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商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布了關於《森林商丘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徵求意見稿) 的意見徵集公告,公告中提到了《森林商丘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規劃基準年為2017年,規劃期為2018-2027年,前期為2018-2022年,後期為2023-2027年,展望到2030年。
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森林商丘,林茂糧豐。根據商丘市區域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建設和糧食安全中的基礎作用,擴總量、提質量、調結構、增效益,打造綠量適宜、布局均勻、網絡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高效的生態系統,構築完備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實現「森林六化」,林茂糧豐,建成現代平原林業示範區,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平原樣板。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促進鄉村振興,保障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
到2027年,全市完成造林132.1659萬畝,其中,新造林97.7150萬畝、更新25.4409萬畝、改培9.0100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3.96個百分點、達到20.71%,森林蓄積量達到1014.36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38.96萬立方米,如期實現森林商丘的建設目標,確保商丘市在全省乃至全國平原林業的領先地位。
二、前期目標(2018-2022年)
「五年增綠城鎮鄉村」: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人居生態質量明顯提升,農業防護能力顯著提升,初步打造「林木繁茂,生態良好,糧食豐產,環境優美」的生態景象。其主要目標是:
——完成造林93.5090萬畝,其中新造林面積71.4176萬畝、更新17.4714萬畝、改培4.6200萬畝。森林撫育60.5970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2.93個百分點、達到19.68%;森林蓄積量達到932.52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230.93萬立方米;
——溼地面積達到29.281萬畝,溼地保護率穩定在50%以上;
——林下種養面積達到79.36萬畝;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積7.19萬畝,治理率達到99.6%;
——國家森林城市新建1個(含縣及縣級市),省級森林城市新建5個;新建森林鄉村118個;
——發展優質林果22.60萬畝;
——中幼林撫育面積36.605萬畝,其中,新造林撫育面積23.992畝;
——平原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6%,廊道綠化率達到95%;
——混交林佔比30%以上,楊樹面積調整到70%以下;
——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45.242億元/年;
——森林植被碳儲量達到626.15萬噸。
三、後期目標(2023-2027年)
「十年建成森林商丘」:森林質量持續提高,農田生態防護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溼地功能恢復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增強,達到天藍、地綠、水淨、林茂、糧豐的森林商丘目標。
——後五年完成造林39.8528萬畝,其中新造林26.2974萬畝、更新7.9695萬畝、改培5.1300萬畝,全市所有宜林地得到綠化;森林覆蓋率達到20.71%,提高1.025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達到1014.36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達1338.96萬立方米。
——林下種養面積達到166.8775萬畝;
——溼地面積達到40.6萬畝,溼地保護率穩定在50%以上;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積5.41萬畝,治理率達到並穩定在100%;
——國家森林城市新建2個,省級森林城市新建2個;新建森林鄉村388個;
——發展優質林果14.08萬畝;
——中幼林撫育面積24.82萬畝,其中,新造林撫育面積15.29萬畝;
——平原農田林網控制率穩定在96%以上,廊道綠化率穩定在95%以上;
——混交林佔比32%以上,楊樹面積控制在65%以下;
——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63.68億元/年;
——森林植被碳儲量達到661.54萬噸。
四、展望期目標
到2030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22%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055.4萬立方米,建成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生態狀況整體步入良性循環,基本滿足區域生態保護、綠色經濟發展的需求。
總體目標
在全市主體功能區和國土生態安全戰略框架下,根據商丘市城鄉總體規劃、商丘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商丘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林業生態市建設規劃等,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發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要求,優化林業生產力布局,以森林為主體,系統配置森林、溼地、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統籌推進森林、溼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著力構建「一帶一網兩環五區多廊道」的總體布局。
「一帶」即黃河故道生態林帶;「一網」即農田防護林網絡;「兩環」即商丘中心城區環城林帶和縣(市、區)環城林帶閉合圈;「五區」即城區、鎮區、景區、庫區、產業集聚區綠化;「多廊道」即高鐵、普鐵、高速、國道、省道、縣道、重要河流生態廊道建設。
各縣(市、區)建設特色與重點
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位於商丘市區東部,總面積約328平方公裡,東連虞城,西接商丘市中心城區,北臨山東菏澤,南臨周口、安徽亳州。示範區交通優勢明顯,京九鐵路、隴海鐵路,310 國道、105 國道,連霍高速、濟廣高速,鄭徐高鐵、商合杭高鐵在轄區內交匯,形成黃金交通米子架。
近年來,示範區通過實施日月湖和應天公園等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生態宜居森林城市,示範區現有日月湖生態旅遊景區1000畝等,森林覆蓋率15%,建成220公裡綠色廊道,特別是70公裡的賈寨鎮鄉道農田防護林、27公裡的環城高速防護林帶,改善了我區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
(一)日月河工程
日月河項目位於示範區轄區南部,毗鄰睢陽南路及黃海大道,北接日月湖、西連蔡河、東進包河,交通位置優越。日月河河道全長7.2公裡,包括南北向河道、東西向河道和宋湖溼地,其中南北向河道長3.3公裡,東西向河道長3.9公裡,總佔地面積2724畝,總投資約6.7億元。該項目在建設中充分融入了海綿城市、溼地淨化、運動健身的新理念,形成了集退水調水、農田灌溉、防洪抗洪、觀光旅遊為一體的重要生態水利工程和複合型城市公園景觀走廊。
日月河工程河道總面積約1190畝,南北向河道紅線寬度約342米,東西向河道紅線寬度約160米,包括河道開挖、跨河橋梁及水壩建設、沿河防護(洪)堤塑造、微地形填築等工程內容,沿線跨越河道新建橋梁12座,新建水壩3座。
日月河景觀綠化總面積約1534畝,南北向景觀綠化面積約806畝,東西向景觀綠化面積約728畝,包括銀杏、桂花、大葉女貞、雪松等喬灌木栽植共56977棵,月季、常夏石竹、石楠等綠籬、球類植物、地被栽植面積共1533畝,新建各類園區小廣場56個、公廁及水、電各類配房16座,新建遊園步道和健身步道長8公裡、濱河路工程長13公裡。
(二)運河公園工程
運河公園項目位於長江路以南、京九鐵路以東、東沙河以西、運河路以北區域,佔地面積397217平方米(595.8畝),運河以北綠地面積約15.4萬平方米,運河以南綠化面積24.3萬平方米,河道東西跨度約2.5千米,南北最寬處約300米,最窄處100米,河道均寬約50米。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
該項目以水為核心,以「綠隱長堤,錦繡運河」為設計主題,運用海綿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先進理念,修復商丘大運河的生態系統,河岸上設計有主入口廣場、水韻荷風、特色景點、康林陣彩、春華秋實、浪漫香溪、生態林海、綠堤春曉、中華園、多彩苗圃、溼地風情園等十個特色景觀節點。
(三)廊道森林綠化工程
1.建設範圍:明清黃河故道、連霍高速、濟廣高速、鄭徐高鐵、日月河、民商虞乾渠、包河、東沙河兩側綠化,中心城區環城綠化、國道、省道、鄉道綠化。
2.建設內容:通過新建和更新,實行常綠與落葉搭配,喬木和灌木相結合,多林種、多樹種混交,提高混交林比例,提升綠化檔次,實現廊道綠化向彩化美化升級,達到廊道森林化。明清黃河故道、連霍高速、濟廣高速、鄭徐高鐵每側造林寬度100米以上,日月河、民商虞乾渠、包河、東沙河每側造林寬度50米以上,其它國道、省道每側寬度50米以上,縣鄉道每側造林寬度10米以上,其它廊道每側酌情增加造林寬度,達不到建設標準的升級改造。
3.建設任務:新造林2.9959萬畝,更新0.245萬畝,合計3.2409萬畝(2018-2027)。
(四)農田林網化工程
1.建設範圍:按照農田林網化的標準,以「百千萬」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為重點,以溝河路渠綠化為依託,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
2.建設內容:通過樹種結構調整,增加樹種多樣性,每個鄉鎮突出2-3個鄉土樹種,1-2個經濟林樹種,進一步提高平原綠化水平,提高農田糧食生產能力。
3.建設任務:2018-2022新造面積1.48萬畝,更新0.46萬畝,2023-2027新造面積0.06萬畝,更新面積1.02萬畝。。
(五)城鎮園林化工程
1.建設範圍:重點在示範區建成區範圍內實施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工作。現有的城市主次幹道、街巷道路沿線有條件的圍牆、建築牆體、擋土牆、圍欄、燈柱以及各類橋涵、橋墩均應按照要求做好垂直綠化。城市主次幹道沿線單位的實體圍牆,均要改建為通透欄杆,欄杆內應按景觀要求做好美化工作。城市建成區內的公廁、垃圾中轉站、公園綠地配套建築等公用設施建築應按要求做好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
2.建設內容:充分利用屋頂、擋牆、橋梁、護坡、陽臺、窗臺、門庭、花架、棚架、廊、柱、柵欄等各種建築(構築)設施進行立體綠化,既可地面栽植,也可空中垂吊、屋頂栽植,常見方式有垂直綠化、棚架綠化、護坡綠化、陽臺綠化、屋頂綠化等。
3.建設任務:全面推進本區立體綠化工作,努力拓展城市綠化空間,降低建築能耗,提高綠化覆蓋率和綠視率,完善生態環境建設。2018年底,建成區要完成2018年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目標責任書中簽訂的立體綠化建設任務;從2019年開始,建成區立體綠化建設面積每年按不低於上一年度10%的比例遞增;至2023年,立體綠化面積應不低於城市建成區面積的10%。
(六)森林鄉村工程
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積極落實省民生重點實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以建設森林鄉村為契機,持續推進示範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梁園區
梁園區是河南省商丘市市轄區,位於商丘市中心北部、黃河故道南岸。地處華北平原,主要為黃河衝擊平原地區,北部有黃河故道溼地,平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98%,河湖溼地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2%。梁園區共轄8個街道、4個鎮、4個鄉。梁園區人口為62.58萬人(不含商丘市一體化示範區),行政區劃面積692平方公裡。與林業關係發展密切的土壤有褐土、黃褐土、潮土、風沙土等,土壤分布具有明顯區域性、地帶性的特點。風沙土壤以風沙土為主,一般農區以潮土為主。
梁園區現有林地面積23.9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98.8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8.01%,建有260公裡綠色廊道,特別是40公裡的黃河故堤防護林、37公裡的黃河故道防護林、23.5公裡的民商虞乾渠防護林帶、共計50公裡的商周、商登、濟廣、連霍等數條高速防護林帶,猶如四道天然屏障,保護著故道以南60多萬畝農田和大堤以北25萬畝沙化土地的增產增收,改善了我區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
尤其是我市「創森」工作開展以來,梁園區各項「創森」總投資20.41億元,其中城郊投資達6.4億元,完善造林5萬多畝,高速公路兩側造林7000多畝,重點實施了濟廣、商周、連霍、商登四條高速廊道建設;景觀工程造林1.5萬畝,通過點、線、面結合,重點突出了地域特色;打造「創森」亮點,營造了黃河故道防護林、水源地涵養林、特色經濟林、森林公園景觀林等具有地方特色景觀林;全區農田林網完善造林1.7萬畝,黃河故道沙區林網網格面積控制在200畝以內,一般農田區林網網格面積控制在200-300畝之間,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7.3%以上,道路林木綠化率達到94%以上,水岸林木綠化率達到91.2%以上。
(一)廊道森林綠化工程
1.建設範圍:明清黃河故道、連霍高速、環城高速、鄭徐高鐵、民商虞乾渠、包河、東沙河兩側綠化,中心城區環城綠化。
2.建設內容:通過新建和更新,實行常綠與落葉搭配,喬木和灌木相結合,多林種、多樹種混交,提高混交林比例,提升綠化檔次,實現廊道綠化向彩化美化升級,達到廊道森林化。明清黃河故道、連霍高速、環城高速、鄭徐高鐵每側造林寬度100米以上,凱北路、民商虞乾渠、包河、東沙河每側造林寬度50米以上,其它國道、省道每側寬度50米以上,縣道每側造林寬度30米以上,其它廊道達不到建設標準的進行升級改造,每側酌情增加造林寬度。
3.建設任務:規劃造林0.65萬畝(其中新造林0.15萬畝,更新造林0.5萬畝)。
(二)農田林網化工程
1.建設範圍:按照農田林網化的標準,以「百千萬」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為重點,以溝河路渠綠化為依託,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
2.建設內容:通過樹種結構調整,增加樹種多樣性,每個鄉鎮突出2-3個鄉土樹種,1-2個經濟林樹種,進一步提高平原綠化水平,提高農田糧食生產能力。
3.建設任務:2018-2022年新造面積0.2萬畝,更新0.14萬畝,2023-2027年新造面積0.05萬畝,更新0.035萬畝。
(三)城鎮園林化工程
1.建設範圍:城區園林化著力建設城市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城區片林,把城區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鎮區園林化根據各鄉(鎮)總體規劃,著力推進鄉(鎮)駐地綠化建設。
2.建設內容:按照「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生態理念,鞏固「創森」成果。各鄉(鎮)集鎮區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300米建一街頭綠地,每個綠地面積不低於2畝,至少建一個不少於15畝的主題公園,經過集鎮區河道每側建設不低於20米寬的帶狀綠地公園。
3.建設任務:城區主要抓好13個公園綠地的新建續建任務。鎮區主要抓好每個鄉鎮不少於15畝的公園綠地,抓好示範段綠地建設。
(四)鄉村林果化工程
1.建設範圍:加快發展優質林果產業,進一步擴大優質林果種植面積,按照「一鄉一品」塑造鄉鎮特色。
2.建設內容:重點抓好劉口鎮小雜果基地建設,孫福集鄉杜仲、水池鋪鄉和觀堂鎮蘋果、王樓鄉和謝集鎮桃樹、雙八鎮葡萄及石榴等優質經濟林基地建設,提高林果生產能力。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苗木花卉和林下經濟。
3.建設任務:木本糧油0.3萬畝,特色經濟林2.14萬畝,合計2.44萬畝。
(五)庭院花園化工程
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大力開展農村「四旁」綠化,發展庭院經濟,推進林果樹種進村、進戶,引導農民種花種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六)實施林區智慧化工程
抓好國有林場智慧林業試點建設。儘快建成一體化管理的智慧型、智能化林業資源管理系統、野生動植物保護系統、森林防火系統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系統,及時掌握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動態變化情況。
睢陽區
睢陽區地處豫東平原,北和梁園區相鄰,東接虞城縣,南和柘城、鹿邑、安微毫州市接壤。位於東經115°20′-115°47′與北緯34°04′-34°26′之間,全區南北長約39公裡,東西寬約38.2公裡,總土地面積144萬畝,總耕地面積98萬畝,仍是農業大區,農田林網是我區的優勢。
「一區」即城區綠化。按照「以綠蔭城」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區綠化、美化水平。調整優化樹種結構,篩選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長壽樹種、多功能樹種和吸附灰塵、減輕霧霾、減少噪聲、淨化空氣能力強的樹種建設城區森林和圍城森林。增加常綠樹種、針葉樹種比例,實現城市四季常青、三季花開。加強大型公共建築物立體綠化、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增加綠量和空間佔有率。優化城市森林結構,建設城區綠色生活圈、環城森林生態防護圈、城市外圍森林屏障帶,形成「讓森林擁抱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的城市生態格局。一是重點做好蔡河、忠民河、運河、古宋河等6條內河綠化,形成群眾娛樂、休閒的多條綠色長廊。二是城區所有道路完成高標準綠化。三是按照300米見綠,500米進公園的要求,打造多處便民公園和街頭綠地。四是圍繞古城景區,打造集旅遊、觀賞、休閒為一體的景觀林帶建設。
「一網」即農田防護林網絡。圍繞「百千萬」農田建設和沙荒地造林,堅持點、片、帶結合,營造高大喬木為主的農田防護林,推進農村「四旁植樹」、溝河路渠綠化,構建「溝相連、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網」的農田防護林網絡。
「兩帶」即環城高速和中亞大道防護林帶。按照多林種、多樹種混交,落葉樹、常綠樹搭配,美化彩化結合的要求,以環城高速公路和工業大道為框架,按照高速每側林帶寬度不低於100米,建設城市防護林帶。
「六園」即商都溼地公園、華商溼地公園、隋唐運河遺址公園、南海黨建公園、兩河灣溼地公園、古城溼地公園。加強城郊森林、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建設,打造綠樹成林、河流湖泊互聯互通的景觀,加快形成與城市地位相匹配、與城區空間結構相銜接、與現代產業結構相融合、與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期盼相適應的生態保障體系,大幅度增加藍綠空間,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打造城市的「綠芯」。促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城區建設。
「十廊道」即大沙河、揚大河、清水河、古宋河、商周運河等五河及105國道、326、327省道、商柘路、商鹿路等五路的生態廊道建設。依託我區的交通與河流基礎,重點完成五河五路廊道建設工作。打造縱橫交錯、綠化層次豐富、有寬度有厚度有規模的經濟、生態、景觀一體化走廊。
「多節點」圍繞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全域旅遊。全區每個鄉鎮辦事處打造1個國家級、2個省級、多個市(區)級森林鄉村建設工作。重點做好勒馬棗冢廟、高辛潘廟、帝嚳陵、微子祠等傳統文化村落、歷史文化遺蹟生態綠化工作。同時,根據各鄉鎮辦事處圍村林的更新改造情況,努力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具有我區特色的、優質高效的經濟林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生態園、採摘園。發展我區鄉村遊,促進農民增收、拓寬就業渠道、實現精準扶貧,實現生態保護脫貧和林業產業扶貧。
永城市
永城市位於河南省的最東部,介於北緯33°42′至34°18′、東經115°58′至116°39′之間。東臨安徽省的肖縣、濉溪縣,西靠河南省夏邑縣,南與安徽省渦陽縣、亳州市接壤,北接碭山縣。以西城區為中心,呈放射狀,有永商、永夏、永李、永亳、永徐、永渦、永宿、永淮八條主幹公路;連霍高速、永登高速、濟祁高速、鄭徐高鐵、311國道、鄭永省道貫穿全境;永青運煤鐵路始於永城;永城市是國家能源基地之一,地下煤炭儲量50億噸,境內現有永煤集團、神火集團兩大企業,年產值均在百億元以上,為全國五百強企業;改革開放40餘年,永城市打造並擁有「漢興之地、能源之都、麵粉之城、生態之市、長壽之鄉」五張城市名片,相繼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文明城、國家園林城、國家衛生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綠化模範縣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連續10年跨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林業資源豐富。永城市植被為天然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較少。我市有真菌5科30種、苔蘚植物26科61種、蕨類植物1科2種、種子植物65科272種、栽培植物108科456屬1800種;野生動物有兩棲動物3科5種、爬行動物5科6種、獸類6科16種;鳥類有44科203種。野生動物中,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0科45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科8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科37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科8種。永城市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一)芒碭山綠化工程。芒碭山群屬皖北丘陵延伸地帶的剝蝕殘丘,位於永城市東北35公裡的芒山鎮、條河鎮境內,共有芒碭山、保安山、魚山等大小11座山頭,海拔在34—156.8米之間,一般坡度在35度左右。山群全部屬於國有芒山林場,面積7100餘畝,其中,省級公益林6000畝。2018—2022年期間將重點服務於景區建設,加大芒碭山綠化力度,改善林區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芒碭山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組織人員對山區綠化情況實行拉網式排查,對境內大小11個山頭存在的問題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力爭全部履綠。
(二)農田防護林工程。統籌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對全市平原農區生產道路、灌溉河渠兩側綠化林帶進行全面排查,統籌考慮村鎮、道路、河流、溝渠、農田,綜合治理風、沙、旱、澇、水土流失,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堅持「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原則,優化樹種結構,大力發展優良鄉土樹種,實現農田林網標準化;以鄉道、村道和三級支流作為骨幹林帶,兩側各栽植2行以上喬木;增加喬灌結合比例和綠化樹種配置比例,提高綜合防護能力。2018-2022新造農田防護林面積0.105萬畝,更新面積0.442萬畝,2023-2027新造面積0.195萬畝,更新面積0.4568萬畝.
(三)廊道綠化工程。堅持「有路必有樹、有路必是林蔭路」原則,按照「一路一景、立體配置、三季花開、四季常綠」建設標準,加快推進鄭徐高鐵、連霍高速、濟祁高速、連霍高速、苗太線、永芒路、高呂路等綠化工程,高速、高鐵每側綠化寬度100米,縣鄉道每側綠化寬度50米。高鐵沿線綠化選擇不影響鐵路線路安全和行車瞭望的亞喬木樹種;高速公路沿線綠化混交林比例不低於70%,鄉土樹種不低於60%,常綠樹種不低於30%,栽植株行距不低於3×3米,不允許林苗一體化栽植;新綠化廊道樹種栽植大規格苗木,米徑4—10釐米、幹高3米以上,不用截幹苗木。2018—2022年完成造林3.2萬畝。其中,新造林2.4萬畝、更新造林0.8萬畝。
(四)城市綠化工程。強力實施城市廊道綠化、水系綠化、溼地建設和節點遊園建設,在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基礎上,2018—2022年著力打造一條長5.5公裡的濱河景觀帶,完成佔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的教育園A區體育公園、建設路東段總長650餘米新建道路綠化工程以及佔地5萬多平方米的中央公園和振興路水系綠化建設。
(五)村鎮綠化工程。圍繞城鎮社區建設,以社區周圍、公共場所、內部道路和宅旁為重點進行組團式、立體化綠化、美化,以喬灌為主,喬灌草藤相結合,大力發展果樹等經濟林,提高常綠樹和花卉配置比例,切實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按照城鎮和居住區園林景觀指標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營造適宜居民居住和休閒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園林景觀。2018—2022年完成造林2.2萬畝,其中新造林1.7萬畝、更新造林0.5萬畝。
(六)庭院花園化工程。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和農村環境整治,在市鄉鎮兩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園林單位開展達標創建活動,在老舊社區改造中見縫插綠、植樹補綠、破硬植綠,在農村引導群眾房前屋後植樹種花、美化家園,廣泛開展最美公路、最美河道和森林永城、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創建活動。2022年達到省級森林城市標準,至少建成森林小鎮1個、森林鄉村69個。
夏邑縣
夏邑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和永城、虞城毗鄰。北依隴海,南臨安徽亳州,東接江蘇徐州,西連京九,是京九經濟開發帶的黃金樞紐—商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森林河南建設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夏邑縣的造林綠化工作以森林夏邑建設為重點,本著「突出重點、狠抓典型、以點帶面、填補空檔、完善林網」,全面推進抓提高、突出重點抓落實,實現城鄉綠化一體化」的平原綠化總體思路。採取得力措施、突出抓了農田林網建設、村鎮綠化、廊道綠化、林業產業化建設、外資造林和林業育苗等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有各種樹木5000萬株,人均38株,森林覆蓋率18.95%,活立木蓄積量達257萬立方米,木材加工企業500多家,全縣農田林網面積達120萬畝。在全縣範圍內實現了「農田林網化、溝河林帶化、道路林蔭化、用材林經濟林生產基地化、城鎮園林化」。在全縣範圍內形成了點、片、網、帶相結合的綜合農田防護林體系。200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先進單位」,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林業生態縣」榮譽稱號;2018年被授予「全國綠化模範縣」;被有關單位授予國家衛生縣城、園林縣城、文明縣城,長壽之鄉等榮譽稱號。
夏邑縣屬於平原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增強林產品供給能力。發展重點與舉措:與高標準糧田工程建設相結合,加強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積極穩妥地推進農田防護林完善和提升,構建平原生態綠網。加強沙化土地治理和退化林修復。加強四旁綠化、村鎮綠化、庭院綠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建設。發展優質林果、林下經濟、花卉苗木基地等。
廊道建設。以鄭徐高速鐵路,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省道、縣道及專用道路等公路,以及四大水系一、二級支流的河流等為骨架,總長度4429千米。在道路、河流兩側營造防護林帶,形成連通全縣的生態廊道網絡。
虞城縣
虞城林業充分利用發展林業的有關政策,結合我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狠抓造林營林和木材加工等林業產業,通過建設「森林河南」實施生態廊道綠化、農田防護林、村鎮綠化、森林撫育和改造等工程,促進了我縣林業事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全縣林業用地面積41.7萬畝,其中有林地40.67萬畝。全縣活立木株數3000多萬株,活立木總蓄積量254.1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7.48%。近年來以豐富的林業資源為依託,全縣林果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發展木材及林產品加工企業300多家。2018年第一產業產值14.6億,第二產業產值達9.9億元以上,總產值24.5億元。持續發揮林業在我縣生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了造林、富民、提質、增效的目標,為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完成連霍高速、濟廣高速虞城段綠化,環城段兩側按每側100米設計,其餘路段按每側50米設計。完成鄭徐高鐵虞城段綠化,兩側各按50米設計。完成G310、S203兩側每側50米綠化。建成村莊林果化和庭院花園化試點村48個,建成3個森林鄉鎮。完成優質林果7.012萬畝,其中新造2.002萬畝,改造5.01萬畝、苗木花卉0.35萬畝,林下經濟面積達到9.3萬畝,溼地保護率達到36%,周商永運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
柘城縣
柘城縣位於商丘市西南部,總面積104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04萬畝,下轄22個鄉(鎮)、辦事處,494個行政村,總人口101萬人,農業人口73萬人。柘城是「中國三櫻椒之鄉」和「中國金剛石微粉及其製品生產加工基地」。柘城交通便利,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寧路、柘太路、柘鄲路、S326 等 7 條省道與縣、鄉、村三級公路網布全縣,連通八方。
目前,全縣現有有林地面積30.4萬畝,樹木總株數250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223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7.8%,村鎮綠化率達40%以上,農田林網控制率達95%以上,林木綠化率達28.67%,林業年產值達10億多元,已構建了以溝、河、渠、路廊道為骨架、農田林網為主體、片林為點綴的生態防護體系。柘城縣已榮獲「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河南省平原綠化高級達標縣」、「河南省林業生態縣 」 「河南省園林城 」、連續多年榮獲市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單位、縣政府連續多年榮獲市集體二等功等榮譽稱號。
(一)國土綠化行動工程
1、廊道綠化工程造林4.2757萬畝,更新0.7454萬畝,涉及商周高速、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寧路、柘太路、柘鄲路、S326 、渦河、惠濟河、廢黃河、蔣河、太平溝、小沙河、永安溝以及縣鄉道路。
2、平原沙荒工程造林2萬畝,其中新造林涉及除城關鎮外的全縣21個鄉(鎮)、辦事處。
3、農田防護林工程造林1萬畝,其中新造林0.5萬畝,更新造林0.5萬畝,涉及除城關鎮外的全縣21個鄉(鎮)、辦事處。
(二)森林質量提升工程
森林撫育13.1萬畝,其中中幼林撫育10.1萬畝,新造林撫育3萬畝,涉及除城關鎮外的全縣21個鄉(鎮)、辦事處。
(三)鄉村綠化美化工程
鄉村綠化美化造林1萬畝,其中新造林0.5萬畝,更新0.5萬畝,涉及全縣22個鄉(鎮)、辦事處。
(四)優質林果工程
營造優質林果7.5萬畝,其中木本油料2.5萬畝,特色經濟林5萬畝,涉及全縣22個鄉(鎮)、辦事處。
寧陵縣
寧陵縣林業生態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全縣有25萬畝酥梨生產基地、26萬畝花生基地、20萬畝白蠟條基地、萬畝葡萄基地、百裡森林長廊等,形成了「南菜北果」和複合種植模式的特色生態布局,形成了集生態、防護、經濟、景觀於一體的生態防護屏障,近年來,寧陵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全縣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今後也會沿著這個優勢和特色發展下去,按照《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的總體要求,儘快建成城區、近郊、村鎮、道路綠化「四位一體」,經濟林、生態林、景觀林「三林共建」,路網、水網、農田林網「三網融合」,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效合一」的工作格局。
(一)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
建設範圍:涉及華堡鎮、張弓鎮、黃崗鎮、劉樓鄉、城關鎮、程樓鄉、喬樓鄉、城郊鄉、趙村鄉、石橋鎮、陽一鄉、邏崗鎮、柳河鎮、孔集鄉等十四個鄉鎮和國有寧陵林場。
建設任務:規劃完成造林12.9787萬畝,其中2018年完成3.4304萬畝;2019年完成3.4304萬畝;2020年完成3.4304萬畝;2021年完成0.8208萬畝;2022年完成0.8208萬畝;2023-2027年完成1.026萬畝。
(二)森林城市建設工程
建設內容:根據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建設要求,依託森林資源、自然風光資源、歷史人文資源和生態優勢,以林業特色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森林康養和生態觀光,形成集聚複合優勢度高的特色村鎮,成為度假、休閒、體驗、運動、養生、療養和觀光的佳境。在國有林場的場部、護林點等適宜地點,利用老舊場址、場房,建設以利用森林景觀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特色小鎮。
建設任務:建成森林特色小鎮1個,森林康養基地1個,森林鄉村達到40個。
(三)鄉村綠化美化工程
建設範圍:涉及華堡鎮、張弓鎮、黃崗鎮、劉樓鄉、城關鎮、程樓鄉、喬樓鄉、城郊鄉、趙村鄉、石橋鎮、陽一鄉、邏崗鎮、柳河鎮、孔集鄉等十四個鄉鎮和國有寧陵林場。
建設內容: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四旁綠化、村莊綠化、庭院綠化、街道綠化等身邊增綠行動,實施房前屋後見縫插綠、村莊周圍護村林,建設一批森林鄉村,提升鄉村宜居水平。
建設任務:規劃任務0.5萬畝。其中新造0.4萬畝,更新0.1萬畝。按年度分,前期2018-2022年完成0.4萬畝,後期2023-2027年完成0.1萬畝。
(四)優質林果工程
建設範圍:涉及華堡鎮、張弓鎮、黃崗鎮、劉樓鄉、城關鎮、程樓鄉、喬樓鄉、城郊鄉、趙村鄉、石橋鎮、陽一鄉、邏崗鎮、柳河鎮、孔集鄉等十四個鄉鎮和國有寧陵林場。
建設內容:優化優質林果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擴大優質林果種植面積。加強優質林果生產基地建設,推進產業化經營,發揮區域優勢。
建設任務:規劃任務2.35萬畝。其中新造1.5萬畝,改培0.85萬畝。按年度分,2018年0.376萬畝;2019年0.376萬畝;2020年0.376萬畝;2021年0.376萬畝;2022年0.376萬畝;2023-2027年0.47萬畝。
(五)森林質量提升工程
森林撫育工程
建設範圍:涉及華堡鎮、張弓鎮、黃崗鎮、劉樓鄉、城關鎮、程樓鄉、喬樓鄉、城郊鄉、趙村鄉、石橋鎮、陽一鄉、邏崗鎮、柳河鎮、孔集鄉等十四個鄉鎮和國有寧陵林場。
建設內容:對鬱閉度過大的中幼齡林、遭受自然災害危害的林分、近年來新成林的有林地等,進行撫育管理。
建設任務:規劃任務9.1萬畝。其中,中幼林撫育2.5萬畝,新造林撫育6.6萬畝。
(六)林業產業融合發展工程
1、苗木花卉
建設內容:加強林木良種繁育,建設林木良種基地,提升苗圃生產能力,特別加強鄉土樹種的良種選育,為樹種結構調整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林木良種。
建設任務:全縣計劃2018-2027年共發展種苗花卉1.05萬畝(含留床苗)。
2、林下經濟
建設範圍:涉及華堡鎮、張弓鎮、黃崗鎮、劉樓鄉、城關鎮、程樓鄉、喬樓鄉、城郊鄉、趙村鄉、石橋鎮、陽一鄉、邏崗鎮、柳河鎮、孔集鄉等十四個鄉鎮和國有寧陵林場。
建設內容:按照「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基地建設為載體,圍繞「綠色、有機」特色,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
建設任務:規劃完成林下經濟產業17萬畝。
(七)林業科技支撐工程
以突破制約我縣林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為重點,發揮林業科技創新在培育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質量、轉變林業生產方式、引領林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林業科學技術普及,建立滿足林業生態建設需求的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林業科技支撐創新體系,提高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率。
(八)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強化森林安全保護,加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推進「網際網路+」林業信息化平臺、國有林場基礎設施、林業基層站所、森林公安、林業綜合調查監測與評估體系、人才隊伍和林業職業教育體系等建設。
睢縣
目前,全縣有林地面積達23.52萬畝,四旁樹總株數達2596.6萬株(墩),活立木蓄積量90萬立方米,農田林網與農林間作控制率達95%以上,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5%以上,溝河路渠、城鎮和村莊得到了綠化和美化,加強了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全民生態建設和保護意識增強,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管理,林業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林木覆蓋率達22.93%,獲得了國家、省、市等多項先進榮譽稱號。
為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圍繞「一核、兩網、三環、四門、五園、六帶、七基地、多廊道」的生態建設布局,2018-2027年主要完成以下重點任務:
「一核」,即以縣城規劃區為核心,以綠蔭城打造城市綠芯,鞏固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兩網」,即打造城市綠網,完善提升農田林網;「三環」,即完善提升環城路綠化,做好二環路、三環路綠化建設;「四門」,即完善提升北門綠地、東門綠地、新建南門、西門綠地;「五園」,即建成中原水城國家溼地公園、鐵佛寺湖公園、利民公園、榆廂森林公園、姜營千畝植物園五大精品公園;「六帶」,即做好惠濟河、通惠渠、周塔河、祁河、蔣河、申家溝等六條生態保育帶建設;「七基地」,即加大胡堂金果、河堤大櫻桃、尤吉屯葡萄、平崗冬棗、蓼堤蘋果、城郊花卉、河集育苗等七大基地建設力度;「多廊道」,即依託商登高速、陽新高速、G343、S211、S327等各級道路及小型河流組成的生態廊道網絡。
民權縣
民權縣位於豫東平原,境內黃河故道、鄭徐高鐵、連霍高速公路、隴海鐵路、310國道、省道324橫穿東西,省道211、210縱跨南北,與縣鄉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格。全縣林業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4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1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0.1%,初步形成了網、帶、片、點相結合的農田綜合防護林體系。近年來,民權縣通過實施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累計造林15萬畝,初步實現了全縣有林地面積、林木蓄積量的雙增長。
民權林業特色:1、申甘林帶被譽為「河南塞罕壩」,獲得國家級生態公園稱號。2、明清黃河故道生態保育帶初步完成。3、苗木花卉產業。全縣苗木花卉面積2.5萬畝,苗木基地主要有伯黨鄉苗木基地、雙塔鎮紫穗槐基地、民權林場苗木基地等。4、經濟林基地。全縣經濟林面積8.2萬畝,主要有野崗鎮酥梨、人和鎮蘋果等。5、果品加工產業。主要有天明葡萄酒(1958)、冷谷紅葡萄酒、小喬果醋、百果仙子酒業等其他。6、林下養殖、種植。全縣林下養殖、種植面積10萬畝,主要有程莊鎮林下食用菌基地、白雲寺林場蚯蚓養殖、民權林場菜雞養殖等。
(一)平原生態涵養區
範圍:包括全縣19個鄉(鎮、辦事處)和白雲寺林場。
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增強林產品供給能力。與我縣高標準糧田工程建設相結合,加強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積極穩妥地推進農田防護林完善和提升,構建平原生態綠網。加強沙化土地治理。加強四旁綠化、村鎮綠化、庭院綠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發展優質林果、林下經濟、花卉苗木基地等。
(二)明清黃河故道生態保育帶
範圍:涉及程莊鎮、野崗鎮、綠洲街道辦事處、胡集鄉、王橋鎮、林七鄉、老顏集鄉、孫六鎮、王莊寨鎮。
加強沿線生態防護林建設,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建設森林公園。加強周邊景觀林建設,建設森林旅遊休閒康養產業廊道。推動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一體化發展。
(三)多廊道
以鄭徐高鐵、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鄭民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等道路及楊河、小堤河、通惠渠等河流為骨架,在兩側營造防護林帶,形成全縣的生態廊道網絡。
完成鄭徐高鐵、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鄭民高速公路、國省道、主要河流等廊道的綠化工作。完善農田防護林建設體系。做好鄉村綠化美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