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年「硬核」科學發現

2021-03-01 新浪探索

2020年,科學家獲得了多個「硬核」科學發現,其中包括:嗜食同類的恐龍、爆腹鰻魚、狂暴星系等。

火山閃電並不罕見,但在2020年1月,我們觀測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大約65公裡處的塔爾火山開始噴發,向空中噴發14千米高的火山灰和煙霧。在整體火山灰柱內部,粒子相互碰撞,產生足夠的靜電,使閃電在空中散射開來,像這樣的靜電是否能為電吉他提供電能,仍是一個尚未解答的科學問題。

一條美洲鰻魚儘管被飢餓的蒼鷺吞入腹中,但仍然做出漂亮的反擊!攝影師拍攝到該鰻魚從空中飛行的蒼鷺胃中破腹而出,像一條綠色大領帶一樣懸在半空中。

這種現象不同尋常嗎?答案是肯定的。專家指出,雖然某些鰻魚物種被其他魚吞食仍能破腹而出,但這是第一次拍攝記錄到活鰻魚咬破鳥腹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生物都有可能在這次遭遇中倖存下來。

銀河系最壯觀的事件出現在100多億年前,當時一個被稱為「海怪」的巨型星系與銀河系正面碰撞,2020年10月,一項研究表明,當時的銀河系還很年輕,其質量大約是現今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此次星系碰撞合併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星系碰撞事件更有可能重新塑造銀河系。

2020年,科學家在使用人工智慧研究球狀星團的緊密恆星群時,首次獲得遠古時期星系碰撞的消息。具有相同屬性(例如:恆星的年齡和化學成分)的星團很可能是在此次遠古星系碰撞中進入銀河系,迄今科學家已發現銀河系5次大規模星系碰撞的證據,其中第5次是100多億年前「海怪」巨型星系碰撞事件。

蛇是具有很強感知能力的爬行動物,它們能在水中遊動、攀爬在樹上,或者鑽入地洞,尋找各種機會突襲獵物。雙頭蛇非常罕見,但去年10月份,美國佛羅裡達州一隻家貓並不幸運,它在前院發現一條雙頭蛇,這條小蛇長有兩個頭,兩副毒牙,該現象被稱為雙頭畸形,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發生在胚胎發育期間,同卵雙胞胎未能完全分離。雙頭畸形出現在許多動物種群中,其中包括:鹿、海豚等。

2020年,古生物學家公布了一項硬核考古發現,5月份,他們發現了一塊神秘化石,認為該化石記錄著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烏賊攻擊事件。

這是一塊侏羅紀時期的化石,顯示一種類似現代鯡魚的遠古魚類遭受烏賊的突然襲擊,該魚的頭部被咬穿,頭骨被壓碎,它的身體被一條長有10個觸鬚的烏賊緊緊擠壓。然而,烏賊還沒來得及享受美餐,瞬間出現的災難殺死了它,將它們的生死搏鬥場景被永久地記錄下來。

侏羅紀時期恐龍變得很殘忍,一群食肉性異特龍甚至開始噬食同類屍體,研究人員在美國猶他州邁加特-摩爾採石場研究異特龍骨骼時得出這一結論,他們認真檢查了骨骼化石上的咬痕。

他們發現許多骨骼化石上都有獸腳亞目恐龍咬過的痕跡,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咬痕來自於同類物種恐龍。研究人員稱,這些骨骼化石提供了「極其罕見」的恐龍同類相食的化石證據,更重要的是,這也為古生物藝術家描述恐龍殘忍撕咬同類屍體提供很好的素材依據。

氣候變化非常殘酷,竟然使冰川開始流血。該照片上顯示的不是真正的血,而是一種叫做「血雪」的現象,當融化的雪被紅色藻類取代時,該現象就會出現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它們也被稱為雪衣藻,在冰冷的水中茁壯成長,在冰雪中冬眠過冬,當夏季來臨,冰雪融化,雪衣藻會爆發式生長,傳播紅色、花狀孢子。

去年2月,在南極洲沃爾納德斯基研究基地的烏克蘭研究員看到大量的雪衣藻,當時正是南極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去年7月,義大利冰川也出現了「血雪」,它能夠影響冰川反射陽光,並阻止冰川融化。

去年10月份,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不遵守規則的系外行星:這是一顆與地球體積相仿的流浪行星,它在宇宙中橫衝直撞,不受任何恆星的引力束縛。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太空探測到「流浪地球」,但幾乎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據研究人員稱,僅在銀河系就有數十億顆流浪行星,甚至可能超過恆星的數量。

相關焦點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2020-12-17 23:49:49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2020年12月17日 23:49 來源:新華網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1. 發現違背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的現象在鏡像世界中,反粒子的行為應與粒子相同。但事實證明,輕子、中微子、電子及其更奇特的類似物種,可能不會遵循這種預期模式。
  • 《自然》公布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 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消息,在 2020 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 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自然》公布2020年10大科學發現: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中國天眼」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
  • 3分鐘看《科學》雜誌盤點年度十大突破
    3分鐘看《科學》雜誌盤點年度十大突破 日前,美國《科學》雜誌盤點了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史上首張黑洞圖像位列榜首,此外量子霸權、「新視野」號拍攝的最遙遠天體圖像、抗擊伊波拉病毒藥物等也榜上有名。
  • 盤點2020,我發現了一個秘密
    認真盤點2020,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曾經歷過這麼多事,有過很多熱淚盈眶的瞬間。  既有大人物的轟動,也有小人物的堅持。  對於2020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存在:  每天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普通的工作、照顧家人、過著2點一線普通的生活。
  • 【微話題】硬核!看完2020年我國的這些「黑科技」,只有一個字:牛!
    從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到「華龍一號」全球首推併網成功、「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2020年,我國科技界好消息不斷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實習記者 張佳欣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
  • 檸檬精、好嗨喲、硬核……入選2019年十大網絡用語
    在6月2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以上用詞入選為2019年十大網絡用語。完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語言資源保護項目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在會上介紹,2019年對語言文字領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走過70年,甲骨文發現120年,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建設收官,語言扶貧攻堅克難。
  •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平塘全力保護安全運行的「中國...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 華高萊斯丨技術要點丨密蘭——科學硬核吸引下的國際科學城
    但是要說硬核中的硬核,以大科學裝置為核的國際科學城絕對是當之無愧。縱觀全球,日本播磨科學花園城、英國哈威爾科學創新園,以及法國格勒諾布爾科學中心等硬核國際科學城正在全球範圍內崛起。其中最為成功的,要數位於日內瓦遠郊的小城密蘭,它的另一個名字則更為知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學城。
  • 馬東擔任同程發現官 同程旅行攜手《奇葩說》推出「硬核低價」
    繼2020年4月22日同程藝龍推出新的服務品牌「同程旅行」後,同程旅行這一新品牌也迎來了第一次高調亮相。《奇葩說》經過7年打磨,在年輕群體中有較強的品牌認知和強大的粉絲基礎,本次合作是同程旅行在「旅行+X」品牌營銷策略的嘗試,即多維度、多場景、多人群拓展新流量和新客群。
  • 酷狗音樂2020年上半年數位音樂專輯盤點,上線近60萬數字專輯!
    尤其是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人們線下娛樂受阻,併集中轉向線上娛樂,作為線上娛樂重要一環的數位音樂獲得間接利好。2020上半年數位音樂專輯的銷量情況如何,大家的購買意願、習慣是怎麼樣的,有哪些數位音樂專輯表現亮眼?近日,酷狗音樂發布《數位音樂硬核盤點》(以下簡稱「盤點」),以大數據報告的形式全面梳理2020年上半年數位音樂脈絡,給大家帶去了詳實、可靠的答案。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為何一夜白頭?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了穿越地球295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
  • 2020綜藝歌曲酷狗年中盤點出爐
    對年輕聽眾而言,在綜藝裡發現好歌曲,緊接著轉戰音樂平臺細細品味,甚至加入日常歌單,已成為一種慣常做法。那麼,2020年上半年爆款綜藝單曲有哪些,哪部分群體最愛聽,綜藝歌曲最多收聽城市是哪些,哪個綜藝節目生產優質音樂的能力最強?近日,《2020綜藝歌曲酷狗年中盤點》(以下簡稱「盤點」)出爐,以大數據的方式全景描述2020上半年綜藝歌曲生態,並解答了以上大家關注的問題。
  • 盤點2020|邵志敏教授:2020年早期乳腺癌治療進展回顧
    【年度盤點】 總結盤點2020年度腫瘤學科進展 以字為媒,以言為鏡 匯集和解讀屬於腫瘤學者的2020 第3期
  • 盤點幾款好玩的硬核獨立遊戲
    盤點幾款好玩的硬核獨立遊戲硬核動作遊戲和獨立遊戲看似是另個完全不相干的兩個遊戲分支,但是事實上他們卻可以相互融合在一起,而製作商們也為我們製作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好玩的硬核獨立遊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2020年重大科學突破:太空旅行
    12 月 2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挑選出 2020 年全球重大科學突破,其中包括:AI 人工智慧技術、食物領域、太空技術,以及最新新冠病毒響應,展示了科學力量如何改變全球後疫情時代。
  • 2019年值得記住的科學事件有哪些?
    繼2018年持續關注該話題之後,2019年財新先後報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論文被指涉嫌抄襲、一稿多投《院士被指論文涉嫌抄襲 中國工程院已啟動調查》;《自然》總編輯馬格達萊娜 斯基普:學術不端無法單從出版環節預防;專訪|曹雪濤論文造假爆料人伊莉莎白 比克:學術不端會白費他人的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裴鋼等中國學者的論文也因圖像異常遭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