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愛情下的家國悲劇——品《長恨歌》

2020-12-12 大輪明王鳩摩智

前些天,小僧與讀者分享了讀白居易《琵琶行》的感悟。今天小僧再與大家分享一下白居易的另一首新樂府詩——《長恨歌》。《長恨歌》與《琵琶行》交相輝映,是白居易新樂府詩中的雙頂峰之作,也是唐代樂府詩中不可多得的經典名篇。《長恨歌》影響深遠,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還被改編為舞劇,常年演出不斷。

《長恨歌》舞劇

《長恨歌》是一部長篇七言敘述詩,講述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而寫詩不是著史,白居易沒有拘泥於歷史,而是以基本史實為框架,根據民間傳說,教坊傳唱,從中提煉出一個曲婉動人的故事,其藝術表現手法高超,全詩迴環往復、纏綿悱惻,在歷代讀者心中激起陣陣共鳴。下面小僧就與大家一起欣賞一下這部偉大的作品。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羞花」美人楊玉環

這是本詩的第一部分,講的是唐玄宗追求傾國美色,最終得到了楊貴妃。「漢皇」指的是唐玄宗,唐詩中多以漢代唐,一方面是因為為尊者諱,借前朝來寫當朝;另一方面是唐人仰慕大漢雄風,因而喜歡在文學創作中以漢代唐。全詩主題是「長恨」,開篇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就已經點明長恨之因了。這一段描寫楊玉環美貌的詩句藝術造詣非常高超,其中天生麗質、回眸一笑、六宮粉黛、春宵苦短都已經變成了成語。末尾一句「從此君王不早朝」為日後的「長恨」埋下了伏筆。

小僧以為,作為古代皇帝,喜好美色不算什麼過錯,劉徹、曹操都是有名的好色之徒,卻不妨成為一代雄主。關鍵不能淫靡無度,荒廢政務。下面這段就是描寫唐玄宗寵幸楊貴妃的驕奢之事。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舞

這段描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幸,每日歡宴不斷,伴遊侍寢,形影不離。前段時間有個出名的梗叫做「雨露均沾」。而玄宗卻反其道而行之——「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足見其對楊貴妃的喜愛。「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用的是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典故,意指賜給楊貴妃的宮殿華美,寫出了夜夜歡宴,縱慾不斷的歡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描寫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家外戚統統沾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當時人們對楊家的羨慕,而緣由自然是玄宗對貴妃的寵愛了。其後四句描寫唐玄宗沉浸於霓裳羽衣舞之中,終日笙歌不斷,不理朝政。此處描寫的歡樂,仿佛是人間仙境一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形象躍然於紙上。然而,建立在荒淫誤國基礎上的歡樂是不可能長久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是本詩由長樂變為長恨的轉折點。但其發生的原因卻是唐玄宗日益腐敗,荒淫糜爛,任人唯親,親近小人,不顧百姓,不理朝政,放任權臣。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貴妃之死

這段講的是叛軍進攻長安,眾將士簇擁著唐玄宗逃亡蜀地,到了馬嵬坡處,眾將士不忿玄宗荒淫無度、專寵貴妃,深恨楊家權傾朝野,聲色犬馬。將士不肯前行,玄宗也無可奈何,只能讓貴妃自縊以謝將士。所謂「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小僧以為,玄宗是在皇位與貴妃直接做出了艱難的決定,想要保住皇位,自然是救不得了,當然傷心是難免的。後來,大軍進入四川,在行宮之中,玄宗對貴妃日夜思念。最後一句「夜雨聞鈴斷腸聲」還有一個典故,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在雨中聽到鈴聲而想起楊貴妃,採其聲為曲,就是著名的詞牌《雨霖鈴》。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

這裡史書多說楊貴妃紅顏禍水。的確,楊貴妃恃寵而驕,楊家人橫行朝堂。但小僧覺得,禍國殃民的主要責任卻不在楊貴妃。借金庸筆下韋小寶對陳圓圓說的話來印證一下—— 韋小寶搖頭道:「不對,不對。''紅顏禍水''這句話,我倒也曾聽說書先生說過,什麼妲己,什麼楊貴妃,說這些美女害了國家。其實呢,天下倘若沒這些糟男人、糟皇帝,美女再美,也害不了國家。大家說平西王為了陳圓圓,這才投降清朝,依我瞧哪,要是吳三桂當真忠於明朝,便有十八個陳圓圓,他奶奶的吳三桂也不會投降大清啊。」——同樣,唐玄宗若真關心社稷,心系黎民,便有十八個楊玉環他也不會胡搞亂來。

唐玄宗先是任用「口有蜜、腹有劍」的李林甫為相十九年之久。這人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李林甫死後,玄宗由於寵幸楊貴妃,愛屋及烏將其族兄楊國忠封為宰相,楊國忠比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嫉賢妒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安史之亂發生後,玄宗先是當初假消息,不予理會。等確認安祿山造反後,又幹出聽信讒言,斬殺忠臣之事,冤殺了高仙芝和封長清。又不理良將固守之策,強迫哥舒翰出戰,導致二十萬唐軍全軍覆沒,直接導致長安陷落,玄宗倉皇出逃。後來行到馬嵬坡,六軍將士終於忍無可忍,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等人。高力士勸玄宗縊殺楊貴妃以安撫軍心,玄宗只得照辦。旋即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晚年的唐玄宗,一錯再錯,最後能保全性命已經算很不錯了。可能是因為他出逃時總算幹過一件好事吧。那就是經過左藏,楊國忠想毀掉這些財寶不讓賊兵得到,唐玄宗說:「賊兵得不到財寶就會搜刮百姓,不如把它們留給賊兵。」總算有一點念及百姓之意。天寶十五年六月安祿山佔領長安。

唐玄宗畫像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這一段描寫叛軍已破,玄宗迴鑾,路過馬嵬坡時,想起楊貴妃,君臣相對垂泣,信馬由韁回歸都城。歸來後,看到物是人非,淚又不覺流下。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是皇帝了,變成了太上皇,居住於興慶宮(南內),形同囚徒,遠離政事,愈發思念貴妃。「孤燈挑盡未成眠」古代油燈燈芯需要隔段時間上挑,不然就會熄滅,孤燈挑盡,還無法入睡,說明思念之深。油燈便宜是百姓所用,皇宮之內是燃燭。此時的玄宗卻只有一盞孤燈,可見晚景悽涼。其時,宦官李輔國掌權,他害怕玄宗復闢,多次威逼玄宗,將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又逼迫玄宗親信陳玄禮致仕,甚至阻撓肅宗探望重病的父親。這悽涼晚景,如何不令人長恨……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最後這段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採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後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太真是楊玉環的字,貴妃雲鬢半偏,花冠不整,「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顯然也在相思落淚。「梨花一枝春帶雨」這一句後來成為形容女子哭泣的千古名句。貴妃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感謝君王,回顧舊情,感慨如今,於是託物寄詞,重申前誓,一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成為多少情侶海枯石爛的不滅誓言。貴妃之情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然而天人兩隔,只能盟誓寄情,「長恨」的主題由此得到了升華。最後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餘,繞梁三日。全詩至此戛然而止,又回味無窮,借用《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此時無聲勝有聲」,小僧不多贅言,各位讀者自行體會。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相關焦點

  • 至美愛情下的家國悲劇——品《長恨歌》
    今天小僧再與大家分享一下白居易的另一首新樂府詩——《長恨歌》。《長恨歌》與《琵琶行》交相輝映,是白居易新樂府詩中的雙頂峰之作,也是唐代樂府詩中不可多得的經典名篇。《長恨歌》影響深遠,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還被改編為舞劇,常年演出不斷。
  • 《長恨歌》:李楊愛情的悲劇之美
    它奠定了楊貴妃和唐玄宗愛情故事基調,正是在《長假歌》及《長恨歌傳》出現以後,李、楊開始成為愛情的象徵。按照魯迅先生的說法,「悲劇就是把有人生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愛情悲劇,就是美好的愛情毀滅,使人產生震撼。愛情悲劇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有多大,源於愛情有多美多感人。越美越感人,越感動越震撼。
  • 長恨歌:千古絕唱的愛情悲劇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成為了千古絕唱。《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成為了千古絕唱。《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成為了千古絕唱。
  • 通過《長恨歌》詩詞6句,看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寫《賦得古原草送別》一下成名,他的《長恨歌》,更是誕生了元劇四大悲劇之一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本文通過《長恨歌》詩詞6個選段,看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背後牽連的安史之亂。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 長恨歌講了怎樣的愛情故事?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說盡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一句「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更展示了當時君王妃子的戲樂日常,成為歷代帝王愛情故事中的經典。
  • 從《長恨歌》佳句欣賞到李楊愛情悲劇淺析
    【摘要】 長恨之美,古來共談。先賢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辭藻華美,敘事曲折往復,讓人們在感嘆樂天先生的豐厚文學功底的同時夢回唐朝。但同時也讓人對唐皇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從情真意切難分難捨到最後迫於壓力陰陽兩隔徒留悔恨的故事不禁惋惜不已。
  • 從《長恨歌》的主題多重奏,來看唐明皇李隆基的多元性格悲劇
    導語:關於《長恨歌》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爭執不下,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諷喻規正」說和「歌頌愛情」說。但二說作為對立而爭執不下的雙方,又各有其不完備、不周詳。另外介於二說之間,又有影響較大的雙重主題說。此說看到了《長恨歌》主題的複雜性,認為其中既有諷刺批評成分,又有同情歌頌成分。
  • 《長恨歌》謝君豪演「程先生」 演繹悲劇愛情
    他籤約海潤後的首部大戲《長恨歌》正在電視劇頻道熱播。  在《長恨歌》裡謝君豪出演「程先生」,這是一個多少有些悲劇色彩的人物,他用一生在等待一個女人,等待一份他自認為會出現的愛情。  除了忙於宣傳《長恨歌》,謝君豪還接了新戲《青春之歌》,他將在劇中出演餘永澤一角。對於這樣一個多變的角色,謝君豪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找來了那段時期的資料,反覆揣摩,力求達到神形兼備。下半年,他還要和孫儷合作參演關錦鵬導演的電視劇《旗袍》,演繹一段發生在香港和上海街上的情話。  (責任編輯:蘇美玲)
  • 一曲哀歌吟千古——《長恨歌》
    《長恨歌》是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是其代表作之一,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在唐朝時期,中國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在近三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它以特有的光芒熠熠生輝並成為我國古代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實景演出《長恨歌》演繹絕唱愛情神話
    實景演出舞劇《長恨歌》在歷史故事的真實發生地——華清宮用舞劇的藝術形式,對白居易的傳世名篇《長恨歌》所表現的愛情主題給予藝術再造,還原了一段恢宏壯觀的歷史情境和一個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舞劇《長恨歌》讓歷史恢復了葉的青綠,花的芬芳。
  • 西安的長恨歌,是不是愛情的樣子
    高中時,背誦並默寫全文的《長恨歌》裡寫到: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 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看完華清宮的美,絕對不能錯過的是國內首部大型實景舞臺劇《長恨歌》。
  • 《長恨歌》原文、譯文及欣賞
    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下面,詩人具體的描述了安史之亂發生後,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 長恨歌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在白居易的《長恨歌》到底是恨還是愛?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是家喻戶曉的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該詩創造了唐玄宗與楊貴妃迴旋婉轉的動人愛情悲劇!白居易的這首《長恨歌》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並卵,我們肯定都會想到有名的「楊貴妃」,提起二人,小編不得不說就是他們的愛情故事,既又是讓人感動,卻也是讓人悲慘啊!這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深有體現。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因所寵愛的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廢為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死,唐玄宗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
  • 唐詩經典之《白居易·長恨歌》賞析
    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 不要過分解讀,《長恨歌》就是一首愛情長詩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詩中描寫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故事。對於這首詩的理解,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只是單純描寫唐玄宗和楊玉環的相愛過程,最終以悲劇收場。第二種觀點,譏諷唐玄宗沉迷美色不能醒悟,終於招致了禍患。
  • 沈從文的愛情小說:翠翠代表的愛情悲劇美,是湘西純情兒女的靈魂
    一、沈從文愛情小說悲劇的真誠美沈從文寫愛情悲劇,不是用強烈的場面和情節挑起人們內心的悲傷感,也不是像曹禺的《雷雨》一樣,表現強烈的社會悲劇,也沒有像《美狄亞》、《哈姆萊特》一樣,表現人物的性格悲劇。二、沈從文愛情小說悲劇的含蓄美西方作者在表現愛情悲劇時,往往一吐為快,快意恩仇,比如說《美狄亞》中,美狄亞為了報復變心的丈夫,先後殺死兒子,然後殺死丈夫和情婦,最後自殺,整個場面充滿了血腥,讓人震撼的同時,表現出毀滅的力量。
  • 把愛情故事寫到極致的長恨歌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研讀白居易的長恨歌,這首詩是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從詩的分類上來看,長恨歌是歌行體,其長篇大論,文辭精妙。切押韻工整。詩詞華麗大方,哀婉悽楚,讀起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 畫境長恨歌——領略中華藝術之美
    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中,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宮廷愛情悲劇。其中那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更是被那些痴男怨女們拿來當作形容對彼此情比金堅的金句。而下面我要向大家推薦的這款《畫境長恨歌》,就是以遊戲的形式,用一幅幅充滿中國水墨畫風格的畫面
  • 《畫境長恨歌》:難度為零的詩畫解謎遊戲 美的讓人挪不開眼
    白居易借歷史人物和民間傳說寫成《長恨歌》,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感染著千百年來的讀者。《畫境長恨歌》就將這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通過極具東方美學韻味的水墨畫形式向玩家娓娓道來,讓整首詩的敘述更添一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