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16年10月,李自成率軍拿下潼關,將孫傳庭處死,並佔據了西北地區。次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地區成立大順政權,並率領大軍北伐作戰,直指北京。此時大明迎來了最大危機,但崇禎卻始終沒遷都南京。
很快,李自成大順軍攻破北京,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實際上崇禎完全可以遷都南京,此時大明的南部地區還沒有淪陷,他完全可以發號施令組織兵力再戰,和吳三桂裡應外合,滅掉李自成的大順軍,為何崇禎始終沒有遷都?
其實崇禎帝很早就想要遷都南京,但卻被張皇后反對。等到李自成稱帝當天,他召見太子李明睿,太子認為只有南遷才能緩解一時之局,崇禎認可他的觀點,卻始終沒有動身,這其中有何隱情?
1、大臣反對
明朝末期,因魏忠賢被處死,宦官勢力大大削弱,文官集團一家獨大。面對崇禎帝的遷都想法,大臣們齊聲阻止,這些文官重視氣節,生怕會被百姓辱罵。想當初土木堡之變時,徐有貞等大臣建議南遷,結果遭到唾棄。
2、南遷阻力大
從北京到南京看似不太遠,但因交通比較落後,路途還是非常遙遠的,一路上皇帝的安危無法得到保障,且遷都比較複雜,其中涉及的問題多。當時明朝連一百萬的軍餉都拿不出,又如何去南遷呢?
3、崇禎帝好面子
崇禎作為一個皇帝,他為人剛愎自用,很多名將遭到冤枉並殺害。他還十分好面子,沒有什麼擔當。他一心想要遷都南京,但卻從來沒有下達行政命令,企圖希望能得到百官們的認可,並由百官去推動這個計劃,以此保住他的好名聲。大臣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提出讓皇帝鎮守北京。
崇禎帝很是無奈,但為了名聲只好留在北京,結果只能自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