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為何一夜白頭?

2020-12-19 今報在線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了穿越地球295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來源:《自然》網站

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

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被稱為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群包括含有電子、繆子、陶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輕子。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研究發現,輕子中存在CP對稱性破缺。該破缺難以捕捉觀察,但可用中微子來搜索。中微子有三種類別(「味道」),這取決於其相關的帶電輕子(電子、繆子、陶子),它們可以在傳播過程中從一種「味道」轉變為另一種「味道」。

研究證明,繆子型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於繆子型反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反中微子的頻率,有跡象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存在差異。這可能是解釋宇宙中物質稍多於反物質起源的第一個佐證。

2.《蒙特婁議定書》「癒合」臭氧「傷口」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南極上空春季大氣臭氧層出現空洞的發現表明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人為排放對臭氧層構成的威脅。南極臭氧層空洞位於大約10—20公裡的高度,不僅影響了南半球的大氣環流,還使中緯度急流和熱帶邊緣的乾旱區域向南極方向推移。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隨後的修正案禁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因此,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

研究顯示,自臭氧恢復開始以來,與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經暫停,這種作用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3.衛星可能很快會繪製出地球上每一棵樹

馬丁•勃蘭特等人報告了對覆蓋西非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區130多萬平方公裡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的分析,他們繪製了大約18億個樹冠的位置和大小。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從未在如此大的區域內以如此詳細的程度繪製過樹木的地圖。商業衛星已經開始收集數據,能夠捕獲一平方米或更小的地面物體。這使陸地遙感領域開始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從專注於綜合景觀尺度的測量,到有可能在大的區域或全球尺度上繪製每棵樹的位置和樹冠大小的地圖。這一進展無疑將推動我們思考、監測、建模和管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

4.「貴圈真亂」:愛爾蘭史前精英墓地發現亂倫

愛爾蘭的紐格萊奇墓已有5000年的歷史,這座大型精美古墓被認為是給一位權貴精英建造的。蘿拉•M•卡西迪等人研究了農耕聚落的社會結構,並把重點放在了埋葬在通道墓穴中的人。建造紐格萊奇墓採用了複雜的工程,以確保在每年冬至日前後,在長長的石砌通道盡頭,一間墓室會被朝陽照亮幾分鐘。在那裡發現的人類遺骸中的古代DNA揭示了一種出乎意料的極其罕見的亂倫事件。大約5000年前,一名男子被埋葬在紐格萊奇墓中,他是一級亂倫婚姻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親兄弟姐妹,要麼是母子或父女。這一發現讓研究小組推測,長眠在這座宏偉的古墓中的精英們將亂倫作為維繫王室血統的一種方式。

5.「激活並殺死」潛伏在細胞中的愛滋病病毒

HIV(愛滋病病毒)可能以一種潛伏的形式隱藏在細胞中,幾乎不轉錄或根本沒有轉錄,因此免疫系統無法檢測到它。科學家設計的「激活並殺死」療法旨在逆轉這種潛伏期並增加病毒基因的表達(激活),使隱藏著病毒的細胞容易被免疫系統殺死。兩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對動物模型的獨特幹預。其中一篇由尼克森等人完成,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AZD5582的藥物,該藥物可激活轉錄因子NF-κB(HIV-1基因表達的主要促進劑)。另一篇由麥克布萊恩等人完成,他們將兩種免疫幹預相結合:抗體介導的CD8+淋巴細胞(降低病毒轉錄水平的免疫細胞)和一種名為N-803的可激活HIV-1轉錄的藥物。這兩種幹預治療方式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強勁和可再現的病毒潛伏期中斷。此外,該研究還展示了與藥理潛伏期逆轉相關的概念和技術挑戰。

果蠅。來源:《自然》網站

6.果蠅為何挑食?基因編輯工具揭秘

名為Drosophila sechellia的果蠅是黑腹果蠅的近親,它只以有毒的諾麗果(海巴戟果)為食。

與它的食物多面手親戚相比,是什麼讓這個物種如此挑食呢?託馬斯•O•奧爾等人使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破獲了這起案件。研究發現,這種果蠅的一種表達氣味受體蛋白Or22a的感覺神經元比其他果蠅種類更豐富,該種蛋白的胺基酸序列的微小變化導致了果蠅對諾麗果的偏愛。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其他一些進化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這種看似簡單的行為轉變。看來,即使是喜歡惡臭水果的小蒼蠅也能為我們了解大腦是如何進化來塑造複雜行為提供強大見解。

7.銀河系未解之謎:快速射電暴來源首次確定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三篇論文中,科學家首次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有趣的是,快速射電暴還伴隨著一連串的X射線。這一發現是通過將多臺天基和陸基望遠鏡的觀測拼湊在一起而獲得和理解的。「快速射電暴」這個名字很好地描述了它們的含義:持續時間大致在毫秒級的明亮無線電波爆發。快速射電暴首次發現於2007年,它們的短命特性使得探測它們和確定它們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得具有挑戰性。這是第一個探測到無線電波以外的輻射的快速射電暴,且是第一個在銀河系中被發現的,同時也是第一個與被稱為磁星的恆星殘留物有關的快速射電暴,這證明了磁星可以是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8.幹擾素缺乏可能導致新冠重症

在幹擾素誘導途徑中有基因突變的個體將從提供幹擾素的治療中受益。此外,擁有幹擾素-α和幹擾素-ω中和抗體的人可能會從提供其他類型幹擾素的治療中受益,如幹擾素-β和幹擾素-λ。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揭示了一個新冠肺炎是否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幹擾素蛋白,特別是I型幹擾素存在缺陷可能是由於編碼關鍵抗病毒信號分子的基因發生遺傳突變,或由於抗體與I型幹擾素結合併「中和」幹擾素而導致的。I型幹擾素的應答缺陷是如何導致危及生命的新冠肺炎的?最直接的解釋是I型幹擾素缺乏導致了病毒複製和傳播失控。然而,I型幹擾素缺乏也可能對免疫系統功能產生其他後果。

9.裡程碑:低溫電子顯微鏡打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結構生物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一旦研究人員能夠直接觀察到足夠詳細的大分子,就應該有可能理解它們的三維結構是如何賦予它們生物學功能的。科學家在《自然》上發文報告了使用名為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而獲得的最清晰的圖像,這使得首次確定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成為可能。研究人員推動了低溫電磁硬體的發展,也推動了單粒子低溫電磁解析度的重大進步。每個研究團隊都使用硬體來處理低溫電磁成像的不同方面,以前,這些方面限制了可達到的解析度。利用這些技術,低溫電磁圖像信噪比的提高將擴大該技術的適用性。也許這些技術的融合將使我們甚至能以超過一埃的解析度來確定低溫電磁結構,而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

10.「壓力山大」之下,頭髮真的會變白

一夜白頭或許確有其事,人們通常認為這極有可能是由壓力引起的。頭髮的顏色是由黑素細胞決定的,黑素細胞來自毛囊中被稱為毛囊凸起部分的黑素細胞幹細胞。張冰(音譯)等人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表明,去甲腎上腺素(一種參與對壓力的「戰鬥或逃跑」反應的神經遞質分子)是從支配突起的交感神經系統神經元中釋放出來的。極端壓力下或暴露於高水平的去甲腎上腺素時,黑素細胞幹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顯著增加,導致黑素細胞大量遷移而離開凸起,並且沒有剩餘的幹細胞來替代它們,這導致了幹細胞的衰竭,從而引起頭髮變灰進而變白。這一發現首次揭示了壓力引起白髮這一現象的具體機制。除了抗衰老療法的開發,該團隊的研究工作將有望更好地幫助理解壓力是如何影響其他幹細胞池及細胞龕位置的。

相關焦點

  • 為何一夜白頭?《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實習記者 張佳欣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
  • 為何一夜白頭?《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1. 發現違背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的現象在鏡像世界中,反粒子的行為應與粒子相同。但事實證明,輕子、中微子、電子及其更奇特的類似物種,可能不會遵循這種預期模式。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2020-12-17 23:49:49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2020年12月17日 23:49 來源:新華網
  • 《自然》公布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 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消息,在 2020 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 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平塘全力保護安全運行的「中國...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2019年剛剛過去,在這一年裡古生物學領域又有什麼重要的新發現呢?最近《Letters From Gondwana》(岡瓦納通訊)就評選出了過去一年中最重要的十大化石發現。
  • 《科學》網站評出年度十大最受歡迎科學新聞
  • 《自然》公布2020年10大科學發現: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中國天眼」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今年10月和11月,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自然》上分別發表了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
  • 《物理世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儘管新的王冠流行病在世界許多地方仍在肆虐,但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探索宇宙和自然的腳步。 2020年,許多重大技術突破將繼續出現,這將帶給我們驚喜,也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更好。根據提高我們的知識或科學認識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對科學進展和實際應用的重要影響,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今年發布在網站上的數百項研究結果進行了嚴格篩選,根據讀者的濃厚興趣,選擇了十個最重要的突破。
  • 《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 雙語|《科學美國人》月刊評出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刊發文章盤點了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一個國際專家指導小組評選出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獲得認可的技術必須有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潛力,還需要有新意且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產生重大影響。
  • 新華社評出2020年國內十大新聞
    2020年國內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1、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
  • 《自然》評出2018年重大科學事件 克隆猴、帕克等上榜
    原標題:《自然》網站評出2018年重大科學事件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石墨烯「魔角」翻開物理學的新篇章,一塊骨頭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熱浪大火裹挾著悲傷和恐懼不斷來襲,探測器的傳奇謝幕令人倍添感傷……  《自然》雜誌網站在18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今年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或喜或悲、或怒或驚,都將銘刻在科技史上。
  • 韓媒評出2020年韓國十大新聞:首爾市長自殺、N號房入選
    首爾市長樸元淳自殺前最後畫面海外網12月18日消息,18日,韓聯社評出2020年韓國十大新聞,分別為:1、新冠疫情一波三折 年底再現大流行2、國會議員選舉「N號房」主犯趙主彬,一審被判40年7、「N號房」事件曝光 性剝削罪行令人震驚
  • 《科學》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新冠疫苗研發居榜首,還有一項關於...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新聞之三:田徑多項世界紀錄被...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28日(體育·年終稿)(3)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新聞之三:田徑多項世界紀錄被打破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新聞(以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3、田徑多項世界紀錄被打破瑞典運動員杜普蘭蒂斯於
  • 《科學美國人》月刊評出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刊發文章盤點了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一個國際專家指導小組評選出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獲得認可的技術必須有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潛力,還需要有新意且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產生重大影響。
  • 《科學》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新冠疫苗研發居榜首,還有一項關於鳥類
    來源:上觀新聞(下同)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   《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新冠疫苗點亮希望之光   2019年末發現的新冠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