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現在香港的"四大家族":以房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而其實早在李嘉誠劉鑾雄等巨鱷還未進軍地產界之前,許家就已經是地王了,並躋身香港老四大家族。
這裡說的許家,是李嘉欣老公許晉亨的家族,他的爺爺是開創許家榮光的"香港船王"許愛周。
許晉亨大家都知道,他靠著爺爺和父親留下的大筆遺產,從未上過一天班,而且還戀過兩任港姐:劉嘉玲和李嘉欣,還和賭王何鴻燊的女兒何超瓊有過一段將近10年的婚姻,現在許晉亨和李嘉欣每個月領著200萬港元的"零花錢",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何謂是人生贏家。
賭王何鴻燊與女兒何超瓊
許晉亨、何超瓊
說回他的爺爺許愛周,湛江市坡頭區博立村人,生於1880年。許愛周19歲時,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並在廣州灣廣闢港口碼頭和船舶所,並宣布廣州灣為無稅自由港;同時修築與港口相連的公路,使港口經濟擴張至雲、貴、川及兩廣、湘南等內地。
船王許愛周
殖民下的大背景給湛江帶來了新的科技和商業模式,也讓當時出身於農民家庭的許愛周果斷棄農經商,在這個交通要道上開起了一家叫"福泰號"的雜貨鋪,經營日雜和副食品,當時的坡頭貨如輪轉、工商業繁榮,商客紛至沓來,許愛周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而許愛周想的不是將貨品賣給坡頭的人,而是想將家鄉特產賣到全世界。於是他挑中了在當時以海輪為主、物流貿易用量大的黃麻和蒜頭,開了一家名叫"仁和號"的商行,許愛周做事靠譜,眼光獨到,而且待人處事有方法,很快便成了當地最大宗的黃麻、蒜頭主要代理人。在將貨品運銷香港的過程中,他又認識到了許多合作夥伴和軍政界要員,為日後商業版圖的擴張積累下了人脈和資源。
而後,許愛周又到香港開洋行,當時煤油燈是必須品,蘊含巨大的商機,許愛周又和別人合作代理起煤油的生意。洋貨、特產、水產,許愛周幾乎什麼都"倒",但又不滿足於只是當"倒爺",便將眼光放到榨油生意上,他先後在坡頭和麻章開設油行,大量收購兩地的花生,由於許愛周的油行產油質優色鮮,運到舊金山後大受歡迎,讓"灣油"(廣州灣)的名譽享譽全世界,不到30歲的許愛周已成地方富豪。
煤油燈
這時已經賺得盤滿缽滿的許愛周盯上了房地產市場,他聯合幾個大老闆集資,在赤坎海邊街一帶大規模興建樓宇,拉動赤坎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隨後,許愛周用他分得的一百多間店鋪地皮建酒店、商樓住宅,經營有道,到1931還建成了當時廣州灣最豪華的私人住宅——"許愛周故居",至今仍保存完好。
許愛周故居
在經營房地產的同時,許愛周又順勢踏足航運業,成立順昌航運公司和合夥經營多家航業公司,先後買了"大寶石"、"大寶山"、"大寶星"、"大順康"等巨輪,商船運至東南亞等地。
1949年,許愛周全家移居香港。1952年,許愛周的順昌公司已經擁有十餘艘巨輪,並且代理了十多艘法國船號,被人們稱為"香港船王",與老船王包玉剛齊名。
1957年,許愛周與嘉華地產主席彭國珍等好友合資組建中建企業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先涉足地產開發的華商,也是許家進軍房地產的第一步棋,也是許家資產的核心。許愛周長期看好香港經濟,奉行"逢低買入"的投資策略,在皇后大道,中環等重要地段購入大量物業單位和黃金地塊,大多數開發為商業大廈,只租不售,坐享地皮升值之利。
到1966年許老去世時留下的遺產,已達200億元。不過許老立下遺囑,讓子孫只能每月領取10萬元,而後是許晉亨父親許世勳知道兒子沒有做生意的天賦,才讓信託基金給他每月200萬生活費。
香港船王許愛周為湛江人熟知,他生於亂世,白手起家,在致富的同時為湛江發展出了不少力,受到大家的敬仰。可惜的是,如今這位商業大亨創下的家族威名逐漸沒落,曾經的四大家族也難以避免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中,希望人們不要只記得許晉亨的風流往事,而記住這位傳奇富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