部大型類書,其性質近似現代的百科全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分裝11095冊、約三億七千多萬字。輯錄圖書包括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工技、農藝、醫學等達七八千種,依照《洪武正韻》韻目編排,把這些書籍整部、整篇或整段按韻編入全書。
《永樂大典》上起先秦,下達明初,統會古今,包羅萬象,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珍品。《永樂大典》的編纂經過永樂元年秋七月,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學士解縉等纂修一部類書。解縉召集了147人開始編纂,次年11月書成,名《文獻大成》。這部倉促草就的《文獻大成》不合朱棣心意。永樂三年明成祖再命太子少師姚廣孝、鄭賜、劉季篪、解縉等人重修,並召集朝臣文士、四方宿學老儒2169人分別擔任編輯、校訂、抄寫、繪圖、圈點等工作。永樂五年11月定稿進呈,朱棣十分滿意,賜名《永樂大典》並親撰序言。次年冬楷書清抄全部完成,為《永樂大典》正本,藏南京文淵閣。
永樂十九年,北京皇宮落成,明都北遷,《永樂大典》隨遷入京,貯於文樓。對於這部宏幅巨製,永樂、萬曆兩朝均有刊印之議,終因「工費浩繁」而未果。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宮內失火,由於搶救及時《永樂大典》倖免於焚。明世宗朱厚熄擔心孤本或遭不測,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命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督飭禮部儒士程道南等109人摹寫副本一部,規定每人一天抄三頁,「如遇差錯,發與另寫,不拘一次二次」務求準確無誤,字體格式及裝幀也全部仿照永樂鈔本。經5年多努力,至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始成,為永樂大典副本,亦稱嘉靖鈔本,藏於皇史宬。
同時正本移藏於文淵閣。《永樂大典》的「散」幾百年間,正如我們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一樣,國寶《永樂大典》的命運也是很悲慘的。文淵閣藏正本早已失蹤,但不知亡佚於何時。一說,明清易代之際與文淵閣藏書同時焚毀;另一說是清嘉慶間,乾清宮失火時被毀,但史籍均無確鑿記述,一般從前面的說法。嘉靖副本原貯皇史宬,雍正時移藏東交民巷翰林院。乾隆三十八年編纂《四庫全書》曾點查一次,發現已佚2422卷,實存9677冊,這9千餘冊在纂修《四庫全書》和《全唐文》時都大起作用,從中發掘不少珍貴史料。
經此浩劫,這部珍貴典籍幾乎喪失殆盡,至清末原藏僅存有64冊,移貯京師圖書館。《永樂大典》的「聚」新中國成立之始,叩著手收集殘存的《永樂大典》。據統計:國內主要收藏單位北京圖書館藏110冊,其他圖書館和私家藏60冊;而國外反的250冊,其中日本55冊、美國45冊、英國38冊。為使這部珍貴典籍早日「團聚」,國內公私藏家紛紛捐獻珍藏卷冊,例如上海商務印書館悉數捐出所藏21冊,私人藏家則如 周叔弢1冊、趙元方1冊、鍾弘毅3冊等,也都先後獻給國家。
諸冊先後移藏北京圖書館。流散國外的《永樂大典》也有一部分「物歸原主」。1951年,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圖書館率先將所藏11冊歸還我國;1954年,蘇聯列寧圖書館又歸還了原藏滿鐵圖書館的《永樂大典》52冊;同年蘇聯科學院也歸還1冊。三次合計64冊。1955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交還中國政府《永樂大典》3冊。上述各冊均由北京圖書館收藏。現今倖存於世的《永樂大典》共約370餘冊,北京圖書館藏已增至216冊,上海圖書館藏1冊,合計我國收藏217冊。餘者散存在10多個國家的30餘個公私收藏家手中。
《永樂大典》的影印出版《永樂大典》最早的影印本是1926年江安傅氏本。此冊為七皆65,卷第2610-2611,門類臺之御史臺五,內容為抄錄元《南召備要》《烏召筆補》二書。原本高502釐米、寬298釐米。黃絹硬面,包背裝。左上角沿邊黃絹書籤題《永樂大典》四字,下注卷第幾。書籤四周印黑色雙線,線外鑲藍絹襯邊。右上角有黃絹藍邊小方塊,題某韻,次行低一格題隸屬該韻之冊數。末頁題總校官、分校官及書寫、圈點等人職銜及姓名。抄寫分紅黑兩色,引用書名和中縫的卷數、頁數用紅筆寫;欄格和中縫的線條、魚尾都用紅筆描畫;圈句圈聲用紅色小圈鈐印;餘皆黑色,十分醒目。1959年,為慶祝建國10周年,中華書局選《永樂大典》1冊,為六模110,卷第仿製影印,裝幀版式尺寸悉準原書。原書為北京圖書館藏,屬蘇聯送還書之一。
1983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又將新近山東掖縣農民捐獻國家的《永樂大典》1冊,依原樣套色影印出版。此冊,過去各家均未著錄,為真字韻門制類卷3518-3519,全帙當為56頁,現存39頁零一殘角,缺16頁。以上三種均屬仿製精印本,使我們能夠一睹《永樂大典》的原書風貌。規模最大的是1960年中華書局縮小影印本,分裝202冊。其中包括北京圖書館舊藏及歷年國內外捐贈,還有歷年徵集的仿鈔本、攝影本、顯微膠捲、傳鈔本、舊影印本、共215冊,714卷。另外還包括南京圖書館仿抄本2卷、北京中國書店傳鈔本8卷,私人收藏嘉靖鈔本2卷,中華書局資料室藏顯微膠捲4卷。
總計共得730卷。此後二十餘年,又陸續徵集到65卷。最近中華書局,將前730卷重印並增入新出文65卷,合計795卷,佔現存總數約800卷的99%,可說是存世《永樂大典》最完備的影印本。存世《永樂大典》殘卷,雖然僅餘原書的百分之四,仍有極高的文獻研究價值。例如:《中華文史論叢》第二輯:《述現存<永樂大典>中的醫書》、《文獻》第五輯:,《文獻》第17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