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 陽光行攝
江灣,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境內東北部。是一座具有豐厚的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村中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築和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南關亭、北鬥七星井等景觀。
江灣始建於隋末唐初,原名叫雲灣。江灣的江姓祖先原本姓蕭。蕭江一世祖蕭禎天生英傑,文武雙全。唐朝末年,蕭禎奉旨領兵保金陵,剿滅叛逆。後朱溫篡位當了皇帝,滅唐,建後梁,蕭禎因恥待二主,指江易姓,改姓為江。
自宋至清,江灣養育了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學士19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選入《四庫全書》。江灣也是前任國家領導人的祖居。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縣城12公裡,有烏鎮的建築景觀,又有兔耳嶺怪石景觀。李坑的建築風格獨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築,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青磚、黛瓦,形成了李坑古村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天人合一,相映成趣。
李坑小鎮門前,這樣一座樓牌裝飾
讓人一下子就想起並走進了江南
小橋流水人家,那麼
也應該是曾經的古道西風瘦馬
山丘,樓臺,黃花,一幅寧靜自然的鄉村圖
古村沿水而建,一條水渠分兩邊
兩側是是各式的徽派建築,一至三層不等
高低錯落,型樣各異,向水而居
一塊木板連通兩岸,也連起了人們生活的日常
過去的古村,只是為了居住和生活
而今,所有臨渠的房屋幾乎都成了商鋪
賓館、美食、茶屋,最多的是各色特色商品屋
碩大而金黃的菊花是這兒的特色:皇菊
現場制茶:眼看著青翠欲滴的嫩芽慢慢蒼老
最終變成凝著淡淡茶香的綠茶
仿若生命的蛻變,不知是喜悅還是悲哀
一條水渠,承載了小鎮所有人的生活
水上小橋通連,水面行舟運輸
水中洗滌,水下通排
也許,它也是古人生活飲用的水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真正的生命源泉
這是許多六十年代之前人們關於家的印記和印象
全木製樓閣,天井,迴廊,護欄
精美而藝術,人與自然高度契合
那天空,那雨雪風塵都是家的一部分
屋簷上的木雕,訴說的古鎮的歷史和故事
仔細看著這些木雕,仿佛能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
不嗔不怒,靜默無言,才能安坐千年
一座拱橋,巧妙的聯通了丁字型小巷
小橋流水,濃鬱的江南韻味
雕梁畫棟,庭院深深
也許藏著夢中的她
俞往小巷深處,俞顯靜謐,生活的氣息愈濃
很多人家,即是居住房屋,也是商業店鋪
來去自由,買賣隨意,對他們來說
那也許只是生活的點綴
特別的裝飾,既不是樓角也不是是門庭
卻飛簷走壁,雕梁畫棟的設置了四座裝飾簷
加之中間的門狀灰牆和兩側的探窗
雖不知是何用途,至少是一份精緻的生活
一座白牆灰瓦黑字的門楣
一幅躍然紙上的春秋聯
描摹出水墨丹青般的江灣特色
也許是受前任國家領導人的影響
江灣的建築設施以及水面更新更闊
已經沒有太多的古鎮古村古生活氣息
但在鎮子深處個別院落
依然能看到歷史的生活氣息
這一排陽光下的臘肉臘鴨
晶瑩油亮,活色生香
看著都有坐下來吃上一盤的欲望
歷史是由文化傳承文字記載的
細讀這些透著古意的文辭
能深切的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勤勞勤儉,詩書持家
喜歡這古屋映襯下的花傘景觀
古樸與現代,灰暗與明豔
復古與青春,婀娜與沉寂
強烈的對比氣息
透射著一種歷史的張力
青花碎步,桃粉油傘
仿若江南少女,從歷史走來
想起來那句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古傘新意,是生活也是藝術
江灣的最裡端是過去古鎮人們休憩的花園
一汪碧水,幾處樓臺,山河倒映
遙想幾位好友,搖椅安坐
新茶古泉,陽光和暖
閒話輕笑,便是人間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