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孫大倫:親歷香港回歸 見證祖國開放通達歷程

2020-12-18 荔枝網新聞

  江蘇人傑地靈,自古就是不斷創造發展奇蹟的熱土。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的港商載夢而來,投資興業的同時,也積極融入到江蘇的各項事業中。中港照相器材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孫大倫就是其中的一位。在7月初江蘇組團赴港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系列活動上,面對荔枝新聞記者,孫大倫熱情講述了自己與江蘇結緣的故事,以及對蘇港未來合作的建議。

  (孫大倫,資料圖)

  結緣江蘇已有幾十載

  孫大倫原籍山東,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從其父輩開始,孫大倫家族就經營著攝影產品業務,是日本富士攝影器材在中國的全權代理商。1975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孫大倫加入家族事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改革開放以後,為了拓展內地業務,孫大倫不止一次來到南京,他與江蘇的淵源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雖然遺憾缺席今年五月召開的首屆江蘇發展大會,幾十年來孫大倫與江蘇的聯繫從未斷過。他擔任多年江蘇省政協委員,一直為江蘇的發展出謀劃策,他說:「江蘇的綜合能力位居全國前列,但也不能局限於現有的成就,要向新的方向前進,例如通過和香港攜手,讓香港成為江蘇引進來、走出去的窗口。


7月8日 孫大倫於香港接受記者採訪

  親歷香港回歸,見證祖國開發歷程

  不知不覺,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0周年。作為香港回歸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孫大倫對於二十年前的盛景記憶猶新。當時身為香港青年聯合會主席的孫大倫,肩負著組織各界青年、協助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的責任。他回憶道:「19961997這兩年我一直在香港和內地來回跑。最終,三萬五千名香港青年聚集在政府大球場,內地的同胞也加入我們,大家一起聯歡,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20年來,內地和香港都經歷了深刻的變化,讓孫大倫感受頗深的,是內地大環境的改變,「由最先的封閉保守,逐漸變得開放通達,對港商投資限制越來越少,這也為蘇港之間更加密切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以自己在蘇州的彩色膠捲項目為例說,「以前我們生產的項目是有限制的,一些材料都由國家管控,而現在這種限制已經放開了」

  蘇港未來合作,各取所長、互補所短

  長期奔波在蘇港之間,孫大倫對兩地的發展狀況非常了解。在他看來,港人因為受殖民統治的影響,做事情更有規劃性、更制度化,很多東西都是規規矩矩的,「這就導致大家不敢突破常規,缺乏冒險精神」,而江蘇的企業敢於創新,作風大膽,剛好彌補了香港企業的這個短板。 不過,他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江蘇企業的短板:「對國外的法律環境、經營理念、文化差異缺乏深入了解,在國際化過程中容易遭遇『水土不服』」。他認為,香港在這裡可以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幫助江蘇走向世界。

  經濟合作的深化離不開文化的互融互通,孫大倫認為,蘇港未來除了在經貿方面優勢互補、各取所長,還應該在文化方面加強引導和交流。「根據我以往的工作經驗,內地和香港在制度、文化上存在著客觀差異,很多適宜香港的東西卻不適宜用於內地,反之亦然」,他坦言,蘇港雙方需儘可能減少這些潛在的障礙,才能同心共力、攜手雙贏。

相關焦點

  • 香港與祖國這70年,聽老中青三代港人說說!
    這70年,香港社會同樣經歷滄桑巨變。兩者之變息息相關,有互相扶持,更有相得益彰。在10月1日國慶節到來前夕,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對話老中青三代香港人,聽他們回憶與祖國共同走過的點點滴滴。他們的成長和生活背景迥異,但都是中國過去70年風雲事件或特殊時代的親歷者。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能夠看到幾個時代香港與內地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更能感知那種永遠無法割捨、血濃於水的情懷。
  • 三代港人講述香港與祖國這70年:抗日老戰士曾偷偷收聽開國大典
    這70年,香港社會同樣經歷滄桑巨變。兩者之變息息相關,有互相扶持,更有相得益彰。在10月1日國慶節到來前夕,《環球時報》記者對話老中青三代香港人,聽他們回憶與祖國共同走過的點點滴滴。他們的成長和生活背景迥異,但都是中國過去70年風雲事件或特殊時代的親歷者。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能夠看到幾個時代香港與內地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更能感知那種永遠無法割捨、血濃於水的情懷。
  • 綜述:香港會展中心見證香港回歸十年的非凡歷程
    新華社香港7月6日電(記者 朱華穎)6日早晨,香港金紫荊廣場舉行了升旗儀式。來自各地的遊客在觀看了升旗儀式後,紛紛站到金紫荊花雕像前拍照留念,而背景就是亞洲第二大會議及展覽場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回顧香港回歸:紫荊花的見證
    我想,因為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紫荊花就和自己的一生密不可分了。1997年6月30日午夜,作為駐香港部隊的副政委,我非常榮幸地受邀參加了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那個不眠之夜親眼所見的一切,是我一生中最光榮和最輝煌的記憶。這些記憶,與美麗的紫荊花一起,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裡。1997年6月30日午夜23時18分。
  • 見證香港回歸祖國的珍貴檔案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97年7月1日,香港擺脫英國長達100年的殖民統治回歸祖國。這既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和正義事業的勝利。
  • 【光輝歷程】「一國兩制」 香港回歸
    欄目名稱:【光輝歷程】「一國兩制」 香港回歸   為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創造性的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  1997年,中國發生的一幕歷史性的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成就展在沈開幕
    &nbsp&nbsp&nbsp&nbsp10月16日,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成就展瀋陽站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以「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為主題,將持續至10月29日。
  •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香港和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後被英國和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強佔。中國人民一直強烈地期盼能收回這兩塊國土。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更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一國兩制」構想首先被成功地運用於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通過艱難的外交談判,終於成功解決了香港回歸問題。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籤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
  •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直播視頻入口 慶典活動+重要講話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直播特別節目 36小時不間斷】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直播特別節目「香港 香港」正在進行。315米高演播室,帶你360°看香港,超20路記者,跨越2000公裡的距離,40個直播單元,邀請親歷者、見證者,分享香港20年來的發展,全景展現慶典活動!
  • 回歸20年香港與祖國同行:善用國家支持,施展香港所長
    作為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世界在建最長跨海大橋,總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2017年底完工後,不僅會成為粵港澳三地共同合作的典範,更將作為香港與祖國內地攜手發展的象徵而被銘記。   站在回歸祖國20年的時間之橋上,回顧來路、眺望前程,香港未來的定位也逐漸清晰。
  • 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電視劇《香港姊妹》開播
    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電視劇《香港姊妹》開播 2007年06月12日 01: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4張珍貴照片見證偉大時刻
    恰時,祝福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故事之一《回歸》放出重磅預告,重現令幾代人難以忘懷的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盛況。毫不誇張地說,1分48秒的視頻,真的是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熱血在沸騰!愛國真是骨子就有的情懷,是一輩子的信念!
  • 港商「北上」「西進」路線圖漸清晰
    踏準「十二五」轉型節拍 港商「北上」「西進」路線圖漸清晰  新華網上海7月4日電(記者 許曉青)「到北京設分公司,到天津接項目,到成都設辦事處……」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踏準「十二五」規劃的經濟轉型節拍,港商從珠三角、長三角出發,
  • 《傳家寶裡的新中國》10月2日開播 97式軍裝「見證」香港回歸
    據了解,《傳家寶裡的新中國》的節目形式是,每期節目中有一到兩位「持寶人」,攜帶承載新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故事的「傳家寶」,講述傳家寶背後的奮鬥故事。王斌的「傳家寶」是他父親王莘1950年創作的《歌唱祖國》手稿,這也是該手稿首次在山東展出。他回憶父親的《歌唱祖國》是在火車上看著窗外壯麗場景完成,先寫在了煙盒上,回家後寫到五線譜上,創作出了這首經典。他回憶,父親在病重後還在想著為北京奧運會寫歌,又因無法寫歌而熱淚奔湧……
  • 香港回歸20年成就展:20年,香港與祖國「同心跳」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走訪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20年,香港與祖國「同心跳」記者 張曉曦「這是一個同心圓,寓意香港與祖國心連心。在這裡按一下,就是為祖國貢獻心跳,越多人按,它就跳得越快。」香港女孩黃玉堃微笑說道。
  • 他曾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參與和見證香港回歸祖國,88歲去世
    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黨組書記,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等職的魯平,1997年7月卸任。他參與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前後後,於2015年5月3日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他是澳門回歸祖國的親歷者,對於澳門未來還提了三點期盼
    但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澳門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眼裡,卻是無數個親歷見證的日夜。我從小在澳門長大,回憶起童年,腦海中總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簡樸的鄉村,海風輕拂,泥沙遍野。每天晚飯後,大人們會拿著大葵扇在樹下乘涼,邊嘮家常邊看著自家孩童嬉戲。那時候,大家最盼望過兩個節。
  • 1997年親歷者:華人對香港回歸感情非常深
    談親身經歷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並回答網友提問。當年大陸的民眾都以非常期盼的心情期盼香港回歸,當時香港人民上上下下都在為香港回歸做準備。林良旗談到親身在香港街頭的感受時說,特別強烈的感覺有兩點:第一,香港的上上下下都在準備香港回歸,一些大的建築物上都在裝飾霓紅燈,霓紅燈的內容多是紫荊花、區旗、國旗,回歸的字樣。
  • 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鄧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並以此為指引,通過同英國的外交談判,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香港從此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同胞們、朋友們!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本次發布的除了「回歸」故事預告和海報,還首度曝光了五位主演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的角色海報。在分離了154年後,為了保證香港分秒不差回歸祖國懷抱,無論軍人、警察,還是普通香港市民,陸港兩地同胞勠力同心。這背後也凝聚了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