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講故事」固定收入的人,布施金錢出去以後,財富從何而來?

2020-12-12 我佛慈悲2018

今天,有一位同修問了一個問題,恰巧一位管理員也遇到這個問題,是她姐夫昨天問的。昨天這個問題,今天這個問題,僅僅是一個巧合嗎?不一定。我猜想,有很多同修可能存在這方面的疑惑。這位同修說:「打擾了師兄,布施得健康長壽,得聰明智慧,我非常相信。可是……」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健康長壽,是什麼布施得來的?無畏布施。得聰明智慧,怎麼得來的呢?是法布施。這個得財富,他不能理解。財布施得財果報,對不對呀?他為什麼不能理解呢?他說:我的工資是死的,就五六千,不會再漲了,這個財富從何而來呢?如果是做生意、做銷售、跑業務,我是很相信的。對於這種死工資,他就不信了。

說到此地,老宋覺得有必要和諸位同修簡單分享一下。財布施分兩種,一種是內財布施,一種是外財布施。內財布施指什麼呢?是指你的身體力行。就好像老宋講了故事,然後通過平臺分享給大家。講故事是法布施,誰在做呢?老宋的口、舌在與大家分享,是整個身體延伸出來的。那麼這包含了兩種布施:法布施、內財布施。看到錢了嗎?沒有。但是,經過身體來做這件事情,就包含了。通過講故事,讓眾生明理了,不再畏懼生死了,開始積極主動的去修行證道了,這是無畏布施。通過講故事,讓更多的眾生解脫了,無畏布施。這個眾生,一是有同修買魚、買蝦放生;另一部分是法界的靈性,聽到故事以後,明理了,放下仇恨不去報復了,陰陽兩利,無畏布施。看,講故事沒花一分錢,沒有見一分人民幣往外走,三種布施都有了。

那大家平時轉發故事,有哪些布施呢?第一條,法布施。智慧的語言,或者開示,不需要你去創造、去發明,你聽來的只要有道理,能教化人,就是好事。你轉發《老宋講故事》,讓人明理了,這是什麼布施?法布施。你是通過什麼來轉發的?一個念頭就轉發了嗎?不是,通過手、身體動作來轉發,那麼就具備了內財布施。不需要一分錢,法布施、財布施具足了。眾生通過你的手機,或者通過你的轉發,別人再次轉發,得度了,無畏布施。老宋在故事當中,或者故事最後,會告訴大家:「請你多多轉發故事,法布施,功德無量」。為什麼不全說一點呢?全說太囉嗦了,先找一個功德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莫過於法布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你明理了,其它事情一切都好辦。

剛才說了一個內財布施,那自然還有外財布施。外財布施包含很多,比如說發心捐款、捐物。這個「款」,比如人民幣、美元,任何的資金,這是錢。捐物也是外財,比如說捐衣服、捐糧食。捐一切外在物質性的東西,都是外財布施。大家這個時候就能明白了,內財、外財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身體之內,內財,你的思維,你的肉體,這個動作。比如說去寺院裡做義工,內財布施。你供養寺院裡一些錢財,可以理解為外財布施。但是這裡要說是布施,不大合理,一般稱為上供、下施。供佛法僧三寶,道經師三寶,比咱們高,我們應該尊重去供。施,往往是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我們。某個方面,不代表人家都不如咱,不是的。也許對方現在生活狀況、物質不夠豐富,但是人家的精神狀態、修為可能遠遠超過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即使布施,也不能貢高我慢,就覺得我比你強,我比你棒,你不如我。物質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就的唯一標準,只是在我們這個拜金社會裡,曲解了這種標準。

好了,大約給大家說了一下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大家都知道,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對應的果報是財富。那這個同修就問:既然是財富,我是固定工資,這個財富從何處體現呢?老宋不妨和大家聊一聊。

第一條,叫因果通三世。這個同修的問題,出現在不了解三世因果,而把所有的果報都想像在現世,我們可以理解為現報。意思是春天種糧,春天收,這個難度比較大,但是不是沒有。春天種糧,秋天收,這是正常規律。這個秋天可能就是來世,也有可能是少年種,壯年收。也可以說是中年種,老年收。不能只看到當下,說我今天放了多少魚,花了多少錢,我幾個月工資就漲了。不能這樣去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個時辰,就是指機緣。以前老宋和大家分享過,這個機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具體可以搜索以前的故事,聽聽因果的複雜性,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快。但是,不排除有的人感應的確來的快。

前些日子,有一位同修寫了篇感應分享。她說她和她丈夫放生,感應來的特別快。放生之後,她陪朋友買房,她中獎了。有點意思吧?售樓部允許她們抽兩張獎券,朋友一張,她一張,朋友沒中獎,她中獎了。後來一次,好像是她買房還是幹什麼,又抽中了空調。據她的文章描述,當時這個空調對她來說是非常急需的。這個感應,來的很快。這個空調和外在的中獎,和工資掛鈎嗎?不掛鈎,和單位完全沒關係。這是不是一種財富的果呢?是不是財布施的果報呢?是啊。不能只看到你的工資,這個很重要。

第一條講的是因果通三世,可能是少年種,老年收。可能是今生種,來生收。還有一種,就是我們第二條要分享的,祖先種,子孫收。因為你的布施,孩子的運氣好。也許你還沒有懷孕,因為你財布施,感召了一個福德俱全的寶寶。你是固定工資,但他不是,人家可能就是自由從業者,或者經理、老闆,或者是財富來源比較多的那類人,那類眾生。兒孫得善報,可不可以呀?可以,完全行得通,這是感召。

這個時候,有人會有疑問。每個人的因果都是自己的,別人怎麼能替他享受福報呢?注意老宋上邊講的故事,是感召。你的福報起來了,但是因為你的特殊原因,工作的原因,事業的原因,沒法更換工作。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這個吸引力原則,就會吸引更高福報的孩子們到來。孩子們享用的是誰的福報?他們自己的。但是,可不可以理解為報在兒孫呀?可以。如果你不修福德,你的兒孫可能就是窮。就是說,你感召來的那個投胎的靈性,他福報就淺。通過你修行,你地府的財庫變得很大,裡邊的元寶很多,那你感召的就是福德俱全的,這就對應上了。

在這裡,也能理解另外一種現象。這個人很窮,為什麼生了一個有本事的孩子?可能人家積了善業。這個善業,也許你覺得他不怎麼算個好人。也許他壓根沒有修行,沒有學佛。殊不知人家哪一次,下雨天把快要淹的螞蟻洞給補救了,一下子救了數萬條性命。救眾生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且當時他只是一念的慈悲心,沒有說我救了螞蟻,螞蟻給我怎麼樣,螞蟻給我多少元寶。他無所求,這種功德非常之大,所以感召了一個特別能幹的孩子。

有一部分人,他很有錢,很有權。但是因為他的福德不夠,傷天害理、坑蒙拐騙、吃喝嫖賭,無惡不作。那麼他感召的一個孩子,可能就是一個冤親債主,專門來敗壞他的家風,虧掉他的家業。那麼,這個富有的家庭就會逐漸地衰落。說來說去,還是感召。聽到這,是不是恍然大悟啊?也有一些同修還沒有悟到,老宋不妨點你一下。你想要一個福德具全的寶寶嗎?如果想要,還沒懷孕或者還沒生,正好,你趕緊積德行善,一定會有感召。如果已經懷孕了,沒關係,你趕緊做善事,功德回向給他。孩子只要沒出生,就有很大變數。他的功德力提升了,那他的命運一定很好。如果已經出生了,也沒關係,雖然不如前兩種,可以替孩子放生,以他的名義做各種善事。孩子越小,改變越快。剛才說過了,少年種,可能中年收。你種的早,收的可能就早一點。如果恰逢他中年得志,事業有成,那這個就是光宗耀祖。所以,奉勸大家行善要趁早,行善不可等。別說老了再行善,別說老了再念佛,別說今天太忙,明天做。其實,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它就有,看你怎麼擠。

第三種,這個財富和大家理解的那種物質又有所不同,那就是精神層面的財富。比如說你花錢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題材很好,喻意深刻,讓你身心愉悅。有很舒服的精神享受,這叫什麼?精神財富。你去聽了一個講座,或者參加了一個學習班,或者參加了某個修行活動,收費的,但是你獲得了更好的精神體驗,開悟了。這還只是有學費的,沒有學費的,請問你要不要路費?要不要住宿費?參加這些活動中間沒辦法工作,有沒有誤工費?這都是財富。這是物質性的東西,用物質性的東西購買了精神上的愉悅。對換了一下。這些精神享受通過什麼來的?錢、物質。或者說,最起碼需要物質的支撐,叫無財不養道。賺不到錢,很多時候連去修法的路費都沒有,是不是啊?

那位同修說,他的工資不可變,只有五六千。那是不是他的財布施就沒有了,就沒有善果呢?除了前邊兩條之外,其實還有這一條,叫精神的愉悅。幫助別人,獲得了快樂。救度了眾生,獲取了安寧與平靜。幫助一切可幫助的人與眾生,獲得了一種神聖的體驗,這種體驗非常難得。布施,有時候比索取更快樂,這是一筆非常大的精神財富。有錢人需要通過錢去購買,而你有時候可以通過這種模式,通過布施的形式去獲取。省掉了人民幣這個步驟,請問是不是一種果報?有沒有第四條、第五條?或許有或許沒有。但老宋故事要點,不能全部給你羅列,要不你哪有開悟的空間呢?老宋更希望故事是啟發式的,讓你聽了一個故事或者幾個故事,就能明白更多的真理。

好了,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一點一刻,老宋的故事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有更好的運氣,請多多的轉發《老宋講故事》。你會發現轉發《老宋講故事》也是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俱全,和放生有異曲同工之妙。救度法界的眾生也是放生,就看你怎麼開悟了。感恩你的收聽,感恩你的支持。阿彌陀佛!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老宋講故事」求財求名有妙法 廣行布施找巽卦
    六群故事剛講完,七群咱們接著嘮!現在是北京時間8點33分,聽諧音——833,不見不散,每天老宋都會給大家現場講故事。您在群裡能聽到現場,現場故事和錄音故事是絕對不一樣的。您在群中,自己的朋友是否能聽到呢?
  • 「老宋講故事」灶王爺的來歷
    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老宋給大家帶來最新的故事分享。今天是個好日子,不僅僅是因為小年,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有蓮花超度,更多的眾生將要往生極樂佛國,去輪迴,或者去修行,是個大好日子。在哪裡呢?在陝西渭南,大家此時此刻已經忙碌開了,現場的義工都已經工作在第一線。隨喜讚嘆,讚嘆隨喜!老宋現在在幹嘛呢?在回家的路上。正在車上與大家分享故事,做現場直播。太特別了,老宋也回家過年。
  • 佛典故事:真正的布施
    韋羅摩財富無量,珍寶具足,心想:「人們都稱我為貴人,財富無量,為了饒益眾生,應行大布施。雖然擁有富貴是快樂的,但世間一切都是無常,且財產為五家所共有,擁有財寶會令人心意散亂而放蕩,就像獼猴般無法片刻安定。人命如閃電般快速幻滅,人身亦是無常,為眾苦所聚集,正因為如此,更應力行布施。」
  • 「老宋講故事」民俗「引魂雞」能否真引魂
    在故事的開頭,老宋還要給大家嘮叨兩句。雖然稱「老宋」,其實是方便講故事。並非是貢高我慢,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高高在上,非也。老宋是個普通人,在做一些普通事。大家千萬千萬不要把老宋當做是高僧、大德,不食人間煙火。也千萬別把老宋當成一個已經開悟,已經證道之人,千萬別這樣。老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之人,和大家一樣,無非有一點點小神通。這些都不重要,鬼還有神通呢!
  • 從比爾蓋茨講的一個故事看佛教布施
    記得曾經看過一段比爾蓋茨講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有人問這位首富,世間有沒有人比他更富有。比爾蓋茨是現在富有了才想到提供幫助,但小販是在貧窮時隨時給人提供幫助。故事講完了,很簡單,但這個故事卻與佛教裡講的布施有關係。佛教裡,布施分內布施與外布施。外布施指的是把自己也需要的東西給予他人,內布施指的是捨得放下、自淨其心、心無掛礙。
  • 老宋講故事:因果故事為主線,大乘小乘本圓融
    很開心和大家分享小故事。我們的聽眾層次參差不齊,有的是剛剛入門,有的聽過大法師講經。有小乘經典,有大乘佛法,老宋似乎需要在這些同修當中,尋求一個平衡。大家都能聽,都能理解,尋求這個平衡其實很難,怎麼辦呢?老宋只能做一個簡要的說明。老宋這些故事,既能說是初級,也能說是高級。為什麼呢?
  • 佛法漫談|定慧師兄和你分享:金錢怎樣使用會更有價值
    25%的收入用來做慈善,包括供養三寶、布施貧困、幫助親朋好友等等。佛陀是智慧圓滿之人,通曉三世因果,對金錢作出如此開示,佛弟子應該仔細思維並付諸行動。因果真實不虛,也絲毫不爽,用四分之一的收入來做慈善、或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很多人可以一時想不通。其實,這正是佛法智慧的地方,布施金錢的果報就是因緣成熟時得到更多的金錢。
  • 佛教中有三種布施,但只有一種布施方法,能得到大福報
    比如,今天我們看到世界上有許多的商業巨子、大企業家,他們擁有的財富,就是前世修來的,而且有一些是經過很多世累積起來,然後在這一生當中機緣成熟後,才得這樣殊勝的因果好報。但也有一部分人,擁有財富之後,喜歡享受榮華富貴,因此被福報所迷惑,從而導致不願意繼續修福。這樣的人,縱然在社會上從事一些慈善福利事業,但得到福報會很小。
  • 佛典故事:貧窮夫婦的布施
    一天,丈夫看見一些長者們前往寺院裡參加供僧法會,回到家後,想著、想著,不禁哭了起來,妻子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什麼事讓你這麼傷心呢?」丈夫回答:「唉!看到別人能夠滿心歡喜的供僧修福,而自己卻是貧窮下賤,連修福報的機會都沒有!」妻子便安慰他:「別再傷心了,於事無補,不如把我賣了,賣來的錢就可以布施供養!你看怎麼樣?」
  • 佛典故事:為解脫而行布施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布施,應當是為了得解脫,而不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財物,才行布施。若為了得到更多的財物所做的種種布施,不名為真正的布施;若為解脫而布施,將來能得無生及涅槃之樂。有智慧的人應當為了解脫而行種種布施。
  • 淨空法師:「布施很快樂,果報自然加一點利息」
    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只修「布施」。六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屬於無畏布施。譬如,一般人常講財不露白,怕人起惡念。財被看見了,那個人持戒,你就放心了,他不會偷東西,搶東西,怖畏的心就放下了,所以叫無畏布施。忍辱,平常言語造作得罪人,總怕跟人結仇,聽說這個人修忍辱,那不要緊,他沒有(報復心),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
  • 老宋講故事:這樣文明上香、供燈,諸佛才會歡喜,不可不知
    寫這個名字的含義是能期待《老宋講故事》能傳遍千家萬戶、五湖四海,讓因果深入人心,讓孝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都能守持五戒十善,以《弟子規》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大家可能問:為什麼重點提到孝道?其實每天講故事都有一個應機。
  • 老宋講故事:從中醫角度闡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我們見證因果的時候,阿彌佗佛開示說讓老宋講講環境汙染的事,當時我是一頭霧水,因為這個環境汙染的事,大家都在提,都在講,老宋從一個什麼樣的角度來給大家分析呢?怎樣分析才能更深刻呢?這是一個難題。難題歸難題,阿彌陀佛的法旨老宋必須遵從。於是請菩薩提示講什麼,當時僅僅告知了一點,說如果人類不注意保護環境,那我們未來只能喝到人造水。什麼情況呢?
  •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中山大學開講「世間財富知多少」
    應廣州中山大學許寧生校長之邀蒞校拜訪,並以「世間財富知多少」為題於懷士堂做一場講演。勉勵學子世間的財富不只有外在的財富,還有內在的財富;有染汙的,還有清淨的;有有形的;還有無形的;有私有的,還有公有的;有前世的,還有來生的;不要看一時的,還要看未來的;享有比擁有更好等。
  • 漫步日本長野「小布施」,悠閒攻略滿是驚喜
    且據說在江戶時代因作為獻給將軍的貢品而聞名全國,因此有不少的慄子專賣店本店都在小布施,像是以慄子飯聞名的「竹風堂」、想買慄子甜點伴手禮就絕不能錯過的「小布施堂」、「桜井甘精堂」...等,不管你是不是慄子控,都值得來這裡吃吃看!
  • 佛教故事 | 布施得來的財富
    大家都稱他叫做「給孤獨長者」。 「雖然覺得困難,但是還是要去見只陀太子,要求太子把園林賣給自己,好建設供養佛陀及僧眾的精舍。」須達長者在心中下定決心。 於是,須達長者前往拜訪只陀太子並表明來意。果然,只陀太子無論如何也不肯答應,看到須達長者再三地請求,只陀太子覺得不好過份拒絕人家,因為須達長者是國中很負有聲望的人,這真不知如何是好!
  • 佛教故事:布施供養創造福源
    於是,波斯匿王便在宮外,搭起高臺用以講經傳法,並且要求朝中的各位大臣,也要一起發歡喜心供養我佛。一次飲食供養之後,波斯匿王對我佛說道:「世尊!我曾經聽您傳法,你說如果人們布施給牲畜,就可以得到以百計的福報,布施給犯戒的人為千記得福報,布施給持戒的人為萬記的福報,要是布施給離欲外道的為億記得福報,布施向須陀洹所得到的福報更是難以計算,須陀洹以上的聖者們就更不用說了額那將是無盡的福報。我今天供養了世尊與眾僧團,那麼我所得到的福報和功德,是不是難以計算呢。
  • 以布施指導我們日常的一切,聊聊我所理解的布施
    外財布施是以自己擁有的錢財進行布施,內財布施是以自己的體力、身體通過做事、服務、奉獻、助人進行內財布施。財布施的果報是得到財富。法布施指助印經書,流通經書,講經說法,請轉法輪。法布施的果報是得到智慧。無畏布施是消除別人的恐懼、擔心、憂慮。如放生,陪伴孤寡老人,孝敬父母,保家衛國,助醫助藥,為人治病。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得到健康長壽。
  • 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訣:把你的錢布施出去
    將你的錢布施出去!對,布施出去!布施給那些幫助你觸及您的精神世界的人們。布施給那些啟發過你,服侍過你,治療過你,愛過你的人們。布施,而不要期待回報,但是要堅信:回報一定會從某個地方來到你的面前,並且回報的數量會超過你的施與。1924洛克菲勒寫信給他的兒子,解釋了他關於布施金錢的行為。
  • 從一個人只知道積累財富,而不去布施,我們學到了什麼?
    而能夠相信的都是有福德的人,想通過這樣子的方式去努力多積累一點福報。儘管我們都布施,卻又著不同的福德因緣,不同的善業果報。所以,每個人布施都會有成就自己心靈成長識得不同凡響。正因為,前世積累的善惡果報不同,今世你能夠擺脫的惡報也大不一樣。我們對於世間人的財富擁有,總是很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