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有萬書之書之稱,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111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是大英百科全書的9倍,將它們摞在一起高度能達到1000米,比世界第一高塔還要高出200多米。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決心修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最初解縉主持編纂(規模147人),一年後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後甚為不滿,欽點姚廣孝擔任監修 ,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於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於永樂六年(1408年)才抄寫完畢。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佔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2020年7月7日,澎湃新聞獲悉,明代珍貴古籍《永樂大典》其中的兩冊一共四卷嘉靖年間的手抄本在法國巴黎拍賣,以640萬歐元的價格落槌,加上佣金,以812萬多歐元成交,買家是一名華人女性,按照320萬歐一冊的價格,全書有11095冊就是35504000000歐?不談佣金。
據最新統計,海內外已知存世的《永樂大典》總計418冊、800餘卷及部分零頁,分散於世界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中國國家圖書館先後入藏《永樂大典》224冊。目前歐洲共收藏59冊《永樂大典》,其中英國51冊,德國5冊,愛爾蘭3冊。上一次發現《永樂大典》是在6年前的2014年8月,在洛杉磯漢庭頓圖書館新發現的1冊《永樂大典》,卷次為10270和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