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位同修問了一個問題,恰巧一位管理員也遇到這個問題,是她姐夫昨天問的。昨天這個問題,今天這個問題,僅僅是一個巧合嗎?不一定。我猜想,有很多同修可能存在這方面的疑惑。這位同修說:「打擾了師兄,布施得健康長壽,得聰明智慧,我非常相信。可是……」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健康長壽,是什麼布施得來的?無畏布施。得聰明智慧,怎麼得來的呢?是法布施。這個得財富,他不能理解。財布施得財果報,對不對呀?他為什麼不能理解呢?他說:我的工資是死的,就五六千,不會再漲了,這個財富從何而來呢?如果是做生意、做銷售、跑業務,我是很相信的。對於這種死工資,他就不信了。
說到此地,老宋覺得有必要和諸位同修簡單分享一下。財布施分兩種,一種是內財布施,一種是外財布施。內財布施指什麼呢?是指你的身體力行。就好像老宋講了故事,然後通過平臺分享給大家。講故事是法布施,誰在做呢?老宋的口、舌在與大家分享,是整個身體延伸出來的。那麼這包含了兩種布施:法布施、內財布施。看到錢了嗎?沒有。但是,經過身體來做這件事情,就包含了。通過講故事,讓眾生明理了,不再畏懼生死了,開始積極主動的去修行證道了,這是無畏布施。通過講故事,讓更多的眾生解脫了,無畏布施。這個眾生,一是有同修買魚、買蝦放生;另一部分是法界的靈性,聽到故事以後,明理了,放下仇恨不去報復了,陰陽兩利,無畏布施。看,講故事沒花一分錢,沒有見一分人民幣往外走,三種布施都有了。
那大家平時轉發故事,有哪些布施呢?第一條,法布施。智慧的語言,或者開示,不需要你去創造、去發明,你聽來的只要有道理,能教化人,就是好事。你轉發《老宋講故事》,讓人明理了,這是什麼布施?法布施。你是通過什麼來轉發的?一個念頭就轉發了嗎?不是,通過手、身體動作來轉發,那麼就具備了內財布施。不需要一分錢,法布施、財布施具足了。眾生通過你的手機,或者通過你的轉發,別人再次轉發,得度了,無畏布施。老宋在故事當中,或者故事最後,會告訴大家:「請你多多轉發故事,法布施,功德無量」。為什麼不全說一點呢?全說太囉嗦了,先找一個功德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莫過於法布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你明理了,其它事情一切都好辦。
剛才說了一個內財布施,那自然還有外財布施。外財布施包含很多,比如說發心捐款、捐物。這個「款」,比如人民幣、美元,任何的資金,這是錢。捐物也是外財,比如說捐衣服、捐糧食。捐一切外在物質性的東西,都是外財布施。大家這個時候就能明白了,內財、外財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身體之內,內財,你的思維,你的肉體,這個動作。比如說去寺院裡做義工,內財布施。你供養寺院裡一些錢財,可以理解為外財布施。但是這裡要說是布施,不大合理,一般稱為上供、下施。供佛法僧三寶,道經師三寶,比咱們高,我們應該尊重去供。施,往往是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我們。某個方面,不代表人家都不如咱,不是的。也許對方現在生活狀況、物質不夠豐富,但是人家的精神狀態、修為可能遠遠超過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即使布施,也不能貢高我慢,就覺得我比你強,我比你棒,你不如我。物質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就的唯一標準,只是在我們這個拜金社會裡,曲解了這種標準。
好了,大約給大家說了一下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大家都知道,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對應的果報是財富。那這個同修就問:既然是財富,我是固定工資,這個財富從何處體現呢?老宋不妨和大家聊一聊。
第一條,叫因果通三世。這個同修的問題,出現在不了解三世因果,而把所有的果報都想像在現世,我們可以理解為現報。意思是春天種糧,春天收,這個難度比較大,但是不是沒有。春天種糧,秋天收,這是正常規律。這個秋天可能就是來世,也有可能是少年種,壯年收。也可以說是中年種,老年收。不能只看到當下,說我今天放了多少魚,花了多少錢,我幾個月工資就漲了。不能這樣去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個時辰,就是指機緣。以前老宋和大家分享過,這個機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具體可以搜索以前的故事,聽聽因果的複雜性,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快。但是,不排除有的人感應的確來的快。
前些日子,有一位同修寫了篇感應分享。她說她和她丈夫放生,感應來的特別快。放生之後,她陪朋友買房,她中獎了。有點意思吧?售樓部允許她們抽兩張獎券,朋友一張,她一張,朋友沒中獎,她中獎了。後來一次,好像是她買房還是幹什麼,又抽中了空調。據她的文章描述,當時這個空調對她來說是非常急需的。這個感應,來的很快。這個空調和外在的中獎,和工資掛鈎嗎?不掛鈎,和單位完全沒關係。這是不是一種財富的果呢?是不是財布施的果報呢?是啊。不能只看到你的工資,這個很重要。
第一條講的是因果通三世,可能是少年種,老年收。可能是今生種,來生收。還有一種,就是我們第二條要分享的,祖先種,子孫收。因為你的布施,孩子的運氣好。也許你還沒有懷孕,因為你財布施,感召了一個福德俱全的寶寶。你是固定工資,但他不是,人家可能就是自由從業者,或者經理、老闆,或者是財富來源比較多的那類人,那類眾生。兒孫得善報,可不可以呀?可以,完全行得通,這是感召。
這個時候,有人會有疑問。每個人的因果都是自己的,別人怎麼能替他享受福報呢?注意老宋上邊講的故事,是感召。你的福報起來了,但是因為你的特殊原因,工作的原因,事業的原因,沒法更換工作。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這個吸引力原則,就會吸引更高福報的孩子們到來。孩子們享用的是誰的福報?他們自己的。但是,可不可以理解為報在兒孫呀?可以。如果你不修福德,你的兒孫可能就是窮。就是說,你感召來的那個投胎的靈性,他福報就淺。通過你修行,你地府的財庫變得很大,裡邊的元寶很多,那你感召的就是福德俱全的,這就對應上了。
在這裡,也能理解另外一種現象。這個人很窮,為什麼生了一個有本事的孩子?可能人家積了善業。這個善業,也許你覺得他不怎麼算個好人。也許他壓根沒有修行,沒有學佛。殊不知人家哪一次,下雨天把快要淹的螞蟻洞給補救了,一下子救了數萬條性命。救眾生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且當時他只是一念的慈悲心,沒有說我救了螞蟻,螞蟻給我怎麼樣,螞蟻給我多少元寶。他無所求,這種功德非常之大,所以感召了一個特別能幹的孩子。
有一部分人,他很有錢,很有權。但是因為他的福德不夠,傷天害理、坑蒙拐騙、吃喝嫖賭,無惡不作。那麼他感召的一個孩子,可能就是一個冤親債主,專門來敗壞他的家風,虧掉他的家業。那麼,這個富有的家庭就會逐漸地衰落。說來說去,還是感召。聽到這,是不是恍然大悟啊?也有一些同修還沒有悟到,老宋不妨點你一下。你想要一個福德具全的寶寶嗎?如果想要,還沒懷孕或者還沒生,正好,你趕緊積德行善,一定會有感召。如果已經懷孕了,沒關係,你趕緊做善事,功德回向給他。孩子只要沒出生,就有很大變數。他的功德力提升了,那他的命運一定很好。如果已經出生了,也沒關係,雖然不如前兩種,可以替孩子放生,以他的名義做各種善事。孩子越小,改變越快。剛才說過了,少年種,可能中年收。你種的早,收的可能就早一點。如果恰逢他中年得志,事業有成,那這個就是光宗耀祖。所以,奉勸大家行善要趁早,行善不可等。別說老了再行善,別說老了再念佛,別說今天太忙,明天做。其實,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它就有,看你怎麼擠。
第三種,這個財富和大家理解的那種物質又有所不同,那就是精神層面的財富。比如說你花錢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題材很好,喻意深刻,讓你身心愉悅。有很舒服的精神享受,這叫什麼?精神財富。你去聽了一個講座,或者參加了一個學習班,或者參加了某個修行活動,收費的,但是你獲得了更好的精神體驗,開悟了。這還只是有學費的,沒有學費的,請問你要不要路費?要不要住宿費?參加這些活動中間沒辦法工作,有沒有誤工費?這都是財富。這是物質性的東西,用物質性的東西購買了精神上的愉悅。對換了一下。這些精神享受通過什麼來的?錢、物質。或者說,最起碼需要物質的支撐,叫無財不養道。賺不到錢,很多時候連去修法的路費都沒有,是不是啊?
那位同修說,他的工資不可變,只有五六千。那是不是他的財布施就沒有了,就沒有善果呢?除了前邊兩條之外,其實還有這一條,叫精神的愉悅。幫助別人,獲得了快樂。救度了眾生,獲取了安寧與平靜。幫助一切可幫助的人與眾生,獲得了一種神聖的體驗,這種體驗非常難得。布施,有時候比索取更快樂,這是一筆非常大的精神財富。有錢人需要通過錢去購買,而你有時候可以通過這種模式,通過布施的形式去獲取。省掉了人民幣這個步驟,請問是不是一種果報?有沒有第四條、第五條?或許有或許沒有。但老宋故事要點,不能全部給你羅列,要不你哪有開悟的空間呢?老宋更希望故事是啟發式的,讓你聽了一個故事或者幾個故事,就能明白更多的真理。
好了,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一點一刻,老宋的故事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有更好的運氣,請多多的轉發《老宋講故事》。你會發現轉發《老宋講故事》也是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俱全,和放生有異曲同工之妙。救度法界的眾生也是放生,就看你怎麼開悟了。感恩你的收聽,感恩你的支持。阿彌陀佛!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